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发布时间:2019-08-29 02:1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六单元 第 1 课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精读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激发诗兴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四、积累古诗,课外拓展

五、书写生字

1、激趣导入: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画,猜一猜是哪首诗?(多媒体显示8首古诗图画:(《春晓》《山行》《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  《小儿垂钓》  《江雪》 《赠汪伦》)

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呀?

2、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热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李白,在中国人的眼里,不再是一个简单、普通的名字,它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连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唐朝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李白的诗奔放炽热、豪气回荡,深受百姓的喜爱,千年传唱不绝,许多书法大家都把他的诗作为自己的作品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先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看看是李白的哪一首诗。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望天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

会看吗?怎么看?是李白的哪一首诗

大家读一读(生看着书法作品,读诗)

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从小就要开始培养自己欣赏美的品位和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天门山》板书题目。(老师把“门”写得特别高,特别大)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门”写得特别高,特别大吗?

出示课文注释

两山高大雄伟,隔江对峙,好像天上的大门,所以叫—天门山

1、学法指导。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依然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师巡视,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楚江是指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长江,流经楚国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诗的大意。(指名概述诗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描述诗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进一步感受诗意

(指着黑板中课题里的“门”字)从天门山这个名字,你感受到天门山什么样的气势?磅礴、奔放的气势。

指名读(两到三个学生朗诵)

多美的诗啊!此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你呢?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并用心地描绘着诗中的意境。

老师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

读诗要有感情,关键在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处理。望天门山这首诗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

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在滔滔长江水的冲击下,天门山被拦腰截成两断。)

对呀,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们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江河)

指导读出磅礴的感觉。

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而来,回旋后向北流去;江水奔腾向东,激起波涛汹涌的回旋壮观。)

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雄伟险峻,隔江相望,

长江来到天门山,使得河道收紧,江水湍急,使得小船的速度很快,青山涌出,飞速地后移,让人也感觉很有气势。

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日是红色的,很热烈,使得诗歌更有气势。

是呀,天门山夹江对峙,形势多么险要;长江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弯向北流去又是多么壮观。李白笔下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景,构成了一幅多么壮丽的山水画呀!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望天门山》吧!

这首诗给人感觉气势不仅磅礴,也很美丽,后人对这首诗作了很高的评价。(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评价里说,这首诗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青山相对出

我们品味了诗境,感悟了诗情,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一背吗?(生背诵古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想想怎么记住这些字

3、 重点指导:楚 孤

4、 学生书写

: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创设古诗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资料的交流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愿望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讨论交流中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手段,运用示范朗读、激励性语言、多媒体课件的渲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朗读情景,让学生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诗的韵味。

将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观景激趣赏西湖

二、 品言设境绘西湖

三、拓诗入情赞西湖

(出示西湖风景图片)

美吗?看够了吗?西湖风景百看不厌,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宋朝大诗人苏轼写得才叫绝呢!(大屏幕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苏轼湖上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又可以称他为苏东坡,现在的四川眉州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虽不是杭州人,但却跟杭州很有缘,他曾二度在杭州任职。在杭州任职期间,他组织百姓疏通了西湖,把从湖底挖出的淤泥,堆成了一道堤,后人就把它叫作“苏堤”。现在苏堤春晓就成了西湖上的一景。师补充: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为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时常留恋于西湖的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其中的一首。

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查预习。指名读,自由练读,齐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1、感受“西湖雨亦奇”

(1)找字读句。

西湖的美离不开西湖的水,写西湖美景的诗当然离不开写西湖的水了。(师板书:水)你看到诗中带水的字了吗?(一一板书这几个字)

水,使得这几个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齐读,重点读好“淡妆浓抹”,要求读出它们的意思。)

如果你把这些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我们来试试。(师点字,生读带有该字的诗句。)

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板书“雨”字)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生自由练读)

(2)感受“雨奇”。

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雨”是多么重要啊!怎样读好这诗句呢? (生自由练读)

请你们用心感受: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这雨轻轻的,细细的,柔柔的,山色——(齐读)

这时雨下大了一点——

雨越下越大——

(3)看图体会。

从你们的朗读里,老师听到雨声了!我还听出了雨下得越大,你们读得越欢快,为什么呀?雨下得这么大,苏轼,你不觉得扫兴吗?

