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
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一、提名意见:
观赏蝴蝶是新兴的昆虫产业,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我国蝴蝶产业中养殖种类少,多数蝴蝶生物学特征不清,寄主不明、病虫害严重,产量低,野外难以形成蝴蝶景观等问题,通过16年研究,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观赏蝴蝶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了107种寄主,收集和系统地研究了29种蝴蝶生物学特征(21种为首次报道),发表蝴蝶新种1个,中国、云南蝴蝶新记录种22个;筛选出24种优良寄主;建立了蝴蝶规模养殖技术,显著提高了产量和增加了观赏蝴蝶种类;揭示了主要观赏蝴蝶行为学和化学生态学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构建了嗅觉和视觉诱集技术,首创了“嗜好性诱导学习”能力训练技术,研发出室外彩蝶飞舞景观构建技术,突破了野外难以形成蝴蝶景观的瓶颈。这些技术为我国蝴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减少了野外蝴蝶非法捕捉,保护了野生蝴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蝴蝶观光产业发展。
项目发表论文104篇(SCI10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15项,培养研究生15名。该技术在多个省区示范推广,举办养殖培训班30期,培养农村技术骨干600人,建立养殖基地15个,为23个蝴蝶园提供技术支撑和蝶源保障,蝴蝶养殖带动1000多人就业,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参观蝴蝶园,3年产值达12.44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获得云南省2017年科技进步1等奖。
该项目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要求,在公示期内无异议。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二、项目简介:
观赏蝴蝶是新兴的昆虫产业,国内蝴蝶产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针对我国蝴蝶产业中养殖产量低,种类少,无室外蝴蝶景观等制约蝴蝶产业发展的问题,通过16年研究,取得以下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1.创建了首个观赏蝴蝶种质资源库,为蝴蝶产业奠定了资源基础:新发现蝴蝶寄主植物42种,试验修正了错误记载寄主植物57种,收集和保存了107寄主植物,筛选24种优良寄主植物,收集了29种蝴蝶,系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21种国内外首次报道)。发表新种1个,发现22个中国和云南蝴蝶新记录种。2.研建了蝴蝶规模养殖

技术体系,显著地提高了产量和增加了观赏蝴蝶种类:研发了寄主植物栽培,蝴蝶养殖设施、密度控制、室内外交替放养、寄主交替放养、病虫害控制等技术体系,制定了蝴蝶规模养殖技术规程,蝴蝶养殖产量(3-4万只/亩•年)和养殖种类(29种)显著高于国内外水平(1.0-1.5/亩•年,6-8种)。3.揭示了主要观赏蝴蝶觅食和求偶的行为特征,发现蝴蝶颜色识别特征与活动规律,构建了视觉诱集技术:首次发现蝴蝶觅食3种类型:1)嗅觉为主,视觉为辅;2)视觉为主,嗅觉为辅;3)只有嗅觉,无视觉。研究发现,多数蝴蝶视觉发达,蝴蝶在反射光谱350-650nm波长范围内反应明显,对红、橙、黄色有强烈趋性,还能辨别外紫外反射光谱差异。提出了蝴蝶辨识力与色彩累积协同进化,衍生出蝴蝶独特的色彩鲜艳类群的色彩选择假说,释了蝴蝶色彩丰富的原因。根据觅食和求偶的视觉特征,构建了视觉诱集技术。揭示了蝴蝶飞翔规律,发现蝴蝶活动中飞翔活动和能量付出规律,为蝴蝶繁殖和放飞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4.揭示了主要观赏蝴蝶化学生态学特征,创建了蝴蝶嗅觉诱集技术:分析了30多种蜜源和寄主植物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技术EAG)和诱集验证,掌握了蝴蝶与寄主和蜜源植物之间主要化学通讯物质;分析15种蝴蝶成虫挥发物,发现除性信息素外,其他成虫挥发物信息在种间识别和种内精确识别中扮演重要角色。研制出10种蝴蝶诱集配方;创建了蝴蝶嗅觉诱集技术。5.首创开放式蝴蝶景观构建技术,突破了室外难以形成彩蝶飞舞景观的技术瓶颈:首创了“嗜好性诱导学习”训练技术,在食物中加入特殊气味标志物,训练刚羽化蝴蝶,蝴蝶对标志物食物产生深刻记忆,强烈地趋于标志物食物(类似条件反射)。这种技术排除了自然界复杂挥发物对蝴蝶的干扰,集成视觉、嗅觉和诱导学习技术,成室外开放式蝴蝶景观构建技术,首次在室外形成彩蝶飞舞景观。
发表论文104篇(SCI10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专利20项,获授权专利15(发明6项,实用新型9项),制定了2项蝴蝶养殖企业标准。该技术在云南、广东、北京、四川、江苏、山东等省区示范和推广,建立蝴蝶养殖基15个,为24个蝴蝶园5个工艺品厂提供蝴蝶和标本。举办蝴蝶养殖培训
30期,培养农村骨干600余人,带动1000多人就业,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参观蝴蝶园,近3年产值达12.44亿元。该成果获得2017年云南省科技进1等奖。三、客观评价:
20175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形成

