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发布时间:2012-11-07 14:4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善孝为先

孝的含义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

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

  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诗经》里有一篇

蓼莪》就做过生动的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曾看到一个“老树和小孩”的故事,把父母对儿女的付出,表述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
  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儿女的一生,从父母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父母付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他们的全部。

佛祖释迦牟尼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置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而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

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游子吟》,其中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家喻户晓。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小草享受著太阳温暖的照耀之下长大,太阳的光辉就像母爱一样,我们在母爱的滋润之下成长。等到这小草长得差不多了,长大了,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靠什么?靠阳光的滋润,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不能!父母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孔子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不管你是什么身分,你只要是人,就要行孝,因为它是人的根、人的本。没有孝,就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孔子说这叫“天经地义”(《孝经. 三才章第七》: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天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日月星辰各自的轨道,年年如是,日日如是恒常的在运行,才使四季的更替不乱,昼夜寒暑有序。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天所包括的一切,启发万物生生不息;地包括田野、山林、江河、湖海等能包容宽厚载物,孕育万物,并依天时成熟万物。我们来到天地之身体是父母给予的,命是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才得以生存,长大成人的,就像木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开花结果一样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就是行天地之德。这就是天经地义。

如何行孝?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间第一事。那么,奉行孝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先贤是这么说的:“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孝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叫事亲,第二叫事君,第三是立身。事亲就是事奉父母。君代表国家,现在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事君就是为人民服务,终於立身,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孝道的最高境界。对一般老百姓而言,都做到事君,立身不太可能,也不太符合实际。但是,事亲,向父母尽孝,那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如何事亲?方法和内容很多,《弟子规》里面就说得很全面,也很实在,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及时答应,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动身去做,别拖拖拉拉的。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对父母尽孝道,总归起来,就三条:,第一是养父母之身,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第三是养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身,就是在物质方面,让父母衣食无忧,有经济保障,这是为人子女,对父母最起码、最基本的奉养。这是孝的基础。我们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下,从胎儿到出生,再一步步长大成人,而父母也在呵护和关爱我们的过程中,一天天老去,终于有一天,他们干不动活了,身体也变弱了,走路也迟缓了,已经弄不到吃的了,穿的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父母才会让子女来供养他们。试问一句,我们哪个人的父母不是样?

然而,现如今,连对父母进行最基本的供养都做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综治、司法部门工作的这十来年里,我们接触到有不供给父母粮食,不支付基本生活费的,有房子不让父母的,有父母生病了,扔在医院不管的,有甚至打骂父母的。其中,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一个老人,到政府要民政救济,说是生活过不下去了,工作人员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人虽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却是一个名人,但他却养出了当地学历最高的儿子,他靠种田,供儿子读书,把儿子供成了博士,还被国家派出去留学了。为此,政府曾专门给予过嘉奖。于是,工作人员就问他,你不是有个留学生的儿子?老人头低了下来,说话的声音一下也小了很多,他说,儿子现在在某某国家,他不想增加儿子的负担,让他儿子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有一首诗写道:“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个老人的际遇,真应了“望子成龙白费心”这句话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从他的神情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言不由衷”,四个字来。因为他说的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一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一个连亲情都不去回报的人,要他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可能么?我们在同情老人的同时,不禁要问,你学历再高,本事再大,如果不孝敬父母,能算是人?我们讲,不仅不是人,连禽兽都不如了。前面那首诗里有一句“鸟兽尚知哺乳恩”,就是我们常说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羊羔吃奶都是跪着,表示对母亲的敬重;小乌鸦长大后,要给大乌鸦打食吃,表示对父母的回报。连羊羔和乌鸦这样的禽兽,都知道孝敬父母,亲情回报,人要是不孝敬父母,那不就是禽兽不如了吗?

光养父母之身是不的,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就是在精神方面让父母开心、快乐,对父母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一点,孔子在两千多年讲到了。《论语》是这样 记载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去问老师,什么叫做孝啊?老师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就行了。但是,这真的就是孝吗?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孝”字总是和两个字连一起的,一个是“敬”字,孝敬孝敬,敬为孝,光在物质上提供给父母衣食住行,那是远远不够的,那跟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我们对父母要有孝敬之心,要更多的从内心,从精神上给父母以尊敬,抚慰和关爱,让父母更多地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大多数的父母不愁吃穿,同时,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儿女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忙事业,几乎都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儿女怀有一颗孝敬之心,就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父母渴望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不是不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们更渴望的是与亲人的团聚,儿女的陪伴,精神的抚慰,情感的关爱。如果儿女有一颗孝敬之心,不管多忙,都不会忘了翘首期盼的父母,都能找出时间,带上孩子和爱人,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到亲情的温暖都能找出空闲,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或者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让他们体验到晚辈的关心和安慰。

另一个是“顺”字,孝顺孝顺,顺者为孝。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尊重和理解父母,不伤父母的心。说话、办事都要顺着父母。父母做事并不是都正确,父母的要求不一定都合理。那么,当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当儿女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弟子规》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觉得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委婉去劝说,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这个建议,讲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跟父母沟通,沟通的内容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沟通方式很重要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最亲的人最伤不得,往往又最容易受伤。我们跟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表达方式,好话做到好好说呢?