课件出示雨中的西湖。(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神秘莫测,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空蒙)

让学生看图想象,这雨还会让西湖的哪些景物更生动,更奇妙,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告诉大家。

雨天的西湖,虽没有了晴天的明丽,却平添了一份迷蒙、神奇的美,让诗人驻足留恋,暗暗称奇呀!齐读第二句。

(4)激情咏读。

苏轼喜欢观赏大自然美景,更喜欢变化中的景色。所以诗人说雨中的西湖是奇妙的——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中的西湖也是空蒙神秘的——山色空蒙雨亦奇

她又是水灵灵、生动、鲜活的——山色空蒙雨亦奇

2、感受“西湖晴方好”

(1)读诗想画。

雨中的西湖在世人的眼里美得出奇,简直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下雨之前的西湖是怎么样的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吗?(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换词感悟。

重点体会“潋滟”。你喜欢诗句中的哪个词?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一读。(播放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或句子来表现水光潋滟吗?

(3)想象生情。

夏日,阳光洒在荡漾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的,你觉得就好像——(生想象说话)

多美的湖面啊!让我们跟着苏轼的游船来到湖面上,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呢?(湖中的鱼、荷花,堤上的柳、花……)在诗人的眼里,原来晴天的西湖如此多姿多彩,怪不得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水光潋滟晴方好(读诗句)。

这么多的美景诗人用一个字就概括了,哪个字?(板书:好)

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致。真是一字千金啊!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抒发感受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若隐若现,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有如此奇妙的景色,身临其境的诗人自然是满心喜悦,如果你就在这样的美景中畅游着,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纵使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 但是诗人却将他的感 受浓缩在两句诗里。( 出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 体味名句。细细地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①谁知道西子? 师简要描述: 西子就是西施,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天生丽质,美若天仙,微微一笑,哪怕是皱皱眉头,都是娴娜多姿、楚楚动人,不管是淡雅的妆容,还是浓重华丽的打扮,甚至是件朴素的粗布衣衫,都掩饰不了西子的美。

自从有了这首诗,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因为有了这首诗,有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施,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西施的故乡旅游参观。让我们怀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两句。

学到这里,老师一直有个疑问,到底西施的淡妆浓抹,哪个是西湖的晴天,哪个是雨天呢?

②晴天的西湖,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就好比是化着淡妆的西施,而雨中的西湖云雾朦胧,若隐若现,就好比是画着浓妆的西施。(如果学生反过来说也行,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里还是西施个故乡,所以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

多么奇妙的比喻!多么精彩的比喻! 有人还说这是一个天才般的比喻! 一起来读这两句。

③当苏轼挥笔写下这两句诗时, 心里是—— ( 快乐的,惬意的, 陶醉的。)

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块儿体验 ,一块儿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 , 读这首诗吧。

苏轼的这描写西湖的诗,没有具体写到是西湖的哪一处景点,也看不出是那一季之景,其实,西湖的山、水很美,西湖一年四季都是看不完的美景。诗人用诗句抒发了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让我们也随着诗人一起再来赞一赞吧!齐读整首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让我们也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3. 拓展升华。

是呀,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美景倾倒了不少的游客。凡是到过西湖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为西湖作诗题词,写下心中的赞叹。( 大屏幕出示,师生一起读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苏 轼 宋 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满苏堤柳满烟。 未能抛得杭州去 , 一半勾留是此湖。

——宋·陆游 ——唐·白居易

赞美西湖的诗句举不胜举,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哪个诗人也不能相比的。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无与伦比的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里。( 齐背第三、四句诗 )

用风景优美的西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诗中找寻字眼,引导学生学会读诗。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深入感受雨中西湖空蒙、神奇的美景

抓住关键的词语,通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诗歌教学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西湖晴天的美丽景色,进一步理解“好”的意思

老师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为老师解答疑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练习诗文,想象画面来进行解答,这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要有效得多

拓展课外的古诗,进一步说明西湖景色的美丽

作业设计

1、 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2、 用你的语言写一写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任选一首)

板书设计

碧 水

望天门山               

青 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 晴 方好 淡妆浓抹

雨 亦奇

美:比西子 (总相宜)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ddfc884b73f242326c5f44.html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