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发布时间:2013-03-07 08:02: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独生子女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名:许智洁

级:11学前五班

号:20

指导教师:姚向军

摘要: 1979年以来,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国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摆到了每位家长的面前。 独生子女虽然比非独生子女具有更为优越繁荣家庭生活和教育条件,但是, 独生子女中心的教育观、近期效应的教育观、不切实际的期望观,使得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在心里、情绪、意志行为、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自私、霸道、骄傲、任性、娇气、懒惰等不良表现。许多家长为此感到焦虑不安,独生子女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

关键词:独生子女;过度教育 

独生子女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我国近10余年来,面对独生子女的现状,许多教育、心理专家学者及教师,也广泛地开展了科技研究,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及其教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虽然看法不一致,但也有普遍的、共同的认识。即:我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幸福,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的一切问题,与其所出的社会背景、家庭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独生子女教育的出路,关键在于优化家庭教育。我国近些年来对独生子女的特点与教育的研究,大都将独生子女特点、问题,置于社会大背景之下,进行纵横比较,较一致的结论认识是,独生子女反映出的特点和问题,和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方式有着直接联系。

一、独生子女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1、情商低,功利心强。由于长期受长辈疼爱甚至溺爱,致使独生子女产生一种畸形的情感心理为父母读书、为爷爷奶奶吃饭、为自己创造一切。由此,爱心、同情心淡漠了,圈子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也便养成了情商低,功利性强的心理特点。2、自我中心主义。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的地位和待遇,导致他们慢慢养成以自我为中心。3、享乐心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现代的物质文明,极易养成独生子女的享乐心理。他们娇生惯养,意志脆弱,不能有半点不如意,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4、依赖心理。过分的环境舒适和生活便利,养成独生子女的依赖心理。

独生子女的情绪特征:关于独生子女的情绪研究指出,无论是幼儿,还是中小学生,普遍表现任性、爱激动、发脾气。一般说,独生子女的主导情绪是乐观的,但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活动受情绪支配。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经常满足子女不合理需求的缘故,家长溺爱迁就,使独生子女产生优越感,以致影响子女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然而,爱激动、任性、发脾气并不是独生子女固有的天性,在正确的教育下,这些情绪的极端表现可以避免或纠正。

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从现实生活看,独生子女确实存在许多性格弱点。许多研究资料说明;独生子女对他人不尊敬、不合群、不友爱、依赖性强、有攻击性行为等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性方面,5岁幼儿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而且,在优、差得分上高于非独生子女,出现两级分布情况,独立性强和独立性差的都是独生子女占优势。而友好行为这一项,非独生子女明显地优于独生子女。

二、造成独生子女个性差异的原因。

独生子女存在的弱点已经使家长们担心,这种弱点一方面来自独生本身。独生的孩子在家庭里没有年龄相近的伙伴,于是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交往的经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也更多。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叫淼淼,今年刚上幼儿园托班,平时上下幼儿园常由奶奶接送,在家也只是和爷爷奶奶打交道,孩子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默默一个人玩游戏,所以孩子生活的环境是个孤独的环境,使孩子害怕和陌生人接触,害怕和小朋友一起玩。淼淼生活在处处受呵护的世界里,平时很少有机会出去与其他小朋友玩闹,一起做游戏,几年来,接触事物相对少,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缺少处理相互间矛盾的技能与经验。长此以往,就导致了 “我不要和小朋友玩的情况产生,这也就是独生子女个性发生偏差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来自于独生导致家长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表现为父母由过分保护、过分宠爱、过分放纵、过分照料意识所形成的教育过度,即独生子女从父母那里受到了不适当的过度教育。曾在幼儿园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名幼儿早上来幼儿园后由于妈妈上班快要迟到了,一着急没有拿接送卡就走了,导致他开始哭闹,当值老师去安慰他时,小朋友竟然伸手打了老师一巴掌。 这件事让我们很吃惊,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幼儿既聪明又爱学习,对待老师也很有礼貌,在课间游戏活动中布置的小任务他完成的也很好,与他妈妈的交流中才知道在家里他是一个任性、要强、自私、嫉妒、好发脾气的孩子,经常对父母哭闹漫骂。

(一)独生子女中心的教育观

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听父母的安排;独生子女是家中的独苗,而独苗难活,理应加倍珍惜,特殊保护,这是独生子女家长较为普遍的心理。基于这种观念,许多家长存有四怕心态:一怕孩子有灾有并;二怕孩子学坏;三怕孩子无孝心;四怕孩子不成才。淼淼小朋友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出生以来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当一个可爱的宝宝降生到家庭里时,父母及其爷爷奶奶等视其为掌上明珠,长辈们高兴的心情无以言表,长辈抱着孩子是宝的观念,十分宠爱自己的孩子,一切事情为其代劳。孩子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这正是由于家长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这些家长的教育行为表现为四过:过度宠爱、过度保护、过度照顾、过度期望,也就造成了孩子在家长任性的行为。

(二)近期效应的教育观

古人云:远谋自有深韫略,家庭教育也是有同样道理:家长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才会站得高,看得远,冷静地处理家庭教育问题。但是,在不少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家长缺乏长远的战略观,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习惯于从具体问题着眼、急于追求近期效应。历史上伤仲永的故事,说明方仲永的父亲缺乏远见,导致他15岁伦为常人。另一个历史名人美国独立运动领袖华盛顿,童年时期,由于好奇砍断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父亲听到孩子诚实地认错,并没责罚他,却把他搂在自己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这比一百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由此,华盛顿铭记父亲教导,以此为人生道路上的准则和力量。可见其父在教育子女中的远见所获取的后继效应,对子女成才何等有价值。

(三)不切实际的期望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期望目标所产生的教育行为,能够形成相应的动力效应。无明确期望目标,盲目从众的教育行为,不能引发子女的心理动力;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都可引发强制性动力效应;补偿心理,可转化为自发动力;与富国强民相适应的服务心理,可以产生持久的动力效应。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教育中,许多产生于从众心理、炫耀心理和补偿心理的家长,不能取得理想的、自觉而持久的育人动力效应。

这些毛病表现在孩子身长,但主要原因却是家长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从自身找原因,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交往,让他在集体中成长。其次,建议家长把过量的爱护降温,对待孩子更理智一些,不让孩子感觉他在家里是众人关注的中心。

三、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策略。

1、改变独生子女在家族的特殊地位。范存仁等1993年对西安市10所小学7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全体样本来看,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表现比非独生子女更为强烈。在家庭教育中,独生不等于独尊独霸

2、切忌娇宠惯纵。娇宠造成任性,而任性又成为独生子女的突出表现,是不良品德的苗头。娇宠和溺爱,容易造成孩子心里发展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同时又因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造成适应社会困难。还会形成他们极端的自我中心意识,凡事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家长在物质水平提高之后,总让孩子尽量吃好的、用好的,纵容孩子的各种高档消费并一味地用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表面是感情投资、智力投资,实则是用钱害了子女,不自觉地为子女犯罪作投资

四、学校、社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我国的独生子女现象,是新形势下的产物,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并无成熟的经验,而家长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及旧的思维方式,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还在发生作用,由此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通病。形势在发展,条件在变化,任务在改变,而残存的旧观念及原有的思维定势,面对急剧变革的客观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形成了一些令人焦虑、困惑、手足无措的新的教育问题。这是一项艰苦的修正教育过程,因其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做起来会格外困难。要做好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巨大工程,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改革对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3035f6700abb68a982fb38.html

《独生子女个性心理发展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