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发布时间:2020-12-01 04:07: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启用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东省菏泽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

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





一、古诗文(30 分)

1.经典诗

__ 1)默写唐代诗人岑参的《逢人京使》一诗。

_

 __ 2)依据课文填空。

 _ 

 _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__

_ _ 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曹刿论战》)

_ _

_ _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_ _

_  ④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______________ (传统文化《论语•颜渊》)

_ --------------------

3)根据提示默写。

_ _

_______________

_

②毛泽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_ --------------------

_



柳桥晚眺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

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

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

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 !汝此去,

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

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

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

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

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 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1 页(共 16 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

 

 

 

 

语文试卷  2 页(共 8 页)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40 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

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

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

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

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

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

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

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

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

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语文试卷  3 页(共 16 页)



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

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

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

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

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

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

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

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

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

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

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

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

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

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

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

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

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

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

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

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

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日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4 页(共 16 页)



-------------)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 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 2009 年春季学期第二

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_ 金建军

 __ 那是 1943 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

 _ 

 _ --------------------

 __

_ _ 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

_ _

园国,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撒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

_ _

_  了,米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

他眼前闪动。

_ _

一位帅哥德克。

_

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江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

_ _ --------------------

胳膊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 伙计,

 _

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

 __

_ --------------------

回到米丽亚的身边。德克失望地摇摇头,说:早就给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

_

你一起到天堂米涅撲了撲腰上的包扎带,一狠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



写起来。

亲爱的米丽亚: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

堂,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

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美的吟诗和动人的歌唱。我

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

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

我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

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给我五分钟吗?让我把心

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

年,我都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

着,抬手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

战士上前把米江手里的信取下,交给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

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

战争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毁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

争带来的教训。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

1993 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米丽亚看到这封信时,已经七十多岁,

苍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

(选文有改动)







血如泉涌。德克大吃一惊,上前按住,你疯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



1)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

她的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

一大半递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

涅,转身向北撤去。



①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②__________→③米涅给来丽亚写信,

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④__________→⑤战士等人受感动,信件辗转交

给米丽亚。

2)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__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



------------



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江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

语文试卷  5 页(共 16 页)



3)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语文试卷  6 页(共 8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

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

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月出天山

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

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

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

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

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

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

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古来西

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

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

如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遞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如白居易的万里

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戍变法

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 林则

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

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

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 。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

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 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

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

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 世纪 90 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

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

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语文试卷  7 页(共 16 页)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慷慨。②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 

州》二曲。③馕(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

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语言。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漢,那连绵的天山,

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 分)

7.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美景;以爱为犁,以美为耕的师长;庭院聊天,灯下静美的生

……无不让人咏之赞之。

请以“非凡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

语文试卷  8 页(共 16 页)



山东省菏泽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古诗文

1.【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①静影沉璧

②彼竭我盈

③佁然不动

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解析】(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重点字:袖)

2)①静影沉璧(重点字:璧)②彼竭我盈③佁然不动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重

点字:瑟)

【考点】名句的默写。

【提示】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

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答案】(1)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

白鹤的归来。

2)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解析】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

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联以闲云自喻,

语文试卷  9 页(共 16 页)



“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

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小浦、鱼、

树林、鹤等。结合答题方法,可以给出答案。

2)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

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

解。这首诗借景抒情以“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

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以闲云自喻, 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

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考点】描绘诗句画面,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译文】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3.【答案】(1)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2B

3C

4)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5)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

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

要有所得。

【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

即可。①句意为:没有冻饿的忧虑了。馁:饥饿。

②句意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借。

③句意为: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朝:朝见。

④句意为:这确实很让人奇怪。是:这。

语文试卷  10 页(共 8 页)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第一个“与”,同;第二个“与”,给。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第一个“而”,表示并列;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结合句意来判断。

例句:句意为: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倒装句,状语后置。

A.句意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

B.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被动句。

C.句意为:拿当时的大事询问我。倒装句,状语后置。

D.句意为: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省略句。

故选:C

4)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撰,写;以为,作为;贽,礼物。句意为: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句中重点词有:何,为什么;携,带去;皆,都;散尽,花完。句意为:为什么带去

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5)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

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

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

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

心治学。结合乙文内容,从“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

也”中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据此得

出答案。

语文试卷  11 页(共 16 页)



【考点】理解文言词语含义,文言词语的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翻译语句,比

较阅读。

【参考译文】

【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

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

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

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

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

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

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

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乙】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

确实很让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

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

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

的。何况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费的。你也曾

读过《孟子》吧,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先让他的内心受苦,让他的身体受饿受累,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会有所作为。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

但是你应当知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

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

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

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去体会,不要辜负老

人的一番教导。

二、现代文

语文试卷  12 页(共 16 页)





4.【答案】(1)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

逐渐深入的关系。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

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3)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析】作者按照读书的三种姿势层层推进,逐一展开论述。首先提出大多数业余爱好

者的读书方法躺着读。论述完之后,又指出这种读法不能迅速提高自己,要真正提高自

己须坐着读,这是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之后又指出这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最好的方

法是对话式读书法,并对对话式读书方法进行了严密的论述。

1)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

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

出来。从本文的内容与主旨来看,作者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

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

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

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2)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针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

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坐着读”比作“海

绵”,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富有感性,更加形象化,通俗地论证了坐着读的“要领是对于

