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丑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然丑闻案盖棺定论巨擘神话破灭留给我们太多思考
美国安然公司曾经创造了一系列神话,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世界能源巨头。然而,就在它春风得意的时候,却瞬间从辉煌的顶点跌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安然高层用种种手法掩盖了公司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以致暴露后资不抵债,被迫破产。而法院刚刚判决安然丑闻案中的最后一位主角斯基林24年零4个月的徒刑,并赔偿1.83亿美元。但他只被冻结了6千万美元的财产和现金。另一位主角因自杀身亡无法追究。100多亿美元的巨额坏账,使无数银行、投资公司、股东以及几万名员工的养老金统统泡了汤!
安然的破产,催生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这里既有自身业务模式的原因,但从更大程度说,它是一系列制度缺陷的殉葬品。

安然丑闻案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只有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监管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
20061023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斯基林因犯有欺诈、做假账、共谋、内部交易多项罪行,被判处24年零4个月的有期徒刑,并被要求交纳总额高达1.83亿美元的财产赔偿,这是安然丑闻案中获刑最重的。至此,历时5年多的安然案终于盖棺定论。
安然的前身是一个小管道公司,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经过安然创始人、CEO肯尼思·和杰弗里·斯基林的锻造,迅速走上了全球化扩张道路,业务拓展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金融交易、投资、木材、广告、宽带等业务的综合型公司,2000年交易额高达1010亿美元。
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背后的危机,正是这种疯狂的扩张,使安然出现了130亿美元的负债,并使它无往不胜的业务模式寿终正寝。
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交易这种生意必须以双方之间的信用为基础,一旦信用出现问题,生意随时都可能被取消。而且,安然的大部分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因此,安然的合同签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欲速则不达,安然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最终栽在了自己的贪欲上。但最关键的还不在此,而是安然不知悔改,在别人提出质疑后,公司高层并没有作出调整,而是继续通过财务

合伙形式和虚假盈余,掩盖巨额债务。据查,安然与2家名为“LJM”“LJM2”的合伙公司长期存在关联交易,而它们的幕后掌舵人就是安然的首席财务官法斯托。
失去诚信的安然,股票一泻千里。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为首的29名高管,在股价下挫之前抛出173万股股票,从中获利11亿美元,而公司的2万名员工却在禁止之列,使股票持有者蒙受重大损失。
安然毁在了自己手里,令人扼腕叹息!斯基林申辩无效
斯基林是安然丑闻案中的最后一位主角,也是最重要的主角。当23日在法庭上被法官宣判24年零4个月监禁时,他一脸黯然!
现年52岁的斯基林曾经在安然工作了11年,成功地将一个业绩平平的管道公司改造成显赫一时的能源巨头,是公司的重要功臣。不过,他同样也是公司的罪人,一度位列美国大公司排名前7的安然,最终正是栽在了由他签字批准的试图掩盖公司巨额债务和现金流问题的财务报表上。
2001年,斯基林从安然创始人、CEO肯尼思·莱的手中接过首席执行官一职,但半年后便以希望能陪伴家人为由闪电辞职。至于出售公司股票的原因,他则欺骗证交会,谎称是考虑到11恐怖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不过,检察官明白,他之所以辞职并出售股票,是因为他知道公司即将破产。
也是事出偶然,有一家短期投资机构的老板吉姆·切欧斯注意到,斯基林身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却一直在抛售手中的安然股票,从中获利1.8亿美元。而且,他还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70美元升至126美元,诱惑股民购买其股票。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售持有的公司股票。斯基林的做法,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追究它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
安然的轰然倒塌,不仅重创了股东,而且直接导致了5000多人失业以及最少10亿美元的养老金损失。

对因商业欺诈而致使安然倒闭一事,斯基林予以否定:我对公司员工抱有愧疚之情,这种虚假报道对我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它会令我的家人、朋友、公司员工,甚至整个社会都感到难堪。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安然没有玩弄任何欺骗手段,是媒体和疲软的市场联合起来谋害了公司。
面对累累的罪行,斯基林并没有好好地反省自己,即便在最后的听证会上,他仍然声称自己无罪。斯基林的律师认为,虽然陪审团认定斯基林的行为已经越线但陪审团没有证据证实他有意伤害任何人,因此量刑应在710年。对此,雷克法官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有人通过纵火焚屋来试图获取保险金,而没有想到有人在房子里一样,不蓄意做某事并不等于他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
雷克法官拒绝了他提出的交纳保释金的请求,并指出,斯基林理应为自己犯下的重罪受到严惩。同时,6位安然股东和前雇员也支持对他施以最重判罚,谴责他欺骗了安然雇员,使公司走向毁灭。雷克透露,斯基林随后可能会被送往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监狱,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
安然案震动了华尔街。作为美国史上最大商业欺诈案的主角,美国联邦检察官要求斯基林交纳总额高达1.83亿美元的财产赔偿,其中部分由肯尼思·莱缴纳。但由于莱今年7月已经死于心脏病突发,这笔赔款就全部落到了斯基林一个人身上。
目前,他名下总值约6000万美元的现金和资产已被政府冻结。根据安然雇员聘请的律师们和检控方、斯基林的律师团和公司有关方面达成的一项协议,其中的4500万美元将被用来建立一个基金会,用于对安然案中的受害者进行补偿,而另外1500万美元将用于支付斯基林的律师费。但还有1.2亿美元暂时没有下落。
尽管斯基林已经受到审判,但当年安然案的受害者们却并不满意。一些受害者表示,基林应该被判处终身监禁,希望当天就看到他被送进监狱。一名曾经在安然工作22年的老员工说:斯基林是骗子、小偷,他藐视法律,背叛了所有相信他的人,我为当年对安然管理层深信不疑感到羞耻。从天堂到地狱

