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9-12-05 07:0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测绘工程(工程硕士,)

    本工程领域现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作为基础,2002年获准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上述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云南省尚属唯一。本工程领域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技术开发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目前,我校在国内测绘工程领域建立了较为广泛、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结合红土高原的生产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获得省部级的多项奖励。

地质工程(工程硕士,)

    地质工程是我国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云南省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矿产资源经济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2个二级理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1个二级管理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科还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与成矿预测,应用地球化学,地球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矿产资源经济,资源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资源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以及资源环境法学等。立足云南特有的地质天然实验室,历经四代人培植,造就了本学科领域博大精深的学科特色,获得了大批教学科研成果。现有在职教师5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本科毕业生5600多名、硕士生40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博士后5名,为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先后承担了50余项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2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

矿业工程(工程硕士,)

    矿业工程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云南省的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目前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设有矿物加工、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有硕士点。本学科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70%教师具有高级职称,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主要设有采矿理论及应用、爆破工程、矿业经济与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矿业安全技术与科学、矿物加工理论、工艺及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矿物加工数学模型及自动化、矿物材料等研究方向。目前在校研究生200多人。近5年来,1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研重点科技项目8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申请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安全工程(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和活动过程中,在防御各种灾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以保障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物质财富损失为目的的安全技术理论及专业技术手段的综合学科。该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目前本学科具有教授3人,副教授22人,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13人具有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本学科具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安全总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安全管理与工程工学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工学硕士点,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60多人。近4年来,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研重点科技项目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有:安全科学理论及技术应用、通风工程及除尘技术、工程爆破安全技术、岩土工程与安全技术、矿业工程安全技术等。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冶金工程(工程硕士,)

    冶金工程学科是我国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材料循环工程、应用电化学工程、冶金能源工程、冶金控制工程、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19人,讲师5人。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1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推广转让技术成果数10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动力工程(工程硕士,)

    本领域主要涉及动力工程及热工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问题和研究方法。

    现有学科教授4名、副教授11名,在校工程硕士研究生30余人,有三个研究所;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2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3项、企业委托项目25项。科研经费达600万元。

机电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机械工程(工程硕士,) 

    本学科已获硕士授予权24年,覆盖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全部二级学科。2003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授予权,2009年获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特别是在机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光机电液耦合及系统动力学、机械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车辆工程等方向上研究优势突出。近5年来在这些方向开展了190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形成了6019万元的科研经费规模,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4项,发表SCIEIISTP 收录论文299篇,出版14部学术专著和13部专业课教材,获专利126项。在机械工程领域形成了强有力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主要由中青年学者组成,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研科水平高,形成了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梯队。近5年来,本学科培养了360余名硕士生,与各学院联合培养了20名博士生。在学术和科研上已建成价值7157.8万元的设备条件,该学科点已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工程(工程硕士,)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1999年招收本料、2003年招收工程硕士,依托于我校具有博士点的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已建成物流仿真实验室机工程实验室,拥有和佳ERP”“Flexsim”“AUTOMOD”“E—Factory”“Witness”等国内外先进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物流仿真软件。现有教授、副教授二十余名,承担过多项国家、部委和大中型企业的科研项目,在工作研究、现代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优化、先进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精益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程经济、成本工程、并行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企业建模与仿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服务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实力,已参编多本工业工程专业教材。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联系电话:0871-

仪器仪表工程(工程硕士,)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校本学科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具备了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达95%;具有2个高水平的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室,长期与烟厂、昆钢、昆船等企业进行合作。特别在光纤传感器、光电检测、多传感器融合与信息处理、虚拟仪器与软测量、嵌入式智能仪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我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个二级工学硕士点的依托下,本工程领域已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硕士。我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培养从事仪器仪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共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该学科拥有通信仿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与DSP应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字程控交换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3G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平台。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在理论研究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逐步形成具有较高研发能力的队伍。该学科还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和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为进行创新性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宽带网技术、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通信信号处理、DSP应用技术及3G应用开发及研究。

控制工程(工程硕士,)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校本学科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达98%;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了省院省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具有2个高水平的自动化综合实验室,长期与昆钢、昆船、烟厂等企业进行合作。特别在智能控制、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的依托下,控制工程领域已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硕士。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本专业是云南省内最早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70人(计算机系、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41位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教授职称的有 13 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17人具有博士学位,90% 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先后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研究所、计算机光测量技术研究所、图形和图像处理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本专业是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应用和软件开发并使其应用于各工程领域的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学科点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涵盖智能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通过实际的科研项目,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工程硕士知识背景的快速扩充,以跟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掌握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重要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   

