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有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08 15:0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阅读素养

一、新闻文体特点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具有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等特点,其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分类

1消息

消息又称短讯、简讯或快讯。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形式。

消息的特点: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短——篇幅短小,中心唯一,用重点说话。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或肩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主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写作新闻时有时要交代写作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旨的作用。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的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消息的写法: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报道对象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上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时效上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事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好的通讯会涉及主题、选材、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

3特写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的是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4访谈

访谈是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它包括三个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所以访谈内容包括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和访谈对象回答的内容。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鲜明的思想性和广泛的公众性。夹叙夹议是其表达方式的特点。

1.解读新闻内容——新闻要点

新闻和其他叙事性文体一样,须具备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也是我们所要讲的新闻要点。我们在阅读新闻时,尤其是阅读较复杂的新闻时,要有意识地先明确这些新闻要点,对其圈点勾画。然后通篇审阅这些标识,我们就容易明确新闻事件的梗概,这也为解答其他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对于多则材料新闻,要抓住其共同话题,可提炼文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以把握新闻核心内容。

2解读新闻结构——新闻脉络

新闻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事件的重要与否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及习惯来考虑布局特点,如现在最普遍的写作格式倒金字塔式,即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较常用的还有正金字塔式,多用于特写,在平铺直叙中渐入高潮,新闻重点在最后面;现在比较流行的华尔街日报式和新华社的折中式不过是正、反金字塔式的折中和变体。解读新闻结构的关键是先辨析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以此脉络来判断新闻的格式。

多则新闻材料,在把握共同话题的前提下,要分析并明确各则材料的侧重点,据此全面把握新闻内容。

3解读新闻主题——新闻主旨

新闻评论有五个特性,即时效性、信息性、现实性、政论性、说理性。作为考场文本,新闻阅读的时效性已基本不能体现,政论性也会有所淡化,信息性又是所有阅读文本所有,所以对新闻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评价、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探究等就非常重要了。这种题型解答角度很多,但不要求面面俱到,可先谈文本内容就事论事,再谈社会时代精神适当提升,最后谈自己的见解,做到持之有据、行文有度、言之成理即可。

整体阅读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

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810)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

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12)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57)

1解读新闻内容——新闻要点

核心词:量子通信潘建伟

背景: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事件: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中国量子通信引领世界

措施: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

影响: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关注。

2解读新闻结构——新闻脉络

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目标这一重大科研成果。

材料二是对量子通信前沿人物潘建伟及其团队的评价。从出处看,是一则人物通讯,与材料一形成补充关系。

材料三是一则消息,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情况的关注和评价。

3.解读新闻主题——新闻主旨

材料一重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介绍科学家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而材料三日本新闻媒体报道,意在引起日本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D项中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说法错误。材料三结尾说日本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其中的难以涉足不等于选项所说的尚未涉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C项中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不正确,原文材料三是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且表述不合情理。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发现自然奥秘,探究宇宙的未知,进而为人类更好地生产生活服务。如果将中国和欧洲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通信安全技术的首要目的简单地归为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未免太狭隘。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 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解析 本文三则材料来自不同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的重心。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所以重在展示我国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材料二来自《自然》杂志,这是一本专门报道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且从选文标题又可看出这则材料是以报道人物成就为中心的,所以重在介绍科学家的能力与成就,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影响;材料三是日本新闻报纸上的报道,侧重于向本国民众介绍他国成就,从而引起本国政府、学界和民众的注意和重视。在具体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又要考虑不同媒体的不同背景与立场。

整体阅读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4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56日《人民日报》)

1解读新闻内容——新闻要点

核心词:垃圾分类

背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事件:当前笔者小区垃圾混杂,垃圾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展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望。

2解读新闻结构——新闻脉络

材料一:介绍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加大,并提出话题垃圾分类处理

材料二:垃圾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国家出台政策及垃圾分类条件已经成熟,垃圾分类处理亟待推广

3解读新闻主题——新闻主旨

本文描述了垃圾分类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从居民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要求,垃圾分类处理条件成熟,亟待推广。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C(分析综合)。据材料二第二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未说孰轻孰重,但选项却错误地将前者表述为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答案 AE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B.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错误,居民要做的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是针对政府的。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把材料二第二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一句中的影响变换成了制约,语义夸大。C.材料一说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材料二进一步明确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强调了其污染性。也就是说,垃圾归根到底还是资源,只是需要合理处置。故C项的结论属断章取义。D.张冠李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只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作者认为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是各地政府应当做的事。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C(分析综合)

答案 (1)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2)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这个工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施体系建设,完善奖惩政策;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从居民和政府的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整体阅读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解读新闻内容——新闻要点

核心词:博物馆贡献

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功能:博物馆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现状: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不断增长以及博物馆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

困境: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步减弱

前景: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2解读新闻结构——新闻脉络

材料一: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博物馆的现状。

材料二: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削弱了对经济的直接贡献。

材料三:提升博物馆的品牌价值,建立精神核心,加大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3解读新闻主题——新闻主旨