安然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等,曾多次荣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一直以来,它都被金色光环笼罩着。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5007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即便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仍然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00多亿美元。
其实,安然的前身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罢了。1984年,肯尼思·莱成为休斯敦天然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此后的10余年中,这家小公司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更名为安然的这个能源巨头开始了全球化征程。
2000年第4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1季度,季营收增长4……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所有投资者的笑逐颜开。也就在这时,安然的业务模式正在接受考验。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也就是他们内部所说的能源交易。据介绍,这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一旦信用出现问题,生意随时都有可能被中止。
再者,这一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为了保住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疯狂进行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2000年,见宽带有利可图,安然又涉足了宽带业务。如此一来,安然的资金就更加吃紧,并致使它在200110月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上,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事实上,早就有人开始对它产生了质疑。2001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安然的业务欣欣向荣,但实际上根本赚不到钱。他分析指出,2000年时安然的盈利率还有5%,而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

纸终究包不住火!2001年底,美国司法机构调查发现,安然高管长期利用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掩盖巨额债务,这一行为是对公司员工以及680亿美元股市股东投资人的欺骗和玩弄。
据调查,该公司29名高级主管在股价崩跌之前出售了173万股股票,从中获得11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而该公司的2万名员工却被禁止出售正在大幅贬值的股票。曾经每股85元的安然股票,跌到最后的不足1美元,使股票持有者损失惨重。
20011016日,安然发布了第3季度财务报告,披露它一次性冲销了高达10.1亿美元的税后投资坏账。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笔坏账中,有3500万美元是由安然与2家名为“LJM”“LJM2”的合伙公司之间的套期交易所形成,而它们一直由安然的首席财务官法斯托所掌控。
20011022日,安然公开承认,美国证监会已着手调查安然与LJM之间的关联交易。消息一经传出,安然的股价狂跌70%,仅当天就损失近40亿美元的市值。
调查发现,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2001122日,安然被迫提出破产保护,引发美国股市全线下跌。《纽约时报》认为,安然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代表着一个制度的瓦解。
在安然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公司的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如此一来,投资人便血本无归。
此外,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花旗集团也有几亿美元成了泡影。制度缺陷引起崩塌

安然案是对美国金融界、法律界、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证券市场的一次彻底大检查,从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暴露了制度缺陷。
首先,在安然事件中,不得不提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作为世界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安达信从安然手中取得了约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包括2500万美元审计费,1300万美元咨询费,其余是有关税务、会计系统审阅等其他服务费用。很多人怀疑安达信收取高额费用影响了其独立性和公正。
安然事件引发了对美国会计体系及监管体系的有效性的怀疑,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对现行体系进行深度改革。为此,布什政府200237日提出成立联邦政府审计监督机构划,以打破审计业自我管理的做法,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和对公司的约束,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认为:安然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非单一的措施所能解决,必须考虑采取多种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对审计师任命过程进行审查。虽然从理论上说这是股东的事情,但事实上任命审计师是由公司管理层负责的,这一做法应当改变。其次,安然监事会的玩忽职守和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监事会的职责是代表股东利益,监督公司管理层,使其无法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然而,该公司14名监事会成员中竟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如此一来,监事会便形同虚设。
《华尔街日报》披露,安然背后的一些合伙公司常被用来转移账面资产,安然对外的巨额借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的巨额债务就被掩盖起来。
《美国公司治理原则》讲到:治理结构中各个环节的独立性是保证公司治理可靠性的重要基石,因此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全部由独立董事担任……在独立董事的薪酬中,公司股票应该占有很大的份额。不过,这种条款在安然事件中受到了挑战。
安然审计委员会的6名成员中,3人拥有近10万股公司股票,市价高达750万美元。如果审计委员会对公司隐含的风险加以详细披露,必然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同样也会使他们持有的股票贬值。

事实也是这样,审计委员会在安然事件中保持了沉默,而且委员会的3名成员在虚构的财务报表被揭穿之前,伙同安然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向不知情的社会公众出售了价值11亿美元的股票。由此可知:董事持有股票与他们是否将股东利益放在首位,没有必然联系,立性的真正贯彻需要依靠立法、监管、自律等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安然破产案对美国证券市场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工商协进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盖·福塞尔认为,安然事件将使任何一家公布盈余报告的公司都被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人们甚至会无端地怀疑企业使用了不合法的盈余核算手段。
安然的破产,激怒了美国公众,引发了广泛的企业规章改革要求。最引人注目的是2002《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该法规要求企业要监控其金融活动,加大了对CEO的刑事追究,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呈报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财务报告的真实合法性负刑事责任。其中第404条款特别强调: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对每个流程涉及的每个岗位都有详细的说明,并提交内控有效的证明。
安然事件提醒我们,仅有成熟和完善的法制法规还不够,必须要置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于集官方民间监管力量于一体的社会监管体系之下,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使信息透明化,这样才能减少或杜绝安然丑闻的重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1baf66ddccda38376baf3a.html

《安然丑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