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谷”靠着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光谷”靠着创新驱动发
D







面对这样的目标,光谷人有信心。从1988年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建设至今,光谷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东湖高新区有注册企业2万多家,绝大部分都是科技型企业,并且每年以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长;现有世界500强企业42家;上市公司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6家,均占到全省总数的1/3
光谷,已成为湖北省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2011年,全区实现企业总收入381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今年上半年,光谷累计完成企业总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29.32%去年,光谷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申请专利7000余件,同比增长近八成。
光谷五大支柱产业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目前,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12%;光电器件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6%

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

务业异军突起,成为光谷产业新支柱。刚刚起步的“光谷生物城”,3年之内,就引进了美国辉瑞、德国拜耳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一批知名企业。柏林化学甚至把中国区总部放在了光谷生物城,这也是第一家在武汉设立中国区总部的跨国企业。短短3年,入驻企业总收入突300亿元、引进项目304个、开工建筑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
设立“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资助总金额近5亿元;
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金融超市”,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超过30亿元;
出台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30多家试点以商标、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作资入股 光谷的活力来自哪里?
“这是由于我们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适宜创新的环境,这包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的有效模式,创新的资本保障等四个方面。”张光清说。
“海归”博士、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集团创始人张发明深有感触。2009年底,他以光谷首批

“3551”人才身份被光谷引进,开始新的创业之旅。
“之前我在北京、浙江创业,主要是做新药研发,但是在那里想把研究成果产业化很难,为地价、房租太高。武汉不仅高校云集,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而且光谷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和服务,比如三年免房租,介绍风险投资,介绍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作为‘3551’人才,我获得了光谷100万元创业资助,湖北又把我推荐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又获得中组部和开发区共300万元创业经费。管委会还积极帮我争取到科技部科研项目,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今年还在争取国家生物医药创新的重大项目……” 在这种“保姆式”服务下,中美华世通迅速壮大,短短两年多时间,该公司已发展为拥有一个武汉公司、天门和潜江两个加工厂的研发与生产单位,2014年,该公司原创性研发的两种生物药有望率先出炉。
光谷遵循着人才集聚规律,大力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设立“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了人才引领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

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态势。自20092月启动这一政策以来,光谷已先后“海选”五批、共431名海内外高端产业人才,其中外籍人才147人,资助总金额近5亿元。
科技人员创业之初最缺资金,光谷启动 “资本特区”建设,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包括实施中小科技企业征信评级,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超市”。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已超过30亿元。示范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公司已达到70家,资金总规模达200亿元。示范区上市公司达到30家,直接融资超过3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00亿元。2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了“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 光谷高校与科研院所云集,如何激发产学研深层次合作?光谷出台了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开展以商标、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作资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试点。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团队创新创业积极性。试点企业迪源光电公司实施股权奖励、奖励基金购股权计划激励方式后,企业主营收入增长131.5%

利润增长了18.8倍。
“今年,光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产业总收入要分别突2000亿、400亿、600亿、650亿和900亿元。”张光清说。
从“被武汉遗忘的两厘米”,成为一座现代新城,518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12年前的21倍; “光谷效应”显现,已在武汉城市圈内8市建立20个“园外园”
未来10年的光谷城市空间布局已新鲜出炉,东湖示范区将布局九大产业园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光谷的扩大,让原先经济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现代化的新兴产业聚集区,不仅如此,光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也逐渐显现。
2001年,东湖高新区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当年,光谷首次“扩容”,从最初的24平方公里增加到近40平方公里。此后光谷面积不断扩大,达到了518.06平方公里,相当于12年前的21倍有余,大于目前武汉市武昌、青山、洪山等7个中心城区面积总

和。光谷从当年地图上“被武汉遗忘的两厘米”,成为武汉东南角一座现代新城。 光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也逐渐显现。200412月,东湖高新区与葛店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帮助葛店高新区打造中国“药谷”。201112月,“中国光谷·赤壁产业园”在咸宁开园。迄今“武汉·中国光谷”已经分别在武汉城市圈内8城市建立了20个“园外园”。
一方面扩大光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种以科技创新为品牌的“光谷模式”、“光谷效应”在湖北大地渐成燎原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a5c9e0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98.html

《“中国光谷”靠着创新驱动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