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 – 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5-04-24 06:48: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度百科

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还有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巾,卿乐我员”巾,即“苍艾色女服也。”另外,《荀子·王霸》:“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味,鼻欲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里的“綦”,又是“极”的意思了。今人写信时还有“言之綦详”、“念子切”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綦多用于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来,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据全国人口数据统计,姓人现在国内共有五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迁徙,綦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和黑龙江等省份。历史名人有綦鍪等。在河南等北方地区有郡望堂号、湖南等南方地区有北海堂等。

中文名拼音qí 四角号码44903 Unicode:CJK基本字义青黑色,极,很,

姓氏目录

1基本读音

2部首笔画

3基本字义

4详细字义

〈名〉

〈副〉

5姓氏源流

源流源流二

源流三

6迁徙分布

7湖南

衡山、衡阳綦氏

华容万綦氏

常德上淰村綦刘坪綦刘氏

桃源市綦氏汉寿綦氏

8山东

山东青岛

山东东营

山东高密

9湖北

10重庆

11历史名人

綦鍪

綦崇礼

綦公直

12郡望堂号

郡望

堂号 1基本读音编辑拼音: 多音:

2部首笔画编辑部首: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五笔86ADWI 五笔98DWXI 仓颉:TCVIF

笔顺编号:12211134554234 四角号码:4490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DA6

3基本字义编辑1. 青黑色:~巾。

2. 极,很:~难。~切。言之~详。

3.姓氏。

4详细字义编辑〈名〉

1. (形声。从,其声。( mì),细丝。从的字多与丝缕布帛有关。本义:苍灰色)

2. 同本义 [dark grey]

,苍艾色。——《说文》

缟衣巾。——《诗·郑风·出其东门》。传:“苍艾色女服也。”

四人綦弁。——《书·顾命》

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礼记·玉藻》

3. 又如:(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灰色的皮冠。一说为黑色的皮冠)

4. 鞋带 [shoelace]

夏葛履…,系于。——《仪礼·士丧礼》

5. 足印 [footprint]。如:(足迹;踪迹);綦履(履迹;脚印);(足迹和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辈的遗泽)

6. 标准 [standard]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

7. 通“基”。基本 [base;foundation]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8. 通“极”。顶点,终了 [top]

目欲綦色,耳欲綦声。——《荀子·王霸》

9. 姓。如:綦公(复姓);(复姓);綦连(复姓)

〈副〉

1. 非常, [very]。如:綦溪(深峭,极深);綦谷(极深)

5姓氏源流编辑Qí)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源流二

出自北魏有复姓綦连氏所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源流三

出自汉高祖刘邦赐姓。西汉时,因姬霖将军杀贼有功,汉高祖赐姓綦[1] 6迁徙分布编辑中华民族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并不是哪家都是由皇帝赐姓的,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綦氏为历史上罕见之姓,为皇封氏族,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姬俊之后,繁衍甚盛,其中一部分聚居于代郡(今山西代县和河北蔚县一带)。帝喾五十世孙姬荣受封于周武王,封地武功岐山(今陕西省)。秦灭韩赵魏后,晋地聚集居住的姬姓族人鉴于内地战乱频仍,便集体迁到关外祁连山下定居,遂以山“祁连”为姓氏。姬霖是姬荣的第三十五世孙,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祁连勋、祁连,据说当时只有少数姬姓长者仍保留姬姓,后人大多已演变为祁连氏。秦朝末年,刘邦起兵灭秦并与项羽争鼎天下,姬霖率祁连勋、祁连等人投奔刘邦 ,随刘邦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02年,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做了皇帝。姬霖因拿贼寇有功,颇得刘邦赏识便被封为齐郡济南大夫,封地为当时的家南直郡,即今天山东济南历城地区。同时被赐予綦毋的姓氏。从此,流居于河南一带姬姓族人大都迁来齐北安居,姬姓和祁连氏也统一为綦母氏。其中有一部分沿用祁连氏过往习惯,也改为。这段历史在《文林望世系叙》中有所记载。宋代之前,毋也作綦母,这一复姓后来逐渐演变为单姓,姬霖便是姓人的得姓始祖。[1] 分布于山东的广饶、利津、莱州、高密、平度、昌乐、信阳,河北的泊头、章武,湖北的监利、江陵、汉川,山西的太原、大同、长治,黑龙江嫩江,辽宁的清源、朝阳,内蒙古乌海,江西宜丰,福建建宁,重庆江浙江台州等地。

