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教案
教师学生课程编号课题

课型

日期

专题
诗词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考点阐释】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2炼字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了诗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意,才能正确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才能准确鉴赏诗歌。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注意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分析重要词语离不开全诗的主基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所以还是得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备考策略】
一、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切入点1.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2.从描写对象入手

知识梳理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3.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4.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从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6.从思想情感入手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一)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经典考题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__之情。2分)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二)
好事近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三)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句。(★)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四)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题齐安城楼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一)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拓展阅读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二)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三)
定风波苏轼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试分析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无”字的深刻含义。(★★)(四)
山行【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实战演练
(一)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诗人是从感觉的那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3.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一)
课后作业

(一)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陆游,字________________,号放翁。1分)(★)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3.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00字左右)(★★★)(二)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050820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2.html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