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危在旦夕的成语故事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
成语“危在旦夕”本意是指危险就在早晚之间;后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情况十分紧急。旦夕,早晨到晚上。
【拼音】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危,很危险。 旦夕:早晨和晚上。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非常短,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近义词】朝不保夕,岌岌可危、九死一生、在劫难逃、不堪一击、千钧一发、燃眉之急
【反义词】安如磐石、稳如泰山、安然无恙、平安无事、安然无事、安然如故、高枕无忧
相关人物介绍: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人物评价:
陈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孔融:"卿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刘繇:"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书·刘敬宣传》:"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夫岂有非之者!"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写道:"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745c71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html

《危在旦夕的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