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家长听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1-27 13:0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故事一

再一次站起来 

讲给家长的故事

一位父亲很苦恼,因为儿子已经十六岁了,还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气概.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这儿吧。3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在这3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8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有没有男子汉气概?”

父亲回答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却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叹了口气,说:“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却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故事中的道理

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将你打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身材的魁梧,而在于灵魂的坚强。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永远比倒下去的次数多,就是成功! 

故事二

妈妈眼里你最棒 

讲给家长的故事

罗恩是个15岁的小男孩,在格兰杰高中读十年级。这天,是校际橄榄球比赛的日子,罗恩作为候补球员被选入校队,他可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荣耀的低年级学生。他兴奋极了,邀请妈妈来观看比赛。罗恩的妈妈从来也没有看过橄榄球比赛,但还是兴致勃勃地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好友为儿子呐喊加油。

激烈的比赛结束后,罗恩的妈妈就在更衣室外面等儿子,准备和他一起回家。

“妈妈,你觉得怎么样?天啊!你有没有看到我们3次底线得分,还有我们的防守,很棒吧!对了,还有在重新开球后,我们在反攻时截断了对方的传球。妈妈,你看到了吗?”罗恩一看见妈妈,就兴奋得手舞足蹈,一口气问了很多问题。

“儿子,你棒了,真的,我真为你骄傲。你提了11次球袜,那动作真利落;你还喝了8次水,对了,还有两次往自己的脸上洒水。宝贝,你肯定流了不少汗。还有,你拍19号、5号和90号下场队员的样子帅极了,那动作真像个职业球员。”罗恩的妈妈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噢,妈妈,你怎么注意那些小事啊!”罗恩有点泄气,“我哪有那么棒?我甚至一直都没上场,只是个板凳球员。”

妈妈微笑着抱住罗恩:“宝贝,妈妈不懂橄榄球 ,也不是来看球的。妈妈是来看你的,我的儿子,在妈妈的眼里你是最棒的球员。” 

故事中的道理

在每一位家长的心中、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关注的焦点。

但是,怎样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呢?怎样让孩子体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份量、让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故事三

赞许的阳光

讲给家长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经常和人打架,偷偷地把石头扔向邻居家的玻璃窗,还把人家的小狗扔进水池。他的父亲对刚娶进门的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州最坏的孩子,让我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了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在这个孩子身上花了许多心血,帮助他学习知识,明白事理。在继母的引导下,这个孩子把所有想坏主意的脑筋都用在如何做好事业上。后来,就是这个被父亲断言为全州最坏的孩子,竟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卡耐基。

故事中的道理

赞扬的力量是巨大而神奇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在乎,有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渴望,有时候一句夸奖的话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尤其对那些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的人来说,夸奖和赞美如同寒冷冬天中的一束阳光,不仅可以温暖他们的心灵,而且可以点亮其奋进的希望之光,从而改变他的一生。

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用夸奖、赞扬来代替抱怨、指责,让孩子沐浴在赞许的温暖阳光之中,孩子就会成长得更健康。

故事四

爱护孩子心中的航灯

 讲给家长的故事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珠不知道名字的小草去问老师:小草叫什么?

生物老师也不知道。谦虚而又诚实的老师和蔼地对学生说:“你爸爸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希望知道这株小草的秘密呢!”

第二天,孩子拿着小草对老师说:“爸爸说他也不知道这株小草的名字,还说老师一定知道,可能一时忘了,要我回来再问问您。”说着,孩子递给老师一封信,说是爸爸让带给老师的。

老师打开信一看,里面写着那株小草的名字和特征,最后还附了句话:“这个问题由老师直接回答,想必更为恰当。”

故事中的道理

这位植物学家是一位很睿智的家长,他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维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有“向师性”,当老师带着他们去追求知识和真理时,在他们的眼里,教师就是智慧的象征、真理的化身。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对教师愈信服,所学功课便会愈出色。可以想象,如果孩子迷失了心中的航灯,该是怎么样的困惑和迷茫。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贬斥,必然有损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长此以往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家长应当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故事五 

