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理论

发布时间:2019-04-27 09:48: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策略。这是在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抉择,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乱久思治,穷则思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混乱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一些具体数字,桑老师删掉)

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与此同时,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内部外部条件都已经具备)

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三个面貌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桑老师重要补充:两个关键一招,书上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维度、方法论

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解决。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出现偏差等原因,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如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重要内容有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

桑老师点评:这里面各位同学一定要区分好,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者都统一在了生产力这个维度上。)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桑老师点评:改革和革命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锐意改革,在各个领域备个层面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1.全而深化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两平同时出现在材料里的原因)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 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

1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桑老师点评:这个必 背,因为这是我们现在改革的两个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六个紧紧围绕,六个维度

经济: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桑老师点评:这个必背,因为六个维度各有一个关键词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同学们记住了,也就知道了我们改革各个维度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了)

方法论意义: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于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桑老师点评:这个自然段讲的是方法论,也就是解决how的问题,如何改革,从小平同志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怎么把这些经验用在新的改革中,在材料解析题中可以用来解决如何做之类的问题,还是要背下来哈)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的性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2.改革的目的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的要求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

  4.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

  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巿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c012d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9.html

《改革开放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