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讲稿:如何提高决策执行力

发布时间:2018-08-16 18:08: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何提高决策执行力

提高决策执行力,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从实践情况看,多数决策执行得力,决策效果良好,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执行不当、不到位的问题。

决策失灵是决策过程或结果与决策目标发生偏差的一种现象,会导致社会预期不稳、规则意识减弱、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决策失灵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既有决策设计的因素,也与决策执行密切相关。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好这些决策事关改革大局。从实践情况看,多数决策执行得力,决策效果良好,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执行不当、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决策失灵。

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走过场”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决策形式上贯彻较好,而内容上执行不够。最常见的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决策执行决策”,搞“象征性执行”,决策措施在传达和宣传过程中空转,没有真正落地。

决策执行力度逐级递减。有些地方或部门在决策执行中搞“选择性执行”,对容易执行的、领导重视的先执行,难的则互相推诿甚至不执行。有的甚至替代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背离了决策实质。这就导致一些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层层递减,出现“上面比下面热”“部门比地方热”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惠及民生的决策,中央层面经常讲,而老百姓却看不到优惠决策落地。

决策执行缺乏连续性。调研发现,大部分决策一般在出台前一到两年内会执行得好一些,越往后执行力度越小,呈现“近期比远期热”的现象,甚至有些决策在出台三四年后,几乎无人问津。

部门协同性不够。决策在执行中一般需多部门协同推进,单个部门很难将决策整体落地。实践中,缺乏有效统筹、部门间协同不畅是影响决策执行效果的一个难题。调研中有地方反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加快水利建设,水利部门执行决策积极性很高,但其他部门配合力度有限,直接影响了决策执行效果。

决策执行不力的原因

部分决策在制定中缺乏科学性,导致先天不足,难以落地。一是社会参与度不够。一些部门在制定决策过程中闭门造车,调查研究不到位,公众参与不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也不高,出台的决策难免缺乏对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的考虑,导致决策执行存在先天不足。二是决策约束性不强,标准不统一。一些决策过于原则化,对任务要求、时间进度、评价标准、落实责任等较为模糊,导致地方在执行中自由空间较大、自选动作较多。有的决策文本在文字表达上还做不到准确无误,导致决策执行者和被规制方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30e6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1.html

《微党课讲稿:如何提高决策执行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