信用卡消费资金流向监控的难点与可行路径

发布时间:2020-08-02 08:3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信用卡消费资金流向监控的难点与可行路径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 王永超

【期刊名称】中国信用卡

【年(),期】2018(000)008

【总页数】4

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国家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定向调控力度,以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结构转型。在此背景下,能否做好信贷资金流向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如无法保障资金流向的合规性,宏观调控的方向很可能会偏离,效果很可能会达不到预期,信贷资金本身的风险隐患也将进一步加大。

一、外部形势分析

1.深化改革背景下信用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往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着力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发展转型正在加速。在此背景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济发展改革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增长,5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2%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4.28%,且全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同时,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也在不断下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伴随着消费规模的增长和消费升级浪潮的袭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信用消费逐步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不含房贷)市场规模约9.8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12.32%;预计到2019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14.67万亿元。信用卡作为最常见的信用消费方式之一,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伴随着产品形式的不断创新,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基于信用卡的各类消费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展了信用卡信贷资金的使用场景,但随之而来的信用卡消费资金流向监控的问题也成为监管难题之一。

2.强监管环境下消费信贷资金用途备受关注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释放出强烈信号,力求从防控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具体来看,20172018年被认为是强监管年,银保监会陆续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专项治理工作,将违规办理信用卡透支用于购房等投资性领域或生产经营领域”“违规批量办卡归集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等列为重点治理领域,信用卡信贷资金的合规使用受到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相关问责力度也不断加大。

但是,在信贷消费规模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信用消费的形式和服务提供商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推出的多元化信用消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众多正常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不少套利投机者提供了空间,他们通过信用卡套现等多重手段,违规将消费信贷资金投入房地产、股市等非消费领域,并从中获利。作为最为传统和普及度最高的信用消费载体,信用卡依然占据着主流的信用消费市场,但其资金流向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监控的难点。在严控消费信贷资金流向非消费领域的强监管要求下,面对基于信用卡的各类消费金融创新服务大范围井喷,信用卡消费资金流向监控成为不容忽视并应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特征分析

对于信用卡而言,其业务定位正在从传统的单一支付模式向以支付为标配、消费金融为主角的一体化方向转型发展,信用卡资金流向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对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的必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从不同特征来看,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应重点围绕三大场景展开。

1.传统支付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

支付作为信用卡的标配功能,应以日常刷卡消费为主要使用场景,而不应被挪作他用,成为投资或经营的资金来源。对此,传统支付场景下的资金流向监控应重点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套现,即以信用卡为载体、以普通刷卡消费为伪装,变向套取资金转用于其他非消费领域,主要方式包括持卡人与商户勾结套取现金、不法商户虚假申请信用卡并成为特约商户套现、利用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套现等;二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具有投资或经营性质的行业商户,违规受理信用卡透支刷卡,主要用于支付购房款或车位款,从而利用信用卡授信规避首付比例要求,加大房贷风险,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稳定。

2.场景类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

标配功能外,以消费金融为主的场景类分期业务,是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说的场景主要包括汽车、家装、教育、旅游、婚庆等指定用途的消费场景,其目标客群更为优质,支付方式以受托支付为主。此类场景的风险在于:持卡人自行虚构交易场景、伪造交易凭证,套取分期资金;持卡人与场景类商户内外勾结,凭借相对真实的交易背景,联手套取信用卡的信贷资金,用于指定场景以外的其他用途,形成风险敞口。对此,资金流向的监控应从交易背景的真实性着手,重点围绕商户端展开,不仅涉及信用卡业务本身或本机构范围,很可能需要跨业务条线、跨机构或跨行业间的联动配合。

3.现金类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

除上述两类非现金类场景的资金流向监控之外,信用卡业务还会涉及一些现金类场景,相比非现金类业务监控难度更大,比如传统的透支取现业务、部分非受托支付类的分期业务以及近几年逐步兴起的现金分期业务等。这些业务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以现金支取为出发点,弱化了对资金用途的管理,主要通过在金额、笔数、定价等方面制定一些配套规则来实现对信贷资金的风险控制。理论上,商业银行仅能对未形成现金之前、以转账等形式在银行内流转的资金进行监控;对于已成为现金形式的资金很难再对其流向进行监控。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几类场景,商业银行应尝试从发卡端和收单端齐抓共管,并在制度建设、系统控制、产品设计、分行管理等多个方面,推进信用卡套现防范、房地产领域用卡控制、虚假伪冒交易识别等管控措施的落地,为配合行业内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1.信用卡套现风险防范

努力遏制信用卡套现行为,加强对传统支付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从业务管理、系统规则、模型开发、欺诈监控、日常排查等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完善套现风险识别模型,勾勒出疑似套现账户在机构、产品、行业、额度等方面的规律特点,对客户短期频繁等额或大额交易等疑似套现行为进行定位;二是加强客户交易监控,对客户疑似套现、以卡养卡、融资周转等可疑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并应第一时间采取外呼止付、发起换卡、分行调查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控制潜在风险敞口;三是加强对商户的风险监控,进一步严格全辖商户准入管理,加大商户风险排查力度,重点监控低零扣率商户的异常交易情况,并将套取积分纳入监控范围,坚决处置问题商户,努力防范套现风险。

