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关于“校本教研”的一则小故事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其《三国志》里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错,曹操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当我在高三文科班如此程序化地、生搬硬套地介绍曹操时,教室里唏嘘一片,有的同学面露疑惑,不满之色溢于言表。一位胆大的同学问我:“老师,人们都说曹操是个反面人物,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同学们的疑惑,我真切感受到当今中学生思维之活跃,意识之敏捷是我们那一代人不可比拟的,特别是,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不盲从权威、不唯奉教材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我灵机一动,这样说道:“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他,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在今天的晚自习来解决,怎么样?”同学们愉快地答应了。我又补充道:“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查询一些资料,认真思考,还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晚自习时,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
“鲁迅先生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到《三国演义》进而想到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
我把题目念了一下,说道:“同学们看了这段话后,想必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主要涉及什么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口头谈谈,也可以给老师写纸条说明你的看法”。我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或蹙眉苦思、或交头接耳、或翻阅书本、或伏案疾书……我心中窃喜,看来,有一场好戏即将上演。我严阵以待,随
1/5

时准备着同学们的“发难”。果然,过了一会儿,性急的A同学率先打开话题:
“老师,鲁迅先生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对吗?”
B同学见有人开口了,急忙补充道:“鲁迅先生还讲到了评价曹操的方法问题”
我不置可否,依然面带微笑,老谋深算地在教室里踱着方步。“别忙着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让他们把火再烧旺一点”——我暗暗告诫自己沉住气。
C同学待大家稍为安静点后,大声地说:“鲁迅先生认为不能根据《三国演义》,更不能根据戏剧来评价曹操,是不是呵?老师”
D同学接过句头,振振有辞地说:“我赞同C同学说的观点,因为文学、戏剧虽然源于现实生活,但它们有很丰富的创作手法,比如说夸张、虚构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历史原貌,实事求是,不能以文学戏剧作为评价依据”。此话得到了部分同学的附和。
然而,E同学面含无奈,说了一句让我非常心悸的话:“我们平常接触较多的就是文学、影视作品,哪有条件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接近它的原貌呢?”
教室里热闹的气氛顿时消失了大半,犹如吹胀的气球被针扎了一下泄了气,很多同学露出颇有与E同学同感的神色。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听着他们略显成熟的话语,我的感触很复杂:一方面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日渐丰富、充裕的时代,另一方面却又无奈于教育的现状(中学历史教学)是如此的干瘪而单调、苍白而无力。教材权威不容质疑,课堂教学不容冒犯,师道尊严不容挑战。结果,培养的学生整齐划一得近乎于一个模子雕琢的瓷器,美丽却脆弱。原本该受学生喜欢的历史却变得令他们退避三舍、谈“史”
2/5

色变,难怪有学生说:“我喜欢历史,但我不喜欢历史课,更不喜欢历史老师”这话令人痛心疾首呵!它应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长鸣于耳的晨钟暮鼓——我们是否该改变些什么了!
我没有对同学们的发言妄加评议,而是作了这样的陈述:“评价历史人物,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至于对曹操的评价,关键在于要区分开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由于有的同学未能根据教材、历史文献、甚至是考古材料来评价曹操,而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对曹操加以评价,于是就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曹操形象。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又议论开了………。
“曹操是位英雄,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却把曹操塑造成了反面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我大声问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说说?”
F同学说:“我在教辅资料上看到过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封建正统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把一脉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奉为正统,遇到几个并存的政权,必确定其中的一个为主体,作为继承国家政权的正统。至于确定谁为正统则取决于著作者本人的政治态度,西晋人陈寿撰写历史著作《三国志》时,为了维护本王朝便遵奉曹操为正统,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其材料来源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刘宋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但也大量吸收了三国以来民间流传的故事。民间传说的三国故事完全抛弃了曹魏为正统的观念,因为在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都是国家分裂,战乱不已,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人们思念汉朝的统一强盛,自然便把三国的正统付与刘备的蜀汉,在北方许多地区则把刘备视为‘汉族’政权的正统。到了元朝时,
3/5

蒙古族入主中原,汉族和其他民族遭到严重民族压迫和剥削,这时期搬上元杂剧舞台的三国故事中的曹操便成为大白花脸的反派人物了。作为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罗贯中自然就采取了‘尊刘抑曹’的立场。
G同学接着说:“曹操和刘备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家,都具有地主阶级的共同本质,但在个人品质、性格上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曹操多表现出奸诈、权术、阴险的特点,刘备则多表现为忠厚、谦恭、义气的特点,民间把二人的特点都加以夸大,这说明三国故事之所以在民间长期流传,或多或少地灌注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道德情操和伦理关系的认识。作为历史人物的评价侧重于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为标准,而作为艺术形象的人物评价则侧重于其个人美德,所以出现了曹操的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截然相反的情况。——以上是我查阅资料得到的观点。
两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我当即予以了表扬并即时加以引导:“刚才两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分析相当精彩,常具有说服力!归纳起来就是政治原因和道德原因。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式,继续说道: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如果同学们有话要说,那就一吐为快吧!传纸条给我也行,就算给历史、给历史课、给历史老师说一句话吧。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若有所思地。沉默!那气氛令人有点压抑。我知道,沉默过后便是火山般的爆发……但遗憾的是,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其实,我喜欢这种沉默,并真心希望这种沉默能够保持下去,哪怕再多十分钟也好啊。
后来,有很多同学给我写了纸条。在此,我摘录几位同学写的,那真是字字玑珠,透彻肺腑:
4/5

——“老师,其实我非常喜欢历史。今天这堂课有点意思,如果今后能这样上课的话,我想我是不会再梦‘周公’了”
——“凝重厚实的历史是可以轻歌慢舞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拙劣的演员,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编导。原来,历史学习也是可以轻松、愉悦的。——这就是我要说的话。
——“把繁重枯燥的学习当着快乐的事情来做,这是高明,如果不顾我们的感受,则无异于‘刽子手’。老师,我真心希望你能做我们的良师益友”
……
捧着这一颗颗滚烫的心,我难以名状自己的感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教书育人,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而生生不息的历史重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尽责自己的职业呢?怎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思绪万千。我们是做教育,是为孩子们找寻学习的乐趣,以教师自身的热爱与素养作基础,将最真实而美好的教育奉献给莘莘学子——这,就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于此,我由衷地感概:“时代要求新的教育,教育呼唤新的理念!说实话,那天晚自习,我没有完成关于曹操的评价,但我相信,同学们掌握了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这让我倍感欣慰。
简历:中学历史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余年。
现在兴农中学高中部任教兼教研室教研员。
5/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7423c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b.html

《什么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