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语言ppt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8: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ppt



  篇一:鉴赏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词的语言
  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纲分析: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鉴赏角度主要有:分析诗歌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分析运用修辞格的作用,感受其明快、朦胧、飘逸等艺术特性。授课内容:
  一、古诗语言的几个特点:
  1.形象性: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或哲理思考。如柳宗元《江雪》,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精神,超脱的人生态度。《题西林壁》对生活、事物的哲理性认识。
  孟郊《移居》“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见其贫穷之态,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感其异乡之悲。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之状毕显。
  2.内指形: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客观的外在景物。杜甫《月夜忆舍弟》:“画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寒气逼人;月无处不明,但今夜更明,因为忆第思家。亦真亦幻,突出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3.替代性: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橹、棹、楫
  月亮:蟾蜍、它年攀步蟾宫,必定有我、玉兔、嫦娥、婵娟、桂树、桂花(昨天偷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4.含蓄性:字面意义之下,可以剖出一层层含义。《朝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水流急,船行快为一层;心情的轻松愉快为一层;隐隐的惋惜、遗憾、凄凉、痛苦为一层。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流萤的飞动中可以看出宫女生活的凄凉,用扇扑萤中可以看出宫女内心的寂寞,从扑萤小扇中可以看出宫女被遗弃的命运,从坐看牵牛织女二星中可以看出宫女的哀怨和期望。元稹《行宫》“寥(lio)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宫女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鲜明的色彩对比中,作者盛衰的感慨,无限的同情,尽在不言之中。另外:语言的凝练性,高度概括,词约意丰。
  语言的音乐性,节奏、对仗、押韵、平仄
  语言的双关义和象征义。
  注意几类诗:感情深沉,迂回曲折,含而不露的,自然景物中寄寓深意的,富含哲理的。
  二、炼字
  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传神显旨的词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如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以动衬静的词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化静为动的词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以动写静的词
  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的词
  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以乐衬哀的词
  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2)叠音妙用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篇二:诗歌鉴赏之语言
  诗歌鉴赏·语言(教师)
  一、考纲阐释
  广东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故可确定如下学习重点:
  1、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2、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3、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二、主要的题型
  1、结合全诗,看精炼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2
  3
  三、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精讲点拨】(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有时此步骤可略)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技巧运用】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不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
  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的神态。
  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题型练习】1、(20XX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答: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20XX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二)【精讲点拨】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①②③②①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知识积累】
  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技巧运用】
  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题型练习】
  1、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2、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注:①妇姑:姑嫂。②浴蚕:以盐水选蚕种,古时谓之浴蚕。
  问: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眼是“闲”,“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没人闲着(“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诗人用“闲”衬忙,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劳动生活气息的田园生活的赞美。
  (三)【精讲点拨】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本词作于诗人坐元佑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政治上的打击接连中而来之时。
  问:简析“花影乱,莺声碎。”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句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句/某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②有人评价末句为“??”,你如何理解?
  ③请赏析某句诗。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分析诗句的内容,通过联想描述景象。
  第二步:分析诗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第三步:分析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技巧运用】
  第一步:分析诗句的内容,通过联想描述景象。“花影乱,莺声碎”描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莺多,形象生动,摹写精当。
  第二步:分析诗句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第三步:分析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①②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花影乱,莺声碎”描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莺多,形象生动,摹写精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
  【题型练习】
  1、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问:请赏析“竹窗斜漏补衣灯”这句诗。
  答:竹楼茅舍下,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暗灯之下,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运用了具体的细节描写,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表现了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爱、思念(或表达了归客的怀乡思归的急切之情。)
  2、(20XX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四)【精讲点拨】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②①
  篇三: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一·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炼字型
  古代诗歌的语(:鉴赏古诗词的语言ppt)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诗歌“炼”字,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设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解题方法:
  1.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3.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二·理解诗句意义型
  诗句本身是我们读的重点,但是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概括的,如果不全面分析,很难把握诗句的意思,进而影响对全诗的理解。好的诗句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在结构的安排上都有所体现。我们在鉴赏诗句的意义时,先看有什么修辞手法蕴含其中,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句子的作用。
  提问方式:
  1.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2.这句诗好在哪里?
  3.这句诗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4.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与要点:
  1.阐明诗句的语表意,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3.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三·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它唤起了诗人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了诗人蕴藏在心底的思乡之情。因此,从全诗的结构来看,“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诗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抓住“诗眼”命题往往可以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设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解答古诗歌“诗眼型”题目的方法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诗歌鉴赏“综合表述型”解题方略
  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臵上比较笼统,要求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答结果看,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
  常见设问方式:
  1.试就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词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
  第二,选好自己的答题角度。
  第三,抓住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同时要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进行合理想象,防止答题片面,主观臆断。
  失误提醒:
  综合表述题型常见的失误有:一是对诗歌的分析评价失之肤浅,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辞,或简要概括内容等;二是分析时逻辑不明,表述时思路不清。在作答时,往往把内容和
  形式绞在一起,时而内容,时而手法,时而形象,角度不一,逻辑不清,缺乏条理性。加上语言表达不简洁,答案给人一种模糊感觉。三是分析评价牵强附会。在理解诗词内容、情感、形象、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时,或脱离诗词背景作无端的想象或无据的推理归纳;或在评论某一点时,总喜欢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心情及遭遇来回答,答案牵强生硬。
  诗歌的表达技巧——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同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寥寥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2.这首诗的白描手法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的效果、体现的意境或抒发的感情。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如琵琶女、刘兰芝)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己)。
  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意向、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
  2、答题步骤及答题套路
  (1)答题步骤。分三步:
  ①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
  ②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
  ③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
  (2)答题套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
  诗人()的情感。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解题方法: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用典
  用典,就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一是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二是用典的作用。
  (1)按引用内容分:引用历史故事、引用前人诗句。
  A.引用历史故事(用事):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b.引用前人诗句(用诗):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2)按表现形式分:
  ①明用典故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像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②暗用典故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暗用《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③正用典故如: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
  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朓;区别于“大谢”(谢灵运)。这里有自比的意味。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朓那样清新隽永。
  ④反用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诗中作者大量引用典故,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诗歌中作者为什么引用这一典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样的典故。
  2.结合诗句阐释使用典故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557d0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6.html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ppt.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