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事迹

发布时间:2019-04-29 10:1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州历史事迹

篇一:广州历史故事

广州为什么被称为五羊城呢。很久以前,广州发生过一次大饥荒,人们已经几天没米下锅了。可是做官的老爷却象强盗一样,照旧向老百姓要粮食。那时候,城里的坡山脚下住着父子二人,因为交不出粮食,父亲被抓走了,官老爷让儿子三天之内把粮食交齐,不然就要他父亲的命。这少年十分孝顺,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能救父亲,哭声感动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仙人把谷穗交给少年,让他赶快把谷粒种进土里,明天天亮时,就能收获很多的稻谷。第二天果然收获了几大筐稻谷。在官老爷逼问下,马上命令差役去坡山脚下捉拿仙人,少年急忙告诉仙人们,并把剩下的谷种撒到地里,差役们到了,五位仙人腾空而起,仙人带来的五只羊留在了草地上,差役们刚要去抓,五只羊簇拥在一起,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今天,在广州的越秀山上看到那五头石羊呢,中间的一只公羊,口衔谷穗,昂首天外。这个五羊的传说是一则广州的「史前拓殖故事」,表达了古代的广州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在白云山脚有个小村庄,住着一个青年人叫郑安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母子相依过活。郑安期幼年曾跟随父亲行医,学得一点医药知识,便在村前开了一间小店,摆卖生草药,兼替村人治病。他家里虽然贫困,但富有同情心,穷苦的人来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连药费也减免,因此深得当地村民的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一带发生一种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着发高烧,同时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如果救治不及时,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郑安期翻尽医书,试用各种药物,都没有见效,眼见一个个乡亲痛苦呻吟,悲惨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万分。

一天深夜,郑安期为乡亲们看病回家,母亲见他神色憔悴,满面愁容,便问他近日治病的情况。郑安期唉声叹气,便把流行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告诉她。母亲听了,也连声叹息。她想了一阵,然后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治这种流行病,最好用九节菖蒲,但这种药不容易找呀!”郑安期经母亲这一说,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见到一丝光明,连忙问道:“那九节菖蒲的形状是怎样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听说它叶瓣如兰,茎分九节,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偏偏生长在高山大岭的悬崖峭壁上面。这种药物真难找呀,你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郑安期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他心里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节菖蒲,好把乡亲的病治好!”第二天,郑安期安排好母亲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着锄头,出门去了。去哪里找呢?他想,白云山最近,应先到白云山寻找。白云山古木参天,白云环绕,流水淙淙,百鸟喧鸣,对于这一切,郑安期都无心观赏,他一心想着的,是把九节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寻找,专向那些从未到过的悬崖峭壁爬去。尖锐的岩石割损了他的脚,锋利的荆棘划破了他的手,他丝毫感觉不到痛苦。他由白云山的西边走到东边,已经找了将近一天了,连九节菖蒲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郑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边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来,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汗水湿透衣服,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疲倦无力。就在这时候,忽然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香气。这种香气比兰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来,沿着香味寻找。终于发现悬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长着一棵像兰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茎上一数,不多不少,正好

95264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

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关于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此传说被20XX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战争故事〕三元里抗英斗争

发生时间:1841

所属年代:清代

发生地点:广州三元里

直接原因:

1英军开棺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

的棺椁,英军不明风俗,出于好奇开棺看尸,后被村民误传为刨坟掘

墓)

2英军劫掠财物

3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

事件介绍: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525(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

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据郭富报告,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另一说法死7人,伤42人)。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

〔战争故事〕六二三路与沙基惨案

广州市内完全用数字命名的马路只有一条--六二三路。它是在1925年由当时广州市政府命名的,初叫“六月二三路”,后简为“六二三路”。它是纪念一个曾令中华民族遭受耻辱的日子--1925623日。

六二三路的前身是沙基。沙基开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广州之时。

沙面原是珠江中名为“中流沙”的小岛,后因江岸线南移与珠江北岸由浅水区连成一片。185712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18597月,两广总督黄宗汉同意英法联军在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所定赎城费中提支费用,人工开挖沙基涌,将沙面筑成四面环水的小岛,用作英、法租界,随后在沙基涌北岸沿线开筑沙基,并把沙基以北的浅水区围筑成陆地。沙面建有东桥(今人民桥脚)、西桥(今清平路口)连通沙基。

18619月,两广总督劳崇光正式与英法签订沙面租约。101日,英法联军撤出广州。但英法却从此有了在沙面的驻军权,沙面从此成为租界,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恢复对沙面行使主权。

