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元、角、分与小数
1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 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写简单的小数。
3.能把小数的初步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2.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3.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1...分的写法与以元做单位的小数之间的互化。 2.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都买过什么?价格是多少? 今天,淘气要去文具店买文具,可他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们愿意帮帮他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说一说出每件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 2.填一填
要求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大部分的价钱都是用小数来表示,那么小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师做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二)认识小数的特征 1.认识小数
让学生观察标价牌上的数字,说说有什么特点,跟我们原来学的数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明示:像标价牌上这样的数字叫做小数。 师板书:小数 2.认识小数各部分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后,师做小结:有小数点的数就是小数。
师讲解,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两个部分,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什么部分?右面是什么部分?
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边讲解边板书)
(三)小数的读法 板书:16.85 1.学生试读 2.师纠正错误 3.师重点强调: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补充板书:十六点八五)
4.练习(读一读)
0.24 4.35 10.52 3.179 3.05 5.9 (四)写一写
1.师明确: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物品的价格可以用几元几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角几分来表示,也可以用我们刚学过的小数来表示。
范例:352分可以写成3.52 2.学生尝试:
224 34 4 9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3.师做小结:把几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几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几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小数的读写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页的第1小题“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反馈
重点让学生汇报第2小题的答案及思考过程。20.05 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答案,让学生对答案进行对比,找出正确答案。 2.拓展知识
让学生独立读第3页的“你知道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过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就在《九章算术》中运用了小数。
师介绍我国运用小数比西方国家早了1400多年。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本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评价一下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买文具--小数的认识
7 . 0 8 16.85 十六点八
整数 小数点 小数 部分 部分 课后反思:
2课时 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4-5页的内容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学生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在“货比三家”的情境中,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2.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买物品的经验。在班内交流自己一般会到哪里去买,买什么价格的,为什么?如果同样质量的文具,你会去怎么买呢?
师小结,我们买物品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货比三家
丽丽要买一个新的铅笔盒,可有三家文具店都有,同学们能不能帮她选一选,应该去哪家买好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铺垫
①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读出文具价格标牌上的价格。 ②让学生观察情景图, 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③让学生分别把各文具的价格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 2.小数大小的比较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和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4.9=49 5.1=51 ②直接看小数的整数部分,45小, 4.9=49 5.1=51 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板书: 4.90 5.10
让学生对比这四种比较方法,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重点强调第2种比较方法)
师小结:比较小数大小,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一位,依次往下比较。
3.学生独立提问并试着解答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②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小数大小的比较
处理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第1 ①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 ②班内反馈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在班内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师小结,我们做题时要先把图中的钱数数清楚然后用小数表示出来,然后再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
2.处理课本第4页“试一试”第2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②班内反馈。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何?对自己的表达是否满意?希望自己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4.90 5.10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课后反思:
3课时 买书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探索.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3.学生能运用正确的算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的心算。 3.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2.通过小组探索经历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 3.正确熟练的运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学生对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算理的理解。 2.对“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意义的理解。 3.正确.熟练运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 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又买了一本《故事大全》花了53元,笑笑花了多少钱?
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
指明汇报计算过程,你认为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师:刚才我们帮笑笑解决了问题,真厉害。但是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板书揭示课题:买书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小数加法
1.师出示课件: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①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板书: 11.5+3.2 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③汇报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1.5=115 32+115=147 也就是14.7 11.5=115 3+11=14 2+5=7 147角也就是14.7
C.3.2元化成32角,11.5元化成115角,然后用竖式计算32角和115角的和。
D.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种计算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后,师做小结,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让学生思考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如何能更快速.准确的把各个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发现,把小数点对齐,各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并让学生思考并解释为什么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把相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同数位对齐了。引导学生记住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
E.完整答题(让学生汇报,师完整解题,并板书。 11.5+3.2 1 1 . 5 + 3 . 2 __________________ 1 4 .7 答:淘气一共花了14.7元。 2.巩固练习(竖式计算)
0.5+2.2 2.3+7.3 12.5+3.3 (二)小数减法 1.课件出示:
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师:你能试着解答吗?试试看。 3.学生独立解答 并在小组内交流 4.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小结: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 揭示课题
大家看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师继续板书补充课题)
