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0-05-25 20:4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志愿填报

讲 义

邓 洁

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知识

一:高考志愿填报的三个步骤:

高考是一项复杂的选拔制度,特别是高考志愿环节,面临渠道多、信息多、选择多,考生和家长会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下面介绍的三个步骤,能够帮助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中,掌握清晰路线,依托权威渠道,参考准确信息,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合理决策,顺利走出高考这座迷宫。

三个步骤:①确定位次;②搜集信息;③选择志愿。下面对三个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步:确定位次

高考志愿,首先要确定考生成绩所处的相对位次,才能在众多的高校和专业中,匹配适合自己成绩的学校和专业,为搜集信息、确定目标志愿找准方向。

相对位次是指考生在省文理科成绩排名。

我省采用的是“知分填报”,省级招办公布考生成绩时,也会公布考生的成绩排名或相对位次。

第二步,收集信息

确定相对位次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来选择适合报考的学校或专业。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参考的信息很多,但首先需要参考的是各高校各专业往年录取分数和录取位次,它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快速缩小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围。

需要提醒的是,往年录取分数这类信息数据十分庞大,相应的系统、书籍品种繁多,参考价值良莠不齐,选择时应注意:

1 信息数据来源;②信息数据表现形式和参考价值;③信息检索的便利性。

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最权威的资料就是《高考指南》

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在《高考指南》的帮助下志愿进行初选,结合考生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学校或专业,作为初选志愿(跨入第三步)。考生可针对不同批次选择多个初选志愿方案,后面还将具体介绍。

实际上第三步初选志愿的过程,也是第二步搜集和分析高考信息的过程,但由于“搜集信息”中有部分工作是在初选志愿之前进行,因此把“搜集信息”作为单独一个步骤体现,而把初选志愿和精选志愿合并到第三步。

特别提醒:

1、 通过往年录取信息匹配适合的学校或专业,主要是参考往年情况来评估当年

报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

2、理解信息的参考技巧和参考意义,如:录取位次(高位、低位、平均位次)、

取平均分、录取成绩与分数线的分差等。

3、不同年份的专业计划及分数线是变数。要确认该专业今年在本省是否有招生

划?以及专业计划人数的变化情况。

必须掌握的高考信息容

常识

高考常识、搜集信息、填报技巧、考前准备、招生提醒等。

动态

教育部、各省市、各高校最新的招生工作动态。

公示

教育部公示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各类资格;公布2009年具有高校招生资格的学校。

政策

教育部制定的招生政策。

计划

近两年各高校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计划。

章程

经过高校主管部门审核发布的各高校招生章程。

高校

各高校通过“高考”信息平台对外发布的各类招生信息,包括学校介绍、院系设置、招生计划、专业介绍、录取规则、体检要求、往年录取信息、收费项目、奖学金设置、食宿条件、毕业生就业、公示栏、联系办法等。

专业

各高校发布的专业介绍知识库,不同学校介绍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就业

各专业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分布情况。

取分

通过院校官网查阅各高校各专业在各省往年的录取分数。

资助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及申请办法。

第三步:选择志愿

经过第二步搜集信息后,考生的目标和方向变得更清晰,可以相对集中地去关注相应的学校和专业。再经过细致的分析、比较、咨询,才最终确定报考哪些学校和专业,为方便理解,我们把第三步选择志愿分为“初选志愿”和“精选志愿”两个阶段,两阶段区别在于:

“初选志愿”是通过分析招生“外观信息”,帮助考生缩小学校和专业的围。初选志愿的过程与第二步搜集信息的过程相辅相承。

“精选志愿”是在“初选志愿”基础上,重点分析招生“涵信息”,来帮助考生深入了解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差异,从而锁定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 下面介绍如何初选志愿和精选志愿。

一、 初选志愿

考生确定位次后,根据查阅的资料,通过比较各高校往年录取的分数、位次、人数,进行志愿初选,确定一定量的初选志愿方案,方案名称可自行设定,如“保守”、“适中”、“冒险”体现方案的风险级别。

二、精选志愿

初选志愿后,再通过分析比较学校间和专业间的涵差异,进行精选志愿。学校好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好,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无论是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还是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之间,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某个初选志愿方案,考生可以对其中的各个志愿进行精选,可以比较学科间差异,也可以再次比较初选时的分数、位次,还可以比较学校的属性。通过比较,最终精选出理想的报考志愿。与初选志愿一样,精选也保留相应数量的志愿方案。

二、志愿填报所要掌握的有关概念

1.线差?

