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养殖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5 13:42: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萤火虫养殖可行性分析

目录

一、萤火虫的形态特征 2

二、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2

二、萤火虫的养殖 3

2.1家庭养殖需要的器具 3

2.2较大规模的饲养 3

2.3采收利用 4

三、萤火虫的成长史 4

3.3.1卵期 4

3.3.2幼虫: 5

3.3.3蛹期 5

3.3.4成虫阶段 6

3.3.5萤火虫的成虫 6

四、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7

五、萤火虫的复育和保育 7

5.1陆生萤火虫人工栖息地营造之环境条件 8

5.2水生萤火虫人工栖息地营造之环境条件 9

5.3萤火虫人工复育种类的选择 9

六、萤火虫的养殖前景 10

6.1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 10

6.2人工养殖萤火虫的重要价值 10

6.2.1可以满足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的需求。 10

6.2.2种源保存,保护生物多样性。 11

6.2.3环境指示生物,用于检测环境水质、污染程度等指标。 11

6.2.4生物技术材料。 11

6.2.5生物防治。 11

6.2.6萤火虫放飞 11

七、萤火虫主题公园 12

7.1公园组成 12

7.2开放时间 12

、成功企业案例 13

一、萤火虫的形态特征

萤火虫鞘翅目萤总科的1科。头被前胸覆盖腹端具发光器,能发光,体较扁而体壁柔软的甲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记载1054种。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各11丝状、锯齿状或栉齿状,2触角基部相接近。上颚弯曲贯穿有沟。雄一般鞘翅发达,盖住腹部和后翅,雌常无翅,但黄萤属雌、雄均有翅。鞘翅表面密布细短毛,鞘翅缘折基部宽。前足基节圆锥形,有亚基节;中足基节圆筒状,两基节相接连;后足基节横阔形。足细长,无特殊膨大的部分,跗节5节。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幼虫褐色,长形,前后两端尖细,体节明显,头小,足发达,发光器1对,一般位于第8腹板。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和成虫均捕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二、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

萤火虫发光的颜色也不同,有黄绿的,有橙红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它们所含的荧光素和荧光酶各不相同之故。

二、萤火虫养殖

2.1家庭养殖需要的器具

贝壳类介质、蛭石介质、水族箱、原生地表土、潮湿的报纸、长方形透明塑料盒,常用工具有温度计、湿度计、水族用温度计、塑料盆、吸管、放大镜等。防止天敌,如老鼠、鸡、鸭、蜘蛛、蛙类、蟾蜍、虫生真菌等的侵害。

2.2较大规模的饲养

基本概念和家庭式饲养一样,但如果场地允许,最好布置成越接近自然环境越好。幼虫为陆栖的种类应罩以防止逃逸的细网;种植一片菜圃饲养蜗牛供给幼虫捕食。水栖型的种类,则可以建造人工河道,使水流能循环流动,最好能有人工瀑布,使自然溶入的氧气增加,但要注意的是萤火虫的幼虫需要水流缓慢的环境。然后在河中饲养鲤鱼等,以鲤鱼排出之粪便繁殖藻类,这些藻类便可提供螺类为食;而萤火虫的幼虫便可捕食这些螺类。注意河道边坡应为土质,以供成熟幼虫化蛹。

如果有较大的饲养空间,也可以考虑水栖、陆栖并行的环境设计。

2.3采收利用

根据利用目的不同,采收的虫态也不同。

用于观赏的要以采集雄成虫为主,用于繁育后代的以采集雌成虫为主。

三、萤火虫的成长史

萤火虫的一生:萤火虫从幼虫到成虫,需要半年到一年以上,但大部分成虫仅仅生存10天左右。萤火虫一生四个重要阶段:萤火虫是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所以一般来说萤火虫的一生可以分成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