如下意见:(1)项目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观赏蝴蝶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了29种观赏蝴蝶以及107种寄主植物,筛选出24种优良寄主植物;对观赏蝴蝶和寄主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首次报道21种蝴蝶的生物学特征,发现蝴蝶新种1个,中国和云南新记录种22个。(2)研发形成了蝴蝶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整套寄主植物育苗、栽植、促萌、多次采叶、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和丰产技术,研制了蝴蝶养殖设施,室内外交替养殖及病虫害控制等规模养殖关键技术。3)掌握了观赏蝴蝶成虫的行为生态学特征并阐明了其化学生态学机制,为构建蝴蝶诱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4)集成嗅觉调控技术、视觉调控技术和“嗜好性诱导学习”训练技术,首创彩蝶飞舞野外景观构建技术。项目在蝴蝶规模养殖关键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蝴蝶种资源库、主要观赏蝴蝶行为规律研究、野外彩蝶飞舞景观构建技术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7422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N12综合分析检索到的国内外关文献,得出以下科技查新结论:关于观赏蝴蝶活体种质资源库建设、蝴蝶优良寄主植物高产培育技术研发、蝴蝶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蝴蝶行为生态学特征研究、蝴蝶化学生态学特征研究、蝴蝶诱集技术研发、开放式彩蝶飞舞景观构建技术研发、蝴蝶养殖和野外放飞的环境安全性评价等几方面的研究,除委托人课题组的发表文献外,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未见系统深入的研究,所见文献的内容范围不涉及查新点的研究成果。
2015925日,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中心组织并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专项“大理蝴蝶泉蝴蝶飞舞自然景观构建重现技术研究及应用2011CA023”进行项目验收,形成以下验收意见:(1)项目完成了16种珍贵观赏蝴蝶及其寄主植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观
察,形成了12种蝴蝶的规模繁育技术;建立了云南元江、景东和海南海口等3蝴蝶规模养殖基地,面积达370亩;养殖蝴蝶种群的世代死亡率V30%世代繁殖倍数〉50%研发了9种蝴蝶的成虫行为生态调控技术。(2)项目分析了蝴蝶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的挥发物特征,掌握了蝴蝶成虫的行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特征;发现了主要蝴蝶觅食和求偶中的视觉和嗅觉信息利用规律,在技术上突破了蝴蝶嗜好性诱导学习训练技术和蝴蝶野外生态诱集调控技术。
2008103031日,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948项目验收会,对“珍稀濒危蝴蝶培育技术引进2005-4-59”项目进行了验收,形成如

下意见:1)筛选出同心结等23个优良种类,扩繁种苗35株,栽植面积250亩。2)筛选出对蝴蝶和寄主植物安全的化学杀虫、杀螨和杀菌剂,确定了其安全使用期,实现了寄主植物病虫螨害的无残毒化学保护,蝴蝶寄主植物的受害率控制在低于7.5%的水平。(3)提出了枯叶蛱蝶等22种蝶种幼虫的饲育模式,其中10种蝴蝶实现了规模化饲育。4)在海南岛、云南元江和西双版纳等地养殖的枯叶蛱蝶种群年世代数均增加到了7代,比项目实施前增加了4代。(5)在云南建立试验示范基地7个,合计面250亩。认定“珍稀蝴蝶规模化培育技术”成果一项。
201318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示范与推广[2010]12”项目进行了验收,形成以下验收意见:1)建成元江蝴蝶养殖示范园50亩,幼虫养殖室300m2建成大理蝴蝶泉公园蝴蝶养殖示范园30亩,幼虫养殖室100m2成虫繁殖园300m2规模化栽植同心结等蝴蝶寄主植物80亩。(2)规模养殖达摩凤蝶等观赏蝶种12个,养殖蝴蝶的平均单雌产卵量150粒。(3)培训58蝴蝶养殖生产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201231920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了“昆虫细胞系库建立技术研究200704038”验收会议,验收意见如下:项目形成了新昆虫细胞系建立技术、分子鉴定和病毒感染力测定技术,不同昆虫细胞系培养技术、高效稳定的冷冻保存技术,细胞培养中污染的防范和检测技术;完成了细胞系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数据收集,建立了库存细胞系的技术档案。
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7年,“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蝴蝶自然景观构建关键技术”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四、推广应用情况
2002年项目实施以来,关键技术在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区的多个蝴蝶园和蝴蝶养殖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并自建15个蝴蝶养殖
基地,在云南大理蝴蝶泉公园、四川成都欢乐谷公园、浙江湖州原乡小镇等自建或合建24个观赏蝴蝶园和5个蝴蝶工艺品加工厂,举办规模化人工养殖蝴蝶培训班30期,培养农村技术骨干600余人,帮助当地农户成立了多个蝴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蝴蝶产业带动1000多人就业,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参观蝴蝶园,该技术应用以来,近3年实现经济效益12.44亿元。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类别体名称



