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改革开放史包含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1-04-12 10:05: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整理表

: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 修订 / 内容可编辑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授课对象:二年级本科生

教学时间: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标;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课外阅读文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二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课外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课堂交流的发言准备。

分课时教学安排:

第1课时:第一节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2课时: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3课时: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4课时: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

第一节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国从 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有四个重大问题需要做出准确回答 :一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二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还是改革;三是改革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改革;四是用什么标准检验改革实践的成败得失。

对第一个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是毛泽东,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对第二、三、四个问题做出完整而科学回答的是邓小平,从而形成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一、改革是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性质。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的“伟大革命”。这是对我国改革性质的精辟概括。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根本任务就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完善,是广义上的革命。任何社会制度都是由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组成的。所谓基本制度,是指该社会形态的本质所决定、并表现该社会形态本质特征的制度;具体制度,则是由基本制度所决定和派生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的体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这种基本制度,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则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和科研体制等等,它们是由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决定并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服务的,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当大的可变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政治状况和文化状况的变化,这些具体制度在许多方面必须不断破旧创新。社会主义改革,就是改那些不能有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确切和科学的提法,应当是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所以,改革对于我国来说,一方面成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也具有了解放生产力的性质。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生产力。无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论断,还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特点: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和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有利于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因这种纠缠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基本矛盾是任何社会革命的根源,也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认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必须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与改革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重大贡献。它从理论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但是毛泽东只是提出了问题,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具体深入地分析和准确地把握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上述毛泽东同志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由邓小平同志解决的。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综上所述,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几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科学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第一阶段: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

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论探讨,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讨空前活跃。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结晶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这两种新体制在理论上的新认识就是“两权分离”说,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以此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历史新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8年)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及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称之为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

此阶段重要性的认识成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个新的论断,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时期(1988年至1992年)

这一时期,从实践上看,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更健康地推进 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从理论上说,是总结十年改革经验,以便确立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国的改革者事业更健康、更稳妥、更顺利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1992年初至今)

邓小平认为,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学技术体制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始终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中国解决自身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我们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保证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强大的物质条件。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克服过去形成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种旧体制,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反过来,只有发展,改革才能持续深入下去。

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社会稳定。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政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得以健康进行的前提和保证。邓小平强调指出,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不变,两个开放不变,进行改革的方针不变。因此,在改革和发展中,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同改革、发展方案的稳妥、协调以及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非常重视,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地理解,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时代的潮流——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历史的昭示——历代兴衰更替总是同开放和封闭程度呈正相关的联系

现实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需要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

2.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是指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所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

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局势。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 196页)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缩写WTO),简称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国,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贸总协定(GATT)。我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没有参加GATT的活动。19867月,我国根据对外开放的需要,正式向GATT提出恢复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开始中国的“复关”谈判。经历15年,在200112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形成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既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新阶段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是: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身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可以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优势的压力。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日渐突出。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一次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写进党的文献。

根据我国不断汇入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国家经济安全新观念、增强经济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尽管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但不能因此而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一些关键部门与领域积极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

合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该遵守WTO的规则,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同时,我国应该合理利用WTO规则,在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作出努力。

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外资进入对我国根本利益的影响取决于外资进入的规模和部门、外资的控制力以及政府防范外资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预防措施等。政府合理管理和利用外资可以减轻或避免外资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完善金融市场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入世”后我国宏观金融调控、金融市场监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与货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或出现资本项目逆差和国际收支恶化等情况,就有可能触发金融危机。我们必须完善金融市场管理体制和信息体系,审慎放开资本帐户,密切关注国际资本市场动向,提高对金融市场的预警能力,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安全。

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设计一套监测指标,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整国内外政策,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和高效运行,确保国家经济不受重大损失。

本章小结: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课后思考: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6.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 优势?

教学步骤: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核心问题设计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问题,1.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改革开放?2.怎样正确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或就引导性问题布置学生的课外讨论)。

第二步:鼓励学生围绕引导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发言(或就课外讨论情况进行交流发言)。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小结,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的组织主要在两方面:第一,组织学生围绕引导性问题进行讨论或交流发言。为使学生积极发言,可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如给主动发言者以加分奖励。为使学生的发言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可点名让不同班级或学习小组的成员发言,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表达。为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某些问题,教师可以对一些学生的发言不断进行追问。

第二,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对其中的一些发言进行评论和引导,指出其合理指出或问题所在,最后引导到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介绍和讲授上来。

课外教学的组织也主要是两方面:第一,设计好教学引导性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对学生热点问题的调查等方面的工作,精心设计、不断改进教学引导性问题的设计,准备好相关的视频材料。

第二,组织好学生的课外讨论活动。教师首先要划分好学习小组(以10人左右为一小组),确定组长人选。在讨论交流课前一周把要讨论的问题通知学生,让学生进行准备。每位学生都要写一份500字左右的发言提纲。 课外讨论由组长主持,要做好讨论记录。每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在课堂交流时介绍本小组的讨论情况。学生的发言提纲和小组讨论记录在交流之后要交给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评分依据。

板书设计:

章节的标题和知识要点以PPT演示为主,在学生发言时辅以一定量的板书,把学生的主要观点用板书展示出来,便于讨论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讲授。

教学方法运用:

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课件及相关的视频材料。课外讨论在易班进行。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c5b09c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f5.html

《分享改革开放史包含哪些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