文章着重介绍我国博物馆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并简要说明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指出这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C(分析综合)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材料一说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以偏概全,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均有误,材料二是说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主客体倒置,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原文为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而不是用拉动旅游经济来提升博物馆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 (1)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2)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题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先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答题区间为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可归纳出答案第(1)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可归纳出答案第(2)点。

微案一 新闻的热考点

微点突破一

解读新闻材料中的图表信息

新闻叙事是报道新闻事实、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新闻中的信息图表作为数据可视化及新闻叙事的重要手段,创新了海量信息的可视化呈现形式,丰富了新闻的表达方式。

1.柱状图。主要特性是直观性很强,能准确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观察此类图,要注意图形的横轴与纵轴的指标与数量,根据柱子长短来进行比较。

2.饼状图。它能准确地反映出各种数据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扇形的大小可直观地看出百分比,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可以归类的项目合并。可将此类图形特性及解题方法归纳为:饼大饼小看比值,同类合并现规律。

3.折线图。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连续数据,也即数据的趋势。在折线图中,类别数据沿水平轴均匀分布,所有值数据沿垂直轴均匀分布。折线图是支持多数据进行对比的。可能显示数据点以表示单个数据值,也可能不显示这些数据点。阅读折线图时,首先要注意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然后研究折线的走向,分析其背后隐藏的含意。

4.流程图。要找到整个框架的主体,然后再分层把握,这样才能理清整个框架图的层次结构。把握概念间的关系,要理清逻辑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括,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

5.地图型。首先要看清所处的位置,然后分辨参照物,再次明确方位词。结合新闻报道的材料,熟悉新闻事件发生轨迹。事件地理位置、背景资料、事发经过、相关数据等这些信息可以进行适当分析。

典题演示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420)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929)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2011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剖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2011年、2012年相比是下降的。

答案 B

即学即练

(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一看,20102011年增长率并没下降,2010年为1.38%,2011年为5.96%;另外,由图可知市场码洋规模趋于平稳,但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于文无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答案 A

解析 B项,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判断过于武断,缺乏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并无成为一种主流的表述。C项,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错。由材料一第二段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可知,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时,数字出版部门并不是已有的,而是新打造的。D项,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错,材料三说的是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

答:

答案 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 解答本题,方法是浏览全文,筛选与图书出版业的转变有关的信息,概括出来并分点作答。材料一的第一段,涉及的变化是实体书店有了新的形式;材料一的第二段,涉及的变化是出版开始数字化,开始与新兴媒体融合;材料三则介绍了图书传播方式的变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赢利方式的变化。由此可概括出答案。

微点突破二

比较多则新闻材料的异同

多则新闻材料设题点有对内容、侧重点、对象、体例、手法等方面的比较。目前主要考查对内容、对象、侧重点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无论哪种比较题,都需要阅读新闻材料。对于多则新闻材料的阅读,应该先分析归纳多则新闻材料的共同点,再分析单则新闻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最后结合新闻文体的结构特点就能迅速把握作者的观点、新闻的意义与价值,答题就能得心应手。

1.新闻比较题型题干皆有明确提示比较哪些材料和比较材料的哪些方面的提示语,根据提示可快速找到文本对应区域。

2.读对应材料首先要区分材料的导语和主体部分(有的还要区分背景和结语),其次标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总领句、总结句),据此而划分新闻的层次结构,弄清新闻的重要信息。

3.常见比较角度:比较新闻事件的叙述,看内容侧重点异同;比较作者评述性强的句子,看作者观点倾向的异同;比较数据的异同,分析作者列举数据的意图;比较写作对象的异同,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

4.异同点和侧重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根据导语和表达方式比较主要内容,但是侧重点的内容表述更加类似于全文主旨,而异同点就要具体到每段的主要内容,类似于段意。除此以外,侧重点还要比较表达方式、逻辑和叙述角度的不同。

典题演示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1111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

频道发展报告()]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

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

答:

剖析 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找到材料中的相关文字,提取有关不同的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注意题干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要有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本题只是要求概括说明,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要作具体分述。

答案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即学即练

(2018·衡水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

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201312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资料来自高永安《十年来孔子学院的

布局及其相关性报告》)

材料三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2010年至今,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

《全球文化大变局》)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中国在美国建立首个孔子学院的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05年。

B20092014年亚洲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加速度落后于北美洲。

C.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

D.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答案 D

解析 结论武断。材料四中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材料四中说的汉语将位居第一指的是成为屏幕上的第一大语言,而非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

A.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话),包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间接引语使得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

B.材料一报道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与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根据材料二可知,欧洲、北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中美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D.材料三先肯定孔子学院创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努力方向,遵循了报告类公文撰写注重逻辑性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A项,新闻报道中的直接引语才能够使新闻报道丰满生动、可信可读。B项,从材料一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项,材料二不能表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6.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6)

答:

 

答案 材料一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

解析 根据材料一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从满足汉语需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四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从参与文化攻势,进行语言文化输出的角度分析。

微点突破三

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1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5角度

角度

分析

(1)分析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就是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题不同,作用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2)分析标题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3)分析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揭示新闻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4)分析标题对表达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5)分析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印象。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