买书-------小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小数加减法练习 处理课本第6页第2
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题目。 ②班内反馈 .班内反馈总结
1.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如何?自己所在小组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11.5+3.2=14.7 C.竖式计算 11.5=115 11.5=115 11.5+3.2= 32+115=147 3+11=14 1 1 . 5 也就是14.7 2+5=7 + 3 . 2 147角也就是14.7 _____________ 答:淘气一同花了14.7元。
课后反思:
4课时 小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对学生进行心算练习。 2.学生能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练习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心算练习。 2.学生能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准确熟练的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回忆昨天学习的内容--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师播放课件,展示题目。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5+3.2= 17.9-11.6= 10.6+0.2= 学生独立列竖式进行计算,班内反馈时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竖式计算过程。
2.解决课本第7页第1 ①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填出答案。 ②班内反馈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让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3.解决课本第7页第2 ①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②独立完成 ③班内反馈 二、综合练习 (一)改错练习 1.出示题目:
3.5 1 2.6 27.9 + 4 + 3.2 1.2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9 4.46 26.7 2.让学生独立观察每道竖式的计算过程,判断它的正误。 3.班内反馈
重点让学生说出错误之处和出现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后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5.让学生把这三道题目用正确的方法做出来。 (二)解决实际问题 处理课本第7页第4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
①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在练习本上进行完整的答题。 ②班内反馈
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用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解决第3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③班内反馈
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正确思考过程就给以鼓励,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
3.解决第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独立提问并解答 在班内反馈
只要学生问题提出的合理,答案正确就给以鼓励。 三、班内反馈总结
1.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说说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以后打算如何做? 四、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5课时 寄书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结局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在寄书的情境中探索有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理解算理。
2.学生理解进位.退位的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寄书的情境中对有进退位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能正确估算出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进行有进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小红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数学世界》16.5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引入:刚才同学们帮小红解决了一个问题,她要把这两本书送给她的朋友阅读,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引出“寄书”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红一起去“寄书”好吗? 板书课题:寄书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小数加法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①小红到邮局去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寄书时的情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②让学生思考小红现在会想什么问题? “一共需要多少元?” 2.列式,并估算答案
①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反馈:
1.6+12.8= 1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②估算答案
A.要求学生估算出答案
B.班内反馈,引导学生从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余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上思考。
只要学生的答案合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就给以鼓励。 3.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并做记录 ②小组内交流探索、师巡视指导 ③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方法
12.8=128 16+128=144 也就是14.4
B.1+12=13 6+8=14=14 也就是144
C.用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竖式计算过程进行详细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鼓励班内其他学生进行质疑,特别是满十进一如何操作,和它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到位,师进行质疑,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在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小数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小数退位减法
1.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 2.班内反馈
让学生重点把竖式计算的过程表达完整。 (三)揭示补充课题
同学们观察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减法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1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同?
(今天的小数加减法是带进位.退位的)
补充课题: 寄书--------小数加减法(带进位.退位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处理课本第8页第2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题目 师巡视指导 2.班内反馈
投影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进行讲解,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重点反馈1514.4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引导并讲解,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可以把15变成小数15.0再进行计算,这样就容易计算正确。
让学生同位间相互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四、班内反馈总结
1.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反馈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的进退位方法。
2.谈谈自己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寄书----------小数加减法(带进位.退位的) 12.8=128 16+128=144 也就是14.4
B.1+12=13 6+8=14=14 也就是144
用竖式计算 答:一共需要14.4 课后反思:
6课时 小数加减练习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需要极为或退位的)计算。(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 5题)
【教学目标】
1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进位或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2+2.3 4.52.4 10.88 2.4+0.6 1.5+0.8 2.竖式计算
2.4+3.7 10.32.5 0.8+10.7
17.5+5.5 二、专项练习
1、完成课本第9页第1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2、完成第9页第2
指名说出每一道题目错在什么地方,再进行改正。 3、完成第9页第3
①让学生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③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4、完成课本第9页第4
让学生读题,并能理解题意。然后再进行解答。 5、完成课本第9页第5 ①第(1)小题
1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80.5 84.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这是小数加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第(2)小题
这是小数减法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 ③第(3)小题
这道题包含小数大小比较问题和小数减法计算问题,要先让学生找出比5元少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④第(4)小题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 三、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反思:
7课时 森林旅游