线差是我们在进行志愿填报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线差分为考生考分线差与高校录取分线差。

  考生考分线差是指考生的考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高校录取分线差是指高校在某个省市某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与该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高校录取分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

  2. 3/8线差法

3/8线差法是以3/8线差为主要分析指标,结合院校上线录取率等指标,对招生院校历年录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其未来年度录取线差、考生报考热度进行估测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图1

3/8线差法的基本原理:

3/8线差(用T表示)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T=(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3/8+最低录取分数 - 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对这个公式的基本思路解释如下:

   图1,假设某一本院校某年度在某省招生录取数据是:最低录取分数“T(min)”600分、最高录取分数“T(max)”680分、一本控制分数线“T(k)”520分。我们将该院校录取分数区间均分为8等分,把自下而上第三等分的点位(即图中的“T(3/8)”处)作为比较点位。根据这个约定,无论是哪所院校,无论最低录取分数(或平均录取分数)是多少,无论录取分数的区间是多大,我们都以该校录取分数区间的3/8处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本点位。这就解决了在同一年度各院校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有了统一的口径:比如说甲院校录取分数比乙院校高,是指甲院校录取区间3/8点位的分数比乙院校高,而不是指最低录取分数或平均录取分数等其它指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例中该校3/8点位的分数“T(3/8)”是630分。是不是将所有院校的“T(3/8)”都计算出来就可以比较院校的录取分数高低了?刚才已经提到,对于同一年度录取数据可以这么比,但对于不同年度的录取数据则不能这样简单比较,因为各年度同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为解决这个各年度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到前面已经介绍过的一个重要概念——“线差”。具体的说,就是将3/8点位的分数“T(3/8)”与同年的控制分数线“T(k)”比较,看差值是多少(即图中的“T”,本例的T=110分)。这样一来,无论何年度、无论何院校、无论录取数据如何,我们都可以用“3/8线差”这个指标去度量、去比较、去分析了。

至此,大家可能会对3/8这个点位的意义感觉模糊。我们可以这样直观的去理解:即要想比较有把握地被某高校录取,考生的分数应该达到该校录取分数区间自下而上3/8的位置。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个点位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它是通过大量统计分析找到的一个黄金点位。若低于这个点位,录取概率会大大降低;若高于这个点位,可能要浪费一些分数。

3/8分的理论依据

   大家可能还会问,选取3/8这个点位的依据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选1/8、2/8或其他别的点位,非得选取这个位置不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每所高校在整个录取区间的各个分数段的录取人数分布是不均匀、也各不相同的,但我们为了分析的方便,可以假定它是呈标准正态分布的。在这个假定下,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规律,在整个录取分数区间的8个等分小区间录取人数的分布率就应该符合图 2:

区间名称

1

2

3

4

5

6

7

8

区间围

0/8-1/8

1/8-2/8

2/8-3/8

3/8-4/8

4/8-5/8

5/8-6/8

6/8-7/8

7/8-8/8

分布率

2%

7%

16%

25%

25%

16%

7%

2%

图 2

第二,根据以上假定下的分布规律,很显然,选取3/8这个点位,可以这样来描述:如果总共录取了100人,而我恰以3/8这个点位的分数被录取的话,那么,分数比我高的考生约有75人,分数比我低的考生约有25人。这是不是达到了既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又可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保险空间的效果。我们研究志愿填报方法的目的不也正在于此吗?

第三,最低录取分数也好,平均录取分数也好,都不能反映整个录取分数区间的大小特征,而3/8的点位分数却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或者说隐含着录取区间大小的特征。因此,单从填报志愿的角度出发,用它来表征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无疑是更科学、更客观的,对于录取区间较大的院校尤其如此。

例:甲、乙两校的平均录取分数都是540分,甲校最低录取分500分、最高录取分580分,乙校最低录取分530分、最高录取分550分。则计算得知,甲校3/8点位分为530分、乙校3/8点位分为537.5分。

大家可以从上例的计算结果中显见:对于甲校来说,把530分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不是更科学一些?若从填报志愿的基本目的出发予以考察,甲乙两校相比较,说乙校的录取分数比甲校高是不是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3/8分的普遍意义

