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3 18:06: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DESi拓展应用方案 古籍数字化方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古籍数字化的源泉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拥有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
而古籍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文化底蕴的汉语文古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的象征,维系中华传统文明的进步与传承,也是我国各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一项对国内22个公共图书馆和38个学术图书馆的调查表明:这些图书馆中藏有1400多万册古籍。专家估计全国古籍藏量应当在5千万册上下。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古籍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财富。正由于其弥足珍贵,普通的读者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稀世珍品,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张志清副主任介绍,一部古籍每翻阅一次都会使它“折寿”60年。另一方面,古籍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极易风化粉碎、残破、变形、霉变,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许多典籍早已荡然无存。明代叶盛说:“夫天地间物,以余观之,难聚而易散者,莫书若也。
如何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如何使之走下神坛,让这些“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一般人能领略其博大精深;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让全世界的华人、汉学家方便了解研究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军事和哲学;如何使文史研究工作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资料,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是图书馆界和IT界的共同的心声和梦想,也是每一个关注民族文化的国人的梦想。
高科技手段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古籍的最佳选择。中国从1985年起,开始用缩微照相方式复制古籍,到目前已抢救了两万多种古代文书。缩微胶卷或平片有经济、耐用等优点,一直是保存档案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缩微胶片的使用需要专用设备,伴随而来的是难以管理和不易使用的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保护和利用的办法。
国际图联文献保护中心主任G瓦拉莫夫女士认为:“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缩微技术和光盘、数字化技术之间不是谁会取代谁的问题,至少缩微技术还在发展,世界上不少图书馆仍在进行大规模的文献缩微计划,以美国报纸拍摄计划(USNewspaperProgram)为例,这项以国会图书馆为主体的计划,要求将美国及其托管领地出版的所有报纸实现缩微化”
从技术的角度,缩微胶卷也为古籍的数字化提供方便、简捷的资料的来源。

古籍的数字化和上网,是中华优秀文明由纸张等媒质流传方式转为数字信息等现代方式传播的重要步骤,是对传统的中华文化传播和继承方式的革命。古籍的数字化和上网,是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保障,对确立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地位和树立文化大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古籍的数字化和上网还具有现实的价值,可以有效地解决古籍保存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古籍通常是1911年以前抄写、出版的图书,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古人所著的线装图书,往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很高的文化价值。许多古籍保存单位严格限制古籍的使用,以达到古籍保护的目的,但同时也使古籍的研究利用受到影响。籍的数字化和网上发布,使研究者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浏览古籍,还能避免直接接触对古籍造成的损坏,能有效地解决古籍保存和使用的矛盾,为中外学者方便地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古籍研究工作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4.1.2目前国内古籍数字化的现状
200241620日,来自中、日、韩、英、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图书机构和研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了在北京嘉苑饭店举行的为期五天的“《永乐大典》编600周年国际研讨会”。会上,中外学者回顾了600年间尤其是20世纪以来收藏、保护、研究《永乐大典》的状况,会议期间《永乐大典》的数字化问题成为与会专家最为关注、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这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国际上中文古籍的数字化的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的前景。
目前我国古籍数字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有关古籍数字化的项目主要分为全文本方式和图像方式两大类:
全文本方式数字化
电子版《四库全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公司、北京书同文公司合作开发,选用国际标准ISO/IEC10646GB13000/Unicode)作为数字化的字符集,采用XML语言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语言,使用OCR技术实现图文数码转换,使用数据库加知识工具库多种信息关联的全文检索引擎。书同文公司是大陆最大的致力于古籍数字化的公司,现拥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康熙字典》的电子版。目前在制作《永乐大典》和《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的全文检索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网上电子检索系统,由211工程资助、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铎博士主持开发,历时一年完成。该项目主体部分由《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组成,辅助项由《乐府诗集》《玉台新咏》《文选》等组成。参考类则由重要唐代史料《新唐书》《旧唐书》《唐才子传》《历代诗话》《唐诗纪事》等资料组成,共1700万字。全部文献错误率控制在三万分之一以下(共五校)《全唐诗》文本控制在五万分之一以下(共六校)。所有文献均使用Unicode内码,在Windows2000平台上,不需要任何转码工具,全球任何语言的操作系统均可在网上直接检索《全唐诗》及相关资料,并且兼容Windows9xWindowsNTUnixLinux等平台。检索系统由两个版面组成,一是浏览界面,它提供以原书为序浏览,浏览内容只限于《全唐诗》。另一界面是检索界面,此界面是本系统的核心,可以检索全部资料。主体部分除全文检索功能外,另有诗题检索、作者检索、体裁检索、音韵检索等功能,检索结果显示诗歌全文(以首为单位)、作者小传、诗文校注、诗歌体裁、原书页码、册、卷等。
“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由北京大学刘俊文先生主持,是北京大学的重点项目,1998年经全国高校古委会的批准立项,正式启动。著名学者季羡林、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8e5aa50029bd64783e2c6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