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听课笔记

发布时间:2019-09-27 09:50: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歌听课笔记

一、听课时间:325

二、授课老师:黄素心

三、授课学校:苏州市景范中学

四、授课年级:初一

五、授课题目:《天净沙 秋思》

六、课 时: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段秋思,大家是否记得唐代的王建有《秋思》?

(生与师齐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师:宋代苏轼也是望月有秋思。师生齐背苏轼的《水调歌头》

()、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师:“好,今天我们要走入的是元代马致远的《秋思》因为第一次接触元代作品,我们了解一下他们的全元散曲,看看散曲是怎么回事,它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那么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篇属于散曲中的小令首先我给大家朗读一下,在我朗读的时候,请大家去体会一下,作者描绘的这个意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在这里老师进行范读,读得很有味道。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情境之中。)

学生回答“凄凉”、“无限的哀愁”、“愁思”、“悲痛”、“哀伤”、“忧伤”等。

2、个别学生进行是个朗读,读出忧伤的情调,读出这种秋的味道

3、学生齐读曲子,共同感受诗歌的悲凉、哀伤、伤感的情调。

师:读着读着,这秋意就渗出来透出来感觉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哀伤、伤感,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你又是从哪些文字中读出来到的?

生: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有一种悲凉的气氛。

师:我们就说说枯藤,枯藤怎么会带给我悲凉的气氛?

生:枯藤它干枯了,没有生命力,就给人一种没有生命,就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枯藤给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老树给人一种好像是垂死的那种感觉。

师:树老未必垂死,但这老树给人的感受会有这种味道好像有道理 

生:我是从夕阳西下感觉到夕阳西下,暮色将到,营造一种哀愁。

师:夕阳西下为何有哀愁之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夕阳再怎么好,它接下来也要落下去了,坠入黄昏了,因此给人一种哀伤之情。

生:我感觉这古道西风瘦马的瘦马有一种凄凉之情因为在秋天的场景里出现一匹瘦马,我感觉……

师:瘦,(生:很瘦)怎一个瘦字了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让你有感觉,在你的眼前描绘出这是怎样的一匹马的形象来瘦马因何而瘦,能揣摩出来吗?

师:因为马长途跋涉,因为马老了,因为马太累了,因为马可能没什么食物可能会饿了,秋天食物稀少,可能会饿了马是如此之辛苦,那么这瘦得仅仅是马吗?――还会有人也 谁呀?――(生齐:马致远)哦,真的是马致远吗?小令里面我们看到是――(生:断肠人)也许这断肠人远程驱瘦马,走了太远的路,带着这匹老马,他也是瘦了,也是那么辛苦还在哪句中读出那种凄凉的秋意呢?

生:我从昏鸦看出来它不像初升的太阳给人一种明亮,它是昏鸦,傍晚的乌鸦,给人凄凉的感受。

师:乌鸦,这是什么样的一只乌鸦?给大家形容一下你看到这样一只乌鸦,黄昏时候,一只乌鸦或几只乌鸦在――稀稀落落地飞过,或停在树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倦鸟归巢,这个断肠人呀还在天涯飘零着昏鸦,刚才她说描绘不出这个场景,我们知道这些景物在古诗词也有描绘到,往往这些景象被诗人词人引用入诗,带着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积累,在他们当中感受中新的味道看昏鸦,我们可以去读一读,(出示投影,师生共读)“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师:什么样的场景下有乌鸦?荒凉的场景下,乌鸦稀稀落落的,更显荒凉,这就是一种秋意呀!那么这乌鸦或昏鸦停在哪里呢?下面是: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少人行,和我们断肠人在天涯是否也有映衬呢?这昏鸦在哪里?少人的地方那么这飘零在外的断肠人所在天涯古道又有多少人在呢?有人吗?(生齐:没有)陪伴他的――只有瘦马还有哪些语句中,你还有体会的?

生:断肠

师:悲痛到极点,悲痛到极点是因为什么呢?

生:孤独

师:因为孤独,所以悲痛到极点,还有哪些词语?比如说古道,古道是一种怎么样的场景?你能描绘一下吗?

生:古道,就是上面人很少,路也很崎岖然后就是一个人单独走在上面感觉十分孤独。

师:是的,我们也能体会到路很崎岖,也许我们如果我们能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看到这文辞后面更丰富的画面、故事和心情展现出来我们同样地看看,这就是马致远所经常会走到的京西古道(出示投影)也许这幅画面也会让我们联想到陆游的诗:古道迢迢人迹稀,和他描绘的有异曲同工那么长那么崎岖,而人迹罕至,这时候的断肠人或许真的会因此而感到更加悲痛和凄凉了还有西风,大家感受到了吗?西风是否给你带来凄凉之感?

生:西风就像秋风一样,(师:西风就是秋风),它给人一种凉丝丝的感觉,这时候断肠人和他的瘦马,在夕阳西下的环境下,背景是枯藤老树昏鸦,再加上这凉丝丝的秋风,就更加孤独凄凉了。

师:非常好,她给我们的画面加了背景,还有这凉意,还有这丝丝的秋风吹来的深香我们也感觉到这秋意吧有人说,品诗咀文就是咬文嚼字,越咀嚼这秋意也就越浓了我们也要说,我们嚼着嚼着,这篇小令变得就细琐了其实我们刚才那个同学也说道,它是会有画面之感,一个断肠人在古道中,也许那个背景是枯藤老树昏鸦,也许他看到那个枯藤老树昏鸦,更见凄凉之感,我们会在眼前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来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一下《天净沙秋思》。

(在这里,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意象去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悲痛、伤感,从而进一步分析诗歌的含义以及诗人的情感的抒发。)