软件工程(工程硕士,)

    本专业现有教职工70人(计算机系、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41位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正教授职称的有 13 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17人具有博士学位,90% 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先后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研究所、计算机光测量技术研究所、图形和图像处理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本专业直接面向云南省经济及社会发展支柱产业,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培养方向包括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开发管理、软件过程与质量保证等。通过专业实践与项目研发,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跟踪软件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

    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适合软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级软件工程开发与研究人才、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人才,或软件项目经理、软件企业管理人才。

电力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

    本领域重点培养与训练的领域涉及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发电厂自动控制,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计算机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和工程,人工智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等等。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基础扎实,与电网公司校企合作紧密。

    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13人,在校工程硕士200余人。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EI收录7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基金项目10项,校企合作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水利工程(工程硕士,)

    本学科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已挂牌)、省校省院共建重点学科和校级现代能源科学技术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9名,目前在校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50余名。

    本学科在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经济与管理等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重大工程研究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7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

交通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8411

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硕士,)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包括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等。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隶属于交通工程学院,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交通工程、机械工程、系统仿真、运输规划及管理、交通控制、载运工具、交通安全、道桥工程、物流等研究方向。本学科共有师资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40人。目前在校研究生110人。学科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荣获了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技术发明专利二项,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30多年来,本学科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500余人,活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服务、政府管理机关及其它相关部门,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环境工程(工程硕士,)

    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设有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和防治技术等研究方向。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与资源,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化学工程专业,1978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为全国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1982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担任多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单位,现任该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承担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年均达1000万元以上;近年来已出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原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山地灾害与生态工程》、《Effect of Yunnan Pine Forest on Erosion Control》、《云南松林侵蚀控制潜能》等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00多篇,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云南省省级以上教学及科研成果奖5项。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20余人,副教授10余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云南省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后备人才6人,具有博士学位30余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20余人。

化学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化学工程(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设有化工技术及过程模拟、磷化工工艺、化工催化、精细化学品、化工材料、煤化工工艺、环境化工、高分子化工、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等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化工、电子、能源、材料、航空、航天、兵器、环境等工程技术有密切联系,并与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等学科相互渗透。

    本学科拥有磷化工工艺及设备应用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在某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居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的前列。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约20, 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目共1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 (部分论文被SCIEI收录)。获省级教学成果5项,出版专著10部,教材8部。本学科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管理与经济学院(联系电话:0871-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精细的计划与控制的项目管理,引起企业管理的革命。项目管理是在完成项目的活动中,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以实现对项目的科学管理。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农业工程、国防工程等工程行业。

    项目管理领域主要包括:项目综合 ( 集成 ) 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

    本学科现有导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承担完成了云南省、市政府及烟草、电力、有色金属、旅游等行业委托的多项科研项目,为促进云南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已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工程硕士125人,在读工程硕士生87多人。

物流工程(工程硕士,)

    物流( Logistics )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和拣选、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的生产制造业、运输仓储业、商品流通业与信息产业融合重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跨学科、复合型新型产业。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主要面向实际从事现代物流管理运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拓展其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研究物流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解决物流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物流工程的中心是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种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分析、优化、评价、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新的物流管理理念、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本学科现有导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该方向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丰富的图书资料。设有教育部物流实验室和行为科学实验室,是云南省现代化管理与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学院获得了国家物流工程领域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 专业资质认证,并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工商管理硕士(MBA,)

    (MBA办公室联系电话:0871-)

    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第五批MBA试点院校,20044月开始招生。经过五年的发展,至今已累计招收11批、1083名学员,已有481名毕业。MBA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已经由图生存、谋发展的阶段开始进入到提质量、树特色、创品牌、扩规模的新阶段。

    我校的管理教育脱胎于地、采、选、冶、材等大有色特色学科体系的土壤和环境,近27年的发展,已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信息系统、精细物流、项目集成融资等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强势的与优势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工业和工程管理特色的MBA项目。

