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0-04-26 05:08: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古代墓葬概说

(提纲)

目次

壹、xx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xx最早的墓葬

二、xx时代的墓地与埋葬习俗

三、xx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

一、夏代的王陵

二、商代的王陵

三、西周xx与埋葬制度

四、东周埋葬制度的变化

叁、xx时期的墓葬

一、xx帝陵与汉代丧葬模式的形成

二、汉代xx

三、汉代墓葬的装饰

肆、xx南北朝时期的墓葬

一、xx埋葬制度的变化

二、南方六朝墓葬

三、北方十六国北朝墓葬

xx、隋唐五代墓葬

一、唐代帝陵

二、唐代xx地区墓葬

三、五代十国墓葬

xx、宋代墓葬

一、宋代帝陵

二、宋代xx墓葬

柒、xx元墓葬

一、辽代墓葬

二、金代墓葬

三、元代墓葬

捌、结语-xx古代墓葬文化的特质

壹、xx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xx最早的墓葬

中国至少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开始,已经出现了墓葬的萌芽;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明确的墓葬;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里均发现了墓葬,并出现了墓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墓葬,距今51.8万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墓葬,距今1万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发现了大型的墓地,以河南省贾湖遗址的墓葬为代表,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二、仰韶文化的墓地与埋葬习俗(5000BC-2600BC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期黄河流域的代表性文化,在多个较为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里,均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公共墓地。墓地的规模、埋葬的方式、随葬品的多寡反映了仰韶时代的埋葬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

仰韶文化墓地的布局方式:

xx半坡墓地、xxxx墓地。

仰韶文化的埋葬习俗:

单人葬、合葬、二次葬、瓮棺葬。

xx时代不同文化的埋葬习俗: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

三、龙山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2600BC-1900BC

龙山文化所代表的时代被称为龙山时代,是中国的铜石并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后期可能已经进入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

1xx时代埋葬制度的变化

与仰韶时代相比,龙山时代的墓地规模、墓葬等级、随葬品、埋葬习俗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明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文明的因素。

2xx时代的墓葬

xxxxxx墓地:

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存,发现了数千座墓葬,有明显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墓葬在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方面相差悬殊,墓主人可能分别是王、贵族和平民,形成了初步的埋葬等级制度。

xxxxxx文化墓地:

是长江下游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反山墓地和瑶山墓地可能是良渚文化最高统治者的墓地,其中规模庞大的祭祀遗址和大量的玉礼器,表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

xxxxxx文化墓地:

是辽河流域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是两处大型宗教性遗址,发现大规模的积石冢和大量的玉礼器。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c21221BC

一、夏代的王陵

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典型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二里头遗址的二号宫殿附近发现了的大墓,被推断为夏代的王陵。二、商代的王陵

安阳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在王陵区和宫殿区发现了大规模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其中8座四墓道的大墓可能属于商代晚期的8个王,周围是贵族陪葬墓,有人殉、人牲现象,有车马殉葬制度,随葬品以玉礼器、青铜礼器为主体。殷墟的埋葬方式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商代晚期初步的埋葬等级已经形成,墓葬是商代礼仪的一部分。

M1001:是一座四条墓道的大型墓,墓主可能是王。

M5(妇好墓):

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型墓,发现2000多件随葬品,其中一半为青铜器和玉器。

武官村大墓:

是一座被盗的中型墓,填土、二层台、腰坑、墓道都有人殉现象。

三、西周xx与埋葬制度

1、西周的丧葬礼制

西周是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度,在丧葬礼仪上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分公墓和邦墓两类,都严格按照长幼尊卑排列葬位。

公墓为国君、王室贵族及其子孙的墓地。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

邦墓为万民所葬之地。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

2、棺椁制度与鼎簋制度

西周按照棺椁的重数和鼎簋的套数来严格区分墓主人的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等几个等级。周代流行以食器随葬,基本组合为鼎、簋、盘、匜等,天子以九鼎八簋随葬。

