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听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2-22 07:04: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听课心得体会

  《乡下人家》听课感想反思语文教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本次活动更让我明白重点是建构生本课堂。
  的确,以生为本的课堂,要求我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发展,投向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所呈现的有效教学行为。
  高连伟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乡下人家》,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行云流水的流程,水乳交融的对话,润物无声的评价,水到渠成的实效,成功地诠释了这一生本课堂理念。
  一课堂预设,走向生本学习一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事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
  学习一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要做好这些,首先得看教学预设怎么样。
  如果预设的教学流程都做了精确的设计,那么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
  一问只有一答,一项任务只有一种努力的方向;且哪个问题先问,哪个问题后问,和流水线操作没有两样。
  这样的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
  在高连伟老师《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采用了非线性的版块预设。
  只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导读,激发兴趣;第二板块:初读,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感悟文本;第四板块:拓展,积累语言。
  整整分钟没有多余的教学环节,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每个板块都留足了充裕的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随机调整,适时点化,让每一个版块都有可能成为动态生成的亮点。
  如在片段一,第二版块推进的过程中,高老师大胆取舍,舍弃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细枝末节,取看看乡下人家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让学生圈划板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因为预设的问题作者都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哪些美丽的画面?为学生留足了生成的空间,就呈现了以上值得回味的一幕。
  既让学生理清了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又为下文巧妙地做了铺垫,巧度难关。
  二质疑问难,走向生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老师说: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回味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质疑和释疑,引领教学一路前行,让学生在富于挑战的思维情景中,和课文充分对话;让学生的视野和作者的视野得以对接与融合,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丰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不回避质疑的地方,在质疑中达成视野的融合,才能显现充满思维张力的课堂。
  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学生也很难将眼光落在这几个标点符号上,也不会将这几个标点符号和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文本中的这句话所体现出的朴素中带着华丽的农家风光也很难体会到了。
  这样的质疑,情感和文本的融合水到渠成,这样的质疑,于学生,回归于学生,是学生对文本感受的自然流露。
  三拓展提升,走向生本语文课堂,我们不提倡逢课必拓展的做法,也并不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
  我们提倡的是适度的拓展,拓展之后有提升的过程。
  这个提升,也是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更具文化的张力。
  在《乡下人家》的最后一个板块教学里,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设计了一段拓展练笔。
  他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适当放低难度,出示了一组词语: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绿绿的浓荫,鲜艳的棚架……学生之前已经体会到了语言中藏着的情味,能从颜色变化和心情等几方面去感受乡下人家的清新与生气。
  不管学生有没有去过乡村,了不了解乡村,至少在这里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有共鸣了。
  这样的小练笔整合了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前面对文字的咀嚼品味来实现语言积累的目标,孩子们在这种言语学习和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精神活动,使乡下人家的各种画面和他们心中的美好想象相结合了。
  如歌,如画,如诗的一堂好课看似很难,其实也很简单:读好手中的这本书,以发展学生为本。
  大道至简,如是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29a13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8.html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听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