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6-02 12:3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2005-2010

00五年十月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

2005-2010

第一部分 学院发展背景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是克拉玛依市规模最大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新疆石油学院;1961年,新疆石油学院停办,并与技工学校合并,成立独山子石油学校,校址也由乌鲁木齐市搬迁至克拉玛依的独山子地区;1984年,学校名为新疆石油学校;2000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80亩,04年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量30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471人,其中,专任教师213人,高级职称6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472人,成人教育学生2100人,培训生1000人。

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办学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的石油、化工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万多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骨干力量。

1. 学院发展的优势分析

1.1 开拓进取的领导队伍

学院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学院领导一致认为目前职教发展有很好的机遇,并且意识到学校要进入全国一流高职院校队伍,仍然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建设。

1.2 石油行业办学的独特背景优势

学院多年来一直是行业办学,行政关系隶属于新疆石油管理局。学院是由新疆石油学校升格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伴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具有石油行业办学的独特背景优势,学院的石油、石化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质量有口皆碑。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石油发展战略的实施,学院的这一优势将得到充分地施展。

1.3 悠久的发展历史

学院创建于1956年,当时名为乌鲁木齐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新疆石油学院,1961年迁往独山子油田,八十年代后期迁至目前校区,先后更名为独山子石油学校、新疆石油学校,200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国家普通高校,更名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到2004年,学院已经有48年的发展历史。

1.4 良好的就业形势

学院积极转变办学思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实行了四项教学改革,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1%,居自治区高校榜首;2004年就业率为95.3%,居自治区高校第三位。而且在校学生大多被自治区和内地的一些企业“预定”,特别是一些和市场需求十分贴近的专业的学生呈供不应求的态势。

1.5 优良的办学声誉

学院创办40年来,为新疆的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00余名,许多毕业生在企业和政府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油田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素有“新疆油田黄埔军校”的美誉。

1.6 初步形成的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加强德育研究,建构科学、规范的德育体系,实施高职生素质拓展工程,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学院发展的劣势分析

2.1 师资力量薄弱

学院现有的师资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学校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学院现有教职工471人,专兼职教师253人,专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60余名,高级职称占32.4%,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65%。其中,部分高级职称和双师型教师来自于社会聘请,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在读和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39.4%,大多为在读,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要求。并且部分教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2.2 教学设备不足

目前,学院有固定资产1.2亿元,教学实验实训设备3000万元,图书馆6000余平方米,藏书30万册,多媒体教室0612间(大、小报告厅,仿真室,各系部多媒体教室)。电气工程、汽车维修、旅游三个专业有较好的校内实验实训设备,其他专业实训设备台套数及技术有待增加和提高。

2.3 生源基础较差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有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学生都想尽一切办法上大学,拿本科学历,学生和家长都向往内地的学校,对新疆的高职教育缺乏认可。因而造成高职生源缺乏,生源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差。

2.4 内部管理体系尚不尽完善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许多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用人机制、惩戒机制、奖励机制等还没有健全,有些制度由于教职工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树立,实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3学院发展面临的机会分析

3.1 国家大力发展高职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27283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828下发了《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3.2 西部大开发带来了机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疆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旅游、汽车、商贸等产业注入生机,将拉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领域对一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终推动职业教育的需求,带动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

3.3 国家石油战略重心的转移

新疆的石油储量占全国陆上石油储量的30%,目前新疆正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要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重点建设独山子——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土哈等四大石化基地。200410月份开始的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以及投资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独山子至兰州成品油管道和投资30亿元以上的塔里木至兰州原油输送管道也将在今年动工兴建,这将对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和新疆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带动石化职业教育的需求。

3.4 新疆纺织业、旅游业的大发展

新疆拥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棉花加工业在新疆已经崭露头角,振兴棉纺工程,建立棉花生产、销售与纺织企业进行嫁接,新疆纺织业具有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深厚基础。新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和沿边地缘优势,通过挖掘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可以开发更多的旅游精品,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新疆纺织业、旅游业大发展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3.5 劳动厅直通车的批准开通

2004年,学院的汽车工程、电气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三个专业,被自治区劳动厅确定为新疆唯一的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试点专业,直通车工程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也是首例,树立起了示范作用,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3.6 国家在学院重点投资实训基地

2004年,汽车专业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被自治区旅游局确定为自治区旅游定点培训单位,克拉玛依旅游局确定为旅游培训中心,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汽车工程、电气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三个专业被确定为“直通车”,这些专业国家都将重点投资,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

3.7 参加国家教育部门评估的挑战

2006年学院将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职院校评估,距评估仅有两年时间,目前学校已做了各项准备工作要达到评估优秀的标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对于学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通过迎接评估,将各项工作深入迅速的开展起来。