国家
区)

授权号

授权日证书



权利人发明人
发明
有效状态

中国林业科学研
575231

陈晓鸣、周成理、史军义、杨时宇
凤蝶的规模化人工
发明专利
养殖方法

ZL2007
中国
1其他有


0065732.9


2009-12-02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易传辉
陈晓鸣、周成理、





中国林业科学研
559942

斑蝶的规模化人工
发明专利
养殖方法

ZL2007
中国
1

其他有
史军义、杨时宇

0065733.3


2009-10-14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易传辉
陈晓鸣、周成理、


中国林业科学研
559943

粉蝶的规模化人工
发明专利
养殖方法
ZL20071
中国

其他有
史军义、杨时宇

易传辉
陈晓鸣、周成理、

2009-10-14
0065734.8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




蛱蝶的规模化人工
发明专利
养殖方法
ZL20071
中国

575232

其他有
史军义、杨时宇

易传辉
陈晓鸣、史军义、

2009-12-02
0065735.2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双寄主轮换规模化
发明专利
人工饲养幻紫斑蝶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
1042990
李萌、杨时宇
究院资源昆虫研

石雷、苏建荣、陈
究所
智勇

ZL20111
中国
其他有

2012-09-12
0088118.0





基于蝴蝶鳞翅发育中国林业科学研
ZL20141
发明专利

2187994陈航、张金稳、陈
究院资源昆虫研
有效
晓鸣
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


的空间仿生可展结


中国2016-06-27
0711895.X





陈晓鸣、周成理、


人工饲养蝴蝶幼虫
实用新型专利
的装置

ZL20072
中国

1026155

其他有
史军义、杨时宇

易传辉

2008-02-27
0104630.9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史军义、蒲正宇、
ZL20112
实用新型专利
蝴蝶放飞装置
中国
1956417云南中林生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0099268.7
2011-9-28

姚俊、何瑞杨玲、杨洋陈晓鸣、唐宇翀、周成理、史军义李承哲、王华陈晓鸣、周成理、史军义、杨时宇石雷
其他有
中国林业科学研
一种引诱蝴蝶访花
实用新型专利
的装置
中国
ZL20152
2017-02-08
1118822.6
5901264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
有效
ZL20072
实用新型专利
蝴蝶羽化架
中国
1071682
0104752.8
2008-07-16

究院资源昆虫研
究所
其他有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行政职务

技术
工作单位
职称
中国林业
研究
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
中国林业收集保存观赏蝴蝶及其寄主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优良蝴蝶寄
副研
学研究院资主植物12种,组织完成10种蝴蝶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征源昆虫研究研究,提岀以70目尼龙袋放养蝴蝶幼虫技术。
项目总体设计,主持蝴蝶行为学、化学生态学等基础研究、视觉和嗅觉调控技术创新点三,野外彩蝶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等研发,参与规模养殖技术。
对本项目贡献
1所长
2


中国林业
完成蝴蝶规模养殖和野外放飞环境评价及安全性分析,明确了蝴蝶规模养殖及活体利用不会造成周边植物和环境危害;完成5个重要观赏蝶种的生物学研究;参与蝴蝶规模化养殖技术研发,提出了双寄主植物轮换规模化养殖技术等多项技术创新。
参与观赏蝴蝶及其寄主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优良蝴蝶寄主植物筛选工作,组织完成
9种蝴蝶的主要
8种蝴蝶
3