3、西周各xx的墓葬

xxxxxx墓地:

是西周都城的一处贵族家族墓地,包括一座双墓道大墓、三座单墓道大墓、若干小墓和车马坑等,墓葬中大都出有井叔自作铭文的青铜礼器。

M157

xx房山xxxx墓地:

是位于西周燕国都城的贵族墓地,发现300多座贵族墓葬,其中M11934墓道的大墓,出土了一批带铭文的青铜礼器,墓主可能是西周分封于燕国的第一代燕侯。

xx曲沃xx地:

发现了919座大型墓葬,分别为西周晋侯及其夫人的异穴合葬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很多青铜器上刻有晋侯的名字。

四、东周埋葬制度的变化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至战国初期的丧葬礼制(如棺椁制度、鼎簋制度)非常严格,但战国中晚期开始,周代的埋葬制度出现了僭越现象,棺椁制度和鼎簋制度受到破坏,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反映。

xxxx中山王陵:

地面有封土和享堂建筑,地下为二墓道的石椁墓室,根据出土铜器上的铭文,可知墓主为中山王错的陵墓,葬于公元前310年左右。还出土有中国最早的建筑规划图-兆域图。

xxxx擂鼓墩xx墓:

是一座竖穴木椁墓,12棺,98簋。根据铜器铭

文,墓主为曾国的国君,名乙,下葬年代433BC左右。椁室内还有21个女子的陪葬棺,出土青铜保存完好、种类齐全的成套乐器。

叁、秦汉时期的墓葬(221BC-220AD

一、xx帝陵

秦汉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时期,帝王陵墓分布在咸阳、西安和洛阳,秦和西汉陵墓均保留有地面遗迹,其中二座已经进行了考古发掘,但洛阳的东汉帝陵具体方位尚未完全确定。

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秦始皇陵、西汉11座帝陵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逐渐建立了非常有特色的严格埋葬制度,可称为汉制,是以等级为核心的严格埋葬制度。秦汉帝陵通过厚葬来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陵墓的建制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

xx

西汉帝陵的陵园布局方式,以汉景帝阳陵为例。

二、汉代xx

汉代诸侯王墓包括异姓诸王同姓诸王、列侯的墓葬,迄今已经发掘汉代诸侯王墓60多座,这些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很好地体现了汉代丧葬的等级制度及其变化的过程,是探求汉代陵寝制度非常重要的一批资料。

汉代诸侯王墓按照墓葬的材料和结构,可分为崖墓和木椁墓两类。

1、崖墓:

在山崖上凿出墓穴,墓室模仿宫室府第设计,墓室众多,分工明确。

xxxxxxxx

xxxxxxxx

xxxx保安xxxx

xxxx象岗xx

2xx墓:

在土坑竖穴内建造黄肠题凑式的墓室,已发掘10多座。

xxxxxx夫妇墓

三、汉代墓葬的装饰

秦汉一统天下,思想领域独尊儒术。儒家的孝悌”“忠义观念成为立国的根本,行孝的具体表现是养生葬死生极其欲、死而厚葬。汉代的厚葬受到事死如事生思想的影响,在营建墓室时极力模仿生前生活的府邸,繁复的墓葬装饰也是厚葬习俗的反映。

1、汉代墓葬装饰的类型

壁画墓:

西汉晚期出现,东汉时期开始流行,如洛阳卜千秋壁画墓。

画像石墓:

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包括地上祠堂、石阙、地下墓室等,西汉晚期开始流行,如山东嘉祥武梁祠、山东苍山元嘉元年墓等。

画像砖墓:

画像砖多以模印方法成形,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的四川地区的崖墓。

2、汉代墓葬装饰的题材

汉代的各类装饰墓,都是为了厚葬的需要,体现汉代的丧葬观念,因此题材大致接近。

可以分为三大类:

忠孝类题材:

