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

发布时间:2011-06-13 15:55: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

作者:钟旭辉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3-19

本站发布时间:2010-3-19 15:54:07

阅读量:1209

  【摘 要】在中央政府和各省政府的大部制改革相继完成后,市、县级大部制改革成为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主题。顺德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将41个党政群部门和垂直管理单位,以党政机构联动改革、合并“同类项”以产生“化学反应”的方式,精简为16个大部门,为全省全国的县级地区机构改革探路。

  【关键词】大部门体制 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0099月,《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作为广东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顺德正式推进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为全省全国的县级城市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经验和提供示范。

  一、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基础

  ()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机构改革提供物质基础。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面积约806平方公里,现为佛山市辖区,下辖10个镇(街道),户籍人口119万,流动人口88万。顺德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和民营企业聚集区,是中国家电之都、燃气具之都、涂料之乡、厨师之乡,是全国第一批技术创新工

  程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专利先进区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承担了国家和省多项创新试点任务。顺德名牌培育和品牌创建硕果累累。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评定的区域品牌17个。建成公共研发平台20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7个,博士后工作站18个,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9年,顺德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93亿元,工业总产值4289.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2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321.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7[1]

  ()历次体制改革为机构改革提供体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顺德通过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了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促进社会其他各项改革进程,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顺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机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顺德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方法和措施给全国县级区域提供了不少经验。其中,19929月,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市,开展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的、综合的全面改革”试点,即“产权改革”。顺德的综合改革,特别是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理顺政企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顺德的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56个,减为29;各部门的内设机构,精简了125;改革前的在编人员为1200多人,改后减为890多人[2]

  1999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把顺德确定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同年8月,顺德全面推进镇级机构改革,规范了各镇党政群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2000年下半年,顺德对市属事业单位进行了以政事分开、企事分离、规范管理为目标的全面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2001年,顺德实施规范两级党政机构设置,使市级党委机关精简为5个,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0个,镇级设置综合性办公室8;两级机关行政编制总体精简17.5%[3]

  二、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措施

  200811月,广东省委赋予顺德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任务。2009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顺德继续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同意在维持顺德目前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及需要全市统一协调管理的事务外,其他所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赋予顺德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914,《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顺德新一轮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优化整合组织机构。本次党政机构改革在原有大部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更多领域实行综合设置,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改革后,顺德区的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1个精简到16个,包括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其中:党委机构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以及区委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政法委员会和区委社会工作部等5个党委工作部门;除区教育局外,新组建了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公安局、财税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和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等9个政府机构。

  新设立的16个大部门在部门领导职数的配备上,原则上按部门的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和执法专项编制)核定领导职数。对于职能调整较大的部门,结合科室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副职一般配24名,最多不超过5名。16个部门统一规范设置局务委员,局务委员职数以副职职数为基数,按11.5的比例核定。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运作,其机关由区财政供给的领导职数单独计算。

  ()精简决策和管理层次。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减少行政层次,缩短决策和管理链条,切实提高党政工作部门的执行力。改革后,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建立部门首长负责制,实现党政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具体来说,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区政协主席、政务委员组成。组建区政府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会由区政府区长、副区长和政务委员组成,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政务委员按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

  ()创新运行机制。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效率与民主相协调的需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听证、咨询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增强党委、政府对地方改革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完善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服务水平。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党政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并且向各局派驻纪检(政务监察)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对所驻机关进行纪律和政务绩效监督。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具体实施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

  ()理顺责权关系。按照权责一致、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重点梳理和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理顺三方面的关系。一是通过“三定”工作,明晰大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理顺部门之间的责权关系。二是按照强化基层、关口前移的思路,实行简政强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层级之间的责权关系。三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建立全社会参与、政社协同的公共治理新局面,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责权关系。

  ()推进配套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基础上,还将陆续推进配套改革。如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区级党政机构、镇(街道)效能监督考核体系,完善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等等。[4]

  三、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特点

  与以往的改革和其他地区的改革相比,顺德此次党政机构改革体现了五大特点: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顺德此次机构改革按照“对内放宽、对外开放、对下放权”的原则,全方位优化政府职能结构,科学配置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推动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为主,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由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为主向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和社会性公共物品并重转变;由以政府管理为主,向以吸纳社会全面参与的公共治理转变[5]

  ()党政机构联动改革。顺德在这次改革中不仅统筹考虑党委、政府机构,而且还整合群团组织和部分省、市垂直管理单位,优化了机构设置,对职能相近的机构的整合力度大。改革后党政群机构由原来的41个调整为16个,仅设区纪委机关及区委办公室等5个党委工作部门,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等10个政府机构,精简近三分之二,其中政府机构数量大大低于《广东省市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意见》提出的“由县级市改设的区设24个以内”的机构数限额。同时,大力推进党政机构合署办公,如区委办公室与区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区政府监察和审计局合署办公等,有效地推动了党政机构联动,形成了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大力调整垂直管理体制。在这次改革中,许多垂直管理的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省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整合相关职责划入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整合入区财税局。市垂直管理机构中,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公安局;佛山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顺德分局更名为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归口联系;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整合入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通过对垂直管理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有利于解决目前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使政府职能更为完整,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地方政府被架空、职能被弱化的情况,避免垂直管理机构可能忽视当地发展实际、加剧“政出多门、部门打架”等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对垂直管理机构的监督。

