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发布时间:2016-05-24 11:4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皇帝内经》吾之四时养生指南

学号:2015018 姓名:朱江慧

民间有句俗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病不用开药方。”为何有如此说法呢?

夏天,正常人体阳气都浮越于体外,身体内部形成寒湿的格局,此时脾胃最为虚弱,消化功能亦最弱,所以我们在夏天要多吃温热宣散的食物,而勿滋补人体内部没有足够的力量消化这些东西。等到冬天时候,我们的阳气内敛,体内形成一个内热的格局,反而可食用滋养类食物。而萝卜清凉顺气,可使身体保持一种清凉顺畅的状态。这些道理,都是我们世代祖辈从日常生活中实践总结的养生之道。

当然,提到养生,人们很自然和中医学联系起来。何谓养生?简单而言就是保养生命。《皇帝内经四气调神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儿不彰”。通过此句使我悟出了养生保命的真谛养阳气。中医学是华夏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的自然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黄帝内经素问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大体上说,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滋养阴液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亦可同万物在生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若违背规律,将破坏真元之气,损其生命。因此,我们要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就不会发生重病。

所谓四时养生,就是因天之序,顺应四时变化,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要领。春夏秋冬的气是不断变化的,当这种变化发生的时候,人的形神就要跟上这个变化,这样才可以养生。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冰雪融化,柳丝吐绿,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面对美好的春天我们应怎样“顺时养生”?

俗语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人们经过秋冬的休养,到了春季开始劳作。故春季万物复苏,人们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顺应季节特点应从“早睡晚起”到“晚睡早起”。春季在中医五行理论属木,通于肝,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胜,人体之肝气应之而旺,故春季养生主要以养阳护肝为主。肝主疏泄,护肝以调节情志为主。《皇帝内经四气调神论篇道:“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意思是说,违逆了春季养生,少阳之气不得生发,就会发生肝气内郁之病。心情舒畅,既可防治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皇帝内经中讲“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伤了春天的生发之气,夏天就会腹泻,甚至心脏就会出现问题。为甚麽呢?因为木生火,木没生长好,夏天这个火就不旺,火在五行属心,心气就不旺。“奉长者少”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春天没有养好,夏天供生长的东西太少,身体就会出问题。肝亦主藏血,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眼球浑浊,视力不佳。所以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在解剖学中,肝脏的生理功能有代谢免疫解毒产热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等功能。怎样经营好肝脏呢?除了顺应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寒,积极锻炼,还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饮食。养肝首先避免过度劳累,休息可增加肝血流量,激活肝细胞。保持心情愉悦,切勿恼怒。同时管住自己的嘴,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尤其注意饮食卫生。消化不好的人要按时就餐,或少食多餐,保证每天的营养。

春季饮食调节可分三个时期进行。早春是冬春交替之时,气温仍寒冷,人体耗热量较多,可进食偏于温热的药物适当吃些葱蒜,不仅驱寒,也助春阳生发,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营养品。禁寒性食品,防阻遏阳气生发。仲春多与早春饮食相似,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在气温偏盛之时,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亢盛。肝旺则伤脾(木克土),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等滋补脾胃的食物,多食如菠菜花菜油麦菜草莓荔枝芒果等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减少肉类的食用及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仲春时节,正值各种具有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香椿等野菜,要不失时机地采食。晚春为春夏交替之时,气温偏热,可进食清淡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还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禁用大辛大热之品,如羊肉狗肉麻辣火锅等食物,防止热郁化火发为疮痈疖肿等疾病。

在立春后,气候特征以风气为主令。风邪,善行而数变。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既可单独致病,又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可伤人体上部如感冒,又可变幻莫测感染它邪,所以此节气要特别注意防护感冒流行性传染病风湿病等。千金方中提到: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说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甜味之品,以养脾气。如百合韭菜红薯大枣等,忌洋葱花椒等贝类海鲜亦少吃,减轻肝脏负担,减少急性肝炎的发生。养生汤水亦滋阴养肝,补肾益气为主,由于春日多变,应结合气候特点酌情搭配。总之,春季饮食忌大寒大热之品。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状态。面对炎炎夏日,我们的“养长之道又如何开始呢?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心亦属火,肺属金,苦味入心,火克金 所以容易造成()”;为避免心气偏亢,人们不可过食苦味药物,要多食食辛味食物来补益肺气。同时本是肾水心火,而心火时,就容易出现心火肾水反侮现象,故肾水。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地位的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容易掉以轻心了!心为阳脏,主阳气,心阳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人体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要特别注意对心脏的养护。虽夏季炎热,出汗多,多需“降火”且不宜太过,可以选用酸性食物以生津止渴适当降火。中医讲血汗同源,心脏主宰血液,固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所以,夏季要多喝水,提倡每天清晨一杯温开水;由于夏季昼长夜短,要及时调整生活节奏,确保充足的睡眠。在夏季饮食养生,米面杂粮都要吃,还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把握好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季易高温多雨,多雨易染湿气,高温易感暑热,如果超出人体适应程度,会导致很多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在夏季非常容易形成血栓,甚至会因颅内出血或心梗,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此类病人一定安排好合理的饮食,要戒烟酒,少吃肉,多喝水,多清淡。每天钠盐的摄入要控制在5克以内。夏季脾胃功能虚弱,多进稀食是夏季养生的重要方法。清补鸭肉是很适宜夏季的补品,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而且能防疾疗病。鸭为凉性,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是夏季清补的佳品。而西瓜绿豆粥乌梅汤虽是解暑消渴佳品,但不宜冰镇后食用。肾喜温,冷饮伤肾,中医脏与脏关系中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所以夏季食物也不易过寒。可适当选用辛散之品,宣散体内寒湿之气,如生姜生葱胡椒等食物。暑热天气,体内寒湿较重,还可选用火锅,有助排除体内寒湿。同时,勿食过咸,过甜食物。多食过咸食物会使血压升高,特别是在高温夏季,体内缺乏水分,甚至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多食甜食,加重脾胃和肾脏的负担,夏季脾肾虚弱,消化代谢功能的降低,使蔗糖累积体内,严重者可诱发糖尿病。总之,根据天气湿热程度,饮食宜温清兼补,不宜肥甘厚味,多补水,大渴时不可过饮。多补充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李等食物。同时,夏季养生还要注意精神调摄,少焦虑,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就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体脾胃还很虚弱,那我们的“秋收”要做何准备呢?