【教学内容】处理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小数的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同伴交流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4.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巩固本单元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森林旅游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相互提问解答等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学生在森林旅游里购物情境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交流中,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介绍,淘气和笑笑在寒假里也去旅游了,他们去了森林公园,并在森林公园里运用和我们一起刚刚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揭题板书:森林旅游 二、合作交流.应用知识 1.观察情景图
师投影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观察,都知道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汇报图中的数学信息。
2.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①数学游戏的提出
让学生同位间,其中一人扮顾客,提出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当在森林食品店里提问并解决完5个问题后,地点转换到森林纪念品商店,仍旧提5个问题,但角色要相互转换。告知学生评分规则:
A.每提对一个问题加一分,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B.每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同样记录在练习本上。 C.每检查出提问或答题者的错误时,相应加2分。 ②学生进行游戏
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对能认真完成并以理服人不争不吵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
③班内反馈
提问学生进行反馈,对每个情景图,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让已经1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找到答案的同学,进行回答,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如果能看出错误,同样加1分作为奖励。
二、实践活动 1.找生活中的小数。
让学生在班内汇报,通过自己的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数,在什么地方进行应用。
②让学生谈谈通过听同学的汇报,自己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分享到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2.调查的水电费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调查的自己家里近期水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让学生谈谈自己交流后的感受
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用电,和环保的教育。 三、课时小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感受
引导学生用今天上课与平时的不同上去寻找答案 2.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对称图形、对称轴。(课本第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1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①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②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1 2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③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①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③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①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②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③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生独立完成。 6.判断并分析。 出示图形:
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
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课文第14页“试一试”的第123题。
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①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2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立的创意和想象力。
2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③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14页第3题。 七、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 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练习课
【练习内容】
轴对称图形(课本第15——16页“练一练” 【练习目标】
1.通过画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等练习,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点子图,方格纸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本第15页“练一练”的第1题。
①先让学生找一找,这里的哪些字是对称的。是对称的字,在它2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下面打个“√”
②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③汇报结果。
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学生能不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
2.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 ①沿着对称轴对折。
②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23题。 2题:
1个图。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2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纵向的对称图形(左右对称)
3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横向的对称图形(上下对称)
3题:
让学生照课文摆一摆,也可以参照课文图形,自己设计新颖的,简单的图形。
2.课文第16页的第45题。 4题:
第一个图形像一座桥或椅子。 第二个图形像飞机。 第三个图形像火箭。
3.课文第16页“你知道吗?”
2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①让学生根据课文图形,判断哪些树木是对称图形。 ②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三、作业
完成第16页第五题。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镜面对称现象。(课本第1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镜面对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
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①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②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①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②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③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④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
①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②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③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④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①观察课文插图。 ②猜猜现在是几时?
③实例验证:取一时钟,将其调至5时正,时钟背对学生举起,取一面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后将时钟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是7时。
④分析: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⑤练一练:教师将时间调到3时正,让学生从镜子里观察,想现在是几时?然后反转来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7页“练一练”。 2.实践活动。
①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②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四、总结
2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完成本节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猴子捞月》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平移现象,旋转现象。(课本第18——2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
2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①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②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①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②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4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③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课本18页“试一试” 判断物体的运动现象。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19页“试一试“中的第1题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19页“试一试”中的第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教学后记: 平移与旋转练习课
【教学内容】
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课本第21“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方格纸、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一说。 出示图片:
1 (2 要求:
①分别




