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

发布时间:2020-02-08 17:43: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

第一课时2012年中考命题趋势

文学作品——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手法)为什么写(主题)

近观05至08年四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从选文的特点看,选取的都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的文章。05年选用的是牛汉的表达对自然中的生命的关注、敬畏的《一窠八哥的谜》;06年的是阿来的传达着对精神的执着追求的《词典的故事》;07年的是王雁的表达对生命的高贵、昂扬的精神状态的赞美之情的《鼓神》;08年的是冯骥才的《歪儿》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顾,流露出作者对纯真年代人性美的赞赏之情。09年的《寻石记》通过对石头的寻找,表现的充满童趣的儿童心理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0年《偷父》通过塑造一个偷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我”愿意帮助他的善良愿望。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大挑战。《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从考查的能力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种能力:

1、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如《一窠八哥的谜》要求概括出“一窠八哥的谜”和可能的两个谜底;《词典的故事》要求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鼓神》要求概括出“我”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这一转变的原因和“鼓神”的“神”之所在;《寻石记》要求分析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谈起石头的传说的目的;《偷父》概括人物形象。

2、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如《一窠八哥的谜》是分析第一段所描写的内容以及所描写的内容的作用;《鼓神》则分析文中的铺垫部分的作用;《寻石记》分析文中的铺垫部分的作用。《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如《一窠八哥的谜》要求分析重点句子所表现的心情;《词典的故事》要求分析具体句子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鼓神》要求分析文中的精彩句子;《歪儿》就文中某一精彩细节,谈其作用;《寻石记》品味加点词语;《偷父》品味语言。

4、对文章的感情的把握能力。如《一窠八哥的谜》要求概括出“我”对八哥的感情变化过程;《词典的故事》要求把“我”的感情变化过程填充完整;《歪儿》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我”对歪儿的感情变化过程;《寻石记》要求谈谈文段表现“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偷父》“我”的情感愿望。《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5、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如《一窠八哥的谜》和《词典的故事》《歪儿》都要求联系实际谈谈从文章当中所获得的启示。

6、想象能力。《词典的故事》要求想象“营业员”的心理;《歪儿》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偷父》揣摩少年的心理活动。

因此,加强对内容的概括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对写法的把握、分析能力和对作品的空白处的想象能力的训练,是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

考点

设题点为1)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概括文章内容;

2)体验感情,理解意蕴(找关键词语和句子);

3)抓住特点,分析手法;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铺垫、对比、衬托、象征);

4)品味语言,体味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手法+对象+特征(品质、心理、作者的情感);

5)感悟评价,拓展联想,说出自己的体验。

1、认真看笔记,掌握阅读方法;2、明确考点;3、注意答题技巧,分要点或分层次答题】

【特别注意:现代文阅读有两道选择题,将突出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涉及对作品思想意蕴、形象以及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叙事散文阅读

一、信息链接

中考信息: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散文阅读一般分值在20分左右。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增加。

基础信息:

1、散文的基本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3、关于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二、解题程序

叙事散文的阅读步骤:

1、整体阅读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2、细节品味

即按照所给的题目,对阅读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类题,有的针对某一个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一般是描写句或点明题旨的抒情议论句),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一般是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在审清题干要求之后,有针对性的详细研读。但是,细节品味类题是在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细节品味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指向实现写作目的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

3、拓展延伸

这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让学生将生活体验与文章内容(主题指向)衔接起来。解答这类题容易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其实解答这类试题,无论题目多么开放,都必须在文章内容的制约之下解答。所以解答程序是:先答出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再答出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3·1 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

应考策略:

1、理清思路

(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

(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

(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3·2 理解含义 品味语言

应考策略: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word/media/image1.gif

品味语言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注意:一定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

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不能太概括,应具体。

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3 品味人物 理解环境

应考策略: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

word/media/image2.gifword/media/image3.gif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

(1)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2)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word/media/image4.gifword/media/image5.gif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

④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3·4 分析写法 个性解答

应考策略:

(一)关于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指作者为突出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写作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写作手法。它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主,既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也包括表达方式及用词用句等。在叙事散文中,它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乃至用词用句特点来把握。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

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

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

(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以上所有表达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答到其作用,还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当然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过渡的考查,一般来说,2分题只须答出作用,4分题则要具体化。

(二)关于个性解答

 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考查中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阅读试题,要求体现阅读者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答题时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这也并非毫无限制,它必须是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多个角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解题步骤:

1、细读。这是答题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提炼。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3、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4、表达。即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注意:1、感受启示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

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合理想象题

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

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 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3)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第三课时小说的阅读

