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评析

发布时间:2013-07-26 22:13: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选课考察作业

学院外语与经管学院

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

班级报关1

学号1121153119

姓名孙乐乐

授课老师尚继武

时间125

唐诗宋词欣赏与作家生平关系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作品是他性格,心情,经历的最真实的写照。而我们往往也是通过一个作品去了解一个作者,而那些能引发我们内心共鸣的作品片是一个好的作品。而诗词也是这样,或许我们现在时常吟诵的那些经典或许也只是当时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而我也始终相信想要获得读者的共鸣首先要让自己共鸣,想感动读者也首先要感动自己。所以我相信那些真正切身体会到的更加真实感人。正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中写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我这次想以李清照为例简单的说说我对作品与作家生平关系的看法。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她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而这是他的次也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少女的娇羞为主。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是当时的代表作,寥寥数语,一个因贪醉而晚归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娇羞少女的形象便于然于纸上,可爱至极。但在这一时期,我最喜欢的她的诗却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上阙词用20个字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带着香汗,刚下秋千的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而下阙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点睛之笔,生动的表现出少女内心世界。也充分的的反映了李清照当时无忧无虑的单纯生活。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新婚燕尔的她更是写下“卖花担上,买一支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丹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比看”一词。我想并不喜欢逐字逐句的分析一首词,而更喜欢一整首词给人带来的感觉。而这一首词更是将他对爱情执着的憧憬表露无疑。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但这哀而不戚,充分的表现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赵明诚也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而这一时期去也成为了她在词作方面的巅峰时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也是她贫困忧苦,流徙飘泊的经历使她这时的词弥漫着哀苦之意......

从柳永的词分析其对词坛的贡献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颇受到当时一些正统派人物的非难。他的词就很有点浪子作风。他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他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于是当有人向仁宗推荐他,宋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因此受罢黜,郁郁不得志,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受到各阶层群众的喜受,不仅市井之人喜欢,于是便有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可见,柳词流传的广泛和久远。科场失意,宦途坎坷,使柳永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在这主要想分析便是他大量创作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事实。

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翻阅一下《乐章集》,与唐词同调名的词作很多,但篇幅却长了多。如《定风波》,原是六十字的小令,但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写为一百字的长调。《女冠子》也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他的《夜半乐》词描写“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惆怅心情,就可以在长达一百四十四字的篇幅中,大开大阖,恣意铺张。第一叠写途中经历的江上商船往来景象,第二叠写岸边的村舍田家、浣女渔人,第三叠才写自己去国怀乡的哀愁。还有《十二时》、《长相思》、《望远行》等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柳永因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如《迎新春》、《解连环》等新调,都是柳永新制的慢词。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而柳永慢词的铺叙之法,大致注意了几个方面:

1.十分重视景与情的适当布置。柳永词惯用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但我们读来却也并不呆板单一,因为他力求融情于景、以景托情,把情景打成一片,将登山临水所见的山光水色,与离愁别恨结合加以表现,并用对外景的描叙来烘托内心活动。

2.重视直叙与婉曲、平顺与排版的统一。有人说指出柳词喜欢平铺直叙,叙述详尽,有头有尾。但这决不是说柳词缺乏曲折变化。在章法结构上,柳词有今昔交错、空间转换的特点。所谓今昔交错,是往往先铺写眼前之景,然后转入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再回到现实,表达离别相思之情。如《曲玉管》一词,一、二阙均写景,第三阙“暗想当初”以下,是追忆之笔,“阻追游”以下,又直抒愁情。所谓空间转换,是在现实描绘中忽穿插以想象之笔,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皆是真中见幻、实中运虚。

3.重视关键字、句的安排。如《八声甘州》中开端一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总写秋景,引出下面铺叙,是开;结尾“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是遥应开头,是阖;下阙“不忍登高临远”,又把上阙写景与下阙抒情打通,全词便显得层次井然又浑然一体。而《雨霖铃》中“对长亭晚”、“多情自古伤离别”,也都是显现波澜层次的关键句子。此外,领字的运用,在柳词中也十分突出。领字一般用在词的开头,或数句组成的一个层次之首,为词中脉络所系,用得好,使全词开阖呼应、流动跌宕,有一气呵成之妙。柳永慢词中常用的领字有“对”、“望”、“正”、“渐”、“想”、“况”、“向”等,多为去声,因去声峭劲有力,宜于发调,令听者耳目振动,从而收到以健笔写柔情的艺术效果。

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e4597af5335a8102d220e2.html

《唐诗宋词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