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 这一观点。

3)答题时符合“站着读”的方法即可。可以根据材料“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

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判断读书方法应采用“站着读”的方法。

【考点】标题含义的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开放性的题目。

5.【答案】(1)②德克受伤倒下,米涅解下自己的包扎带为他包扎;④苏军发现米涅并

开枪,米涅手拿信件倒下

2)插叙;补充交代了三人的关系,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包扎、写信

的情节”)。

语文试卷  13 页(共 16 页)



3)①渴望和平,热爱生活。表现在米涅临死前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最想要的就是

爱情,他渴望能活着回去向米丽亚求婚。②善良大度,为人无私。他看到米丽亚钟情的

德克受伤,宁可牺牲自己而救助德克。他不管米丽亚会嫁给谁,他都觉得开心。

4)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连长为人的冷漠无情,普通战士的生死与他没有丝毫的关

系,以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解析】腰部受伤严重的米涅想回到祖国,想看到他暗恋的大学同学米丽亚,就在这时

米丽亚钟情的德克胳膊中枪倒在了米涅的身边。为了米丽亚,米涅解下了腰部的包扎带

为德克包扎,催促德克逃离活着回到祖车。米涅在苏军即将到来时为米丽亚写信,向米

丽表达自己的爱意,手拿信件的他死在了苏军战士的枪下。战争结束,苏联解体,这封

饱含爱意的信件终于到了已白发苍苍的米丽亚的手中。小说以米涅的悲惨遭遇,表现了

战争的罪恶。

1)解答此题按题干中所给出的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用相同的句式概

括情节即可。文章第二、三段,写的是“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米涅给

来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这一情节主要表现在第七至十三段。所以根

据第四至六段的内容,可概括出第二个情节,即:德克受伤倒下,米涅解下自己的包扎

带为他包扎。再根据第十四段内容,可概括出第四个情节,苏军发现米涅并开枪,米涅

手拿信件倒下。

2)记叙可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根据第三段所写的内容来看,这段并不是接

着前段的情节内容,按时间顺序所发生的事,而是补充交代了米涅与米丽亚、德克三人

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下文米涅舍己为德克包扎、写信的情节,所以是插叙。

3)首先,从故事的整体来看,米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爱米丽亚,盼望着战争后能

向她求婚,表现他是一个热爱生命,渴望和平的人;他在自己身受重伤时,看到自己的

“情敌”德克受伤,他想到的是救助德克,表现他是一个善良、大度的人。

4)“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一句,“轻蔑”“冷冷”写的是连长的神态,

“看”“走”写的是连长的动作,神态与动作结合,都可以看出连长的冷漠,他只顾着

自己的生命,而无视士兵的死活,以此来突出战争给青年带来的不幸。

【考点】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记叙方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描写

语文试卷  14 页(共 8 页)





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6.【答案】(1)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的;

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

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

卢纶:悲壮、苍凉。

2)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3)①“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的醒目、耀眼,

暗示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示,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

②这个句子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西北人

所特有的坚强精神的赞美。

4)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

自然与生活条件,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为后人树立了

学习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是完美的、纯真的,引人注目的。

【解析】这篇文章的抒情对象是月亮,作者将西北的月与江南的月相对比,并引用大量

的诗歌名句,突出西北月的雄浑、苍凉、悲壮,表达对西北拓荒者的深情赞美。

1)“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道出的是一般人对月的感受;“李

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可提取出李白对月的感受; 虽然同是一个月亮,

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则是“我”

对月的印象与感受;“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

一句道出的则是卢纶对月的感受。

2)作者在写出这句话后,道出自己喜欢西北月的原因, 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

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而这句

话的前一句交代了西北月打开“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原因是“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

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二者相联系,意思是说大学毕业被

发配到西北时,心情一度沉闷,觉得未来没有了希望,而李白对西北月的描写,让“我”

感受到了苍茫、雄浑,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所以这里的“心境的另一扇

窗户”指的就是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生活。

语文试卷  15 页(共 16 页)



3)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

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沐浴,本义指受润泽。结合句子意思,指的是林

则徐纪念馆沉浸在苍凉、悲壮的月光之中,作者意在以月光的亮来陪衬林则徐被发坚强

的人格。

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阅读这个句子,写了作者抬头看月总会想到的事

物,结合作者前文所写的内容,可见在作者的眼中月实为西北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

赞美西北月,实为赞美西北人。

4)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处,也正是点明文章的主旨句。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会

发现前文作者重在写景,表达对西北月的喜爱与赞美。其中引用了相关的古诗句,它们

的共同点是“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这些写作者身上都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无

私奉献精神,这就是“圆(完美)“纯(真实)”的表现。而作者在第四段中又写到“20

世纪 80 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 20 多岁,充满朝气,

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 世纪 90 年代访伊犁,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以此来暗示那些拓荒者、

林则徐精神给后人立下的榜样作用,这就是“亮”的表现。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考点】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句子含义的理解,词语的赏析,句子的赏析,文章主

旨句的理解。

三、写作

7.【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点要放在两个词语上。一个是“美丽”,这

里的美丽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外在的美丽,也可以内在之美。可以是景的自然之美,

可以是人的人性之美。第二个是“非凡”,就是不同于一般,就是特别,就是独一无二

的美丽。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概括,需从生活中取材,选取真实的人物与事件,写

出自己对于这一非凡美丽的独特感悟,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试卷  16 页(共 1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1aa2e5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1.html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