    我校与泰国等国家的6所高校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其中与老挝国立大学合作开办了国际MBA(国际金融管理)班,承担了15门全英文课程教学,安排学员来昆学习和考察企业,培养了两届共109名老挝学员,得到老挝政府的高度肯定;为泰国蓝甘亨大学MBA学员开设了两门全英文课程;接待了泰国皇太后大学50MBA学员到我校研修和考察企业;我校部份MBA学员到泰国西北大学进行三个月的学习。我校承担了培养东南亚国家机电、冶金等工程专业人才,培训东南亚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的工作等;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共建了云南-东盟区域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承担了洛克菲勒基金等国际机构资助的东盟次区域的物流规划和项目管理等多项研究;是“GMS学术与研究联合体发起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金边计划中国唯一合作院校。为我校进一步开拓东盟次区域MBA教育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筑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

    本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主要对城乡规划、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建筑结构与生命线工程、公路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市政工程、节能减排等进行长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科技进步。

    建筑方向主要对建筑进行整体、全面、持续的深入研究,以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整体概念与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为参照,走地区化的研究道路,致力于地方建筑、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风景建筑、绿色建筑等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历史的探索和研究。

    土木方向主要围绕工程结构(包括钢结构、空间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桥隧结构等)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安全评价与健康诊断、防灾减灾、工程抗震、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地基基础工程、新型建材、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市政建筑设施、建筑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

    工程管理方向主要围绕工程建设的投资融资评价、工程造价控制、项目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建筑法、技术经济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学科领域形成了中青年为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结构层次合理的学术梯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师资力量雄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重视。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871-

制药工程(工程硕士,)

    制药工程是与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技术研究领域。该领域涵盖了中药(天然药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农药、药物分析及食品药物安全、药理等方向。制药工程硕士从国家、云南省制药工程的实际出发,发挥昆明理工大学的优势,为医药行业及板块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药物制剂工程与工艺研究;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的研究与制备工艺;药物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农药开发与生产工艺;食品药品安全;药学及中药药理学。学院具有教师60名,7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20名。学院具有环境微生物博士培养点,药物化学、生物化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硕士授权点。学院设有制药工程,生物工程2个本科专业。新增生物技术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在校研究生近300名。

生物工程(工程硕士,)

    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生物方法生产食品、药物、化工产品、轻工产品,并使其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包括的主要技术范畴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加工及应用技术。本学科为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省校合作重点学科,设有生物化工、微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等相关工学和理学硕士点。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 12 名,副教授 20名,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已毕业研究生180余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近300名。近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30 余项,承担与企业合作的科研课题 35 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本工程领域紧扣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建立起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871-

农业工程(工程硕士,)

    农业工程包括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土地利用工程等的工程技术领域,是工程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农业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快速发展的、学术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的新兴优势学科之一,现已逐步成为省内农业工程科技的研发中心、农业工程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和农业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现已有多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有1个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其下的全部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农业工程)培养领域、1个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培养领域,5个本科专业(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园林)。

    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40余人,教授 4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才3人,教师近10人有国外留学经历。近年来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58项,主要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累计科研经费1097万元,纵向科研经费80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4篇。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管理运用、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及农业生产发展规划、设施农业规划管理、种养殖工程技术研发管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产品增值加工技术及装备、农产品流通经营体系、农业信息化技术、土地利用与保护等。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方面协调发展,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艺术与传媒学院(联系电话:0871-

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

    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的依托下,以省级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基础,本硕士领域立足云南并面向全国,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确立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决策,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作为云南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跨学科交叉拓展,形成:产品设计工程、系统设计工程、创新设计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工程、传播设计工程、装饰设计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数字化设计工程等主要研究方向。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设计与开发人才,以及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位点目前硕士生导师有15人,在校研究生100余人。近年来在工业设计工程的各领域开展了20余项国家和各类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作及教材28部;创作作品100余件。开展各类设计实践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达1500余万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电话 0871-

材料工程(工程硕士,)

    材料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起步较早、学术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发展势头较好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现已逐步成为省内材料科技的研发中心、材料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和材料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学校新确立的第一层次发展的重点学科。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高校教师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类重点学科及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及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专业、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新材料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分中心。有博士后、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等多层次的完整系列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12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10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6人、博士生导师20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才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师资中有2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教师一半以上有国外留学经历。

    近三年完成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专利30余项。目前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研科研经费2200余万元。主要有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制备、材料精密成形加工及设备、功能材料及器件、先进钢铁材料、材料微结构计算及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表面工程等研究方向。该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70602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7.html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