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季是滋补养阴的开始,是储存能量的开始。抓住秋天进补的最佳时期,科学进补来恢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脾胃功能的改善最为关键。特别是老年人气血衰少,生理机能减退,如突然进补,可引起虚不受补。常言道“秋冬养阴,脾胃先行”。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山药莲子。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效。

秋季是万物成熟,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也是树木凋零的时节。秋季时令主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秋季通于肺,秋季养生以肺为先。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以鼻窍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故饮食宜滋阴润肺为宜。辛味归于肺,秋季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生葱等,要适当增加酸味,如果蔬食醋等。中医认为:“金克木”,肺气太胜会伤肝,故秋天增加酸味食品,酸入肝,可增加肝脏功能,以抵御过盛肺气入侵,根据这一原则,秋季人们一定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习惯,以达到滋阴润肺防燥的目的。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流质,但以少量频饮为佳,还可多食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脏腑清肃之性。秋季前期:用于温燥饮食以清热滋润为主。要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及早晚食粥,午餐喝汤,煮粥可加入梨块银耳等。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为佳。秋季后期:用于凉燥饮食以祛寒滋润为主。可食用皮蛋瘦肉粥红枣粥桂花莲子粥等,多食一些温性蔬菜水果,如南瓜香菜乌梅等。

同时,秋季气温降低,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要做好保暖工作,预防疾病入侵。为何秋季易犯胃病呢?医疗气象研究认为,是由于气温,气湿,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引起。入秋以后,尤其是深秋,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氨酸增多,胃酸大量分泌,胃肠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和适应性都随之降低。所以秋凉时节,一些胃病患者易复发,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中医认为: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因此,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在饮食上,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同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俗话说“春捂秋冻。是聪明的古代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冷适应即人体对寒冷天气的耐受程度。内经提倡在深秋时,不忙添衣,要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要加强身体“抗寒锻炼”,据有关研究,“抗寒锻炼”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有效预防感冒和冻疮。当然,此举对年老体弱或病患者需慎用。秋季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峰期,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注意早晚不要受凉,积极预防过敏性疾病。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是心血管疾病人群最危险的季节,冬藏又需要注意些什麽呢?

   冬季,天气寒冷,寒性凝滞收引,易致人体阳气不足,血运不畅,使许多旧疾复发或加重。冬季主要养生原则就是“温肾防寒”。中医指出,冬季是补肾的最好时机。冬季通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咸味属水,心主苦味属火,水克火。冬季是肾经最旺盛之时,冬季要适当减少咸味多食苦味食物,以助养心阳。人的体质不同,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差异不同,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勿盲目模仿。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气虚要常用山药大枣。血虚要常食木耳羊肝等。患心脑血管疾病者,要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原则,多吃鱼,适当吃茶油玉米油等。此外,冬季多食黑色补肾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脑力劳动者要食核桃豆制品松仁等。同时,冬季寒冷会使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制处于抑制状态,冬季天气阴冷晦暗,人的心情受影响,因此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皇帝内经告诉我们:动属阳,静属阴。冬季阴气过剩,易伤害人体阳气,导致人体呈现病理性阳虚状态。要多晒太阳,多做运动,提升体内阳气,对预防抑郁症有良好效果。

另则,一到冬天,特别是常在户外的人,口角周围及嘴唇总会出现脱皮,干裂,甚至少量出血的现象。平时吃东西受到严重影响不说,还总有“哭笑不得”的尴尬。中医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的健康与脾有密切关系。应食用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莲子等。要牢记,冬季养阴,清补为宜。

《皇帝内经中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之道皆源于此,这也是医道之原理。作为祖国医学的传世经典《皇帝内经告诉人类并不仅仅是如何治病,更重要的是怎样生活。它不仅是医学经典,更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通过研读此书,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学的决心。它不仅使我对医学有更深的理解,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同样,对于传统文化也是一样要先收敛收藏,才谈得上生发生长。针对先下“中医热”,我们不应一味追求怎样将国医发扬光大,怎样去创新。在不完全明白其中真意时,拿什么去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先“收敛”。收藏足了,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东西,这些都是生活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作为中医人,吾当“慎思笃行,修德达才”,广读医书,忠于实践,在积累中沉淀,在沉淀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ee3782f910ef12d2bf9e737.html

《黄帝内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