清末民初,沙基开设有学堂、医馆、印务所、米埠等,日趋繁华。1901年黄沙粤汉铁路总站建成后,沙基又是连通车站与广州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据说,为不失国威,市政当局还强调在沙基建造的房屋要有一定的规模。1902年,英国想把租界扩至沙基一带,遭清廷拒绝。

1925623日,广东各界在东较场举行了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大会,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均参加了游行。下午215分,游行前队抵达沙基,秩序井然地转入菜栏街,朝散队地点西瓜园(今广州日报社址)行进,后队继续有序地行进在沙基、西堤一带。240分,当岭南大学、坤维女子师范学校、圣心书院、执信和广州二小等校学生及黄埔军校学生等队伍行进到沙基时,沙面西桥旁的域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上一名外国人首先用手枪向游行队伍打响第一枪,已处于戒备状态的沙面内西桥脚的英法军队即用机枪向沙基扫射,游行队伍走避不及,当场死伤多人。为避免事态扩大,参加游行的中国军人和军校学生均遵守纪律未予还击。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亲率光华医院医务人员赴现场抢救。事后统计,此次惨案造成游行群众共有61人死亡,170多人受伤。

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愤怒。廖仲恺先生愤笔写下“帝国主义残暴之证据,次殖民地惨状之写真”的遣责帝国主义暴行的题词,以及悼念沙基死难烈士的挽词:“丹心扶汉族竟遭英吉利毒计阴谋一齐殒命,碧血溅沙基与黄花岗魂侠骨千古同芳。”

惨案发生当晚,西堤嘉南楼周贯明医务所医师周贯明,首先奋笔致书当时奉行革命政策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提议建立纪念碑,以留永久纪念。后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建造。此碑当时由张养记承建,位置建在沙面西桥北岸桥脚旁,上刻“毋忘此日”四个大字。于六二三惨案一周年时落成。但此碑较矮。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拆去此碑,改在沙面东桥脚新建了一座更高更雄伟的纪念碑,上刻“一九二五年六月廿三日沙基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两行大字。

惨案发生后,628日在国民党广州市特别党部大会上,国民党左派人士陈其瑗提议请市政府把沙基改为“六月二三路”,获全体一致通过。

而今屹立在人民桥脚的六二三路纪念碑,已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激励着中国人民,不忘昔日耻辱,发奋图强,振兴中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典故〕六榕无树记东坡

六榕寺的大门旁有副对联,上联曰:“一塔有碑留博士”,下联是:“六榕无树记东坡”,上下两联分别记述了六榕寺与唐宋两位著名的大文豪的渊源。

相传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到广州,应宝庄严寺(六榕寺前身)主持之邀,挥毫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不料“自古才子佳人多薄命”,王勃随后不久便在往南海探亲的途中遇溺身亡,这篇碑文竟是他的绝笔。这位写下了千古名篇《腾王阁序》的天才诗人,少年时便已名满天下,却又一直怀才不遇,“一塔有碑留博士”,是民国初年后人撰写的,纪念王勃为舍利塔撰写的碑文。

而另一位大文豪的遭遇却迥然不同。北宋元符三年(1110年),苏轼从海南北归,路经广州,时净慧寺(亦即六榕寺)僧人慕东坡之名,力邀其为寺题字。苏东坡见寺内有六棵枝叶繁盛的古榕,便欣然提笔写下“六榕”二字,字为楷体,遒丽奇雅,厚重雍容。后人慕其为人,爱其文才,便将净慧寺改为“六榕寺”,六榕寺之名因此而来,至今寺门仍悬挂着东坡手迹“六榕”二字。

寺内有亭一座,名曰“补榕”,皆因今六榕寺的六棵古榕早已不存,“六榕无树记东坡”,为了纪念苏轼与六榕寺的渊源,人们便建起了这座补榕亭。厅内有白色玉石所铸苏东坡塑像,东坡衣袂飘然,立在一方刻有“六榕”二字的石基上,石基背面刻着烫金字体的《定风波》。

当年一个莫须有的乌台诗狱,苏东坡被群小所诟,无奈之下被贬黄州,甚至亲朋都不与来往,刚开始时的寂寞悲凉、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可想而知,他的一首《卜算子》以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然而正如余秋雨所说的,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并没有就此沉沦,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由此显现,他在寂寞中反省自己,反省过去,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突围而出,他的艺术才情也同时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苏东坡是幸运的,一次磨难,却于无意中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页华丽的篇章。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于被流放的黄州,奏响了唐宋诗歌中豪放的旋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东坡于磨难中成熟,成熟于一种突围而出后的再生。然而与他为敌的政界小人却依然不肯放过他,将他一贬再贬,最终贬到当时所谓“隔绝障海,水土气毒”的海南岛。而此时的东坡早已不是当初被贬黄州时的那个孤苦无告的贬官了,他在艰苦的生活中依然自得其乐,甚至生活得兴致勃勃,并且发掘出海南岛的景色之美、人情风物之美: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两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云风。