3.3.1卵期

萤火虫的卵通常都是圆形或椭圆形,卵孵化的时间大约需要20天左右,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卵孵化的时间比较短像是条背萤;有的比较长,超过20天,甚至有些种类的萤火虫像是山窗萤的卵,会以越冬的卵的形态出现,等到隔年才孵化。

3.3.2幼虫:

即将孵化的卵。外壳会呈透明状。这时如果用放大镜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卵里头的幼虫蜷伏在壳内的身躯及颜色。

幼虫的第七只脚 腹部末端另有一个称为「尾足」的吸盘,尾足的功能是可以将身体与被附物固定住,幼虫的尾足,可算是幼虫的第七只脚。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辅助走路,而且当追捕到猎物时,也是靠尾足将身体与猎物固定住。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被幼虫攻击的蜗牛,将壳左右剧烈摆动、试图想要把壳上的幼虫甩掉。幼虫的身体虽然会被甩得左右摇摆不定,但是尾足却依然可以牢牢吸附在螺类的壳上不致脱落。这种画面像极了美国西部牛仔骑野牛,相当有趣。

另外,尾足还有一个特殊功能饱餐一顿后的幼虫,如果要清理口中的残渣。也可以用尾足上的吸盘,将脸部周围清理干净。而且如果它们的身体痒痒不舒服,也是靠尾足来抓痒。这些动作就好像小猫咪洗脸一样,相当可爱。(细节就是卖点)幼虫的食物

脱皮

幼虫的身体渐渐长大时,由于外皮此不会随着幼虫的身体长大而变大,只好将原有的外皮脱掉,再重新长出适合现有身材尺寸的外皮。一般幼虫需经过五至七次的蜕皮之后才能进入终龄脱皮的周期和食物有关系,如果食物充份,前后次的脱皮间隔就会短一点.脱皮也和龄期有关系。像一龄至二龄的间隔时间就会短一点。可能二个多星期就会脱皮,而五龄至八龄的时间就会间隔又一点,有的时候甚至要到三个多月才会脱皮。

3.3.3

(在这个阶段萤火虫也会发光)在幼虫终龄时期,一般雌幼虫会比雄幼虫来的大一些。体色大部分为淡黃色或白色,属于裸蛹。

前蛹

当幼虫长到终龄时,就会开始找适当的地方准备化蛹。终龄幼虫在化蛹前,会略呈弧状,然后不吃、不动,很像死去一样,这个时期称前蛹期。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化蛹

萤火虫会在栖地附近找松软的岩穴、土缝建造蛹室。水生萤火虫在化蛹前,会从水底爬到陆地,这种行为叫做上陆行为。

3.3.4成虫阶段

一般成虫从蛹中羽化出来后。雌虫一般在草丛中等待雄虫的追求,雌虫不喜欢飞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雌虫的体内往往带有几十粒甚至数百粒的卵,这些卵粒增加了雌虫的重量,因此大大减低了其飞翔的意愿。另一个原因是:有的种类。如窗萤属、短角窗萤属、垂须萤属、扁萤属及部份熠萤属的雌虫,翅膀退化缩小,甚至整个消失,根本就无法飞行。所以在野外所看到成群飞舞的萤火虫,几乎都是雄虫。

3.3.5火虫的成虫

萤火虫羽化为成虫之后两三天,就会爬出土来开始找寻配偶。

交配

正交配的黄缘萤 正交配的黑翅萤

产卵

陆栖的萤火虫将卵产于落叶、枯枝或是草丛间,水栖的萤火虫会把卵产在水边潮湿的青苔或水草,甚至是树枝上。

大部分萤火虫在成虫时期并不捕食,只吸食花蜜或是露水,少部分的种类会吃点小昆虫。他们的寿命非常短,通常不会超过20天。雄性萤火虫在交配后一两天就死亡,而雌虫则可以维持十天左右。产过卵的雌虫原本浑圆的身体会逐渐变扁,而后虚弱的虫体才终于死去。