重庆姓人最早来自济南,重庆綦江也是为数不多的姓聚居地之一, “綦江”这一名字的由来源于姬霖之孙綦母复周。

汉朝初年,四川出现叛乱,高祖刘邦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綦母勋任长安巡风,他的儿子綦母复周在济南随祖父居住,习文练武,文武韬略皆备。綦母勋就上奏皇帝,希望能让他的儿子率兵前往四川以报恩国家、建立功勋。得到皇帝准允后,复周先率领子弟家丁十几个人假装游历由济南进入四川,等完全探明了当地情况后便召集姓民众并得到守将协助,与官兵里应外合,将叛乱一举平定。綦江县志记载“綦母复周曾任渝汛(武官司名,相当于地方司令官)”。綦母复周在这次平息叛乱中功不可没,遂被分封在此地,重庆市綦江便因为綦氏的受封而得名;綦江县则又因綦江得名。

姓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有平度沙梁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

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村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另外山东高密有綦家村,亦全村姓綦。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分布在辽宁省各地的也不少,其中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宝力村南楼为多。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唐代江西有綦母氏。宋代由山东高密迁徙至浙江台州,山东迁徙至湖南衡阳。明朝衡阳迁徙至华容、常德、桃源、汉寿等地。

7湖南编辑湖南支后人都以南宋綦崇礼次子庵后人居多,传说:綦崇礼赴广东任职途径衡阳府,衡阳知府见二公子长的十分俊俏将自己女儿许配给庵。育7子衡山县登山房(大房)、衡东县灵光房、衡南县松柏房、衡阳县长乐房、衡阳县道堤房,原来衡阳地区共有7房,走日本的时候,失去联系。至今有2房没有找到。(望失联族人联系其他房族人,合族谱)[1] 衡山、衡阳綦氏

始祖崇礼公,字叔厚,翰林学士,世居山东高密县,后南渡居浙江之台州。仲子峻公,字庵,入赘衡,遂家衡阳江东岸。歧庵公八世孙智,字模通,明永乐9年(1411)由西北三乡徙居衡山。至1948年,已传29代,两共万余人。宗祠设衡阳。派语:(自二十三始)高密建谋衡湘群英冠,诗书振芳声,辅弼昭简翰,道积庆有余,功名自,万世长滋培,繁衍雄楚汉。

华容万綦氏

镇吴家桥村有少量姓分布

常德上淰村綦刘坪綦刘氏

始祖景隆公,猛,北齐,以忠赐姓綦连氏,因以部为姓。南宋翰林学士綦崇礼,归台州,单以綦为姓。其后世子孙豫章,乃以綦刘为姓。明初,一世祖德广公,字润身,官指挥,永乐2年(1404)奉征蛮,由吉安郡吉水县拖船埠来常坐镇卫军,解组归田,卜居武陵之上淰村綦刘坪,子二:长永福居旧址半隐山,次永寿公分居虎踏坪,即今上綦刘者。子孙就半隐山设立宗祠,屡屡修,1913年又修。清光绪3年(1877初修族谱1937年再修。原派:继启之光大,必有名儒安。续派:鸿开运远,承家道宽,笃孝基先立,纯仁本克端,元良方作育,善德庆传观。

桃源市綦氏

始迁祖积德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余干徙居桃源市上街。至1948年,已传24代,有300人。族人分布于水田坪、老官、黄石、南湖坪等处。宗祠设在关岳庙左。

汉寿綦氏

始祖崇礼公,世居山东高密。宋高宗时因斥秦桧,退居台州北海。长子淡然居浙东,次子淡峻,字庵,居衡阳江东。五训公,生、寿。祉裔居衡山、汉寿,寿裔居衡南、华容。裔十二为仁,号卫南,明永乐间迁汉寿1997年七修族谱。字派:祉善则孝思永为干文昌开化调元参赞之启学联芳深……。