   虽然3/8线差法是建立在录取人数在录取区间呈标准正态分布的假定上的,但无论实际分布如何,它都能为我们填报志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就考生在录取区间的分布而言,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形(如图4-3):标准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低偏态分布(录取区间低分区人数偏多)、高偏态分布(录取区间高分区人数偏多)。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3/8)与整个分布曲线和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S)之比,就是3/8点位以下录取考生与录取总数之比。若实际分布不同,这个比值也会不同。从图中显见,当实际分布为正态分布时,S3/8/S=25%;为均匀分布时 S3/8/S=3/8=37.5%>25%;为低偏态分布时S3/8/S>25%;为高偏态分布时S3/8/S<25%。单从填报志愿的角度出发,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能不能被录取,只要S3/8/S不是太小就可以。所以除了高偏态分布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并要视情在3/8线差的基础上修正一个合适的数值外(在图中实际上就是将点位向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其他情况都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3/8线差法的运用

   下面以大学2002年前在省理工类招生录取数据为例进行演示,使大家加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大学理工类在省招生录取数据如表 1: 

表 1

年度

一本控制分数线

最高分数段

最低分数段

1998

548

650

590

1999

525

640

590

2000

515

630

590

2001

529

650

610

2002

528

680

610

   注:因为省《普通高考指南》中只列了最高分数段和最低分数段,未列最高分和最低分,所以在计算时一律将最高分数加5分后作为最高分,最低分取最低分数段数值。 

(1)计算单个年度的“3/8线差”

T(1998)=(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3/8+最低录取分数-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655-590)×3/8+590-548=66

T(1999)=(645-590)×3/8+590-525=86

T(2000)=(635-590)×3/8+590-515=92

T(2001)=(655-610)×3/8+610-529=98

T(2002)=(685-610)×3/8+610-528=110

(2)计算历年的“加权3/8线差”

首先,应确定各年度的权重。为了便于计算,又能客观体现各年度录取数据的重要程度,各年度的权重可以这样赋值:即最近一年的权重为0.5,其他历年的权重总共0.5(即各年度自近而远依次减半,最早的两个年度权重相等)。

据此,计算历年的加权3/8线差如下:

T(1999-1998)=0.5×T(1999)+0.5×T(1998)=0.5×86+0.5×66 =76

T(2000-1998)=0.5×T(2000)+0.5×T(1999-1998)=0.5×92+0.5×76=84 

T(2001-1998)=0.5×T(2001)+0.5×T(2000-1998)=0.5×98+0.5×84=91

T(2002-1998)=0.5×T(2002)+0.5×T(2001-1998)=0.5×110+0.5×91=100.5

将上述计算结果汇集于表 2: 

表 2

年度

本年度3/8线差

历年加权3/8线差

1998

66

 

1999

86

76

2000

92

84

2001

98

91

2002

110

1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填报高考志愿的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历年的“加权3/8线差”作为当年的重要参考指标。比如2000年报考时可以用“T(1999-1998)=76分”作参考,也就是说,根据前两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0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76分(即515+76=591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大学录取。事实上,2000年大学理工类在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590分。

同理,根据前三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1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84分(即529+84=613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大学录取,事实上,2001年大学理工类在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610分;根据前四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2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91分(即528+91=619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大学录取,事实上,2002年大学理工类在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610分;根据前五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3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100.5分(即523+100.5=623.5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大学录取.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历年“加权3/8线差”指标作为当年填报志愿时定量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可行的。

3.位次(排名)、位差

排名是公认的填报志愿的科学依据,也称为“位次”。由于教育部对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规定了一定的名额,因此高考竞争实际上是各个省的竞争。因此考生根据自己在本省的排名情况,可以最精确地把握自己可以填报的学校。

以分数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是不科学的。每年高考难易度、分数线都在变化,所以简单的分数并不是填报志愿的最科学依据。

·位次又俗称“排名”,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的综合排序;

·成绩最高的考生排名为第一;

·分数相同的考生排名同;

下面举例说明位次概念:

假如有1个考生取得了第一名708分;有5个考生取得了并列707分,根据文理侧重学科的不同,这5个考生的位次分别为第2名到第6名;又有10个考生取得了第三高的分数706分,根据文理侧重学科的不同,所以这10个考生的排名就分别是第7名至第16名