说一平移“向

2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格;
②你是怎样观察的? 2.找一找,画一画。 出示:


①观察图示,收集信息。 ②说一说这幅图的“四面八方”。
通过学生回答,复习“四面八方”知识。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游戏活动 1.猜猜我在哪儿。 ①出示挂图:



























出发点
②游戏方法。
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步骤要求:
2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①确定方向; ②数方格; ③画标示符号。 ④游戏活动。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要求做到:说一说—移一移—猜一猜。 2.猫抓老鼠。
“猫抓老鼠”数学游戏涉及的知识虽然不多,但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反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里。游戏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游戏也能增长知识,出智慧。
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 ①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
②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③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④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课本第22——23内容) 【教学目标】
2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图案的特征?
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
1)图案的特征:每个图案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图形组合成的。 2)图案的制作:只有画图案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形进行复制(或重复印制)。
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会说出图案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出,但是只要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二、揭示课题
3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瓣”图案构成的。
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
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1个的位置,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
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演示过程进行分析。)
学生不难得出是由其中的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1)观察图案,找出图案的特征。
2)想一想:是哪个图形经过怎样运动得到的? 3、出示课本上下面的两幅图案。
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案,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学生:第一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个风筝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枝花经过旋转得到的。
4、找出对称图形。
3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打开课本,观察4幅图案;
2)说一说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涂颜色)
3)展示学生作品。
4)提出问题: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第234幅图案都是对称的)
四、课堂活动 1、画一画。
1)课本第24页的“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2)第24页的“继续画下去”。 2、展示作品。
选取由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并加以评点。 五、 巩固练习
1.课本第23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六、作业
1、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绘制一幅图案。
《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 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3.学生熟悉进行乘法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难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
【教学用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0。(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3. 1)肯定学生的回答(师评,生评并对自己提出要求) 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1.学习“找规律” 1)出示第一组算式。
5×1= 5×10= 50×10=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发现了3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什么问题?
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和已往经验,很快得出结果。教师在算式添上得数。同时发现这三道题的结果是550500,每一题比上一题的结果都多一个“0”。学生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师以“我有不疑问”等巧妙提出。
学生可能会根据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来说明50×10=?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如果是,教师应给予鼓励,但不急于肯定,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应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现在你们能否运用其他的已有知识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是:
150×10表示5010相加(或1050从数位表知它是500 2:50×10=50×2×5
=100×5 =500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需要补充、讨论、完善,或有另外的解释,只要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但要适当加以巧妙的控制] 刚才,同学们的研讨的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下:
2)出示第23组算式: 3×2= 12×4= 3×20= 12×40= 30×20= 120×40= 1)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总结评价。
2)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注意观察三组算式:
3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1=5 3×2=6 12×4=48 5×10=50 3×20=60 12×20=480 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同伴相互补充、完善。
3)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师给予肯定。 4)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注:可由学生代表完整表述] 三、知识运用,拓展提高 1.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27页“试一试”第2题(可直接看课本)。 要求:a.独立完成,同桌互查交流。
b.学生互评,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供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第27页“试一试”第1题(情境图)。 要求:a.说明图意,提出相应问题。 b.绘制统计表、计算。 c .交流、订正。 2.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1、34题。 1题:开火车口算填表(可用投影)。
3题:独立审题、列式、口算,制成统计表,组内互查。 4题:独立解答,交流汇报。(不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但可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一下。) 3.数学游戏:接力竞赛。
完成第27页练一练第5题。评选优胜组。 [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3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拓展练习:完成课本第27页第2题。
× =800 × =1260 看谁写得最多。 四、升华提高。
师生共同完成: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你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学习的同学是谁?你的疑问是什么等等。 板书设计: 乘法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教学后记】
《找规律》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行乘数是整+数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淘气和笑笑星期六去儿童乐园玩,走到公园门口,发现门口上贴着一张启事:只要做出这几组题,儿童就可以免票,淘气和笑笑乐了,你们能和淘气、笑笑一块做吗?(出示图片):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3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计算
3. 交流:①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11050想加,它就是500 2:因为50×10=50×2×5 所以等于500 3:也可以只用十位上的5乘十位上的1,再在结果后面添20 ②同桌互相解释30×20 12×40 120×40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1:在做这样的题时,末尾的0可不看,算出结果来再添0 2:只看不是0的那些数,乘出来后有几个0添几个0 3:我们发现的规律和他们几个一样。
4.小结:如果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计算150×30的话,算法有几个步骤?
生:两个步聚:先口算15×3=45,再添上原来乘数中被省略的0,也就是150×30=4500 三、应用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2 抽查学生是否掌握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乘数 30 20 27 50 26 18 乘数 10 30 20 30 30 50
3.看谁写得多。 × =800 )×( =1260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后记】