8山东编辑山东烟台莱州市有一綦家村全村基本

莱州市城子埠村大部分姓綦。《綦姓氏族》一书中录有《山东胶东莱州城子埠綦氏宗乘选》。

莱州市有一官家村全村大部分姓綦

山东青岛

山东青岛 即墨市移风店镇南埠村30%姓綦

山东青岛 平度市新河镇有綦家村南村镇沙梁村 九甲村全村85%

山东青岛 平度市万家镇有大綦家村、小綦家村 两村95%

山东东营

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綦家夹河村 该村大部分都姓綦

山东东营市广饶县许社区部分姓綦

山东青岛赵哥庄村该村东大部分都姓綦

山东高密

山东高密夏庄镇有綦家村,该村基本全村姓綦。

9湖北编辑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有綦湖,附近均为姓,另有綦家村,基本姓綦

10重庆编辑重庆綦江、万县有綦氏

11历史名人编辑綦鍪

綦鍪:南宋人,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

綦崇礼

綦崇礼:(1083----1142)字叔厚,高密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卒

《四库全书》载《北海集》(29)

于高宗绍兴十二年,年六十岁。幼颖迈,十岁能为人作墓铭。祖父及父亲均中明经进士。徽宗幸太学,崇礼出祭酒与同列二表,大称其工。重和元年,(公元一一一八年)登上舍。调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所撰命数百篇,文简意明,深得代言之体。立朝端方亮直,不惮强御。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临海,卒。后除翰林学士,在职5年,撰诏命几百篇,文简意明,不虚美饰恶,代言甚为得体。崇礼独覃心词章,洞晓音律。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传于。后因疾退居台州,年60岁卒。所著书籍《北海集》入《四库全书》存世五本。綦崇礼墓临海城南东山即今(浙江台州市江南街道)1986年博物馆聘用人员王甫计在临海城南东山出土(今台州江南街道)《宋綦崇礼·墓志铭》一方,墓碑现存于博物馆。山东也有綦崇礼墓(卒于1142年,而北宋1127年灭国,北方已经被金占领1147年绝对不可能葬于北方。推测是后人建的衣冠冢)。[2] 綦崇礼救助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李清照与綦崇礼是亲戚,綦崇礼的母亲赵氏便是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的姑姑,宰相赵挺之的姊妹。綦家与赵家都是当地名族,綦崇礼的祖父、父亲皆中明经进士。綦崇礼自幼聪明绝人,十岁能为人写墓志铭。政和八年(1117)中进士,授临淄县主簿,累升起居郎,摄给事中。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片刻立,奇伟,高宗皇帝以为得之晚,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进用之快,当时未有。后任吏部侍郎兼直学士、翰林学士、宝文阁直学士等职。晚年居台州,加封高密县开国侯。据《宋史》记载,綦崇礼为人端方亮直,不怵权贵,他在撰写诏书时,大胆揭露奸相秦桧的卖国行径,秦桧深恨之。因此,綦崇礼拜翰林学士后,再未升迁。

建康元年(1127),金灭北宋,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赵明诚被授江宁知府,后改授湖州知府,未到湖州任,染病卒于建康。李清照悲愤交加,安葬好赵明诚后,躲避金军南下,携带平生所藏金石书籍流落浙江一带。绍兴二年(1132),在大病无助的情况下,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不及百日,两人反目成仇,张汝舟对李清照横加虐待,李清照遂告发张汝舟在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结果,张汝舟被革职编管,按宋朝律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应受重罚,李清照由此身陷牢狱。李清照遂托人找到时任翰林学士的綦崇礼出面营救,事实上,李清照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亦有亲戚,秦桧的妻子王氏,便是李清照的舅家表姐妹,但生性正直的李清照却不屑与秦桧为伍,而是找到了当时被目为清流人物的綦崇礼。在綦崇礼的帮助下,李清照得以出狱。李清照对綦崇礼非常感激,特地给綦崇礼写了一篇《投翰林学士綦公启》,在文中称赞綦崇礼:“此盖伏遇内翰承旨,缙绅望族,冠盖清流,日下无双”,对綦崇礼的道德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1),59岁綦崇礼卒于浙江临海,朝廷追赠左朝议大夫。其后裔居浙江、湖南一带,为宋元时期当地衣冠名族。[3]

