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关于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关于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4版)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平台,也是组织教学、有效监控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现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体现“加强基础、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保持特色”的教育理念,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努力吸取国内外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将其体现在培养方案中。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要求 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开展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一门外语。
3)具有适应社会、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个性;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体育运动
1
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修订原则 1.基础性原则。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化通识教育,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和基础教学的内涵,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3.协调性原则。以“能用、适用、应用”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控制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和素质培养课程相互融通,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4.开放性原则。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标准内容引进课程,把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分布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 本科各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培养活动四部分组成,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我院所有本科生必修的课程。由思政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和军体类等4大类课程所组成。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见下表。
理论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分
学时
5
48 学时 学时

32
80
2 文法类与信计
上机
实践总学时
学期
1 理工类(不含信计)
开课适用专业

2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0
32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础外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体育 军事理论 就业指导 军训
3
3
32

16
48 4 2 3 12 2 4 2 1 2 32 192 16 144 32 0 0 32 0

16 64 0 0 0 1 2
48
1 256 48
1 144 32 1
自定
2
1 1-4 1 各系1-4 2 理工类(不含信计) 文法类与信计 理工类(不含信计) 文法类与信计 理工类(不含信计) 文法类与信计 各专业 理工类 文法类 各专业 各专业 各专业 各专业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组成。要求本科专业文法类学生从自学科学类任选一门,理工类学生人文科学类或社会科学类中任选一门,其它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从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本专业选修课程或外专业所设课程中选修,至少取得10个任意选修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清单由学院定期公布。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为学科门类下所属各个专业修读的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须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统一设置学分与学时,具体课程设置方案见下表。
理论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Access程序设计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
总学分
学时
4 3 11 4 56 32 176 64 学时

学时 16 32 0 0 72 64 17696+80
64 3 2 1-2 2 理工类 文法类 理工类 文法类
实验
上机总学时
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

3
1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 工程制图
3
48

0
48
1 2 6 1 4 32 96 0 64 28
0 0 0 0 32 2 9648+48 2814+14
64 2-3 2-3 1 信计、机电 其余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机械类 非机械类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指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是指能反映本专业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统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原则上理工类安排不少于12周,文法类安排8周。其他环节具体内容、周数与安排由各系根据专业需要确定。 2)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是指为体现某专业方向或特色的专业课程组。可按专业方向分成若干模块,以供学生按不同兴趣自行选择。专业选修课程规定的应修学分不少于20学分。
各专业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门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选课范围和自主性。专业选修课设置的课程学分至少应多于规定学生应修学分的30%。
4. 素质培养课程
素质培养课程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目的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勇于创新和实践,培养其综合能力。针对素质培养课程,学院制定了辅助培养计划。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完成辅助培养计划,修满规定的15学分方能毕业。
辅助培养计划由教务处会同学生工作处在原《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生辅助培养计划(试行)》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各系要根据专业实际,结合辅助培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辅助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二)学分学时要求及分配
4
1.各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600以内(含实验学时),总学分控制在180左右(不含辅助培养学分)。
2. 学分学时计算办法:学院实行标准学期制(16周)。每门课程学时原则上8的倍数。理论教学以16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计算机上机操作课和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课等原则上按32学时计1学分;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按每1周计1学分。 3.各类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理工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5%其他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20% 4.建议各专业按下表要求分配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各类课程比例为原则性意见,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类课程比例偏差不得超过5%。
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35% 40%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占总学分比例
25% 五、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学制:本科生一般为四年;
2.培养目标: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3.业务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 分解;
4.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支撑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须认真选定,名称要与教学进程计划中设置的课程相一致;
5.毕业要求:毕业前每类课程必须修满的学分及总学分要求; 6.课程设置:将课程体系按学制细化为分学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是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依据;
7.有关说明:要明确写出本专业的优势、特色,以及教学计划的设计思想等,还可以包括对学生学习、选课的指导性意见等。 六、工作安排 1.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所列专业目录

5
为准。
2.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具体负责本系方案修订(制订)工作。各工作组应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学校相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研讨,充分论证,完成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各系组织专家对本系的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评审。 4.学院通过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负责对全院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核。 5.各专业培养方案验收合格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颁布实施。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51844a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9.html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关于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