2分析导语的作用3角度

角度

分析

(1)内容角度

导语属于哪类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

(2)结构角度

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下文对事实的展开。

(3)社会、读者角度

导语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等。

3分析新闻背景的作用5角度

角度

分析

(1)从内容角度

说明或解释新闻主要内容或对新闻发生的原因进行诠释说明,令新闻通俗易懂。

(2)从主旨角度

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强化主题。

(3)从手法角度

用背景对主要内容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等。

(4)从作者角度

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丰富新闻内涵

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可读性更强。

4分析新闻表现手法4角度

5分析新闻语言特色2重点

角度

分析

(1)准确性

数据运用及叙述描写的准确:准确的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准确的叙述和描写能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血肉鲜明,性格突出。

(2)生动性

通讯和特写在表现人物和刻画场景时允许使用文学手法,所以有些句子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效果:塑造鲜活形象,再现典型场景,为主题服务。

典题演示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

[]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4)

答:

剖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新闻内容方面和新闻结构方面。(1)内容上:突出时间,时间的背后是一个个连贯的救援事件,强调救援紧张,效率高。(2)结构上:顺叙本身就是文章结构的一种方式,能使文章层次井然。因为是新闻文体,再加以突出时间,事件相连而又有着紧张气氛。

答案 (1)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2)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使新闻内容更真实。

即学即练

(2019·山西实验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民心深处有丰碑

于良

20164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村里作指导啊?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内丘县岗底村农民杨会春,脑子转得有点慢。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后来,杨会春成了行家,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答应了下来。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等等。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35年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李保国更忙了。很多地方的干部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作规划。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我劝他说:你这样干太辛苦了!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

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采访时见到他的遗物,十几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仅从2016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

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

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摘编自《河北日报》)

7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一语,暗示出李保国平时与老乡们联系之紧密、感情之深。

B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和通讯名字一样,是李保国怕农民说不清,取模式为名方便指导。

C.开篇写人们为李保国办理丧事,结尾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前后照应,既暗示丧事办理——因为坟上是要立碑的,又突出他所建功业。

D.倒数第三段以一组问句构成排比,引发人们思考,紧接着下一段用一句话进行回答,这句话单独成段,突出了李保国崇高的思想境界。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根据文中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来看,显然是指探索致富形式,而不是为了指导农民方便。

8.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数据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突出李保国之辛苦及工作卓有成效。

B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这是李保国在计算自己的劳动效益,主要是突出他的自豪感。

C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一天多”“小灶主要目的是突出杨会春的脑子慢。

D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通过强调时间,表现出李保国没有时间观念的品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项,主要不是突出自豪感,而是突出他心里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农民脱贫的事放在第一位。C项,主要是突出李保国在教学时的耐心。这两个选项应特别注意主要二字,事例本身就是赞扬李保国的,故重点应放在李保国身上。D项,没有时间观念错误,表现出李保国急农民所急、一心为民的品质。

9.文中有很多地方列举数字,请就35年、62天、200多天”“7860公里、4万公里”“28.5亿元、3200万元三组数据,分析它们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答案 (1)35年、62天、200多天突出了李保国为民服务时间之久。(2)7860公里、4万公里突出了李保国的行程之远,工作不辞辛苦。(3)28.5亿元、3200万元突出了李保国的贡献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再联系列举数字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本质这一作用,不难概括出35年、62天、200多天是从时间上突出了李保国长期为民服务;7860公里、4万公里是从行程上突出李保国不辞辛苦;28.5亿元、3200万元是从农民收入上突出李保国的贡献之大。

微点突破四

新闻文本评价与探究

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标准。新闻中的社会性是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也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新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探究新闻社会价值两大原则两大角度

1两大原则

原则一:注意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

新闻作品强调客观性理念,主张用事实说话。新闻采取事实客观报道的方式,但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同时也反映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其观点是隐性的、含蓄的。答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作者要说的话及其所报道的倾向性。

原则二:注意新闻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此外还有教育功能、宣传功能、服务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等。在分析新闻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时,要考虑其多样性。

2两大角度

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能)的思考角度还应回归到新闻创作的意图上来,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大角度思考:

(1)从新闻创作的背景思考价值功能

新闻都是据而作,所以其价值功能也往往与背景紧密相连。

(2)从新闻创作的主题思考价值功能

聚焦新闻要素人与事,概述新闻主体内容,从中提炼出新闻所反映的精神”“品质”“思想”“观点”“理念等深层次的内容。这些深层次的内容,即是新闻创作的主题。新闻所宣扬传播的内容,也正是新闻所承载的价值和功能。

典题演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她只能活七小时

[]保罗·舍恩斯坦

(文本见本微案微点突破三 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典题演示)

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

答:

剖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即题干中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社会价值即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本文的主旨:对生命的尊重”“团结互助等。若结合注解的新闻背景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8来看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还要考虑这篇文章对美国的影响,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可见这篇新闻影响之大,作用之大。

答案 (1)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2)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3)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即学即练

(2018·豫南豫北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013)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1123)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1123)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727)