綦公直

綦公直:(?----1286),字美,县城北许庄(今广饶镇许村)人。自幼聪明刚毅,胆智过人,十七八岁即为县吏,二十岁参加行伍,后晋为马步诸军镇抚、都弹压,掌管城壁、楼、战舰等守御器具。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为益都劝农官。至元九年(1272年)綦公直升为、胶、密、宁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户。

至元十年(1273年),綦公直奉命赴高丽督造战舰,不久封荆南招讨司事,大败宋军,建立军功,旋被召入都,加封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金虎符,领侍卫亲军。随后平伯延伯答罕、秃忽鲁叛乱。

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月,公直被召赴上都(今内蒙古开平),授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尉使,镇守别十八里(今新疆吉木尔北)。公直向元帝陈述:“父丧五年,愿葬以行。”经元帝允许,公直回家葬父。路经济南时,他以朝廷所赐钱物,代纳乐安全县军民二年酒课税、河泊课税,计元宝5000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诸王海都叛变,进攻别十八里,公直随伯丞相进战于洪水山,将叛军击败。在追击败军时,因孤军深入,援军不至,綦公直陷死在叛军中,后葬于故里祖莹。

綦公直有子女七人,四男三女。长子綦太,元世祖忽必烈曾拟其袭万户职。綦公直乘机陈述说:“綦太年幼,未娴熟军旅之事。我父在家年老,无人奉养,请以綦太为乐安县令。”于是,忽必烈既其孝,又嘉其忠遂授綦太为武孝尉,充乐安县令,祖父在世,不换他职。綦太做过多年乐安县令,是乐安县四贤令之一,最后做了宁海州知州。二子綦晋从敌营逃回后,被授予定远大将军,中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不久改授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炮手军万户。复又因讨衢州(今浙江衢县)山贼有功,加封诏勇大将军,后袭了万户之职,佩金虎符。

綦公直墓在许村西北一里许,原有碑、碣、戟门、石羊、石虎、石供桌、志石等,后来几经沧桑,现已荡然无存。[2] 12郡望堂号编辑郡望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1] 堂号

光裕堂:山东平度县沙梁

北海堂:山东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区

郡望堂:河南大部

本堂:重庆万县词条图册

(Qí)

(1)晋代义兴有綦氏。(2)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后改为綦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贡举起名家之誉

廉平贻尸祝之隆

上联说南宋北海人綦崇礼,字叔厚,少年时就聪明异常,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北宋重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时历宫中书舍人、漳州及明州知州、翰林学士。所撰写的诏书达数百篇,言简意明;廉洁寡欲,只潜心于词章;又通晓音律。后官至绍兴知府。著有《北海集》。下联说南宋人綦鍪(M6u音谋),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尸祝,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主持)的人。

“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还有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巾,卿乐我员”巾,即“苍艾色女服也。”另外,《荀子·王霸》:“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味,鼻欲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这里的“綦”,又是“极”的意思了。今人写信时还有“言之綦详”、“念子切”的用法,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现在,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高密、胶州、平度、即墨等市交汇之处,有高密市夏庄镇綦家村,全村98%为“綦”姓,其中綦崇礼、綦汝楫等为该家祖上,据家谱记载,跟平度有一支是亲兄弟,据考证有可能跟平度綦德周的祖上较近吧!平度的沙梁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还有在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的小綦家村也是全村皆姓綦。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江西南昌、湖南衡阳、福建福州均有姓。全国姓究竟有多少人,谁能说清楚,望綦氏宗长统计后在网上公布。

光裕堂:目前在山东平度县沙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b1334c31126edb6e1a1032.html

《綦 – 百度百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