以孝子、列女、忠臣、义士的事迹作为画像的主题,目的是成教化、助人伦

神仙类题材:

汉代的宗教观以神仙信仰为代表,黄老思想与各种民间巫术、神话传说相互交融,形成了汉代的神仙体系。画像内容包括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方相氏、羽人、四神、云气星象等

再现类题材:

通过一些有特征的片断,再现墓主生前的真实生活状态,包括墓主的仕宦经历、日常庭院生活、农业生产场景等。如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220581AD

一、xx埋葬制度的变化

曹魏和西晋的统治者力主薄葬,对奢华的汉代厚葬之风进行了改革,地面不树不封、墓室数量逐渐减少为12个墓室,随葬品数量也大为减少,没有墓葬装饰,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新的埋葬制度,可称为晋制晋制是对等级森严的汉制的简化,以至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与一般墓葬没有明显差别,因此,至今无法确定魏晋时期各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

xxxxxx墓:

发现于xxxx,十分简陋。

西晋帝陵:

今偃师县蔡庄附近可能是西晋帝陵所在,其中枕头山墓地、峻阳陵墓地均为多台阶土洞墓,可能是西晋帝陵的陪葬墓。

二、南方六朝墓葬

三国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因此六朝高等级的墓葬以建康周围最为集中。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六朝墓葬与同时期的十六国北朝墓葬有着明显差别。

六朝帝后陵墓共70多处,分布于南京、句容、江宁、丹阳等地,其中多半有地面遗迹可考。考古发掘了其中15座大墓,可能属帝陵,如南京幕府山大墓、富贵山大墓、丹阳胡桥大墓、建山大墓、南京西善桥大墓等。

1、六朝帝陵神道石刻

六朝陵墓发现30多处石刻,以萧梁时期保存最多。一般对称分布着三对石刻:

石兽、xx(或华表)、石碑。

2、六朝墓葬的选址

六朝墓葬在墓地的选择上讲究风水之术,依血缘关系聚族而葬,如宜兴西晋周氏墓地、南京老虎山东晋颜氏家族墓地、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地等。

3、六朝墓葬的装饰

南京六朝墓的装饰主要是拼镶砖画,而很少彩绘,其中竹林七贤可能是帝陵装饰的一个重要题材,以南京西善桥大墓的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画像保存最为完整。竹林七贤是六朝高等级墓葬特有的题材,可能采用了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稿作为粉本。 南京西善桥墓大墓的拼镶砖画:

可能是南朝陈宣帝的显宁陵。竹林七贤砖画中的人物形象可作为东晋至南朝前期人物造型风格的代表。

三、北方十六国北朝墓葬

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地区陷入五胡十六国的纷乱之中,政权更替频繁、民族成分复杂、人口迁徙加剧,各种文化因素在北方地区相互融合和渗透,形成了与同时期的南方完全不同的文化面貌。

1、十六国墓葬

十六国统治阶层墓葬中,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冯素弗夫妇合葬墓是一处身份明确的墓葬,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埋葬制度既有汉传统因素,也有鲜卑的民族习俗,是一处非常典型的十六国墓葬。

2、北魏墓葬

北魏的墓葬主要发现于拓跋鲜卑不同时期的活动中心,如内蒙古河套地区、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以平城和洛阳发现的北魏墓葬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北魏丧葬习俗的转变,以及与南朝文化的关系。

xx墓及漆画屏风:

表现出明显的汉地文化因素与鲜卑习俗的融合,漆画屏风的绘画风格受到南方文化新风的影响,可能是顾恺之画风影响所致。

xx石棺:

以阴刻、浮雕方式,描绘忠孝、神仙类画像,画像题材是汉代传统的恢复,画像人物形象为秀骨清像,与司马金龙墓漆画人物相似。

3、东魏、xx墓葬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后,东魏和北齐以邺城(今河北磁县)为都,同时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在邺城、晋阳发现了大量属于东魏和北齐皇室成员、重要勋贵的墓葬,墓葬结构、随葬品组合和墓葬装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茹茹公主墓、湾漳大墓、徐显秀墓、娄叡墓代表了东魏北齐墓葬的最高等级,流行大面积的壁画,壁画是长卷式的构图,以反映墓主生前威仪生活为主要内容,如墓道的仪仗出行行列、墓室的墓主宴享场面等。