10.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对网络提供知识模式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知识付费模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答案 C

解析 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内容付费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创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的网络知识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特征的网络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答案 B

解析 A项,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说法错误,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他身份的人群。C项,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创业热潮不正确,材料二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互联网商业模式不契合国内创新产业热潮。D项,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的网络知识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材料四是多采用免费服务

12.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6)

答:

 

答案 (1)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2)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3)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不能盲目消费,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解析 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结合文本可知,有政府层面,有商家层面,有消费者层面,只有这几个方面都有合适的行为举措,这样的新生事物才能真正地成长。(1)从材料二来看,政府需要提供好的发展环境,即加强对于网络版权的保护力度,这也是为商家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2)从材料一、二、四来看,商家要想发展,就要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并且从消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即更全面的内容、更优质的答案、更合理的价格。(3)从材料三来看,作为消费者个人来讲,消费过程中要更加理性,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促进自身的发展。

微案二 新闻访谈

微点突破一

把握访谈内容

设问方式

1.概述×××的过程和结论。

2.这篇访谈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围绕×××,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倡导?

解题技法

解答概述访谈内容类题四步法

典题演示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

答:

剖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从文本中找到罗哲文先生讲述研究汉长城的过程的语段。梳理之后,发现应从主持人询问罗哲文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开始,直到询问遇到过的危险,这其中既有罗先生研究的过程,也有研究结论,对此加以整理即可。

答案 过程:(1)几十年前从书上了解到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2)2003年,罗哲文先生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3)探寻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危险;(4)考察和探寻长城近60年,去过100多次。

结论:(1)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2)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即学即练

(2019·辽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损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

他便是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从《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直到今天感人肺腑的《菊花台》,方文山用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的感官,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电影和写作曾经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

机会显然眷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这个年代,如果没有周杰伦,音乐将会很寂寞;如果没有方文山,周杰伦也会很寂寞。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前》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方文山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下列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3)(  )

A.面对生活的苦难,意志坚强,将磨砺转化为锲而不舍的忘我创作。

B.认为做人先要做好自己。甘心先做一只麻雀,踏踏实实做事。

C.有幸获得吴宗宪提供机会,能与周杰伦搭档,强强联手,使他能一朝成名。

D.懂得转弯:当电影行业不景气时,他退而求其次,以写歌词的形式靠近电影圈。

答案 C

解析 解答时,先在文中筛选出方文山取得成功的因素,然后在选项中筛选出不属于同一类的。C项,是外部原因,ABD三项属于内部原因。

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方文山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他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

B.方文山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人生经历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让方文山懂得惜福。

C.方文山对周杰伦的评价很高,他认为若不是和周杰伦合作,他的歌词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D.方文山的歌词能从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写作歌词的风格与众不同,他强调一种整体感觉,不强调段落之间的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

答案 A

解析 A项对应原文第二段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选项为包办,混淆范围。

3.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6)

答:

 

答案 (1)方文山的成功有其幸运的因素,如有吴宗宪的赏识,还能与周杰伦搭档,强强联手,使他能一朝成名。(2)但最终促使他抓住机会走向成功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坚强的意志:普通的家境与苦难的成长历程,磨砺了他的意志。锲而不舍的忘我写作:在工作之时,坚持写作。懂得转弯:当电影行业不景气时,他退而求其次,以写歌词的形式靠近电影圈。有谦虚谨慎的人品:赞赏搭档,认为自己的成功与跟周杰伦的搭档有关。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甘心先做一只麻雀,认为做人先要做好自己。有出众的才华:有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

解析 答这类题时可以从两个方向作答: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这种方式要求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第二,从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得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合用第二种,明确观点后结合原文列举相关的内容进行论证,论证可从坚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忘我写作”“有谦虚谨慎的人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有出众的才华等方面入手。

微点突破二

把握访谈观点

设问方式

1.在×××问题上,×××(访谈对象)持哪些看法?

2.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3.怎样评价×××的这一观点?

4.怎样理解×××这句话?

解题技法

解答把握访谈观点题三步骤

第一步,弄清要求,找出对应区域。

题干中往往有认识或评价某种观点的明确要求,要根据具体要求找到文本对应内容。

第二步,审读内容,多个角度体会。

读文本时,应该从以下五个角度体会访谈的观点:从访谈发生的背景以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体会;从文本陈述的事实中体会(尤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典型细节)从谈话中对社会现实的评述语句中体会。

第三步,归纳整合,组织规范答案。

若题目要求指出文本观点,分条列举体会的结果即可。若题目要求评价某种观点,则须先亮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本信息和体会的结果分条列举理由。

典题演示

(文本见本微案微点突破一 把握访谈内容 典题演示)

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

答:

剖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罗哲文的对话中,找出与古建筑保护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如罗哲文对梁先生带给他的中而新的观点的进一步阐释,再如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另外就是材料等。

答案 (1)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创新。(2)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3)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4)要重视材料问题。

即学即练

(2018·榆树一中三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韩少功:好小说要始于情感,终于人物