  “瓦特赫效应”给家长的启示

 讲给家长的故事

奥托·瓦特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特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特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特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材。”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成才已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特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材”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故事中的道理

孩子的学生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在某一个方面特强。孩子在找到了发挥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后,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家长平时应多观察,多分析,找到发挥孩子潜能的最佳点,然后进行培养引导。特别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要冷静地分析原因,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从中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优势方向,并创造一定的学生条件,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孩子一旦学有所长,就会信心大增,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积极性。

故事六

爱之必以其道

讲给家长的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大画家、“杨州八怪”之一。他52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从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父命难违,从未做过馒头的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喜滋滋地送到父亲的病榻前,父亲却早已断气。

儿子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一般,忽然发现茶几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意思是: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告祖宗,不算是好汉。

故事中的道理

郑板桥临终前仍不忘以特别的方式“教子”,这种对儿子深深的父爱发人深省。

郑板桥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余五十二岁始得王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好这个“爱之必以其道”,这就是郑板桥给我们的启示。

像郑板桥那样,有意识地增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意识,克服依赖思想,不仅能培养孩子的主人公意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培养孩子优良品格,进而使之成家立业、安身立命的有效方法

 故事七 

人生的金币

讲给家长的故事

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家里,负责孩子主启蒙教育的母亲几乎都会要求子女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将被抢光,那么你要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大多数孩子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的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东西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若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便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去舔,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从书里获取智慧吧。

故事中的道理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无价之宝,是人的一枚金币。这枚在知识的海洋里铸造的金币,会让孩子终身受用不尽。

 故事八 

延伸到天堂的母爱

 讲给家长的故事

宝贝,今天是你18岁的生日,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似乎看到了女儿18岁的倩影,老师眼神中充满憧憬和希望,苍白的脸上露出幸福而甜蜜的微笑,时而注目凝思,时而奋笔疾书,终于写好了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落款的日期是201921日。

老师原本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爱人是国家公务员,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3口之家,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却与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胃癌晚期,生命危在旦夕。对于死亡,她没有太多的恐惧,便她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公婆,舍不得离开钟爱的教育事业,忘不了学生深情的呼唤,更难割舍两岁的女儿。

女儿多么需要母亲的呵护啊!

作为一名教师,老师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她多想及时为女儿指点迷津、伴着女儿健康成长。可惜这人之常情对她而言竟成了奢望。无奈之中,她不顾病痛的折磨,给女儿烈军属了12封信,打算把信存放在爱人手中,在女儿7—18周岁的生日时由爱人转交给女儿。她想得非常周到,考虑到女儿的识字量,前两封信有几处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在第七封信里,她告诉女儿月经初潮是怎么回事;在第九封信和第十二封信里,她告诉儿子中考、高考时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故事中的道理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

老师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在思考如何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她用责任、爱心和智慧把母爱延伸到了天堂,在那里注视着女儿的成长……

故事九

成绩不好怎么办?

 讲给家长的故事

有一位女生,初一期末考试时语文、英语都是90多分,而刚刚及格。她问妈妈是不是女孩子不适合学理科?妈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帮她分析数学试卷,让她把错题改在本子上,又出了类似的题让她做,做错了就耐心地讲解,做对了就在本子上打上大大的红“√”,并写上“你真行”等话鼓励她。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不仅轻松补上了功课,而且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物理成绩不及格的情况下不急

不恼,找了一个老师辅导自己学物理,同时每天晚上都向孩子借书看,还买了电路模型练习,不懂就问孩子。孩子回答不上来,就说没有时间解答,然后悄悄跑去问老师。没想到老师在班上对全班同学说:“像他这样不会就问、努力学习的,期中考试准能考上70分。”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和爸爸一起对照书操作、研究,很快掌

握了相关的知识,物理成绩变得非常好。 

故事中的道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初中阶段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心理因素很重要。上述故事中的两位家长能理解、善待“偏科”的孩子,耐心地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鼓励法”、“请教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只要有心,每个位家长都能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能教导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战胜自我,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ed5719b7360b4c2e3f641a.html

《讲给家长听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