位次清楚了,位差的概念就迎刃而解了:位差就是自己的位次与某所院校在本省录取的最低位次的差值。

4.平均分:是指学校该专业在各省近几年高考录取考生的平均分,主要是比较学校该专业各省的生源质量情况。由于各地高考试卷不统一,难易程度不同,招生计划也不同,因此比较学校之间生源差异时,要考虑可比性。一般考虑的是该校在本省录取考生的平均分,这可以在院校官网查到

5.相关学科点:是指该专业所属的学科在学校各专业点的分布情况。以“机械类”为例,该类学科本科层次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12个专业,其对应研究生层次“机械工程类”学科,共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4个专业。相对而言,学科专业点越多,越能体现该校该学科的培养水平。

三、高考志愿成功填报要诀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从信息搜集、资料准备到自我认识、综合考量的复杂过程,是考生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如何提高志愿填报的成功率,笔者以自己十余年研究志愿填报的心得作如下建议,希望能为考生和家长带来帮助。

方略一:“圈定”学校后还需度身定制

  “高考志愿填报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填报志愿时,考生能够比较理性地对照自我条件和实力进行量体裁衣、度身定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已经“圈定”的学校,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师资状况、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之外,还要知道学校在本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专业,搜集近年来目标学校在当地录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专业录取分以及实际录取人数等数据。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本省考生中的排名,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考虑学校。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在某个省(市)投放的招生计划、招生专业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每年的变化不会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锁定”了报考的学校,可以参考近三年来该校某些专业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高出相应批次省控线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有把握报考。

  三年的数据基本上能看出“大小年”的变化,当年报考这一专业多少分有把握、多少分有风险,可在各个学校的招生和教育部“高考”平台上查看到往年的录取分数信息。

  方略二:拉开志愿“梯度”十分必要

  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被称为“专业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平行志愿来说,因为更加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考生落榜的风险减少了,但几个志愿之间要按照“冲一冲”、“靠一靠”、“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梯度进行综合考虑。

拉开“梯度”的目的,在于同样的分数应该如何填写院校和专业志愿,使得考生被自己所中意的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机会达到最大化。当然,考生向往的大学、城市、专业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有关自身的问题,在填报志愿之前首先应该明确。

  方略三: “调剂”不可忽视

  “分数级差是多少?”许多考生和家长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

  在录取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正好处在调档线的考生被录取了,而分数高者反而被退档。究其原因,除了专业志愿缺乏梯度、热门专业志愿过于集中之外,在志愿表上选择“不服从调剂”导致落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此,笔者特别提醒考生,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降低因志愿不能满足带来的风险,这对考分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应该是有利的。

  方略四:选择志愿离不开信息搜集

  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场“战役”,只有提前作好各方面的信息储备,临战时才能胸有成竹、排兵步阵。 “根据往年的录取工作经验,报得好、报得巧的志愿,实际上间接地给高考成绩加了分”。

  比如说,一位考了600分的考生和一位考了580分的考生,两者相差20分,但是后者上了好大学,而前者只上了一般大学,这其实是在志愿填报上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

  报得好的志愿不是三五天突击准备就可以获得的。高考志愿填报与提高高考成绩同样重要。现在之所以一些中学以及考生和家长对此重视不够,除了对大学录取与志愿填报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之外,与志愿填报本身的不可重复性有关。

  志愿填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作好准备,如果时间仓促,就容易在某个环节上出问题,从而影响志愿选择的质量。

  方略五:多种渠道了解高招信息

  高招信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高校招生信息,另一部分是教育部和省级招办制定的招生政策,主要是通过媒体、、咨询、纸质印刷品、现场咨询会等渠道向考生和家长公布。

招生章程是了解高校的一种重要渠道。同时,为了便于考生和家长了解情况,有些高校印制的招生简章中,汇集了本校的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学校整体情况以及各院系各专业介绍、入学后的教学培养举措、就业率等,容十分详细。

四、填报高考志愿必须了解的六个相关知识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手里都会拿到学校发的《高考指南》、《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等资料。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把这些资料带回家。部分考生拿到资料后,由于课业忙或因长期住校忘记带回家给家长看,有的家长甚至都不知道填报志愿还有这些资料可以使用。造成填报志愿时匆忙翻阅,来不及认真分析,直接影响了志愿填报,后悔不已。