四、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萤火虫的幼虫呈蠕虫状,身体侧扁或稍呈筒形;摄食时会分泌唾液把螺类、蜗牛或其它猎物麻痹,再分泌消化液把猎物肉质溶化,吸食肉汁为生。成虫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种类会吃花粉、花蜜;少数种类会捕食其它小虫;在野外寿命一般为3-7天,但也有长达10-20天者。多数种类由卵至成虫,各期都会发光。由于牠们是夜行性昆虫,因此只在夜间发光;摄食活动也是以入夜以后为主。所以在白天时,牠们大多静静地憩息在隐蔽的地方,很少活动,也不发光;但是如果受到骚扰,仍会发光。光是雌雄间求偶的讯号;交尾时,雌雄都会同时发光;交尾时间可长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交尾之后雄虫在12天内死亡,而雌虫则在产完卵后香消玉殒。

求偶与交尾 

对萤火虫而言,光是雌雄间求偶的讯号。交尾时,雌雄会同时发光。雄的萤火虫羽化之后,一边在空中飞舞,一边发光吸引雌虫的注意,同时仔细找寻雌虫发出的荧光。雌虫通常不太飞行,有些种类的萤火虫雌虫甚至没有飞行的能力,只是停在山壁上或躲在草丛中,发出荧光吸引雄虫。

当雄虫发现雌虫的时候,马上飞到雌虫的身边,并发出荧光试着争取雌虫的青睐。如果同时有几只雄虫一起来到一只雌虫身边,这时就要发光来比一比谁比较受雌虫的喜爱了。被选中的雄虫便能够追求到这只雌虫。  萤火虫交尾的时间可长达数十分钟或数小时。交尾之后,雄虫在一、两天内死亡,而雌虫则会找寻适合的石缝或土缝产卵,产卵之后不久,雌虫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许多种类的萤火虫都可以用发光器来分辨雌雄:雄虫有两节发光器;而雌虫通常只有一节发光器。此外,一般而言,雌虫的体型大都比雄虫为大,而不管哪一种萤火虫,雄虫的眼睛都较雌虫为大。

五、萤火虫的复育和保育

健康的生态体系,由于演替的作用,而拥有自我恢复的能力,但干扰作用的损害超过自我修复能力时,会造成恶性循环,生态系会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

因此,积极的复育是可行的想法,但复育是需要考虑整体的环境功能,相关的物理,化学于生物特性,只考虑稀有物种的群落,但未对其栖息地的功能复育的计划,不属于完整的。所以,复育的话是要对复育地的自然资源做详尽的调查,了解最原始的物理,化学于生物状况,再来进行物种的保存于栖地的复育工作。

萤火虫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水质,土壤,植被,光线,以及相共生关联的的生态系统,任何因子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水污染,土地污染,光害、河道工程,外来生物的入侵等等都会造成萤火虫的生存危机。

因此萤火虫的复育不仅仅是萤火虫本身,还要有栖息地环境及生态食物链条等相关联生态系统的复育。通过萤火虫的保育和复育,是其萤火虫的数量增加,发生期延长,从而可以达到观赏的效果。萤火虫复育需要对当地的水,植被,土壤,地貌等等自然资源详尽的调查后,才能进行当地萤火虫的复育,需要说明的是,萤火虫的品种原则以当地的为宜,不能以外来的萤火虫品种,以保存当地的萤火虫的原始基因,维护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萤火虫的品种很多,各地的品种还有相当大的差异,其生活习性,栖息地环境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大陆窗萤代表的陆生品种和以雷氏萤为代表的水生品种为例,就栖息地的环境营造来探讨。

5.1陆生萤火虫人工栖息地营造之环境条件

土壤:ph值中性,富含有机质,无农药残留。

树木:要有多层次树木形成的树荫,为幼虫和它的食物蜗牛提供阴凉的环境。

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地表湿度》,空气湿度在60-70,土壤湿度在30-40,地表没有积水。

