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发布时间:2014-01-06 14:48: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划分好节奏的课文、音乐《高山流水》。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物画——

课件出示画面及文字描述: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徐徐清风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洒满清辉,皑皑白雪纯洁无瑕,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师:这些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其实,不止是文字,音乐也会为我们展示这样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音乐的千古传诵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6.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7..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泰山洋洋兮/ / 江河伯牙谓/ / 再无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 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2.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生个别读并翻译,师相机指导朗读节奏。

师: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字意思是否一样?——(不一样,此处为“好”,“善哉”即为“太好了”、“真厉害”等之意。)

6.请生分角色用白话文表演。

例如:其他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一生演子期用自己的话说:“太好了,好像巍峨的泰山(出现在我的面前)!

7.小组分角色朗读原文。

8.全班齐读课文2——4句,师可范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五、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6. 一曲《高山流水》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也将伯牙子期的感人故事传之于世人,同学们请在课下阅读《传统文化》中《列子汤问二则》中的《薛谭学讴》感受一下另一篇有关音乐的文章,体会、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10aaff5fbfc77da369b132.html

《伯牙绝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