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论》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22-11-10 12:2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论》课程大纲

课程推介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论》大纲课程中文名:社会学方法论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课程负责人:赵丙祥授课教师:校内:赵丙祥、应星、杨清媚、孟庆延校外: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朵 渔(诗人,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副总编辑)郑少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学分:2授课对象: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无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前社会学已经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种“方法论主义”,它让学生们相信,只要正确地掌握并使用相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便可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但这种唯方法论主义带来的一个后果是,社会学研究者越来越缺少赖特·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在每一个个人及其事件之中和背后,实际上都是一部丰富的“世事”,社会的和历史的。有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不同类型的文本解读和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对面对具体材料的感觉,引发学生的学术直觉和感悟,学会独立地讲述、写作一个社会学故事。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必修课,每周4学时。
采取教师主讲,与同学共同阅读研讨的方式。其后由教师总结。三、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查结合。平时考核指的是选课学生必须在第5周自行选定一个论文题目,根据从授课内容和阅读文献中学到的分析技术,选取分析对象,并在第7提交一份个案分析初稿(3000字以上),并在第8周即最后一次课上进行课堂展示,授课教师与同学进行讨论、指导。期末考查应在这份平时考核报告的基础上,提交一篇5000字以上的课程论文。
四、课程时间与地点授课时间:每周五上午8:00-11:30201733-421日)授课地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新一号楼B102)五、课程内容与安 本门课程共分为五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1观世变:小说如何讲述历史8学时) 本单元分为两讲,由赵丙祥、郑少雄、杨清媚主讲,以小说为解读文本的素材,分别选取现代革命腹地之一关中平原和边陲(民族)地带的两部代表作品《白鹿原》和《尘埃落定》为分析对象,将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历史文本,考察现代革命是如何在个人生命史和家族历史中具体而微地展开与实现,个人与家族的“偶然”事件是如何与“大历史”事件彼此遭遇、促成的。 第一讲:乱世中的生灵与家族:白鹿原上的“革命往事”201733日)主讲人:赵丙祥必读文献:陈忠实,《白鹿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秦晖、苏文,田园诗与交响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版。扩展阅读:瑟吉欧·莱昂内执导电影,《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
第二讲:历史、宗教与民族:阿来的纠结(2017310日)主讲人:郑少雄、杨清媚必读文献: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阿来,《瞻对》,人民文学出版1998年版。扩展阅读:阿来,《格萨尔王》,重庆出版社2015年版
知识单元2隐喻的文本:当代诗歌解读4学时) 单元由一位身体力行的诗人朵渔带领学生现场解读相关诗歌文本。与单元3“上访材料”和“赦罪书”的解读互相映照,相比而言,诗歌更像一种十分“缥缈”的文学体裁,因此也是社会学向来很少介入的一种文本体裁。但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中国还是西方社会中,都拥有深厚的“诗史”传统。由于它具有高度浓缩的写作与呈现特点,也带来了一般读者在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实际上,在呈现现当代历史和社会、政治进程方面,诗歌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做出了最大贡献的领域之一。
第三讲:何谓诗?——或什么样的东西不是诗?2017317日)主讲人:朵渔必读文献: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顾随,《顾随诗文论丛》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扩展阅读:张晖,《中国的“诗史”传统》,三联书店2016年版。
知识单元3:上访信与赦罪书(4学时) 本单元由应星主讲。在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经常收集到各种来自底层社会的文本材料,很多材料看起来都杂乱无章,甚至互相冲突、真假难辨,需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学术触觉与抽丝剥茧的功夫,方能深入其中。本单元以中国社会的“上访”材料和法国社会的“赦罪书”为例,展示研究者应当如何从其中“索隐”出各种材料文本“制作的”诗学与政治,从而理解这些材料的真伪关系、彼此关系,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历史、政治、利益等。
第四讲:底层民众的故事讲述:上访信与赦罪书(2017324日)主讲人:应星必读文献: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版。戴维斯,《档案中的虚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扩展阅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冯小钢执导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知识单元4:“戏谑”:相声中的民情与政治(4学时)本单元由孟庆延博士主讲,分析一种向来被视为“下里巴人”风格的底层社会艺术形式:“相声”。相声作为一门起于市井,流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往往被认为是最接“地气”的通俗文化。相声作品本身不仅和相声表演者本身的流派与风格相关,同时
更呈现着当时的社会民情与意识形态,因而,相声作品本身构成了理解时代、社会与政治的重要途径,但社会学家目前并未对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所产生的文本有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本讲将以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相声作品作为分析对象,来呈现相声作品背后的民情与政治。
第五讲:代际、流派与社会:相声作品的多重面相(2017331日)主讲人:孟庆延必读文献(收听/观看下述相声作品)
侯宝林、郭启儒《戏迷》;马三立《买猴》;马志明《纠纷》高英培、范振钰《钓鱼》;姜昆、唐杰忠《虎口遐想》;郭德纲、于谦《我是黑社会》苏文茂《批三国》;苗阜、王声《歪批三国》扩展阅读(收听/观看下述相声作品):刘宝瑞《珍珠翡翠白玉汤》李丁、董建春《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相声表演与创作中的指导及引用》王自健、陈朔《解放战争中的一幕》
知识单元5:出入社会内外:隐逸与社会(共8学时) 本单元分为两讲,第一讲由赵丙祥主讲。隐逸一般被认为是传统士人和宗教领域的制度和关系。但实际上,任何一种观念和制度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中都是彼此交错,又互相溢出的。经由教育、仪式等多种途径,隐逸制度及其观念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本单元第一讲将选取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分析华北民居的民族志素材,
考察皇权是如何与亲属关系、隐逸观念等共同呈现在乡村民居及其仪式(如婚丧)空间中的。第二讲由渠敬东主讲。中国绘画可以说是一种精致形式的中国社会史,其中蕴涵的文化、社会与政治意义在最近几十年来已经引起了各个学科的重视,但社会学家对这一领域在总体上而言仍是相当陌生的。本讲以宋代郭熙著名画论《林泉高致》为例,从社会学和艺术史相结合的角度,细致入微地从“士隐”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社会的构成。山林作为一种超越的维度,是精神世界展开的场所。寄情山水,系心天下,既是士人情怀,也是日常社会的反向映照。
第六讲:亲属、王权与隐逸制度在华北民居中的空间展现:民族志分析示例(201747日)主讲人:赵丙祥必读文献:文青云(Aat Vervoorn《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梁永佳,2008“社会意识中的‘隐’:皇权与绅权的补注”,《社会学研究》23(5: 43-56。扩展阅读:韩兆琦,《中国古代的隐士》,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第七讲:山水与社会:超越的面相(2017414日)主讲人:渠敬东阅读文献:(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宗白华全集》第二卷,第326-33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钱穆,2009,“理学与艺术”,《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六),三联书店。
第八讲 个案分析展示与研讨(2017421日)选课学生须在第5周自行选定一个论文题目,根据从授课内容和阅读文献中学到的分析技术,选取、分析对象,并在第7周提交一份个案分析初稿,并在第8周即最后一次课上进行课堂展示,授课教师与同学共同研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b40f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e.html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社会学方法论》课程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