    那么,填报志愿时你该阅读哪些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

    1.了解当年高招政策

    包括:高招报名要求;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应注意的问题;考试科目、时间;高招录取体制、投档规则;照顾对象(加分)政策等。这是考生和家长了解今年高招政策的权威文件。

    2.根据体检意见合理选专业

    在参加高考前,考生都要进行高招体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这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的指导性意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对照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看清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避开不适宜选报的专业。

    3.了解高校招生细则

    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在招生时必须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可以说是高校招生的细则,容主要包括:高等高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说明,外语考试语种要求,录取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网址以及其它须知等。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陆续公布,少数院校会在3月份或更早公布。可在教育部高考平台、各高校查看。

    4.查询往年录取数据

    《高考指南》一般汇总了近三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当地招生录取的计划人数、实录人数、各学校、各专业录取分数情况等详细统计数据,是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非常重要的参考。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使用好《高考指南》。除此而外,还必须登录自己初步确定的院校查阅该校在本省的各专业历年录取分数情况等更加详实的数据。

    5.《招生专业目录》——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可以说就是各高校在招生地投放的详细的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包括当年在本省市所有招生高校的名称、院校代码、招生计划、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各专业招生计划数等。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将自己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按相应的科类、批次,填报在相应的志愿栏。

    6.了解高招流程

    考生和家长必须了解高校招生的方针、政策、掌握报名、考试、录取等各环节的相关规定和工作程序。可以在自己心仪的院校官网查阅《招生章程》。

  

五、平行志愿

基本概念

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5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并按志愿顺序依次投档。

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投档时按考生五门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在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D、E志愿时,只要被检索的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该生即享受了该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对五门科目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投档,如上述三门科目总分仍相同,则对这部分同分考生按其志愿(按从A至C或从A至E的顺序)全部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对实行自主选拔录取高校确定的自主选拔录取考生,且其A志愿填报该高校,则按其A志愿投档。对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单科优秀学生等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分别按有关政策,并依照考生所报志愿,进行补充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其中,对单科优秀考生,按其所填报平行志愿中的最后一所院校志愿投档。

在高校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提供考生录取状态和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招生人数等信息查询。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调剂志愿)。省招办对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含院校服从调剂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原则再次进行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如考生不按规定的时间填报平行院校志愿及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则视为其自愿放弃该志愿填报机会。

具体操作

1、什么是 “平行院校志愿”?

普通类考生可以在提前及本科各批次中分别填报A、B、C、D、E 5个平行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另外,每个院校志愿下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2、什么是“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中,考生还可填报3个院校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其他院校志愿。省招办将按平行院校志愿投档原则再次投档。

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时间是在录取过程中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

3、“平行院校志愿”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在录取时怎样操作?

(1)投档原则: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

(2)投档办法:按普通类上线考生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A、B、C、D、E 5个学校依次检索,首先将考生档案投给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投给B学校,如此类推,只要被检索的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经检索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

在每批“平行院校志愿”录取后,对该批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又一次填报志愿的机会,即“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届时,将分别在每批的“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由省招办统计并公布生源未满的院校及专业缺额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再次填报志愿,即“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征求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办法按“平行院校志愿”的操作办法进行。

(3)每批院校投档程序如下:

①进行平行志愿的投档;

②对未被投出的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报考非英语语种的外语专业的考生、报考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考生、单科 优秀学生等特殊考生,按照相应政策进行补充投档;

③进行平行志愿退档处理;

④向社会公布录取及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信息;

⑤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求平行志愿;

⑥进行征求平行志愿的投档及退档;

⑦征求平行志愿中的服从志愿投档及退档。

5、实行新的志愿填报办法后,能否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

省高校录取工作已全部实行“网上录取”,全部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录取。先进的网络技术使高校招生录取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和高效;考生档案的投放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录取的公平、公正。

在长期的录取工作中省招办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省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参与招生录取的全过程,同时邀请新闻媒体的记者到现场采访,随时进行监督,这些措施和办法都切实地保证了录取的公平、公正。

平行志愿的优势既看分数又看志愿。

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D、E 5个学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比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平行志愿的优势