3.8 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

随着新疆石油石化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轻工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必然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而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3.9 拉玛依市唯一的高校

克拉玛依市作为新疆的第二大城市,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教育加快发展为经济服务。而且,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各个地级市都要建设一所高等院校,目前克拉玛依市仅有克拉玛依职业学院一所高校,政府和教育部门必将加大对学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4学院发展可能面对的威胁分析

4.1 石油行业需求变化快,学生就业不确定

石油作为国际重要的战略物资和能源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很大。而且,石油行业的需求变化也非常快,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石油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就业不稳定,对于学校而言,重点发展石油石化专业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4.2 自治区内高等兄弟院校的竞争

自治区有很多普通高等院校,而且大都集中在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在普通高等院校扩招的政策下,乌鲁木齐市区的高等院校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必然对生源产生争夺,对克拉玛依学院造成威胁。

4.3 高职生源不稳定

由于经济不发达,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加之受到普通高等教育扩招的冲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不够稳定而且整体素质偏低。

4.4 新疆整体经济落后

自治区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少数民族较为集中,教育整体水平滞后,尤其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南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需求度都不高,也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瓶颈。

第二部分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规划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增强学院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为新疆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能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6学院发展总目标

201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工文兼备、工科为主,区域性的、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职业技术学院。

7学院定位

服务定位:立足油城、辐射北疆、面向全疆、服务全国

办学定位:“三教”统筹、学历为主、培训为重、协调发展

8学院具体发展目标

8.1 发展规模

2006年以前,学院的发展以通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水平评估为主要目标,规模发展以稳定为主,重在提高质量,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人。

2008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4500人,成人教育与培训学生达到2000人。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成人教育与培训学生达到2000人。

根据生均成本与学校规模反向发展规律,生均成本随学校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递减。学院在规划在校生规模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生均成本(高等教育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建筑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发展基金等;变动成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员工人员经费等)的提高与降低。学院生均成本的指标,既要作绝对比较,又要作相对比较。绝对比较是指生均成本努力争取低于全国同类学院的水平,相对比较是指生均成本努力争取每年略有下降。

8.2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以突出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一是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以石油、石化类专业为主要特色;二是对现有专业进行适当整合,规划发展石油工程、石油化工、建筑、机电、汽车、计算机、电子、通讯、旅游、商贸管理、金融共十一大类专业;三是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专业, 2008年前重点投资建设石油石化、旅游、汽车维修、电器工程等专业。并力争23个专业进入全国重点建设专业行列。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需求,又要考虑实际可能,要充分兼顾“轻”“重”专业的比例,努力做到以“轻” 专业养“重” 专业

8.3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学院办出特色、提升质量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在数量上达到学院教学工作的要求,其次,在质量上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数量上,以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规模为标准,学院的专任教师要求达到420人左右,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其中兼职教师(含网络兼职教师)的比例可适当高一些。

学院发展所需的兼职师资队伍要通过聘请当地企业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人员及退休人员,通过与具有优质师资资源的学校共建等方式解决。

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到2010年,学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5%,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加强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学院的每个专业配备两个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要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到2008年,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70%以上。

8.4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也是学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关系的重要手段。学院的科研工作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2006年,学院的纵、横向科研经费从无到有;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2项,市级研究课题10项;骨干教师人均发表论文(省级以上)达到2篇;省部级获奖成果3项。

2010年,学院的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元;参于国家级研究课题达到1项,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市级研究课题20项;教师人均发表论文(省级以上)达到2篇。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10项以上。

8.5 实验、实训设备

实验、实训设备建设从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出发,做到软硬结合、急用先配、水平一流,充分发挥学院实验、实训设备在教学、生产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到2008年,学院将投入2600万元,建设完成现代石化技术训练中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中心、现代服务技术训练中心、现代信息技术训练中心四大实训中心,并发挥实训中心在教学、生产、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要注意量入为出,要切实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实训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在初期应不低于50%,最终,总体上应达到80%。(按每台工业设备每天仅运行16小时计算,全年每台设备满负荷运行5840小时;按1台设备、1位学生实训,每天实训8小时,一天可安排2人、每年按50周、每周按7日工作计,约为5600小时;综合考虑学院的实际情况及其它因素,建议全年每台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应不低于80%)。

8.6 后勤服务

后勤工作是全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改革意识。整个后勤工作要围绕着培养合格人才的总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要加快后勤部门的改革步伐,分阶段的实施后勤服务承包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

