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发布时间:2019-08-19 08:58: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作者:李金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3

        摘要:对素质教育概念与内涵进行探讨,在分析素质概念与公众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的素质教育概念,并通过与应试教育的对比,说明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关键词:基本品质;素质教育;自由价值;独立人格;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64-02

        应试教育,具体表现就是以权力为主导的规范化教育,将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人才评价规范化,而被教育者则在权力指挥捧的引导与管制下,死记硬背,亦步亦趋,以便在权力考核评价中得到优秀成绩。我国明清时期规定了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为八股,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这种应试教育——应皇帝考官之试的教育与其说是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摧毁人才的制度。天下才子为了应试做官,多数人白头到老,终生在皇帝钦定的圣贤书中挣扎,人生价值与生命落入应试之黑洞;少数范进中举,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有用之材,虽说寒门学子也有了晋身之道,但说其实现了人生价值,这种价值既不是自由、平等,也不是公义、博爱,而是帝王专制主义的单一工具价值,其价值就是被帝王用来摧毁人间的自由价值,摧毁被统治者的独立人格与幸福生活,而在教育中,作为人才这个帝王工具的人格首先被摧毁。

        现在的应试教育虽非科举之试,但应试的性质不变,中小学教育应的是高考之试,而大学教育则是应考官、发财或就业之试。就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大学也难免应功用主义之试的影响,甚至对整个教育产生了某种示范性作用。如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自豪地宣称培养出149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而北京大学爆出了教授对研究生“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的要求。这种应官之试、应富之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科举制度虽然形式不同,但价值取向如出一辙,都是功用主义的教育目标,完全抛弃了人文素质的追求。为了改变应试教育以分数、能力、做官或发财等功用主义取人才的弊端,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近二十年的素质教育可谓轰轰烈烈,但是有些地方功用主义的应试教育依然是扎扎实实,中小学依然是以升学为指挥棒,高考复习集体挂吊瓶的上课可谓前无古人,而职业教育只讲社会需求,教育主管部门以就业率考核学校作为是否允许招生的依据。而且素质教育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素质教育概念,面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反差,有人出来论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甚至有人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把对立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统一起来,混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这种没有明确定义的素质教育改革,难免方向不明,一些素质教育改革探索也似是而非。因此,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首先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否则,方向错误,再多的努力也是南辕北辙,难逃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由两个语素组成,质是指人的品质,素的意思是本色、单色、白色、根本的。因此,按字面意思,素质就是基本品质,是人的本色,素质教育也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教育。物的品质是用功用来衡量的,而人的品质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决定个体价值取向的品质;另一层是决定个体功用大小的品质。因此,决定个体价值取向的品质,就是人的本色或基本品质——素质,决定着人的功用品质——如知识、技能等。而且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也是社会的语言共识。如说某教授没素质,不是说他知识不渊博,而是把知识用在了歪门邪道上;说某富豪没素质,不是说他没有发财致富的能力,而是为富不仁;说某官员没素质,不是说他缺乏领导才能,而是他不以理、以德服众。人们所说的没素质中的素质,显然指的不是人的知识、能力等功用品质,而是人的基本品质——由价值观决定的人格。如果不去深刻理解作为人的本质的素质内涵,就会造成素质教育这个好的教育追求不得、陷入美学性悲态。《创造教育全书》里给出并被广泛引用的素质定义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这也被称为综合素质。素质的意思既然是基本的品质,就不可能再定义为综合性的品质,况且是用智力启发还是欺骗他人,是用体力与他人平等合作还是欺压他人,视整齐划一为美还是视自然为美、以德为美还是以富为美,都是由人的基本品质——素质所决定的。素质就是人的基本品质,在社会行为中表现为人格,而人格是由价值观所决定的,因此素质教育可定义为人格教育,或说是决定人格的价值观教育。然而人们反映到社会上的价值观千千万万,这些价值观都有某种合理性,然而它们之间甚至也是矛盾的。因此,不抓住人的本质谈素质、谈人格,也是毫无意义的。从本质上说,价值观可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类型,一是自由价值观——蓝色价值观,一是反自由价值观——黑色价值观。蓝色价值观就是尊重他人,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格,也是一个国家集体中一个公民而非臣民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素质,为了区别,且称之为蓝色素质;而黑色价值观则是剥夺他人的自由,用武力、物质诱惑或欺骗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培养人的依附性、服从性臣民品质。体现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蓝色价值取向,尊重受教育者的平等人格与自由选择,启发受教育者做人的真谛;而黑色价值观体现在教育中,就是强制性、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把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到受教育者的大脑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培养人的黑色素质。而从目前人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出发点都是否定和改变应试教育,所说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对象的主体性、基础性(学会做人)、整体性、差异性(个性健康发展)等,也是以蓝色价值为素质教育导向,所以,我们社会所倡导并成为改革方向的素质教育就是独立人格之教育。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知识、能力等是人的功用品质,人的教育包括素质教育与智能教育两方面。前者的目的是做人,后者的目的是做事,而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不会做事就无从谈做人,而做人也寓于做事之中。因此,素质教育也贯穿于学校的智能教育之中——把做人教育用做事教育体现出来。体现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职业化的素质就是平等合作、自由契约、诚实守信的独立人格。因此,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让掌握知识的人这个工具掌握在自己而非他人手里,让人这个工具在独立人格素质的基础上服务并改造社会,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水平。而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抛弃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我2007年在加拿大Georgian学院物流培训时了解到,他们的就业咨询教师在学生实习前,告知学生在工作中享有的合法权利,以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学生还可随时咨询和请求咨询教师出面给予援助,体现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格差异。我们讲的素质教育是平等的人格教育,教育方式也必然是启发性而非灌输性的,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充分讨论与争辩。因此,素质教育也是一种说理教育,启发学生对价值、人格、道德等做人问题的思考。由于这种启发性教育能真正深入人心,学生的认知是通过思考从内心发出,这种认知也就体现和固化在自己的人格上,摆脱了应试教育单向灌输、应试答卷与社会行为脱节的弊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93759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f0.html

《素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