  ()创新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决策咨询及政策研究室负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咨询意见、反映民意,辅助联席会议决策。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各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并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区委和区政府的党务、政务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通过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建立起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实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深化领导体制改革,实现决策扁平化。在延续和发展“一个决策中心(区联席会议),四位一体(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创新政府决策管理体制,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16个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务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不重叠、不交叉,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16个大部门落实执行,形成“区联席会议部门业务科室”的决策、执行机制,减少原来副区长(区委常委)分管和区委区政府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缩短了管理链条,减少了行政层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效能。

  四、顺德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情况

  ()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方案。2008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地区之一后,顺德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顺德区委成立由区委书记任领导组长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有关工作小组,根据上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的精神,依托1992年顺德机构改革打下的良好基础,总结顺德历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顺德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组织专人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方案;与有关专家一起赴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学习考察,借鉴香港、新加坡、深圳等先进地区行政管理的经验;在中编办和省编办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几经修改和完善,通过充分论证,制订了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开创性的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组织实施迅速,运作有条不紊。顺德机构改革力度大,组织实施速度快。2009914,顺德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审批;915日上午,顺德召开党委、行政、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党政联席会议,通报改革方案;当晚,区长召开会议向27个职能局行政首长介绍方案;16日上午召开干部动员大会,由省编制办相关负责人宣布方案;下午,顺德区人大按照相关法规免除22名正局长,并且审议通过任命16个大部负责人和副职人员名单; 21日,新组建的16个大部门开始正式运转,各单位一边保持日常运作,一边进行重新组合:组建新科室、重新组合人员、搬迁办公场地、交接业务等,一切运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群众办事并未受影响;112,顺德新成立的16大党政部门正式对外运作。

  ()合并“同类项”,立即产生“化学反应”。顺德将41个党政机构及群团组织,以党政机构联动改革、合并“同类项”,精简为16个大部门,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有效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在纵向管理上,区党政副职兼任大部门首长,压缩了管理层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一步到位由部门落实,实现领导分工专业化、决策执行扁平化。以采购甲型流感疫苗为例,在机构改革前,要经过区卫生局、区府办、副秘书长、分管副区长和区长的审批,决策层次太多,整个审批手续至少需时2;改革后,副区长就是大部门首长,在局长办公会议上就可以决定,而且减少了秘书长协调、主管副区长审核的环节,文件一来一往只用不到3天时间就可以办好审批手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横向管理上,一件事情基本由一个部门管,分工清晰,效率提高,问责更容易。例如市场安全监管局,该局整合了原来8个部门的38项审批业务,并且将服务窗口集中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实行 “一个窗口对外,内部分流处理” 的综合受理模式,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前要花上一两天跑卫生、工商、农业以及质量监督等多个地方才能办好的审批业务,现在只需要到同一个地方跑一趟就能办好,大大减少市民往来次数,让市民和企业享受到最快捷方便的服务。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由过去的五六个部门齐抓共管到现在主要由市场安全监管局管理,减少了扯皮,有问题则直接问责该局,更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在人员调整上按照“人员不降级、编制不突破”为原则进行,在不突破广东省核定的各类编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队伍的平稳过渡,保证公务员“人员不减,待遇不降”。通过制定干部职务安排配套方案,大部门副职实行高配,设立局务委员职务,提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确保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稳定,队伍不乱。采用“人随事走”策略,按照职能划分将科室整体平移,编制和公务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统筹安排各部门内设机构,有增有减,优化有关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人员编制配备,充实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纪检监察等机构力量,形成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通过对部分领导干部退出现职、办理提前退休等措施,优化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

  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从方案公布实施至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顺德刚被赋予行使地级市管理权限后马上进行机构改革,行使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又不包括党委、纪检等事务,使各大部门都有一定职能要分别与省、市的有关部门对接,而且这次改革是按职能合并,从而出现顺德多个部门对上级一个部门的情况,沟通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大部制意味着权力的集中,对其权力运行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难度均同比上升。顺德区纪委(政务监察和审计局)把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职能集中由行使,并且向各局派驻纪检组,负责对各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全国属首次。但监督与决策、执行委实是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兄弟关系,不可能具有超脱性[6]。因此,在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应尽快出台具体实施程序和运行机制,以保证大部门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三是部分垂直管理部门调整为区政府管理后,由于垂直管理部门与区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供给途径不一,工资福利待遇标准不一,导致在区财税局、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等部门出现“同工不同酬”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个人资料]钟旭辉(1978—),男,广东顺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MPA班学员,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

  参考文献:

  [1]佛山市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200912月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主要统计指标》,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网:http://sg.shunde.gov.cn/data/main.php?id=1652-7200039

  [2]邓俭:《顺德改革——为了中国闯天下》.北京:新华出版社[M]2005年。

  [3]范展莹:《行政体制改革为全国提供示范 顺德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回顾》,《珠江商报》,20090917

  [4]范展莹:《顺德党政机构精简近2/3只留16个》,《珠江商报》,20090917

  [5]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粤机编[2009]21)20099月。

  [6]滕朝阳:《“大部制”还需外部监督的配套改革》,《羊城晚报》,200992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cbcb1ea300a6c30c229fa3.html

《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