       ——《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韩少功

舒晋瑜

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因为他总能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以文字的形式、极端艺术化的手法诉诸作品。与20世纪80年代贴着先锋标签的作家不同,韩少功算不得先锋派作家,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先锋的姿态。

中华读书报:《孤独中有无尽繁华》和《夜深人静》,收入了一些旧作,但是阅读时,不论翻到哪一页都能迅速吸引我看下去。我觉得这才是好小说。您对小说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韩少功:文无定法,很难有个好小说的行业标准。不过有些基础标准绕不过,比如标准之一,我归结为八个字:始于情感,终于人物。什么叫始于情感?就是对笔下的东西有感觉,有情感,有某种冲动,不是搬个理念或者技巧来哗众。什么叫终于人物?就是要落实于人物,把人物写得鲜活、结实、丰富,不能成为一些华丽的影子和流行的标签。没有这一条,玩结构、堆情节、秀文体,就都成了空中楼阁,画鬼容易画人难。

中华读书报:您是最重视文体探索的中国作家之一。是什么原因使您具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韩少功:西方文学是他山之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几乎都在学外语,都在做翻译,因此30年代至80年代的翻译质量总体上最高,使中国文学创作受益匪浅。但后来的情况有些变化。一是出版社热衷于抢档期、拼市场,粗制滥造者多;二是外语教学的应试化和功利化。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才子,词汇量不算小,语法点都精确,肯定能考出高分,但一旦离开课本,对很多寻常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常常是一脸茫然。有一次我说到自己的知青经历,说农村就是我的大学,一个学西班牙语的博士竟然拒绝翻译,似乎觉得这句话不通。这样的人来做文学翻译,岂不可怕?我这里的意思是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眼下很多外语人才的文化修养不够。当年梁实秋建议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来翻译一本外国文学,支了一招,但眼下实行起来太难。

中华读书报:在您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无论是《马桥词典》《山南水北》或是《日夜书》这种思考,在不同的年代是否也有一些变化?

韩少功:当然会有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化在产生逼压,也是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在促成变焦。两种变化交错,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说文料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爸爸爸》加上语言哲学,才会有《马桥词典》。《马桥词典》加上中国的城镇化,才会有《山南水北》。正常的作家都在不断地做这种加法。写作就是吸收各种变化的过程,以便把感受积累做成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做出各种文字的形式感。

中华读书报:您曾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对中国的文学评奖怎么看?会不会觉得遗憾?

韩少功:我没把获奖的作品读全,但相信大多数是实至名归,受奖无愧的。即便有的写得不够好,但得到一些鼓励也不是坏事。在这个圈子里混,得有平常心。同行们都不容易,这是第一条。不用太多时间,哪怕只有一二十年,人们记忆中就没有奖不奖了,只会看作品好不好,这是第二条。我也得过奖。得奖时多想想第二条,没获奖时多想想第一条,这就比较好办。

中华读书报:如果请韩老师自我评价在文坛中的地位,您会将哪个点确定为自己的坐标?在中国文坛中,您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何独特的价值?

韩少功:文学生态需要多样性,大家各干各的事,不必要互相看齐。中国是一个世俗化传统很强的社会,文学从来不缺烟火气,拿电视遥控器摁上一圈,你会发现一个个频道都充满着高分贝的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纸媒和网络上也差不多。这大概算不上什么错。但能不能更多关注精神的上半部,面对人和人性的一些难点,可能是我更有兴趣的工作。上要着天,要有哲学和美学的远望;下要着地,有老百姓真情实感的和泥带水——我最喜欢读的作品就是这种。至于写作,自己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谈不上什么坐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韩少功在创作上不喜欢那些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的内容,他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诉诸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B.韩少功认为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学习西方文学,不只是要有西方的知识,更要理解西方的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C.韩少功的作品在不同时代是有变化的,是一个循环过程,如他的《马桥词典》是在《爸爸爸》上产生的,《山南水北》又是在《马桥词典》上产生的。

D.韩少功虽然并没有贴着先锋标签,但他不断地努力,在进行文体、内容等方面的探索,很长时间都保持着先锋姿态。

答案 C

解析 是一个循环过程错,原文只是说创作在变化,不断地做加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本文是一篇人物访谈,访谈问题的设置符合被采访的人知名作家的身份,针对性强,围绕作品创作等展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

B.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长于思考,善于探索,他认为西方文学给他很多启发,是因为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

C.韩少功从未停止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本身知识与感受的变化,和古人所说的文料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

D.韩少功对获奖抱有一颗平常心,对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并不在意,认为作家要有平常心,且获不获奖并不重要,时间长了,人们只会关心作品本身。

答案 D

解析 A项,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错,本篇访谈问题设置针对性强,问题直接明了。B项,强加因果,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不是他认为西方文学给他很多启发的原因。C项,原文意思是韩少功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的变化是受社会变化以及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促成的,而社会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交错与文料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即社会的变化相当于文料,自己的变化相当于文意,而非单指自己的知识与感受的变化。

6.韩少功认为,小说应该是始于情感,终于人物,结合文本及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6)

答:

 

