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拉达小说《小人物,怎么办?》中小人物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3-03-14 23:0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法拉达小说《小人物,怎么办?》中小人物的命运

摘要 德国作家汉斯·法拉达的作品大多表现中产阶层的小市民的生活,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小人物,怎么办?》出版于1932年,当时政治动荡,社会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使处于中产阶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十分艰难。作者以小职员皮内伯格的际遇为缩影,表现了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并以小人物的视角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小人物 角色期待 角色失败 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客观主义产生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是一种主张在文学创作中客观写实的文学流派。汉斯·法拉达是新客观主义的作家之一。在德国的文学史上,汉斯·法拉达虽然不能称得上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也表现了独一无二的特点。其作品语言平实、生动而且自然,他在创作中常使用口头语,然而却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直白,反而恰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法拉达的作品表现了对小人物这个群体的关注。德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约翰内斯·罗伯特·贝歇尔在法拉达的悼词中就曾写道:汉斯·法拉达用他的作品为小人物竖起了一座纪念碑。

小人物皮内伯格的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小说刚一出版就售出了十万册,之后又被两次拍成电影,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在此要指出“小人物”这个词的含义。法拉达这部作品里面的小人物指的是各行各业中的职员,这些职员属于小市民阶层。这是一个在精神气质上充满矛盾的阶层,马克思就曾说过:市民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而小市民显然也不例外,甚至他的矛盾性更为明显。经济上,小市民与工人相似,甚至还不如工人阶级;但是精神上他们却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以前的市民阶级,而在19世纪20年代,市民阶级的堕落使得小市民完全没有理由再保持这种优越感。但后知后觉的小市民却并没有意识到时势的变化。因此在他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方面就出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矛盾,他们就在矛盾中生活着、挣扎着。他们奋力向上,或者至少不要向下。在当时的社会,他们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挣扎是徒劳的。他们的命运也必然是悲剧性的。小说就描写了小人物的这样一种状态,因此维尔纳·列而施说它“击中了时代的神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82ef8c8762caaedd33d410.html

《论法拉达小说《小人物,怎么办?》中小人物的命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