研究
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
中国林业
4
副所研究
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
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研究,开发出大帛斑蝶等
的规模化养殖技术;从事蝴蝶行为学和化学生态学研究,阐明了青斑蝶成虫的颜色偏好性。
中国林业参与蝴蝶行为生态学研究及蝴蝶诱集剂、诱集装置的试制、

5

工程
学研究院资中试和示范应用,推广应用蝴蝶规模化养殖技术,建设和管源昆虫研究理示范蝴蝶养殖基地,
培养农村技术骨干。
采用细胞系技术测定了多种病毒对蝴蝶的感染力及蝴蝶对病原病毒的敏感性。以达摩凤蝶和柑橘凤蝶为建系试验材料,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建立了
5个细胞系,
举办养殖培训班,

助理
中国林业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6

研究
测定了多种病毒对蝴蝶的感染力及蝴蝶对病原病毒的敏感性。
组织完成了达摩凤蝶和柑橘凤蝶细胞系建立和多种病毒对蝴蝶的感染力及蝴蝶对病原病毒的敏感性测



7



院资源昆定工作,研究了病毒类和微抱子虫类蝴蝶病原的感染机制。研究所

研究了多种蝴蝶对颜色和气味的趋性,提岀蝴蝶觅食过程中
副教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8

视觉和嗅觉利用3种类型及金斑蝶等多种蝴蝶的颜色偏好,分析了主要蝴蝶成虫、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研发蝴蝶成虫化学引诱剂。
9

研究
厶南省林科学院
主要在蝴蝶的养殖和滞育生态研究,特别是在诱导、解除与应用,和滞育期间生化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系统整理了10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蝴蝶的主要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通过人工饲育试验确定其寄主种类数量和不同

寄主在不同龄期的轮换方式。在野外调查和收集种质资源的
10

讲师厶南大学
冋时,对云南蝴蝶进行系统整理,发现凤蝶科、燕凤蝶属中国特有新种
1种;发现
云南、中国蝴蝶新记录种22种,为进一步收集和利用蝴蝶

资源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其贡献

单位名称
项目执行单位,组织项目重大技术攻关和协调示范推广工作。系统地研究和掌握了29种蝴蝶及寄主生物学特征;收集保存有
107种蝴蝶寄主植物资
源,在三个实验站建有蝴蝶、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点,并进行了优良品种筛选;在国内首创了以70目白色尼龙纱袋放养蝴蝶幼虫技术,基本解决了小蜂对幼虫的寄生问题,同时大大减轻了捕食性天敌对幼虫的危害提出根据蝶种生物学特
中国林业科
性,
在幼虫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建立了幼虫
项目贡献
1
学研究院资昆虫研究

室外套袋放养室内饲养交替饲育技术;在国内首先采用细胞系技术研究蝴蝶病原病毒;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建立了成熟的观赏蝴蝶规模化繁育的技术体系。研究并掌握了蝴蝶成虫行为生态学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主要蝴蝶成虫化学生态学特征、视觉和嗅觉信息利用规律,采用学习能力训练,首创训练蝴蝶,通过学习的蝴蝶对标志物产生深刻记忆,排除了自然界复杂挥发物对蝴蝶的干扰,解决了野外难以形成蝴蝶景观的难题。综合蝴蝶嗅觉、视觉特征和学习训练技术,构建不同颜色仿生花藤和花柱景观,
喷洒引诱剂,放飞经学习训练的蝴蝶,营造出彩蝶飞舞景观。该技术在大理应用重现了蝴蝶泉边彩蝶飞舞的景观,室外诱集率
50%-60%
示范推广蝴蝶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主要疾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技术、蝴
云南中林生
蝶繁殖园建设技术、卵保育和幼虫饲育技术等关键技术。殖企业标准。自建蝴蝶示范养殖基地
制定了2项蝴蝶养
2
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3个,总面积约600亩,其中建设标准
化的网室型成虫繁殖园3个,总面积1200就;合作建设与技术支持的蝴蝶养殖场5个;先后与昆明世博园、成都欢乐谷、北京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共建蝴蝶观赏园9个;开设蝴蝶工艺品加工厂2个。采用科学的寄主植物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先进蝴蝶养殖技术等。近3年创造综合产值3200余万


元,新增就业176人,季节性工人290余人。
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蝴蝶自然景观构建技术主要转化平台之一。在
大理旅游集
大理蝴蝶泉公园建立了蝴蝶养殖基地
1个,承担并出色完成了蝴蝶养殖、

