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

发布时间:2019-12-31 17:49: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

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字、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我们读这篇作品,我们的感受好像是作者登上了岳阳楼,然后想四时光景,然后产生了激情澎湃,然后说名言。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范仲淹没有,起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在岳阳楼,这是他的朋友,也就是这篇文章谈到的滕子京,给了他一张什么呢,洞庭晚秋图,然后请他写这篇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里边涉及到庆历四年,这是仁宗的年号,庆历。范仲淹庆历新政也发生在这个年头,实际上它是一个纪年。滕子京这个人叫滕宗亮,他的名叫宗亮,字子京,古人称谓人总喜欢称字,朋友之间称字,称名太生分,谪守巴陵郡,注意这个谪字就是被贬了,到巴陵做太守,也就是洞庭湖所在。过了一年,越明年,就是过了一年以后,政治兴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我们今天还在用这种词,于是怎么样呢,于是就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这个楼在洞庭湖北侧。那么这个楼的出名不是从这儿开始的。这个楼的出名是从唐代开始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接着下面就是写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说而不说,不说而说,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所以这个观有可能是看这个图,这儿很含蓄。我看巴陵的这个胜状,就是这种江山之美,它这个气象万千等等,但是前人说多了,已经说的不少了。我不再说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他说不说,实际上前面说了一说,这儿还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把洞庭湖地理,交通,位置说了,但是更强调,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也就是说我下边写景不是为了写景,是要找这个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说当我们阴天的时候,有风浪的时候看这个洞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这就是主观,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观上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注意,这都是有夸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带有夸张色彩的。忧谗畏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满目什么,满目萧然,我们内心世界是什么,迁客骚人,什么叫迁客,抱歉,这儿没出现。写到了什么,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注意,这些景象,虎啸这种景象洞庭湖未必有,但是他抓过来,营造这种景象,为的是跟下边对比,说在这样一个阴天的一个气候不好的情形下,登到这个楼上,会引起我们很多消极情绪。我们的畏惧情绪,这个时候感集而悲,就会引起极度的悲伤。这个景象是它的负面描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你看这多漂亮的景色,注意这句子,这是吸收了骈体文,以四字句,你像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岸芷对汀兰,这都属于过去骈体文的加法。把这些引到了他的文章里面。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这写洞庭湖太好了,等到洞庭湖波光粼粼一片宁静的时候,满月照耀,长烟一空,长烟就是云,皓月千里,多漂亮的景象。所以这个浮光跃金指波光,波光粼粼,里边有银色的,有金色的,这个时候静影沉璧,就是写月亮,这个时候人们在洞庭湖采藕,打鱼,渔歌互答,你一声我一声,说这个时候怎么样,此乐何极!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登上这个楼以后高兴的不得了,什么朝廷、政治、个人名利的宠辱得失,都可以忘掉。这个时候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两段对比着写,一段是看到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时候,阴天下雨的时候,把人的情绪弄的很低落,忧谗畏讥,觉得这个世界上恐怖,战战兢兢。然后洞庭湖又呈现它非常美丽的那一面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扬扬自得,宠辱皆忘,真正是得意忘形。所以这两段文字对比,把人在自然面前,在自然景象的影响下那种情绪的波动非常鲜明地,甚至是突出地把它表现出来了。而且这个笔法随着所要描写的现象特别好,写阴天下雨,写刮风,注意他用的是很多这种消极的词儿,表现消极情感的词儿,写积极的时候他又一幅如诗如画的笔来描写。总而言之对比中突出人的情绪的变化。注意这儿为下文实际上在做铺垫。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非常去求,去摸索,去寻找,去体味古仁人,就是古代有仁者志向的人,他们的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可能跟这些人,在洞庭湖这些迁客骚人,这些商旅之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注意下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他要强调的人,这就是说你看了阴天你就消极,看了晴天就积极,你这种人,当然你是正常人,你不是坏人,但是你是一个气帅志的人,按照孟子的话说你是被情绪左右的人,但是范仲淹所要追求的是一个什么,志帅气,人格坚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乎什么,超乎这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波动的之上,有一个主心骨的人。

所以这篇文章到这儿以后,开始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了。接着又是引申,说这种人怎么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实际上这也是互文形式,他居庙堂之上忧其民也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忧其民也忧其君,这个都是互相映衬的,这个就是中国在语言句法上的一个独特之处,你不要片面理解,说在朝上班就把君主忘得干干净净,不是那个意思。那么是进亦忧,退亦忧。注意这就是范仲淹的性格。进,升进了忧,贬退我,忧,这就是北宋士大夫主体精神,历史主体精神的一种展现。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没有乐,人整天忧,精神偏枯,也要乐,但是一定是公事在前私事在后,这就是什么,士大夫对得起国家。

我们往下看,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要是没有这种人,微就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起同路呢,我跟谁一起完成我们人生的,归就是归去的意思,归去,趣味。所以这个强调的是什么,强调赞美了这种,他没有说我,实际上范仲淹本身就是这样的,但是他认为有这样志向的人,才是我,我愿意跟他结伴走完我们的人生,归去,实际上带有价值追求,就是一个人的活着为什么,就是归。归去也可以说一起去,有点儿目的地的意思,但是他代表是价值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a8f8d5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b.html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岳阳楼记范仲淹的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