食饵:培育大量小蜗牛,蚯蚓小昆虫幼虫。

杂草:地面要有杂草,朽木,落叶,腐土,供幼虫和食饵栖息,生活,躲藏。

天敌:蜘蛛、鞭蝎。

光照:避免光害,四周可种植高达乔木避光。

其他:周边最好要有有流水,树林有较多的枯枝落叶,以保持表土层湿润,并保护好腐殖土层。

5.2水生萤火虫人工栖息地营造之环境条件

水质:ph值中性,富含氧,无各种废水排入。

水温:冬季不结冰温度在10度以上,夏季在23--28

流速:缓慢流动

水深:10公分-15公分

底质:泥质或者砂质

食饵:淡水螺贝类《严禁福寿螺》

天敌:成虫为蜘蛛,幼虫天敌较多,大的虾蟹,水万,龙虱等

植物:近水岸植入挺水植物,水中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岸堤:为土质岸堤,也可用石块堆置,形成空隙 ,坡度为20度左右,以利幼虫上路化蛹。

5.3萤火虫人工复育种类的选择

自然界当中,昆虫的条件一般都很小,天敌很多,为了其繁衍生存,昆虫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来维持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数量。萤火虫也不例外。其产卵数量是相当的多,这也是萤火虫复育的理论基础。

萤火虫的种类很多,其生活习性差异极大,很多的种类 ,都还知之甚少。而复育就要对所复育的种类的习性,比如发生期,雌雄的辨别,栖息地,食性,天敌,越冬的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还要有足够的种源,才能有个成功的开始。种类的选择要满足几个条件。

1)要有足够的种源

2)发光要足够的亮

3)发生期足够的长

4)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5)幼虫容易培育

6)食饵容易取得

实际上,要满足的上述所有条件的种类是没有的,比如水生萤火虫雷氏萤,黄缘萤的复育,只能满足第五六项。而大陆窗萤可以满足除第六项外的其他所有,黄带熠萤,边褐端黑萤,端黑萤则第5项不容易满足外,其他的都可以,所以在实际的复育中,需要多种萤火虫搭配才可以有个理想的效果。

、萤火虫的养殖前景

6.1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

近年来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而逐渐下降,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过渡的开发:因为人类的过渡开发,使萤火虫的生长环境完全消失,例如:开办工厂、建筑大楼、农作物种植均使萤火虫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致使萤火虫数量逐渐减少。

2、除草剂的过渡使用:这也是萤火虫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陆生萤火虫的幼虫而言,农地大量使用农药,除了将杂草杀死之外,也把萤火虫的幼虫杀掉了。

3、稻田、沟渠边坡水泥化:造成水生萤火虫幼虫无法上陆化蛹,例如:沼泽地的开发、河川溪流的水泥护堤,这些都是造成水生萤火虫无法上陆化蛹,导致原本生活在这些水域的萤火虫无法完成变成成虫並交配产卵的神圣使命。

4、强烈的照明:現在的路灯无所不在,但也由于路灯强烈的灯光,让正在找寻找伴侶的萤火虫找不到另一半,阻碍萤火虫的求偶行为,最后也无法交配产生后代,十分可惜。

5、水源污染严重:对于需要清澈水质的水生萤火虫而言,这是严重的致命伤,例如:工厂排放废水、河川污染、加上河床到处都是垃圾.....等等,把水生萤火虫需要的环境都破坏了。

6.2人工养殖萤火虫的重要价值

由于环境恶化,目前很多地方已难见萤火虫。因此,人工高效生产养殖萤火虫具有重要价值:

6.2.1可以满足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的需求。

自然界中有很多发光性生物,萤火虫最具代表性,除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以外,还可以作为探讨其生物学的试验研究。

6.2.2种源保存,保护生物多样性。

6.2.3环境指示生物,用于检测环境水质、污染程度等指标。

萤火虫尾部发光囊中含有两种化学物质:萤光素和腺甙磷酸。腺甙磷酸的数量越多,发出的光越强,把腺甙磷酸放进受到有机生物污染的水中,可以测出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从而鉴定水的污染程度。

6.2.4生物技术材料。

萤火虫的荧光素可以作为生化材料,甚至可以用于定位肿瘤细胞的位置广泛地应用于感染、肿瘤免疫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等实验领域.