4、西魏、北周墓葬

北魏分裂后,西魏和北周以关中地区的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城,原州(今宁夏固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西魏和北周的高等级墓葬主要分布长安、原州二地。

西魏、北周在统治思想、文化传统等方面,与同时期的东魏、北齐有着明显的差别,反映在埋葬制度上,则属于完全不同的系统。

北周墓葬都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墓道内根据墓主身份的高低,设有数目不等的天井和过洞,墓葬装饰非常简单,随葬陶俑的造型风格完全不同于东魏和北齐。

xxxxxx墓:

xx元年

578)卒,与阿史那皇后合葬。为单室土洞墓,墓室后部设1壁龛,墓道设4壁龛、5组天井和过洞。伍、隋唐五代墓葬(581960AD

一、唐代帝陵

隋唐是中国继汉代以后又一个大一统时期,其丧葬礼仪与文化在汉代的基础上,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种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形成了一套新的丧葬礼仪与埋葬制度,隋唐埋葬制度在帝陵与两京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唐代21帝,有18座陵墓分布在关中地区渭河以北的礼泉、乾县、泾阳、三原、富平、蒲城六县境内。大多有被盗的记录,但地面遗迹十分丰富,墓主的身份比较明确。

封土:

封土为陵xx”两种形制。

神道仪卫性石刻:

xx和昭陵石刻最富盛名。

陪葬墓:

一般位于南门外神道两侧,是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由北向南排列的。乾陵陪葬墓达167座。

二、唐代xx地区墓葬

长安和洛阳是唐代的两个政治、文化中心,墓葬考古资料非常丰富,两地的墓葬能够很好地体现唐代的丧葬礼仪与埋葬制度。

1、墓葬形制与等级

唐代崇尚厚葬,有关丧葬礼仪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考古发现的墓葬等级与唐代文献所载的等级大致相符。唐代墓葬的等级主要体现在墓葬形制和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上,最高等级是号墓为陵的陪葬墓,都是双室砖墓,如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等。

懿德太子墓:

xx的陪葬墓。

2、随葬明器的组合

以陶俑和模型为主要随葬明器。陶俑多彩绘,盛唐多三彩俑,有四类组合:

镇墓类(镇墓兽、天王、十二生肖等)、仪仗类(以游猎内容为中心)、家仆类、动物模型。

3、壁画

唐墓壁画以西安地区最多,从初唐到晚唐,壁画布局方式和题材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布局方式受到墓葬结构的影响,画像题材受到画风的影响。

盛唐壁画:

墓道和墓室均有壁画,墓道为青龙白虎引导的出行仪仗,如懿德太子墓壁画。

中晚唐壁画:

壁画主要集中于墓室四壁,流行屏风式绘画,如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壁画。

三、五代十国墓葬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907960年),此外同时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902979年,9个在南方,1个在北方)。

五代十国墓葬主要的考古收获是几个割据王朝的帝陵和高级官吏墓葬,其埋葬制度既有渊源于唐的迹象,又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前蜀王建的永陵:

xxxx

南唐二陵:

南唐李昪的钦陵和李璟的顺陵,位于江苏江宁市。

xx处直墓:

xxxx,后xx三年

923xxxx处直墓。

xx、宋代墓葬(9601279AD

960年,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陷入了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政权的长期战争之中,北方地区长期被辽、金统治。宋代墓葬的考古发现主要是中原的北宋墓葬和南方的南宋墓葬。

一、宋代帝陵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市,是一个由北宋78陵、皇后陵、陪葬群形成的庞大陵墓区。