(一)对考生来说,扩大了考生的选择围,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有效地提高考生的录取率。

(二)对于高校来说,生源素质更加均衡,也解决了以往投档中一部分高校生源爆满而另一部分严重断档的问题,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录取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了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平行志愿的好处

以往,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修课”之一就是查询有意报考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去年分数线高了,今年报考的人会少一些,分数就会降低。这种非正常现象又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考生的志愿填报,于是频频出现“大、小年”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实行了“平行志愿”,考生就不用再为一批次中的几个志愿先后发愁了,只要将自己心仪并符合自身水平的几个学校都填上就可以了。在招生中,则按照分数高低录取。一个批次里,一个学校进不了,可以到另一个学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平行志愿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考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考生”,设置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围,减小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增加了考生被投档机会。

实施平行志愿,变“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模式更强调分数,对志愿尊重不够。但从深层次探究,原来的志愿优先只能选择一个志愿,尊重的是一个选择;而平行志愿可以选择个第一志愿,给考生更充分的表达个人志愿的余地和空间,尊重的是个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行志愿的设置更能体现考生的意愿,更尊重考生的志愿。

风险提示

设置院校平行志愿后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化解现行录取体制下填报高考志愿的所有风险。风险不是平行志愿带来的,在现行录取体制下,院校调档数大于其招生计划数(高校调档比例在1∶1.2围),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在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后自然落榜。因此考生填报志愿仍然要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并要及时了解省招办发布的有关信息,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

风险一: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

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考高了,学校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可能。

假设某考生一本填报的4个志愿依次为复旦大学、财大、华东政法、大学,被投档到复旦大学,但复旦大学根据招生计划数,该考生因为排名靠后,同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而没有被录取而被退档,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档,而无法投档到填报的其他三所院校。只要考生在每批次的首次投档中被退档,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建议:考生被高校退档,主要原因是考生填报专业不当,如考生填报的专业扎堆,又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等。其次,还有可能是考生自身的条件不符合专业录取要求的限制。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搭配平行志愿。

风险二: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

有的考生不会准确定位,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分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者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的院校,都会产生录取结果不理想的后果。

建议: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业水平,具体要参照考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  

风险三:专业和院校难两全其美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这是因为,院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

建议: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选择专业,则要做好学校要降一档次的准备。考生要自己掌握其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弱的专业,一般的大学里面有强的专业。由于在平行志愿中,一、二、三批次填报的志愿都是第一志愿,这样考生在填报前,要对每所院校各个专业的情况都有所了解,而且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在一二三批次志愿顺序的填报中也要体现出来。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就应该有所规划。

风险四:志愿之间坡度不合理

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兼顾自身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或没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如某考生填报志愿为复旦、交大、上外、财经大学,若其考分未达到复旦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填报方式,就可能高分落榜。因为各院校是同时投档并录取的。

建议:为增加录取机会,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同一批次志愿中,院校之间要有坡度。要把握这一坡度,要清楚了解院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它可以帮助考生大致了解该学校在考生中的定位并把自己的实际学业成绩和之相对应。一般平行志愿的坡度应根据“冲一冲”、 ”“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

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如图示:

第一步:将所有满足该批次分数线的考生,分别按文科和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图一),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排队,文科一列队伍,理科一列队伍。如果在文理科排序中出现总分相同,则看单科分数,其顺序为:

  文科:语文、外语、数学、综合

  理科:数学、外语、语文、综合

第二步检索分档:将考生档案分到学校的数据库档案中。由计算机将排好序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逐个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考生,对其所填的各志愿的高校依次进行检索判断(图三),当某一高校已分得的档案数小于应投档数时,则将档案分到该校档案数据库。如该校档案库中的档案数已达到应投档数时,则对下一志愿高校进行检索判断。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第三步投档:当该批次所有满足条件的考生的档案检索完毕后,通过网上对分好的档案投往高校(图四)。

这个过程是一次性、同时完成的。

高校只能看到考生填报自己高校的志愿,看不到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情况,对于高校来说,所有投档来的考生都是一志愿报考本校。 

第四步录取:这个过程主要是在高校进行。

高校根据已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对考生进行录取。

第五步确认:当高校确定录取,录取结束以后,对已录取的考生通过网上回传给教育考试院进行确认,并办理录取手续。

对未录取考生的档案传回教育考试院。由教育考试院通知本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进入征求志愿环节。