第三部分 发展措施

良好的发展目标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那么,发展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永远难以达到。因此,学院发展目标的达成,还需要有强有力的发展措施加以保障。

9落实四项措施

9.1 依托企业,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院在发挥现有办学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学院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学院发展。在学院现有管理体制下,要充分发挥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积极争取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学院办学经费、用人制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学院要通过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技术改造等进一步增强为石油管理局的服务能力。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是学院的办学方向,学院要增强为克拉玛依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积极为克拉玛依市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培养适用高技能人才。通过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争取地方政府在学院办学上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加快学院发展。

学院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学院要立足石油、石化行业,紧紧依托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积极探索“订单式”、“工学交替”等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每个专业都要同45家企业开展紧密型产学合作,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要面向市场办学,在招生、就业、资金筹措、成人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

9.2 多元办学,集团化经营

在现有的“2+3、“3+2”办学模式基础上,学院要开展多方位的联合办学,走规模经营、集团发展之路,通过校校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一是学院要积极开展与相关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联合办学,通过联合办学,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二是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国外相关学校实行学分相互衔接,证书互认,到2010年,5门以上课程与国外有关学校实行学分相互衔接,相关技能证书实行互认。三是在2006年前,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运作,推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功能,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办学模式,实行注册生制度。在扩大全日制招生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职工继续教育,职工技能提高培训和民工技能培训等教育活动,提高非学历教育的比重,年培训数量递增25%以上,提高学院综合办学效益。

9.3 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观,从区域经济发展,从社会需求出发设置专业,培养行业、企业和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产学一体化”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合作教育,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创新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实施、学生实训直至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通过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给企业专业冠名权等方式与企业共建专业,到2006年,学院与企业共建的专业达到5个以上;开展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工作,到2006年,学院的每个专业都要建立5家以上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考核专业负责人业绩的指标。加大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教学的力度,构建一支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

从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入手,开展课程改革,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实施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行学制的多样化,到2010年,全院实施弹性学制。建立与弹性学制相适应的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对入学、转学、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等具体实施细则。探讨和建立在弹性学制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形成全体教职工全员、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9.4 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管理,要积极探索高校管理规律,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学院发展。学院要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筹建成立二级学院,实行二级管理。赋予二级单位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相应自主权,调动二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二级管理的建立要以有利于理顺关系,提高管理效益为原则。到2010年底,凡具备相应师资条件和学生规模的系(专业)应考虑实施二级管理。

全面落实院长负责制,调动院长在学校办学中的积极性,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形成职责明确,责、权、利相等的管理机制。

建立“小行政、大教学、高效率”的管理模式。要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益意识,要树立“教师为先、教学为先”的观念,围绕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服务与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队伍人员要精干,方法要创新,管理要高效,努力创建克拉玛依学院的管理品牌。

深化学院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校内人事聘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淡化身份管理,加强岗位和聘后管理,实行评聘分离。

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探索校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校内薪酬体系改革方案,提高一线教师的薪酬待遇,逐步打破在编职工、聘用人员的界线,实行优质高酬,为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职工要给予重奖,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0完成五项工程

10.1 师资建设工程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出特色、提升质量的关键。学院要下力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培养和引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根据学院规模发展、专业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等需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其次,要引进一批学院发展急需的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第三,通过聘任、返聘等渠道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做好学院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学院要结合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每年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学院讲学和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

设立师资培养专项资金,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开展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启动专业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能否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一支专业造诣深、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到2008年,每个专业都达到配备2~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专业带头人的目标。名牌教师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学校的质量、声誉和水平,培养一支名师队伍是学院成为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环节。要采取聘请和培养相结合的措施,通过创新机制和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力争形成一支在全疆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声誉的名教师队伍。到2008年,进入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达到20名以上。

加快建设一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等途径,形成和集聚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力争到2006年,“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制度,提高实践能力。原则上,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建立专业教师获取本专业相应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要求专业教师三年内应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建立一支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

要重视科研工作,抓好科研人员队伍和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通过科研,改进师资队伍品质,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学院内涵。科研工作要同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重点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走产学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建立学院科研基金,原则上学院的科研基金应不少于教学经费总额的10%;通过科研基金,资助教师的开展前期研究工作,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对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要重奖。建立学院科研评价体系,把科研工作纳入对二级学院和教师的考核指标。经过若干年努力,到2010年,出一批在新疆和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10.2 专业建设工程

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常规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专业建设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建设要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态势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要广泛开展专业需求的调研工作,组织教师深入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劳动力市场调研和生源市场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和数量需求,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方案设计。要依托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专业建设的可行性论证。