2.房地产等非消费领域用卡管控

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应对持卡人在房地产等非消费领域实施用卡管控。一是在制度层面,对信用卡不得用于支付购房款等要有明确规定,如发现异常交易应及时采取止付、降额等措施,防止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二是在系统层面,建议从发卡端对信用卡在房地产等相关商户的透支消费进行强制管控,基于商户类别、交易金额、交易频次等维度实施组合管理,从源头对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进行控制;三是在执行层面,建议由各级机构定期对信用卡透支资金进入房地产等领域开展自查、排查,以人防作为技防的补充,形成双重保障。

3.消费金融业务资金用途管控

应重点规范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加强对消费金融场景类分期和资金用途的管理。一方面,应加强对客户资质和交易真实性的审核,强调对合作商户的管理要求,重点拓展全国性集团商户以及区域性规模较大、经营规范、财务状况良好、知名度和信誉度较高的机构,严格执行合作机构准入标准,切实履行商户审查职责,建立消费金融业务回头看机制,对已准入的存量商户进行重检和退出;另一方面,应强化系统监控手段,结合资金流向监控系统对存量信用卡分期资金的用途开展监控,重点关注是否流入非消费领域,如发现资金用途异常,立即采取提前结清或冻结卡片等措施。

四、主要难点

1.外部环境决定资金流向管控难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受理市场复杂、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部分私营、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但从正规渠道获取信贷资金的难度较大,致使部分企业经营者或个人在经济下行周期以信用卡为载体套取资金,用于短期融资和经营周转。另一方面,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非法中介和套现等行为的规范涉及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建立联合打击的有效机制,使得不法中介、套现商户和部分恶意持卡人有恃无恐。如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将难以给予有效打击和根治。

2.受理市场仍是风险防控主战场

伴随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收单市场和清算市场进一步开放,受理环节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成为套现、套码、洗钱等风险和违规问题的重灾区。一方面,商户端套现风险严重,MCC码管理混乱,套现成本与正常借贷成本之间的巨大套利空间使得套现呈高发态势,资金流向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持牌机构迅速扩张,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恶性竞争、违规创新,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隐患,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理市场的风险隐患集中在商户与持卡人甚至犯罪分子的合谋欺诈,反映出部分收单机构在商户拓展、商户管理及风险管控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了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的难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信用卡资金跨界监控手段不足

信用卡信贷资金一旦跨界流转,将从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给监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监控难度加大,监控手段有限。这里说的跨界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跨账户、跨机构、跨客户。跨账户主要是指从信用卡账户至借记卡账户,这就需要以跨业务领域间的协调配合和系统互通为基本前提;跨机构主要是指信贷资金的跨行流出,需要以机构之间的联动共享为前提,一般情况下,信贷资金一旦跨行流出,则很难再对资金信用有效监控;跨客户主要是指一笔信贷资金在不同客户之间流转,需要对客户资金进行跟踪定位,如信贷资金与客户原有资金发生混用,则无法分清原有资金和信贷资金。基于上述可能发生的交叉跨界,信用卡信贷资金的连续性监控难度加大,给监控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五、可行路径思考

1.在机制建设上加强统筹联动

一是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统筹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套现风险识别标准,供各商业银行参考使用;同时,针对套现等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的行为,牵头建立行业共享惩戒名单,挂钩人民银行征信报告,将其纳入个人征信体系。二是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资金流向监控跨机构联动机制,解决资金流出本行后的监控难题。

2.在系统建设和资源配置上加大投入

一是建议商业银行在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上加大科技投入,从系统层面实现连续性监控功能,至少解决在本机构内的跨账户、跨客户、跨区域的自动化监控和预警;二是可以考虑在本行内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为信用卡资金流向监控配备专人专岗,有条件甚至可以考虑建设专业化资金流向监控中心。

3.在收单端加强规范性管理和统筹布局

一是建议从监管层面进一步严格对收单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加大对套现、套码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加强商户准入管理;二是对于在房地产等非消费领域的刷卡交易,建议由监管机构统一组织,协调中国银联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受理规则和要求,从收单端控制信用卡在相关领域的透支交易,统一支付市场服务标准,避免多家银行各自为战的局面。

4.在发卡端加强产品设计和客户准入

一是建议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环节进一步强化控制,通过设定金额限制、频次限制、比例限制、用途限制等方式,从源头把控好信用卡资金风险,避免资金违规使用情况的发生;二是在客户准入环节进一步丰富识别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和计量模型等专业化工具,加强对客户资信状况、可支配收入、偿债能力等的真实性评估,严格授信额度的合理性审查,把好准入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e301fa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1.html

《信用卡消费资金流向监控的难点与可行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