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巩义市河洛镇实验学校
课程类型:初中思想品德必修 教学材料:教科书 适用年级:七年级 设计教师:xx [课程背景] 学生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需要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体验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有助于中学生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增强自信心,在各种关系的互动中培养责任意识,以及乐于付出和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也需要他人、集体、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个人的意义和价值需要通过他人、集体和社会来体现等,有助于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他人、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以顺利地度过青春成长。
教材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 教材内容既充分体现国情,又具有全球视野。法治教育得到加强,注重公民意识教育,强化生命教育,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统一,打通知识与生活之间
的价值链接,生活经验的价值线索暗含每一课。
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校生活,适当兼顾家庭生活,渗透社会生活,具体包括:成长,友谊,师生,生命,青春,情绪情感,集体生活,法律生活八大主题。
1 / 8



[课程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主体,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了解自我保护的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做生活的主人。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体现了初中生活的基调。引领学生踏上成长的节拍,体会角色变化的意味,了解中学时代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确立崭新的目标,并建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走进学习新天地,建立学习新概念,拓展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激发生命的原动力,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发展中的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激励自己,逐步
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学习伴成长 享受学习
2 / 8



第三课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xx的天空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关注了学生成长的困惑,直面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发媕娿予以必要的帮助。
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对父母和教师的领带逐步减少,对同伴友谊的渴望更加强烈。同伴间的交往关系在青少年交往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康发展、学业的顺利完成、社会技能发展等方面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自己交往需求和人际状况的觉察,对友谊的合理性期待,培养正确的友谊观,有一定的交往技能,能面对和处理人际冲突,会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并能够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虚拟世界
的交往等。 课程内容
第四课xx与成长同行 第五课交友的xx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与老师、父母的交往是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内容,学生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拓展与延伸。
3 / 8



师生之间。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领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同时,学生需要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
亲情之爱。通过对及与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是怎样的。探讨爱在家人间,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家。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
内心的xx,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 课程内容 xxxx之间 走近老师 xx交往 第七课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 爱在家人间 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进入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哲学命题有了一些初步思考。
4 / 8



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不可逆转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的使命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对人与人生命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系他人的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况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
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父亲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引领学生认真审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力求生命充盈,学会关切他人,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神。
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 第八课探问生命 生命何以永恒 xx生命 xx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感受生命的意义
5 / 8



活出生命的精彩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教学建议:
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充分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2.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的新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策略,目的在于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6 / 8



3.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时,应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如评价采用多主体、开放性和真实性、协商式评价等方式,采用观察法、角色扮演、成长记录、项目评价、描述性评语、量表法、提倡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等具体的评价方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长记录法,建立学生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它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记录并反思学生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
4.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更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等。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感悟课程目标的意义,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的过程。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2)学业考试成绩评价,即月考、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评价目的
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7 / 8



3.评价原则:
1)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2)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
3)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
4)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5)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反馈既可以是及时的、
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教师要对自己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课改新理念,是否符合构建道德课堂的要求;有没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有没有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超越学生认知水平的行为。通过评价、总结和反思更有利于发挥优势,克服和弥补不足,更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bd4a5b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3.html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道德与法治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