规划和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根据新疆经济发展规划和能源转换战略的实施,新疆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是石油石化;二是农、畜产品深加工;三是旅游业。2008年后,在搞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规划设置煤化工、煤电等能源类专业,以适应新疆能源战略发展的需要。对目前学校的专业门类进行调整,在保持二产类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设置若干培养成本相对较低的三产类专业,如金融保险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家政等专业。同时,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做好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衔接工作。在现有汽车维修、电气工程、酒店管理等专业与职业资格证书实行直通车制度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力争在2010年,学院的大多数专业都能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工作。使学院的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拥有一张毕业证书,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少数民族学生能掌握民族语言、汉语和相对应的专业语言,提高就业竞争力。

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要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基础开展重点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分二步进行,首先开展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省和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到2009年,省级以上重点专业达到3个以上。现阶段重点建设石油石化、汽车维修、旅游等专业,加大对重点建设专业的投入,年投入经费应不少于300万元。加快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专业建设激励机制,对专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10.3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院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

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高质量建设同大类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现代石化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四大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同学生的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同学院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带动学院的产业发展,发挥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依托企业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学院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发挥企业在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作用,争取行业、企业在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中的经费、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支持。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在经费、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中的特殊作用。到2008年,每个专业都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4家,并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纳入专业负责人的考核指标。

10.4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通过文化求发展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通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奋斗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精神成人中的作用。

搞好学校形象标志建设。学校形象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校训、校歌、校旗、校标、校徽等形象标志,并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宣传把学院的形象标志深入师生心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抓好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深入开展校训宣传,摆正为人、为学、立业的关系,教师要教学生求真,学生要学做‘真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教育,进一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抢占网络文化思想阵地,弘扬主旋律。

抓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利用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高职院校的优势,把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活动,活动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论文、科技小发明”等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拓展中的作用。

10.5 质量建设工程

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一是要找准学院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走产学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二是树立特色求发展、品牌求发展的质量观,因为,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是否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学院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形成品牌,学院要在品牌发展上做文章,走品牌发展之路。三是要树立适应性的质量观。对社会需求、市场(主要是区域性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第一线岗位需求、学生需求的适应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只有树立适应性的质量观,学校才能更好地从现实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四是要重视质量文化建设,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活动,把质量求发展的观念深入每个师生员工心中。

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的校内监控,形成具有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成立学校教学质量监督机构,聘请了解高职教育、懂得教学规律的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开展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工作,实行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

深化产学合作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学合作教育能解决过去以学校为主的单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要在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不断创新,通过与兄弟学校的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开展办学,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员工培训等工作,提高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展ISO9001教育质量认证,规范学院管理,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11建立七项办学水平检验指标

学校规划的实施,目标的达成,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一系列可检验指标来体现。借鉴国际上对学校水平评价的核心指标,我们建立七项检验指标,作为衡量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

11.1 学生就业率

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端正就业态度,提高学生就业率。

要达到的指标是,学生就业率(含升学)每年在90%以上。

11.2 就业对口率

这是指学生所学专业(大类专业)与所从事岗位之间的对口率,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越高。因此,学校既要抓学生的就业率,更要抓学生的就业对口率。

要达到的指标是,学生平均就业对口率在70%以上,并逐年上升,位居西部高职院校前列。

11.3 职业稳定率

这是指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与毕业时就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职业稳定率越高,学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

要达到的指标是,学生毕业后三年的职业稳定率较同类学校学生高10%以上。

11.4 岗位晋升率

这是指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学生在相同岗位上的职位晋升率。学生晋升率较同类学校高,表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竞争能力都较同类学校学生强。

要达到的指标是,与同类学校相比,学生职位升迁空间大,升迁较快。

11.5 学生的满意率

这是指学生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评价。学生满意率高,学校受学生欢迎程度就高。在满意率中,要充分重视毕业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因为,学生经历了社会实践,经过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的比较,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过程的价值判断比较准确。

要达到的指标是,学生对学校总体评价的满意率在85%以上。

11.6 企业的满意率

主要指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评价。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率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来进行,它是社会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总结性评估。

要达到的指标是,企业对学校的满意率在90%以上。

11.7 平均工资水平

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相比的平均工资。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就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强。

要达到的指标是,2009年,学生平均工资水平比西部的高职院校学生高出10%以上。

第四部分 结束语

规划是学校的发展蓝图,是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规划的实现需要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要为规划的实现提供人、财、物等相应的保障条件,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具体落实工作。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目标要求,制定部门工作细则,把规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保证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过去的岁月,学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石油、石化行业和新疆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未来的岁月,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预定目标,使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迈入我国一流高职学院的行列,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814c9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d.html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