4、教师引导学生在悲切的秋境中去理解体会“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诗。

师:这一句话放在这儿是不是太过突兀了,马致远是不是在这儿有一败笔呢?――(生齐:不是)你说说看你的理解

生: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看到边上有生机的地方,但并不是他的,这种人有我无的心态使他更加感到凄凉。

师:说得非常很好,人有我无,人家有家可以归而我去无家可回没有,真可怜,这样的一种手法你能体会到吗?这种环境还是很漂亮的,给我们的感觉,不是那么凄清,不是那么凄凉,小桥流水人家,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生:很美好很温馨)

师:这句诗也有人有别的体会,同样看小桥流水:小桥横处解孤舟,这样一看小桥就美好了细水涓涓似泪流,这流水原来像泪水呀再结合一下断肠人,也许这流水就是他思乡的泪呀日夕惆怅小桥头,这小桥还美吗?(生齐:不美)伤感,人间岁月如流水,可是今夜秋风细岁月如流水,忽然让我们发现,这流水还让人有感叹,那就是岁月都流逝了流水何时归,流水会归吗?泼出去的水如东去的大海不会西归了我们细细想想,这断肠人仿佛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心头是什么滋味?说出来好吗?

生:心中惆怅难受

师:这也是一种场景这样的场景和我们刚才看到的场景,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为了那一份秋意呀我是同意刚才同学们的看法,一下子就能把握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在读一句的时候,我们的语气要稍微欢快一点。(这里,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

师:刚才那几位女生,把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的意境展露无余了这眼前的画面是否展现出来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出示投影)

师:依然深秋了,孤单单一个人,飘零在异乡……看到那……请你接下去

生: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在黄昏,还未归巢的乌鸦。

师:讲得很好然后还能看到或者想到,那一幅恬淡的小桥流水人家,但那都是别人家,别人都有家可归,而我却孤苦无依,我只是一个人在那古道上,伴着我的就只有一匹瘦瘦嶙峋的老马,瑟瑟秋风起呀,夕阳也缓缓西沉,在这天涯飘泊的游子也悲痛到极点好,我们去自由朗读一下,再体会这游子的秋意

(三)、再读这支曲子,师生一起认识曲子的作者——马致远,并深入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好,已然感受到这秋意,秋是荒凉的,人更感凄凉的,这秋意也别有味道,可是马致远仅仅是表达这一层游子之情吗?这马致远是否就是这断肠人呢?马致远在这秋思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义呢?我们也来认识马致远

(出示投影,马致远的简介)

1、学生看了投影之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新感受,并且互相交流。

生:我觉得马致远他先是怀才不遇,再是以断肠人自比,表达了他的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师评:好,能在这首词中读出怀才不遇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他好像有一点在抱怨的感觉,还有失望,还有就是自己明明是有才,但却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师:从哪里看出来这种感觉?

生: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来。

生:我还读出来,作者是有苦涩的内心的,落莫惆怅的,还有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师: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从哪里看出来?

生:小桥流水人家。

生:我读出来是作者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无奈之情

师:可以,有官场失落,人生飘泊之情还有吗?

师:大家能够开通脑筋读到更多,但这是不是马致远的所思所想?未必因为这无从考证尽管我们能够知恩论事,能够从中读出秋意来,有理有据,但是我们还是在这些理解前面加个――大概也许也许这是马致远的想法但是这些也许就给我们一种新的意思,也许这秋就不仅仅是季节了,它可能会是处境,也可能是心情,也可能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人生、生活、感情的脉络里,所有带有秋意凉意的一切的一切。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游子的秋思会在想什么?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自己的秋思来。

(四)拓展延伸,比较学习。

比较朗读,把白朴的《天净沙 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放在一起做比较,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

师:倘若秋思是如此的丰富,但断肠也就好理解了这个悲痛到极点,有可能是因为漂泊,有可能因为仕途不顺,还有可能是因为人生的苦痛坎坷或者失意,太多太多在这秋思里其实《天净沙》写秋的,并不止马致远一个,白朴也写秋,而且是在马致远之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秋》的不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投影,学生齐读)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珙花

师:我们读了白朴的秋和马致远的秋思有什么不同?

生:白朴的秋里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比如说青、绿、白、红,但是马致远的秋思里,灰蒙蒙的一片,没有颜色的。

师:她感觉到了灰蒙蒙的一片,基调确定下来是不一样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写作手法不同,马致远诗里有小桥流水人家,反衬出内心的悲苦。而白朴这里没有。

生:我觉得这里刚开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景色是差不多的.

师:对,正因为景是差不多的,所以才要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好像是赞美青山绿水,白草红叶,它好像在看景,

师:是不是赞美?这里也有点悲,后面就有点释怀了,还有吗?

生:元代白朴,一点飞鸿影下,动态的,而且速度比较快;古道 西风瘦马也有动态?夕阳西下也有动态这两点都有

师:我们看一下,题目是――秋。既然是秋,就必定含着秋意马致远的秋思表秋意是蕴含在景里,而他这里就只有景了,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评价说,马致远的《秋思》被推崇为“秋思之祖”虽然白朴在马致远之先,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而马致远的这一篇却引人更多的遐思,更多的回味回味之余,我们再来品读一下。

(五)、配乐朗读这两首曲子,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八、教学板书:

九、教学评价:

1、教师很注意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善于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慢慢理清作品的思路,进而更深一步地去品味是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2、教师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的解读当中,并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在诗歌的感悟之中,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训练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感能力。

3、在教学中,老师还善于拿不同诗人相同主题的诗歌来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fc4128453610661ed9f4e0.html

《天净沙 秋思 听课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