化和放飞日常管理,改变了蝴蝶泉没有蝴蝶的状况;使用自有资金开展了大理蝴蝶泉
3
团有限责任园林改造、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配置;应用和示范了蝴蝶飞舞自然景观构建技术,大司蝴蝶泉公园分公司
幅提升了大理蝴蝶泉公园的蝴蝶景观水平,重建了蝴蝶泉彩蝶飞舞经典景观;
2015-2017年产值达1.3亿元,每年提供固定就
业人员80多人,季节性工人7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昆明中林观
示范推广蝴蝶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及蝴蝶自然景观构建技术,建设示范蝴蝶养殖场4
4
赏昆虫科技个。自建、合作建设和技术服务建设蝴蝶生态观赏园有深圳仙湖植物园蝴蝶园、深圳发有限公
厶南省林业
儿童公园蝴蝶园、西双版纳野象谷蝴蝶园等年提供固定就业人员165人,季节性工人63人。
14个。每
5
科学院
主要在蝴蝶的养殖和滞育生态研究,特别是在诱导、解除与应用,和滞育期间生化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系统整理了10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蝴蝶的主要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通过人工饲育试验确定其寄主种类数量和不同寄主在不同龄期的轮换方式。在野外调查和收集种
6
厶南大学
质资源的冋时,对云南蝴蝶进行系统整理,发现凤蝶科、燕凤蝶属中国特有新种1种;发现云南、中国蝴蝶新纪录种
一步收集和利用蝴蝶资源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项目参与单位,参与项目部分科研工作和应用推广。单位工作人员加入团队,参与研究了多种蝴蝶对颜色和气味的趋性,提出蝴蝶觅食过程中对视觉和嗅觉信号利用的3
22种。为进
广安职业技
7
术学院
种类型及金斑蝶、青斑蝶等多种蝴蝶的颜色偏好,
析了主要蝴蝶成虫、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研发了金斑蝶、青斑蝶等蝴蝶成虫化学引诱剂,并正在单位所在地建立蝴蝶生态园,推广应用项目的科研成果。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为了对蝴蝶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促进全国的蝴蝶观赏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于2002年开始利用“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组织力量对一些有重要观赏和科研价值的蝴蝶的大规模养殖技术开展研究。陈晓鸣作为项目整体的提出人,完整地设计了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在具体研发工作中主要从事蝴蝶行为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率领研究团队突破了蝴蝶嗅觉和视觉诱集技术、“嗜好性诱导学习”训练提高蝴蝶觅食能力技术和野外彩蝶飞舞景观构建技术。其中,唐宇翀研究了多种蝴蝶对颜色和气味的趋性,提出蝴蝶觅食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利3种类型及金斑蝶等多种蝴蝶的颜色偏好,分析了主要蝴蝶成虫、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研发蝴蝶成虫化学引诱剂;分析了主要蝴蝶成虫、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的挥发物,究了蝴蝶成虫行为生态学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总结了成虫行为规律,提出了最佳蝴放飞时段,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研发和验证蝴蝶引诱装置等工作;姚俊参与了蝴蝶行为生态研究及蝴蝶诱集剂、诱集装置的试制、中试和示范应用;石雷从事蝴蝶行为学和化学生态研究,阐明了青斑蝶成虫的颜色偏好性。周成理在项目中主要负责筛选优良蝴蝶寄主植物、蝶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研究及蝴蝶养殖技术研发。在这方面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包括雷、史军义、易传辉和姚俊等人。其中,石雷参与观赏蝴蝶及其寄主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和优良寄主植物筛选工作,组织完成9种蝴蝶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研究,开发出大帛蝶等8种蝴蝶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史军义完成5个重要观赏蝶种的生物学研究,参与蝴蝶规模化养殖技术研发,提出了双寄主植物轮换规模化养殖技术等多项技术创新。易传辉则主要在蝴蝶的养殖和滞育生态研究,特别是在诱导、解除与应用,和滞育期间生化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蝴蝶规模养殖和野外放飞环境评价及安全性分析由史军义组织完成。收集保存蝴蝶观赏蝴蝶及其寄主植物种质资源主要由石雷负责,周成理、姚俊等参与。蝴蝶细胞系建立、病毒对蝴蝶的感染力及蝴蝶对病原病毒的敏感性测定主要由丁伟峰和冯颖二人完成。在蝴蝶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尤其是在举办养殖培训班、培养农村技术骨干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云南大学胡劭骥在野外系统地整理蝴蝶资源,发现蝴蝶新种1个,新记录种
22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2fbd33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e3.html

《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