平行志愿也有自然顺序

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二是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目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排列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四是一轮投档,因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退档时,可以参加同批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5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5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时录取。而是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志愿就不再检索,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

考生的投档分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加上固定的政策性照顾加分后的分数(是判断考生是否向高校投档的基本依据)。

位次是考生的投档分在文史类或理工类排序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平行志愿是从高分到低分对考生逐个检索,当遇到同科类同批次同分考生时,计算机是无法判断先检索谁后检索谁,因此必须分科类对同分考生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位次是惟一的,计算机可以按位次对考生逐个检索。

那么平行志愿是不是只对高分考生有利呢?省高招办专业人士指出,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对于不同批次不同分数的考生都增加了选择面,每个考生可以同时填上几所梯度层次的高校,特别是每一批次都有其相对高分考生,选择面和受益面更明显,因此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有利的同时,也一样增加了其他考生的投档机会。

平行志愿风险注意规避

目前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不可能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成绩相对较低、专业不服从调剂、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等,高校就可能将档案退回。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只有参加征求志愿填报或下一批次录取。

同时,考生定位不恰当、志愿梯度不合适也是造成落榜的重要因素。如考生填报的5个平行志愿都过高,投档分未能达到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可能被投出。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将大为减少,相当于自己把原有的5次机会变成一次机会,那样变成了如果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要求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显然也都无法投档。

在专业选报上恰当定位,并根据情况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有缺陷的考生最好填报身体不受限制的专业;高校有些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考生要仔细阅读招生章程,看高校哪些专业有特殊限制,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院校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后面的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低。

把握顺序记住参考口诀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报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无法出档。

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请家长和考生记住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靠一靠、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靠、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将自己心仪但稍超出自己成绩水平的学校作为志愿B,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C,志愿D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E则填“垫底”学校。这样的话,几所学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的顺序,可避免“高分低就”带来的懊悔,也防万一没达到较好院校的投档分,也有相应的院校可读,不至于落到低批次院校或落榜。

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

平行志愿≠平等志愿

    一些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平行志愿A、B、C、D、E五所学校是平等的关系,应该拥有平等的投档机会并错误地以为,录取时考生档案将同时投放给填报的五所志愿学校,被几所院校同时检索。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考生、家长一定要清楚“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首先,在实际录取中,平行志愿还是有自然顺序的,五所平行志愿院校是依次录取。即按考生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5个志愿。如果满足A校分数要求且该校仍有计划余额就投到A校,若A校没有计划余额则继续检索B校,如仍不符合最后才检索C校。被检索的5所院校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就直接投档到该校。由此可见,A、B、C、D、E五所学校从录取的自然顺序来看就不是平等的。  

    其次,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性投档。虽然平行志愿有A、B、C、D、E五个志愿组成,但各批次的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按一个志愿对待。也就是说,考生的档案只能投到A、B、C、D、E五所平行志愿院校中的一所,所以,对于每个考生而言,平行志愿虽然有所志愿学校,但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考生档案一旦投到某所学校,即使被退档,也再没有该批次的投档机会。这里有必要说说什么叫“退档”,所谓“退档”,有两种情形:一是考生填报“不服从调剂”,一旦所报的专业都达不到该校录取标准,则作退档处理;二是每所学校的调档比例一般都大于100%,这当然就有部分学生将会被退档(有部分学校预留招生计划,规定进档即取,但进档即取的前提是“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虽然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难度,增加了考生的投档录取机会,减少了考生落榜的几率,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平行≠平等”,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一定要依据自己的成绩和对几所院校的期望值,合理的拉开梯度,安排好填报顺序。

六、填报专业的“专业级差”和分数级差

专业级差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一般在3分~10分之间。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考分由高到低排序,若考生的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次类推。对于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则先减去一定分数后参与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专业确定办法同前面所述。  

专业级差和分数级差的作用

设置志愿级差强化了志愿功能,增加了志愿的分量,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了一分理智,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即使分数考得不太理想,也有一个弥补的余地,适当减弱了分数的作用,“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行分数级差,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一方面是机会,另一方面又会吃点亏,因而导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想法。而对于高校来说,可满足其招收最好考生的愿望。所以提醒考生一定要重视专业的填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a56df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8.html

《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