南宋苟安于杭州,陵寝暂寄于绍兴,有南宋6陵,但十分草率简陋。对宋代陵墓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北宋帝陵的陵园建制和地面石刻,只发掘了几座陪葬墓。

1、北宋帝陵的陵园布局

2、北宋帝陵的陪葬墓

xxxx頵墓:

xxxx的陪葬墓。

xx皇后墓:

xxxx皇后墓。

二、宋代xx墓葬

与前代相比,宋代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门阀制度被彻底摧垮,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表现在丧葬礼仪上,皇陵和皇族墓葬等级森严,而一般品官和士庶墓葬并无明显的等级,表明皇权的加强和士族阶层的消失。

1、北宋墓葬

没有明显的埋葬等级,流行复杂的砖室墓,一般形制是方形或多角形墓室,流行砖雕复杂的仿木结构,墓壁有描绘墓主人生活的壁画,最流行的题材是开芳宴

xxxx墓:

xxxxxx发现的xxxx二年

1099)赵大翁的墓葬,是此类墓葬中最豪华者。

2、南宋墓葬

长江中游的南宋墓葬多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江上游多石室墓,多以壁画或浅浮雕描绘墓主生活场景、孝子故事,随葬品中多陶瓷俑,多为压胜、驱邪性质,有四神、十二时及各种神煞。

xx墓:

xxxx,南宋xx家族墓。

柒、xx元墓葬(9161368

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分别是北方民族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中辽、金入主中原后,长期与宋王朝并存,在接受中原埋葬传统的同时,还保留了相当多的

本民族文化因素。

一、辽代墓葬(9161125

1xxxx

辽共传九世八帝,共建五处陵墓。其中辽圣宗、兴宗、道宗的陵墓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总称庆陵。陵墓均由前中后三个圆形墓室和耳室构成,墓葬壁画以四季山水最具特色。

2xx贵族墓葬

契丹贵族墓葬多集中在内蒙古、辽宁、北京、河北、山西等区域。其共同特征是:

墓葬的选址讲究风水;流行多角形墓室和仿木构结构;流行金属网络和面具;流行壁画,以行仪仗、门神、侍仆等为主题;随葬品中多民族特色的陶瓷器,如鸡冠壶和马具,但中原地区的陶瓷器物逐渐增多。

xx墓: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迄今保存最好的契丹贵族墓。

二、金代墓葬(11151234

金代墓葬主要分布在女真人的发源地东北、以及金代入主中原后的活动中心华北,两地金墓差别明显。东北女真人墓葬形制简陋,华北金墓延袭北宋墓葬制度,多为多边形墓室、仿木构建筑的雕砖壁画墓,内容以中原传统文化因素为主。

xx金墓:

xxxxxx大安二年

(1210)董玘坚傃和董明墓,有复杂的雕砖装饰。

三、元代墓葬(12061368

从考古资料看,元代规模宏大的墓发现甚少,以小型墓居多,而且各地墓葬因不同地域的墓葬传统而有明显差别。

1xx境内的元墓

主要发现在山西地区,沿袭金的墓制,采用砖石仿木结构,壁画内容有开芳宴、孝子故事等。

xx墓:

发现于山西大同,是元代的道教人物,有非常精美的壁画。

2.南宋境内的元墓

主要沿袭南宋墓制。多两室并列的券顶砖室墓,随葬瓷器、漆器、金银器居多。较大型墓多注重尸体的保护。

xx夫妇合葬墓:

安徽安庆市。元尚书右丞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可作为元代官吏埋葬制度的代表。

3.外国人墓

来自中西亚、欧洲等地的外国人在元代被称为色目人,包含了各种宗教信仰的外国人的墓葬。伊斯兰教色目人墓主要发现于福州、泉州、扬州、杭州、新疆等地;基督教徒墓以扬州、泉州发现最多。

元代景教徒墓顶石与瓷墓志

捌、结语-xx古代墓葬文化的特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5e57ca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c.html

《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