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解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下)

发布时间:2023-05-06 10:4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键词解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下)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7年第2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内蒙古发展的新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开拓奋进的行动纲领。本刊聚焦党代会报告关键词,解读会议精神。
“引绰济辽”工程
“引绰济辽”工程是为缓解内蒙古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为蒙东地区实施“水煤组合”战略提供水资源保障,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绰尔河调引适当水量向内蒙古西辽河流域以及沿线城镇供水。工程受水范围为通辽、兴安盟的科尔沁区、乌兰浩特市,以及两盟市所辖的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等7个旗(县)城区以及通辽经济开发区、乌兰浩特工业开发区等10个工业园区。依据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综合考虑绰尔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对下游灌溉供水的影响等,工程最大年调水量按不超过6亿立方米控制。“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1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对蒙东地区乃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把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引绰济辽”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加强我区现代基础设施七大网络建设的重要一环。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15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开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201610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文,正式将内蒙古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蒙古气候条件适宜,地质结构稳定,电力保障有力,区位条件优越,政策优惠叠加,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我区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持续用功、强力推进,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70万台,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浪潮、京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先后入驻,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全国大数据试点顺利实施,全区各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和《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决心用35年时间,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把我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内蒙古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提出以此为契机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形成经济发


展的持续内生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简政放权举措不断。2015年,我区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企业注册时间从平均26天缩短到3天。商事制度改革破除了不利于创业创新的束缚和障碍,点燃了创业创新激情,全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7万户,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截至年末,核发新版营业执照5.3万张;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自治区层面核准事项减少近三分之一;深化涉企收费制度改革,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目录清单管理,两年共取消和降低各类收费项目100多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5亿元;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取消政府定价项目83个,缩减幅度达到58.3%;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政,20122015年全区创业人数累计达到20.9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之比为1:3.5。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把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抓手。
“草原英才”工程
“草原英才”工程是内蒙古近年来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2011年以来,该工程先后被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草原英才”工程。该工程以全区各级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为抓手,以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引进和培养为突破口,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各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0113月,内蒙古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颁布自治区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并将“草原英才”工程作为全区人才工作的总载体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2年初,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提出,以“草原英才”工程为总龙头,把全区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项目化、资金化、部门化为十大“百人计划”和“三大平台”建设。十大“百人计划”和“三大平台”建设,为“草原英才”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在引领全区人才工作开足马力向前推进。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草原英才”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培养人才,广泛聚集人才,用活用好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提供有力支撑。
民族团结大局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各民族大团结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使“模范自治区”的荣誉永放光彩。
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要组织开展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展示成就、总结经验、凝聚共识,


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头号民生工程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头号民生工程,是沉甸甸的责任。
按照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区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加大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力度,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慰问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我区要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书记引用了一个成语“不进则退”。总书


记指出,近年来,内蒙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探索出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转变,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
近年来,自治区一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整顿、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严守生态红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搞好重点区域植树造林,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好禁牧休牧和草畜牧平衡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推进荒漠化治理,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湖泊湿地保护,提高草原、沙区植被盖度,不断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2016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总则第五条提出,党的地方委员会主要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内容包括对本地区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的主张成为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


规章或者其他政令;加强对本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和管理干部,向地方国家机关、政协组织、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推荐重要干部;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本地区群团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目标任务。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全面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支持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组织动员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不懈努力。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


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有九大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全域旅游要避免八个误区:一是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二是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粗暴克隆、低劣伪造;四是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五是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六是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七是重推介、轻基础,重形式、轻内容;八是在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四个高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今后5年要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年均增长6.5%,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是年均增长7.5%。新世纪以来,我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实现这一目标有基础也有条件。从固定资产投资看,我区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十二五”期间,我区投资对GDP贡献率达到90%、消费贡献率达到34%2014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15.7%,与全国持平。2015年比全国高出4.5个百分点,实现这一目标有保障。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这些年我区增速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2015年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
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4年合并统计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后,我区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如果分开统计,目前我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不大。继续将城乡居民收入分开计算和设定目标,体现了自治区党委的民生导向和补短板的决心。
七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要科学编制规划,打好攻坚会战,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建成呼和浩特至北京、赤峰和通辽至京沈高速铁路,加快推进包银、包西、巴银、锡张、齐海满等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推进高等级公路和农村牧区公路、旅游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建设,推进呼和浩特新机场等重点机场迁改扩建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努力实现所有旗县通高速公路、重点城市通高铁、合理半径有机场,通过时空变革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市政网: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
水利网: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引绰济辽”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实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能源网:加快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区内骨干电网升级改造,推进蒙西—华中“北煤南运”通道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建设,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信息通信网:抓住我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呼和浩特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呼和浩特将全面启动新区规划建设。这是呼和浩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在“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智慧区。
其初步规划的园区布局为“一核两翼七组团”发展格局。一核:由和林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和新机场组成的中部产业核心区。两翼:一是北部由金桥开发区和东部白塔片区组成的城市新区;二是南部由托县工业园区、清水河工业园区组成的托清工业集中区。七组团分别是盛乐组团、白塔组团、金桥组团、沙尔沁组团、


托清组团、空港组团、绿色高效农业组团。
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孵化服务平台和工作空间,创业者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
2014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11月,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首次公开提及“创客”,并将之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在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创客空间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新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创业园区、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努力使人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
“三带三创”
“三带三创”是近年来我区统筹推进理论学习宣传的综合性载体,即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升,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以基层大讲堂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基地、创建示范大讲堂、争创学习型典型。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三带三创”工作有效整合了中心组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和基层大讲堂建设三个载体资源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不仅推动了理论武装向纵深发展,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根据《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是富民强区的百年大计。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机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引领我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供稿)
(责任编辑/李贵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f4c3e3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cd.html

《关键词解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