好个“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云风”!苏东坡此时的情怀,已不是一种寻常的豁达通透了,在历经了种种人生的跌宕起伏后,面对人世,笑看风云,成熟于一种了悟后的旷达。所以当被赦北归时,欣然留字“六榕”,使得古刹与文豪从此互相辉映,流传千古。此时东坡的心情,《定风波》一词已然道尽: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后人将这首词刻在了六榕寺,和默默无言的古寺榕树一起,透过千年风雨,目送着东坡飘然归去的身影。

〔历史典故〕广州荔枝进贡

广州地区栽培荔枝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汉初统治岭南的南越王赵佗,曾以荔枝作朝贡品,长途运往京都长安(今西安)。汉武帝时,还从南越取荔枝树百多株运往长安,特地筑“扶荔宫”栽种。

《后汉书·和帝纪》说:“旧南海(今广州)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指驿站),五里一候;奔腾阴险,死者继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病橘》中,曾以此借古讽今,批评唐玄宗:“忆昔南海史,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广州城西今荔湾一带,曾是历代盛产荔枝之地。南北朝进,这里已有成片的荔枝洲出现,

篇二:广州历史人物与故事

广州历史人物与故事

1、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人,1851111号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国号称太平天国。

2、詹天佑--{1861--1919},爱国铁路工程师,南海人,1873年考取第一批留学幼童生赴美学习。

3、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丹灶苏村人。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4、孙中山(1866.11.121925.3.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

民国缔造者。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19058月,在日本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出任总理。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1229日在上海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同年3月让权给袁世凯。1919年支持“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并将1914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32月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发表《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9月成立广东大学。10月平定商团叛乱。著作辑为《孙中山全集》。

5、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

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6、卢眉娘:女。唐代南海(今广州)人。幼而慧悟工刺绣,伶巧无比。苏鹗《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于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彩,于掌中结飞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等像,再外列执幢棒节之童千余。盖阔一丈,重不足三两。顺宗赞其惊人技艺,称她为"神姑",并令其居住在宫中。元和(806-820)年间,宪宗赐以金凤环。卢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回归南海,赐号逍遥。

7、居巢: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生于1811年,卒于1889年。他将所居称为“今夕庵”。他是番禹(今广州)人,当时广州为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书法师承恽寿平,工诗词。居巢年青时善游览名迹,饱览桂林山川,结交著名画家,对其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恽寿平,作品多为工笔,其用笔简洁,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构图方面也不落常套,时出新意。他是以工笔中兼写意,以形写神的手法,发展了工笔花鸟画法。

8、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1858319日-1927331日),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7米,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

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9、洪秀全:(1814.1.11864.6.1)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原名仁坤,广州花县(今广州花都)人。出生于中等农家,自幼聪明好学,立志走科举成名道路。在多次赴考均遭失败后,萌发了叛清思想。18436月,与冯云山、洪仁 创立拜上帝会,在广西贵县建立了拜上帝会的第一个立足点。撰写《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理论基础。18478月在广西桂平县建立拜上帝会总机关。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11日,率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随后建号太平天国。18513月,在东乡称“天王”,建立“五军主将制”;9月克永安(今蒙山),封王建制,奠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模式。18533月,定都南京,改称“天京”。18569月,因内部矛盾激化和石达开叛变分裂,太平天国走向失败,虽经努力也未能挽救。1862年,清政府与英法联军镇压太平天国。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

国甲子十四年)6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著有《洪秀全集》。

10、邓世昌: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104—18949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1、许广平:(18981968),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

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笔名景宋,祖籍福建,1898212日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

12、洪仁: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道光二十三年(1843)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自花县赴广西,未赶及太平军,受阻返回。咸丰二年(1852)曾被捕脱险后赴香港,接触大量西方科学文化。三年北上天京未成,九年再度北上,十年终于抵天京(今南京),任精忠军师,封为干王,总理政事。同年,向天王进呈《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革新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年,筹划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次年率军赴援安庆失利,降职为精忠副军师。同治二(1863)天京陷落,他护幼主洪天贵福奔江西,于石城被俘,被杀于南昌。著有《英杰归真》、军次实录》、《戒浮文巧言

