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507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群文阅读的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学策略
作者:郑春蓉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9年第12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内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策略实施,建议以基础知识点为主题、以作者为主题、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组织课内外的群文阅读教学,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73-02 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多采取单篇精讲的方式,一来导致学生阅读量提不上去,二来单篇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文化观。群文阅读学方式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主要围绕某一主题,以某一线索选取一组相关作品,表达某一明确意图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功能性阅读,既打破了传统教学阅读量过小的弊端,将阅读活动从单篇转向群文,又避免了群文阅读因选文不当出现的主题模糊、内容杂乱、教学目标丧失等不足,帮助学生将目光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既聚焦课堂,又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此外,扩大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等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实。本文主要基于群文阅读方式,谈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以基础知识点为主题组织课内外的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的基础知识通常指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篇章知识,以及开展这些语言活动所需要的语音、标点、汉字、语法、修辞等内容。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已从小学的识字辨意转变为规范书写、掌握文体知识、掌握语法知识、掌握修辞手法及掌握表达方式等,因此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程,应当遵循认知巩固演练运用的顺序,将基础打牢,循序渐进,通过选取包含相同知识点的一组作品实施教学,帮助学生揣摩和体会同类型的文本内容。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其知识板块中,主要涉及比喻、比拟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教材的课文,为学生选编包含相同修辞手法的课外阅读作品。例如比喻这一基础知识点,最初出现在第三单元的《春》一文中。作为一篇非常生动形象的写景散文,《春》中多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对于景色的渲染和描写非常精当。但由于比喻是一个小知识点,仅仅体现在一篇文章的局部,若遵循传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学生容易忽略这一要点,因此,笔者以《春》为基础,选取一系列同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帮助学生强化这一知识点的学习。选文包括散文《济南的冬天》、现代诗《乡愁》、文言文《世说新语·咏雪》及古诗词若干。
笔者从教材课文《春》的阅读中导入比喻这一知识点,请学生在阅读后标出其中的比喻句,并复述比喻句中将什么事物比作了什么。学生回答:将春天比作了刚落地的娃娃,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作健壮的青年;将春风的吹拂比作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将杂样儿的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笔者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以学生找出的这些例句为样本,讲解了本体喻体的区别。然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乡愁》《世说新语·咏雪》等群文选段,当学生读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未若柳絮因风起时,便能进一步体会比喻句,并掌握因喻词的不同而形成的明喻”“暗喻借喻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请学生阅读古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等,引导学生享受诗词魅力之余,逐渐加深对比喻用法的掌握。最后,笔者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请学生在阅读任何作品时,注意发现、摘录并体会所遇到的比喻句,并尝试在日常交流及写作时运用比喻手法。 课内外文章相结合的群文阅读设计,不仅强调了因传统单篇精讲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大量阅读只能在课外完成的弊端,此外,学生带着课内阅读所形成的印象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更加主动地记忆和体验相关知识点,避免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积累,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以作者为主题组织课内外的群文阅读教学
不同的作者对于写作的理解及描写手法均有不同,且作品深受作者个人思想及不同经历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作品类型和写作风格,单篇阅读的方式往往无法体现作者风格这一特点。因此,以作者为主题进行相关作品的选择和组合,能够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背景等信息,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并深入解读其作品。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收入了杜甫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众所周知,杜甫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创作风格、艺术特点及思想情感差异较大。为此,笔者采取了群文阅读的方式,将杜甫的生平介绍与同期作品组合为一系列的阅读选材。教学中,笔者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杜甫生平提要及需要阅读的诗作题目。
第一时期,是杜甫35岁之前的读书和壮游期。杜甫七岁能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且胸怀广阔——“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自二十岁起杜甫开始了十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壮游生活,不仅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还结交了李白、高适等一众诗人。这一时期的杜甫满腔豪情,诗作以《望岳》为代表。笔者讲述完毕杜甫的第一时期经历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望岳》一诗,品味年轻的诗人迸发出的豪情壮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时期,是杜甫35岁到44岁困居长安的时期。该时期的杜甫科举失意,功名未立,人到中年,困守长安。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不得不屈辱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馬尘,此时的杜甫更加关注国运、民生和自身。针对这一时期,笔者推荐了《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让学生更多地体味杜甫笔下权臣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的飞扬跋扈,百姓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战乱流离,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态炎凉,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为什么会转变为现实主义。
第三时期,是杜甫45岁至48岁陷贼和为官时期。此时正值安史之乱肆虐最烈的时期,唐王朝岌岌可危,百姓灾难深重,杜甫在长安城破后陷入贼手,旋即只身脱奔唐肃宗,不久又因言遭贬。这一时期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笔者推荐最著名的三吏三别以及《哀江头》《春望》《悲陈陶》《洗兵马》《北征》等一系列诗,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的原因,体会他顿挫沉郁的写作风格。
第四时期,是杜甫48岁后西南漂泊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弃官避居成都,对各种诗体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是其诗作的繁盛期。杜甫现存大部分诗作均出于这一时期。此时的杜甫历尽沧桑,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由此笔者推荐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戏为六绝句》以及记录了他生平的《壮游》等诗,请学生集中阅读,体会杜甫诗作贯穿古今,尽工尽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风格特色。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杜甫诗作更浓厚的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笔者请学生继续收集杜甫的其他诗作,并以本课内容为参照,了解所收集诗作的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对此,学生分别整理分享了《卜居》《武侯庙》《发潭州》等多首作品,还自发兴起了背诵杜诗的小竞赛,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三、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组织课内外的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相关主题的选材,如爱国、亲情、人生意义、成长历程等,而学生因个人经历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阅读时的感想及结论均有所不同,因此进行群文阅读设计时,应该注重选取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相互印证连接,帮助学生与作品形成共鸣,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获得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更多感悟,促进思想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为例,这三篇课文均属写人记事的散文,而且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但在他们毫不起眼的外表下却有着丝毫不小的内心世界,有着值得我们学习挖掘的闪光点。学习该单元文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目光从课本转向身边的世界,并学会寻找、感知身边的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和高尚道德,学会感恩和关爱自己生活中那些可爱的人。笔者打破单篇阅读的方式,将《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和《信客》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篇课文组合在一起请学生集中阅读,并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小人物主人公究竟在哪里?而他们的又体现在哪里?学生对这几篇文章集中阅读后,认识到《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阿长在没有自己的姓名、不识字、青年守寡,而她的体现在对自己照顾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且她记得很多故事,可谓民间文化的活载体;《老王》中的主人公在不仅身体残疾,而且没有子女,居住在破落的住所中,但是他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要免费送钱钟书先生看病,受了作者的照顾后再困窘也要送鸡蛋香油感谢,他在善良、淳朴、懂得感恩;《信客》中的主人公在身份卑微、工作辛苦、收入微薄,还饱受质疑,但他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待人宽容。透过这些认识,学生领悟到要用心去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学会关爱、感恩他人,并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阅读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收集类似题材的作品,或者回忆在自己身边的那些小人所拥有的大世界。在同类的文章中,学生找到了新的视角,获得了新的感悟,不仅分享了自己收集的各种文章,还对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萍水相逢的路人都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很多之前不曾感受过的爱,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群文阅读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基于这种教学方式实施课内外结合的阅讀教学,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及阅读质量,且能够更好地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郑春蓉(1979 ),女,广西玉林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4f5ca6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