答案 始于情感指作者写作时要有某种冲动或情感,终于人物就是指要把人物写得鲜活丰富。韩少功认为这应该是好小说的基础。只有作者在写作时有某种冲动或融入情感,读者才可能被感动或产生共鸣;只有人物鲜活丰满了,读者才会从中感受到一个立体的人物,而不是空有华丽的文字和流行的标签等。也就是说,作者需要用饱蘸感情之笔创造鲜活而立体的人物。

解析 从原文第三段什么叫始于情感?就是对笔下的东西有感觉,有情感,有某种冲动,不是搬个理念或者技巧来哗众。什么叫终于人物?就是要落实于人物,把人物写得鲜活、结实、丰富……画鬼容易画人难可以把握其具体含义,这里主要是说明写作应该融入一种情感态度,创造一种鲜活的人物个性。

微点突破三

把握访谈技巧

设问方式

1这篇访谈,记者在提问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篇访谈提问上的技巧。

3.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技法

访谈的提问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2)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4)旁问: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者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1)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2)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3)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解答访谈技巧类题两步走

典题演示

(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会很痛苦。

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的?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我为荣誉市民

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6)

答:

剖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直接分析记者提问的文字: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就非常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 提问方式是运用比较法,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这样发问的目的: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最后,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B.记者由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C.养成阅读习惯要打好三个基础,即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基本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D.网络时代科学家、普通民众的阅读量增加,是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

答案 B

解析 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与文意不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D.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 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理解错误,原文中邬书林说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

9.综合文中记者的提问,概括记者提问的技巧并简析其作用。(6)

答:

 

答案 综观全文,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首先问十年来我们提倡全民阅读做得怎么样,接着问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再问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最后问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层层递进,将谈话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增加了访谈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访谈的提问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前面所讲访谈提问技巧,然后再对记者的问题所用技巧加以判断,并从文本内容、主旨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特色透练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一、(2019·湖北第一次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为何失实信息屡屡出现在网络中?在《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是因为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缺失。报告认为,尽管当前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的便捷性、时效性等优势已经充分获得网络新闻信息用户的认可,但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在新闻的诸多属性中,真实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心属性,脱离了真实性,新闻便失去了其所有价值。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是相互作用的,新闻媒体信用程度越好,其生产的新闻可信性就越高,而新闻可信度越高,为受众带来的价值回报就越高。

中国(商业)网络媒体的满意度图谱

(摘编自《让新闻回归本真——记〈2017年中国网络

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二 近年来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成为市场上一大趋势,并在2017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个性化推荐产品,符合用户对兴趣、娱乐化、个性化内容的需求,其用户活跃量增长迅猛也就不足为奇。但从工信部的报告中不难发现,在信息过载的媒体环境下,用户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真实度、责任感,对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和期待依然强烈。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和高品质的内容相较于个性化资讯,更能获得用户的好感度。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这一现象,也将会督促整个网络媒体平台行业提升其自身的媒体的公信力。

(摘编自《2017年网络媒体现状:

用户活跃量稳增公信力却没悉数跟上》)

材料三 媒体公信力报告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人民网、新华网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表现较好;商业类媒体平台中只有少数媒体如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跻身第一阵营。

在用户信任度与社会责任感方面,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网站有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同样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客户端有人民日报、澎湃新闻、腾讯新闻。体制内媒体在用户信任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非常好,商业类媒体较为欠缺,而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位居商业新闻品牌第一位。

在覆盖率与影响力的维度上,商业类媒体比体制内媒体表现更好。其中,位于第一梯队的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成为网民访问量最大、用户选择度最高的商业类网络媒体平台。然而,越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就越需要提高用户信任度和加强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更要认真审核信息、深度挖掘新闻、杜绝有偿报道等,这样,商业类媒体才能在高覆盖率和强大的影响力下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摘编自《工信部舆情中心报告:

网络媒体公信力有待提升》)

材料四 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这要求我们判断:新闻是什么内容;新闻的内容是否完整;信息源是谁,是否可靠;新闻提供了哪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有没有其他可能性的解释或理解,有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

(摘编自江禾《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坚守新闻真实》)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信息供给严重过载和用户注意力严重缺失导致失实信息屡屡出现在网络中,新闻真实性失去,新闻价值就荡然无存。(  )

答案 

2.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能获得用户的好感,这就要求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需要增加真实性,否则会失去公众的关注。(  )

答案 

3.根据媒体公信力报告显示,商业类媒体满意度普遍低于体制内媒体。 (  )

答案 ×

解析 普遍低于错,原文材料三是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商业类媒体中少数媒体如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还是不错的,已跻身满意度第一阵营。

4.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需要通过认真审核信息、深度挖掘新闻、杜绝有偿报道等方式来树立权威性。(  )

答案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尽管互联网新闻生产及传播已经呈现便捷性和时效性的优势,但是新闻资讯的质量却未同步提升。

B.新闻的真实性会影响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两者相互作用。新闻媒体的被信任程度与新闻的可信性成正比。

C.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是因为兴趣推荐类资讯在客观真实性方面较差,较难获得用户好感。