3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住新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性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知激情
1.口答:开火车口算:(出示题卡,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20×20= 10×30= 50×30= 600×20= 12×40= 130×20= 160×40= 200×50= 2.生生互考互评:由学生出题考同学。(给出一定要求,考题自定)
(进一步提高学生注意力,计算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3.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投影出示) 23 58 1 6 5 × 3 × 4 × 6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明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二、小组合作,解疑探知。 每层14
导入谈话:二年级小图书员王红同学在图书室帮老师整理书时心里产3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生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问题呢? 1.学习例题: 请看挂图:
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鼓励 学生去发现问题。可把问题写在黑板一边) 2)出示王红的问题(贴出) 3)探索估算。
1谈话:王红同学自己没有得出答案,同学们能不能帮她解答呢?有没有信心?
2)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师巡视并个别帮助。 4)学生汇报列出算式,师板书:
14×12 或者12×14 (估计学生没有困难) 肯定两种算法都可以。 5)探讨算法并交流:
a观察算式特征(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教学重点。
b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 c分组讨论。 要求:
不用笔算,用估算的方法找出大约是多少?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12看成10,把14看成15 10×15=150 大约是150本。 或把12看成10,14×10=140, 结果应不大于140(也可有其他方法)
d进一步提出问题:“那150本书放得下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局限性,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算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探索笔算
3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独立探索;2)小组交流(也可同桌,也可是小组4人,也可自由组成最好的合作伙伴进行);3)汇报结果。可能出现: 1:14×12=168
14×10=140……………………10层放几本 14×2=28………………………2层放几本 140+28=168……………………12层放几本
2 12×14 =12×2×7 =24×7 =168(本) 3 14×12=168(本) 1 4 ×1 2 2 8 1 4 0 1 6 8 4)学生边展示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自己的想法。 5)三种方法都展示之后,提出:哪些地方和你想法相同?哪些地方你没有想到,你能理解吗?进而指出新的方法(生3),让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鼓励。
6)同学们都能理解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1 4 × 1 2
2 8………………14×2
1 4 0………………14×10 (可点明:0可省略不写,但要强调数位对齐)
1 6 8………………28+140 7)回顾概括新方法。
4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堂小结,回顾升华。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试一试”中的题目。以摘“ ” 形式完成,指名板演。
2.提高练习。“争夺冠军”,“练一练”第2题。
把全班学生分2组,老师每次出一题,哪边回答正确的学生胜出1分,累计得分最多组夺冠(也可以给一个基础分)。 3.应用练习。
1)“练一练”第5题。小组合作探讨。
要求:先独立计算,然后再探究、交流。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2解决前面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师巡视辅导)。 4.课堂小结,回顾升华。
1)师生自评。谈谈自己做得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评价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2)学生互评。谈谈老师同学们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诚挚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
3)教师点评。对同学的表现做简要点评,力求准确、公平。 14×12=168(本) 14× 1 2 2 8 …………14×1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一共168本。
《住新房》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住新房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分”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4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是重点,理解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是教学难点。 【教 具】“整理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列式18×11= 师:用估算的方法算一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
2.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4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方法1 18×10=180, 18×1=18, 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
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11十位上的1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180相加得198 18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10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二、练习反馈:
1.试一试
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4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电影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景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计算、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进一步掌握 两位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影院”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适时引导并板书:“电影院”。
师:你能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思考后提出如: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 3:还剩多少个空位?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并提出“电影院的座位够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1.解决“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根据上节课学过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0×25=500(个)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 生:估算 26×20=520(个)520>500 答:电影院的座位够。 2.解决问题“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提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列出算式。师巡回帮助个别学生。板书:26×21= 这是某某同学列的算式大家赞成吗?(让该生在大家的赞成声中体验一次成功)
4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不通过计算估算找计算结果的范围。 生交流。
生:结果大于500 生:结果大于520
学生反思估算过程,有助于发现计算的策略。 师: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要进行计算。
让学生独立找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用喜欢的算法算出来。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到黑板展示,说算理(代表小组) 1 26×20=520 生说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为已知的乘法或加法。
26×1=26 520+26=546
2:展示 26×21 生说算理:把未知的乘法转化为已知的乘法。
=26×3×7 =78×7
=546 3:展示 2 6 生说算理:与生1的算理相
× 2 1 2 6 5 2 注意进位
5 4 6 师板书答这一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师:哪种算法和你算得相同?哪种算法是你没有想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并交流。
学生比较三种算法,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生1、生2的两种横式算法,有一个共同的策略把未知的乘法转化为已知乘法或加法;3竖式计算与生1算法算理相同,仅是用不同的形式描述算法过程。 三、巩固应用 1.31页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 2.32页练一练
1)第12题,注意进位问题。
2)实际应用第34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 3)第5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算。
4)第6题,探索题,先独立计算从中发现规律(放课下让学生探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帮助教师和同学解决问题的?
4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要想学好数学不但要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电影院

1)26×21=546 226×21 32 6 26×21=520 =26×3×7 26×1=26 =78×7 × 2 1 520+26=546 =546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教学后记】

《电影院》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电影院 【教学目标】
1. 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电影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清明节快到了,为了对全体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决定请同学们到电影院看一场爱国影片,(出示实物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师:我们先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2126号,可以看成20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4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6×20=520
26×1=26 520+26=546 26×21
=26×3×7 =78×7
=546 用竖式计算:


2 6 ×
2 1 2 6
5 2
5 4 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智力比拼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 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 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 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何? 【教学后记】

















《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4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重点】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1:变换算式。
2: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3: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1:四舍五入。 2: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1: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2: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4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师出示题卡,学生算课本301题。 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课本3067题。 先用估算方法:课本3110题。 用计算方法:课本3212题。 师: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运用比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2.先数填空:课本322
师:让学生独立填空,小组交流填法。
交流填法 把题中各数的0暂时划掉,选数填空。 特殊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生活中的问题。 课本333——5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4.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两步计算解答题。 课本35111314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几个几相加 2)变换算式
3)先乘零前数再添0 《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4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5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a8733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39.html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