阅读和鉴赏小说,要能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理解环境描写,品味艺术特色。

应考策略:

1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结构及其特点,叙述故事的方法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作品主旨。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有关情节的命题范围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线索的作用、情节间的关系、情节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等。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概括情节: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②关于情节的安排及其作用

③关于小说线索。

解题技巧:

①概括情节,这是最为典型的题目,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需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②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小说的情节结构即四个环节划分出来,这样做题思路也就会清晰;

③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设置悬念;二是前后照应;三是埋下伏笔;四是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某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④了解线索的类型和作用:

线索一般有:物线、情线、人线、事线、见闻感受线,有时有明暗两条线索。也可以注意文章题目和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示例1:眉山市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拔掉那颗蛀牙》17.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示例2: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假币》20.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2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即代表性,是一类人的代表,把握住这一点,是我们读懂小说的基础。同时要学会分辨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去刻画的人物,是反映小说主题的人物,而并不一定是表面描写最多的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根据描写内容(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角度(直接或间接)、可以快速辨别出描写方法。通过对描写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有时还要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和对作品提供背景的了解。

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小说与叙事散文比较一致,不相同的是,小说将人物放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中,而叙事散文的叙事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更强调生活场景的片段性。

在微型小说阅读中,对人物形象包括六种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指出相应的作用;

②概括(举例)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 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说出理由”, 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④探究小说主人公。

⑤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⑥梳理某个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

解题策略

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回答作用的时候一般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句来具体分析。

②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找关键语句,如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关于人物性格,主要指刚强、懦弱、热情、孤僻等,切不可混淆概念。

③评价人物形象要立足原文,客观公正,不过分拔高,力争做到全面、辩证,比如《故乡》里的闰土。

④关于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以谁最能反映小说的主题为判断标准,其他人物可能是起到衬托作用,而小说中的“我”有时则扮演线索人物的角色。

⑤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习题一般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去答题。

⑥梳理人物的感情变化,最好的办法是从原文中找出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示例1 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歪儿》17.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

示例2:徐州市2008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18.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3 分)

3理解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可以说主题是考小说的必考题。命题范围主要包括①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②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概括主题③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中考常见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策略

一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认真分析主要人物可以透彻地领悟作品的主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作品中具体、个别的事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普遍现象。要善于简单地说就是某人在某地做了某事。通过这种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二是表现主题的重点句,往往从文中的四分之三处或文章的结尾处找。

 

三是考虑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了什么。2、讽刺、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表达了什么情感。

示例108年眉山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拔掉那颗蛀牙》20.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示例20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怀念一种声音》14.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理解环境描写,一要能区分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二是要学会分析 这些描写的作用,不要脱离情节、人物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中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方法与叙事散文一致。代表课文是《孤独之旅》和《智取生辰纲》。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它是人物思想产生的根源。但在中考中因为篇幅短小,一般不对社会环境进行考查。命题范围常见的是关于自然环境方面的题型:

1 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③续写一段环境描写。最可能考的主要是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解题策略:

1、掌握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衬托人物心理等;对此,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1.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衬托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交代背景 5深化主旨。我个人认为《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分析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2、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 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示例1:湖北省咸宁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样的渺小》11、请你就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写景作用,写一句批注。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3分)

示例2:株洲市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忽 略》20.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5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品味的方法有:看构思是否巧妙独到;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有没有运用讽刺、夸张、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语言含蓄风趣,还是朴实口语化等等。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能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描写或主观思想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中考题型: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6、解题步骤:总结起来说,小说阅读的解题步骤可以分为: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三凭“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四赏写作特色,揣摩借鉴之处。

7、解题原则:阅读也是决定考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一个关键。这里列出几条做阅读题的实用原则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分数原则:现在阅卷的基本原则是寻找采分点,这要求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学会挖掘采分点。这个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确定有几个答题点。有的考生就学会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点,并且用①②③这样比较明确的方式标示出来,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批改,同时也会使卷面悦目清晰。

②文本原则:做阅读的基本条件是把文章读懂,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同学并不都能把阅读题做得很好,那是因为除了对文段的理解有偏差之外,还有的同学不善于从文中寻找答案。也许你费尽心思所归纳总结的意思还不如文中的一句话说得明白,所以要学会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③有效原则:当你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后,应该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你的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你把握整篇文章有莫大的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针对个性阅读而言;对于考场阅读而言,一般情况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哈姆雷特”。

小说试题应试对策,我们老师可以先认真学好课本的小说。有计划,有针对性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总结,方法为先,只要持之以恒,不仅中考不愁,而且将会受益终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ddfde2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html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