6.2.5生物防治。

萤火虫可以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为食物,通过人工释放萤火虫可以达到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

6.2.6萤火虫放飞

1)婚礼萤火虫放飞:

目前最新最有潜力、市场最庞大的项目可以是自己结婚定购也可以是定购萤火虫送给结婚的朋友。

2)生日萤火虫放飞:

生日人人过,年年过,如果做好了市场很庞大一般是年轻朋友想通过这种特殊的礼物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象征永恒的爱情家庭幸福

3)情人节礼物:

主要针对年轻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可推出象征爱情的(两只萤火虫装、或者11只萤火虫装等等吉利数字)精美礼盒通过这种别出心裁的礼物、象征爱情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4)庆典萤火虫放飞:

公司开业、楼盘开盘、产品发布、周年纪念、晚会、聚会等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均可放飞萤火虫。目前市场最庞大的项目通过这种特殊的庆祝方式、以及这种少有罕见的放飞方式可以提高该活动和公司的知名度以及众多媒体关注。

5萤火虫生态景区以及相匹配的展会活动合作

主要消费的群体是中小学的学生和参展的观众萤火虫作为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昆虫,非常适宜作为人造景观供游人观赏萤火虫生态之旅非常适合全家大小一起参与从而促进亲子之间和谐互动的关系,同时萤火虫营造的超浪漫气氛也会吸引到更多的情侣和年轻游客。加之目前国内萤火虫生态公园为数不多,景区的建成势必引起广大新媒体争相报道,从而为景区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标本展览:

可在冬季搞标本展或给中小学校制作标本室。

因此,该项目无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诸方面分析,其意义都十分深远。

、萤火虫主题公园

7.1公园组成

公园由萤火虫环保教室、萤火虫生态展览室和萤火虫实景观赏通道三部分组成。

在萤火虫环保教室,小朋友们将会观看一段环保影片,了解萤火虫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以及环境恶化对萤火虫的影响。

在生态展览室,孩子们可以用手触摸水生萤火虫。

在萤火虫姐姐的带领下,孩子们进入萤火虫观赏通道。这条木栈道没有明亮的路灯,只有脚底微弱的红光指示方向。走在通道上,孩子们可以看到树枝上、半空中、草丛里漫天繁星般的萤火虫。

7.2开放时间

据介绍,萤火虫主题公园每晚730分至930分免费向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开放,前来参观的少年儿童必须有至少一名监护人陪同,每天限额300名游客入园参观,需提前预约。成人单独不能入园。

据悉,从6月开始到10月,正值萤火虫的旺盛期,尽管每只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只有7天,但公园负责人表示,通过萤火虫自然繁殖再配合一定的人工繁殖,山谷中的萤火虫数量会持续增加,游客每晚都能观赏万只萤火虫飞舞的美景。冬季公园将人工创造一个适宜萤火虫生长的室内环境,这样小朋友们将能全年观看萤火虫。

、成功企业案例

用于观赏区的萤火虫,是半人工仿生态的方法培育出来的。由萤火虫培育中心(如,爱琴海萤火虫培育中心)通过防真菌感染温室对萤火虫实行卵孵化,再投放到仿生态环境养殖圈。此方式降低了饲养成本,萤火虫存活率大大提高。

:全人工繁育萤火虫因周期性长、投入成本高,其高售价商业运作基本上不被市场接受,主要用于科研和科普教育。

萤火虫放飞活动

100平面的空间需要放飞2000-3000只萤火虫

秋收农业研发中心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四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ab2c8f227916888586d70c.html

《萤火虫养殖可行性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