谕》等。

13、何香凝:(1878-1972),号双清楼主,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14、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冼星海,1905613日(农历5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

篇三:走近历史-----广州考察报告

走近历史--------11历史广州考察报告

20XX518日,20XX级历史系的全体同学在周振维和黄善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岭南文化基地广东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我们来到了东莞,中山,广州等地参观了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有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遗址,孙中山故居,黄埔军校,南越王墓,广州市博物馆,中山纪念堂,广东省博物馆,农讲所,广州烈士陵园,陈家祠,光感寺。

走进近代的门口-------鸦片战争博物馆

我们全班早早的来到东莞的虎门,来到这个近代史开始的地方----林则徐虎门销烟旧址。一进入门口高大的炮台就给人以一种战争迫在眉睫的感觉,中国的近代史是充满屈辱的历史,我们参观的战争博物馆主要是再现了1840年之前的中国的历史场景。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还是一味认为自己的天朝上国,而这里的百姓却大肆吸食鸦片。做为有远见的官员林则徐力主销烟,这里记录了销烟的所有事迹,包括英美等列强的倾销鸦片的史事,林则徐进行销烟的全过程。生动再现了禁烟史上的壮举。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近代积贫积弱,可以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也能感受到进步人士为挽救腐败的清政府所做的不懈努力。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对于学习近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普及禁毒现状也有非常可观的价值。

来到爱国人士的家乡-----孙中山故居

提起爱国人士便不得不提起孙中山,来到中山市感受爱国人士的情怀,来到孙中山的故乡我们能看到孙中山的成长历程。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伟人的事迹。民风淳朴的翠亨村,民风民俗。这里展览的主要是孙中山小时候的生活,从儿时的求学之路,到励志改革图强,上书李鸿章却不成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里记录了孙中山救国救民一生。创立兴中会,同盟会,与爱国华人华侨的共谋大事。有辛亥革命的风起云涌,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威风,也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无奈。有创立“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有北伐战争的浩浩荡荡,也有临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感人肺腑的临终遗言。通过参观孙中山故居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有利于我们可观的看待历史,可观的看待资产阶级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中国革命军的摇篮------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培养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学多多的优秀军官。黄埔军校是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人们习惯称为“黄埔军校”。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

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现在的黄埔军校总理纪念碑还保存着孙中山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从这里走出来的有国共的名将,有

篇四:广州的故事古时还有另一个广州

广州的故事古时还有另一个广州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广州。在北朝的北魏末年,曾经新设了不少州郡县,其中一个州也叫广州,它的治所在今天河南平顶山市的鲁山县。该县在汉代叫鲁阳县,北魏太和间改为山北县,太和二十二年置鲁阳郡,永安二年(529年)改置广州。广州辖区甚大,相当于清代汝州直隶州、南阳府、汝宁府等地。到北朝的后周,广州改为鲁州。这个位于河南省的广州,这个历史的广州也出过不少名人,如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等。三国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将交州一分为二,划合浦以北为广州(治番禺即今之广州),合浦以南为交州,实行交、广分治。这是现今广州得名之始。不久交、广复合,至景帝永安七年(264年),再分交州,仍置广州。此后成为定制,“广州”之名一直沿用下来(隋朝曾避杨广讳改为“番州”),《三国志》以后的历朝史书频频出现这个地名。但是,古代史书中出现的“广州”,并非全都是指位于岭南的、治所在今天广州市的这个地方。例如《资治通鉴·梁纪十四》记载: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二月,北朝东魏的侯景攻打西魏的广州,没有取得成功。东魏兼管洛州事务的卢勇用计抓获了西魏的仪同三司程华,杀死了仪同三司王征蛮,广州的守将骆超才打开城门向东魏投降,东魏的丞相高欢于是下令让卢勇再兼管广州的事务。十二月,西魏都督赵刚袭击广州并攻克了该城。于是,襄州、广州以西的城镇重新归属西魏。西魏任命李延孙为广州刺史。这段故事7次提到的被东魏和西魏争来抢去的“广州”,都不是岭南的广州;如果是的话,“广州刺史”一职岂不成了空头官衔?因为岭南的广州当时是南朝梁朝的地盘,北朝人怎能封官于此!另外,江苏省的扬州在北齐时曾称“东广州”,史书在提到东广州时,有时会省掉“东”字。如《通鉴·陈纪八》在说到东广州刺史于靑杀死其总管赵文表时,称于靑为“广州刺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14db6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26.html

《广州历史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