儿女跟父母之间产生的冲突,认真分析起来,真正属于大是大非,关乎原则,关乎道德的,毕竟很少,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或是生活习惯不适应。对父母孝顺,并不是说要儿女一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儿女对父母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开心地过日子,也许就是最好的孝敬了。
  敬和顺两个字,之所以紧紧和孝字连在一起,就是告诉我们,儿女尽孝,贵在敬和顺,敬在心,顺在行。心存敬意,说话,做什么,自然就会揣摩父母的所思所想,顺着父母的心意去说,去做了。

因此,养父母之心,要牢记一句话,常怀孝敬之心,长行孝顺之举。

养父母之志,就是要努力去实现父母的期望。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子女有大出息,大作为,光耀门庭,让父母觉得自豪、给父母脸上添光彩。父母当然巴不得子女个个都这样。但是,父母真正在乎的,不是儿女做多高多高的官,挣多少多少的钱,出多响多响的名,成多大多大的事,父母最最愿意看到的是儿女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开开心心,工作顺顺利利、一生平平安安,一家团团圆圆。

养父母之志,不简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保持健康,让父母放心;其次,为人处事要注意品行端正,与人为善,不违法乱纪,做出让父母脸上无光的事,无论干什么,父母都不用担忧你会出什么事,闯什么祸,让父母安心;其三,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家庭做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父母宽心;用一种积极态度生活,经常保持精神的愉快,情绪的健康。儿女过得快乐,父母才会高兴,用自己的快乐,让父母开心;努力使家庭和睦,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父母过得舒心。有了这五心,就做到了“养父母之志”,实现了父母的期望了。有了这五心,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就都能享受人生的幸福美满了。

把尽孝变成现在进行时

  在电视上,在网络里,都看到这样“一道特殊的计算题”: 如果父母再活30年,你平均每年回家1次,15天,每天和父母相处4.8小时,那么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和父母相处还不到一个月。这是一道亲情计算题,也就是这道简单的亲情计算题,触动了千千万万人的神经。

加减乘除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每天,我们都会使用他们,我们都不妨用加减乘除算一算这道简单的“亲情计算题”,自己还能陪父母多少时间?在外读书打工你,在外成家立业的每年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去应酬、睡觉还有自己享乐等时间,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父母在一起呢?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这道亲情计算题,你会发现未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这道题的答案是如此残酷,如此震憾,令人唏嘘、沮丧和心酸。

许多人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却总是以为来日方长,停滞了回家的脚步,他们感动很多,行动很少,想得很多,做得很少尽孝对很多人来说,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的《韩诗外传》记录了一个小故事:孔子外出,听到一个叫皋鱼的人哭得很悲哀,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悲伤。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希望能够静止不动,但是风却不能停止。风吹不止,树也就无法静止。儿子长大了,希望能够奉养双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但而父母这时已经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使子女的心愿无法实现,留下了终生遗憾!

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所以,不论你走多远,不论你多忙,不论做了多大的官,不论你挣了多少的钱,别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教会了你说话和走路,教会了你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牵挂,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和心里。

对于将来谁都无法预料,对于过去的已然不可再重来,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孝敬父母不能等待”。

天下有忙不完的事情,有挣不完的钱,立即行动吧,把尽孝变成现在进行时,就在今天下班后,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送一句送问候,报一声平安;就在这个周末,带上带上爱人孩子回家看看,听听他们的絮叨,下厨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就在这个父母的生日,请一次假,买上一件父母喜欢的礼物,满足一个父母小小的心愿;就在这个节假期,推掉一次应酬,少上一次牌桌,给他们洗洗衣服拖拖地,做一些琐碎的家务,于朝阳徐徐升起或夕阳缓缓落下的时候,陪他们走在乡间小路或繁华的街边,随意地散散步,聊聊孩子谈谈工作,晚饭后陪他们坐在沙发上,喝杯茶,看看电视。尽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回报你小时候他们为你做过的一切,别让皋鱼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附《弟子规.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译文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睡前要帮父母把床铺房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除酒肉等奢侈生活享受。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这才是真孝顺。

附人生百善百孝诗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男儿。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合富,善体亲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类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篇万篇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劝报亲恩诗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劝君今后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儿不言;劝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亲自然安。

  百善孝为先歌词

龙梅子 陈少华 李琛 衡越 宇桐非 易欣 蓝雨 黄勇 王麟 赵杰 晏菲 阿伦娜 恭喜喜 崔铃儿,刘腊,李菲菲,何慕男,霍思雨等数位明星录制公益感恩歌曲《百善孝为先》

合家欢是全家美 百事和是善子缘 我心若在天地间 敬老爱幼喜连连

总从很小我就懂 要把孝字常常念 逢年过节常问候 家人自会乐开颜

百善长存仁孝心 人人才能有相融 百事可乐万事兴 孝敬父母从内心

天地有爱在人间 愿人有爱友善行 小小事有小小情 孝子常把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中华的美德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百善孝为先  常在心里念  福禄皆由孝字得  孝能感动地和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5f05e85ef7ba0d4a733bd1.html

《百善孝为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