D.调查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但也有少数商业类媒体跻身整体满意度第一阵营。

答案 C

解析 原因概括不全面,还包括内容品质较低这个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材料一从真实性的角度对《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进行解读,认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核心属性。

B.材料二分析了2017年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急剧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解决的具体对策。

C.材料三运用比较方法解说体制内媒体与商业类媒体在媒体满意度、用户信任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异同。

D.材料四提出公民应当增强自己的新闻素养,负起公民自己的责任,并对公民的新闻素养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

答案 B

解析 指出……解决的具体对策错,文中未述及解决的具体对策。

3.要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体制内媒体和商业类媒体各自应侧重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

答:

 

答案 体制内媒体应该进一步扩大覆盖率,积极增强影响力;而商业类媒体则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可信度、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提高用户信任度,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以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解析 抓住关键句在覆盖率与影响力的维度上,商业类媒体比体制内媒体表现更好”“越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就越需要提高用户信任度和加强社会责任感,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更要认真审核信息、深度挖掘新闻、杜绝有偿报道等,这样,商业类媒体才能在高覆盖率和强大的影响力下树立自身的权威性,提取关键信息覆盖力和影响力”“信任度”“责任感”“权威性进行分析概括。

读写结合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新闻媒体靠信用站稳脚跟;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

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赓续发展即受益于此。

二、(2019·山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长租公寓市场规模预期(亿元)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摘编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摘编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长租公寓有着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的特点,对租客们更具吸引力。(  )

答案 ×

解析 对租客们更具吸引力错,应该是对年轻租客更有吸引力

2.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中,更愿意在App上进行各种社交活动,而不是去休闲娱乐之所。(  )

答案 ×

解析 更愿意在App上进行各种社交活动,而不是去休闲娱乐之所错,原文在材料一最后一段,居住在长租公寓……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说明年轻人不是更喜欢在网上社交,而是喜欢以App为工具来组织活动,进行现实社交。

3.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帮助空巢青年改善生活,举办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活动。(  )

答案 

4空巢青年租房时更多考虑环境、网络等要素,他们选择室友不是漫无目的,更多选择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的人。(  )

答案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答案 A

解析 年均30%的速度增长的是房间单位数,而不是长租公寓服务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无论是红糖里还是V领地青年社区,都非常注意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D.即使蜗居一隅9080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同类群体。

答案 D

解析 他们只租住单间与原文不符,原文材料四是说即使只租住单间

3.你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

答:

 

答案 做好对租客群体喜好的调查,能及时了解租客们的租住需求条件。对房间内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进,家具家电配置标准化,强调房间的私密化。建设书吧、公共会客厅等公共配套服务项目,强化就近社交功能,提高生活便捷度。了解租客的交友爱好,为其寻找合适的租房邻居,打造共同的兴趣空间。

解析 根据关键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空巢青年对于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等,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读写结合

活出该有的品质

有品质的生活,是把平凡的日子过出不平凡的滋味。不需要穿名贵的衣服,不需要戴昂贵的手表,也不需要豪宅名车、家财万贯。要知道,从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于衣食住行之间显现品质,已是难得。

生活的品质感,在于认真过好当下。

认真准备一日三餐,炒菜、煮饭,直到整个房间弥漫起菜肴的香味;

在周末的午后,来一次大扫除,看着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木地板上;

偶尔和家人一起去旅行,不在乎路途远近,享受着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刻;

下班后走进街角的花店买束花,用清水养着,看它兀自地开了又谢;

临睡前,读本好书,让心沉静下来,获得一夜好眠……

三、(2019·山西大同调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类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又要辐射社区文化建设。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12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两个层面。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是形式、方法。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12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篆刻、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学校中构建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

答案 ×

解析 在学校中构建……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不准确,在学校中构建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的之一。原句将目的与措施混淆了。

2.虽然属于理念及文化的内核、本质的和属于形式、方法的同属文化的一部分,但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更为重要。(  )

答案 

3.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资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  )

答案 

4.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比赛拿奖,校园文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

答案 ×

解析 不只是曲解文意,原文材料四是不是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答案 D

解析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错,原文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文中并未否定开展文体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3.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6)

答:

 

答案 (1)不同: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

(2)措施:思想理念方面:要”“并重,找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和支撑点,大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师资培养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师资不足。(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能力。(1)阅读这两则材料后,可以对其侧重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这两方面来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讲怎样落实好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活动。

(2)由材料一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材料四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两个层面。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是形式、方法”“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可概括出思想理念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材料四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可概括出课程设置方面的措施。由材料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和材料四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概括出师资方面的措施。

读写结合

弘扬传统文化应立足大教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当从学校教育着手。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打底色工程,也是铸魂工程,学校教育无疑是重要阵地。但也应当看到,在向全球化、信息化和终身学习社会迈进的今天,教育的范围不可窄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不能仅仅框定在学校教育层面,而应立足大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应当融入开放的、丰富的社会教育之中。目前,许多校外教育机构都在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发适应中小学生需要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体验性的教育活动中,让青少年儿童在活动和体验中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四、(2018·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4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摘编自2017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地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

2014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检验读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持续偏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内容低俗,解决这些数字化阅读带来的问题迫在眉睫。(  )

答案 ×

解析 阅读的功利性太强与数字化阅读无关;阅读内容低俗文中也没有明确提到与数字化阅读有关。

2.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实体书店要与网络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实体书店由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的转变。(  )

答案 

3.相较于传统纸质书,数字化阅读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我们对待数字化阅读始终要保持一份冷静与思考。(  )

答案 ×

解析 数字化阅读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错,数字化阅读只是阅读的形式,谈不上缺乏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4.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一个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  )

答案 

解答题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一图示可知,持续超过应为有高有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书店不仅具有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答案 B

解析 A项,材料二中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是有些人的观点。C项,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的说法于文无据。D项,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失去精神家园错,材料二中是说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6)

答:

 

答案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让其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实体书店要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营销之路,创新运营模式。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注意结合文中的句子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地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概括第一点;根据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概括第二点;根据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概括第三点;根据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概括第四点。

读写结合

好读书,读好书

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蒲松龄曾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半卷练2 新闻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限时:30分钟 满分:32)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记者2018226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

通知提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面向全社会,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227)

材料二 

注:老年抚养比是指每百人抚养老人的数量,是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

摘自《中国老龄化研究报告》

材料三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谷君义) 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表示,我国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人口正在进入老年,中国社会在经历30年一胎化政策后,迈入老龄化阶段。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不见了计生委,新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尽管计划生育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但在部门名称中删除了计划生育字眼,这是政策重心转变的一个明确信号,意味着政府希望弱化生育限制,更多专注于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

中国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一定要有大型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要有分支机构进到社区去,开展社区的养老服务,医养的服务要延伸到家庭,帮助实现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

材料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摘自《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及政策实践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1999年到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大约10%增长到17.3%,预计2050年将达34.9%,这一变化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B.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十年来总抚养比变化相对不大,但后两者变化很大,有升有降。

C.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养老服务才会是最高效的。

D.由于受居家形态、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国家在养老策略上会有不同的做法,但双方可以互相借鉴。

答案 C

解析 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指代错误,原文的这三者指的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

A.自2005年以来,我国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婴儿率在下降,这与原来一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有一定关系。

B.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是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35%,这表明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C.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卫生健康委取代计生委,这表明政府已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专注应对老龄化问题。

D.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严重。

答案 C

解析 A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错,材料二的图表表明2011年后有上升趋势。B项混淆概念,35%指的是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而非老年抚养比。D项后半句推断绝对。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6)

答:

 

答案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弱化生育限制,适当鼓励生育。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借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    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游赏西方园林,你是;游赏江南园林,你是。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驻足观赏。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令人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

A.浩如烟海 源源不断 耳濡目染 心心相印

B.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潜移默化 心旷神怡

C.博大精深 源源不断 潜移默化 心心相印

D.浩如烟海 源远流长 耳濡目染 心旷神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用来修饰传统文化。故此处应用博大精深。第二空,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此处用的是第个义项,和横线前的历史悠久相呼应。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用在此处不恰当。此处应用源远流长。第三空,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强调对思想观念的影响。此处应用潜移默化。第四空,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用在句中不合情境。此处应用心旷神怡

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B.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C.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D.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中的句子有两处错误: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错,应为江南园林是……的杰出代表,排除AC两项;解决……思想搭配不当,应为蕴含……思想,排除B项。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你可以肆意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

B.你可以肆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

C.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

D.你可以随意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肆意感情色彩不恰当,排除AB两项。把任何一个地方不能构成介词结构,排除D项。且应是先停下来,后坐下来

7.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答:

 

答案 ①“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 ②“贵网站改为本网站 ③“要求改为诚邀 ④“恳请改为恳切 ⑤“拙作改为大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是敬辞,对别人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要求语气太强硬。恳请希望语义重复。拙作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鹿乳奉亲、怀橘遗亲、尝汤药涤溺器,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孝顺的美好品德。

材料:宽容 坚守 诚信

驻海岛踏雪域 言九鼎诺千金 荐管仲纵孟获

廉蔺交欢 苏武牧羊 立木城门 望夫化石 尾生抱柱 退让三尺

答:

 

答案 廉蔺交欢、退让三尺、荐管仲纵孟获,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宽容的美好品德。

苏武牧羊、望夫化石、驻海岛踏雪域,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坚守的美好品德。

尾生抱柱、立木城门、言九鼎诺千金,中华民族向来具有诚信的美好品德。(每句2分,共6)

解析 根据示例句式特点孝顺的美好品德,仿句应该是宽容的美好品德”“坚守的美好品德诚信的美好品德;再根据宽容”“坚守”“诚信的含义对其他词语进行归类,与之分别照应的词组分别是廉蔺交欢、退让三尺、荐管仲纵孟获”“苏武牧羊、望夫化石、驻海岛踏雪域尾生抱柱、立木城门、言九鼎诺千金;最后,按照主谓、动宾、并列结构的顺序组合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1534a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8.html

《2020年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