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

发布时间:2020-06-18 06:5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

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秒。声音在固体传

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

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

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

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

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

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

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每一小格是0.1℃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秒,而在空气中

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

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

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

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

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

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

关系是:1厘米=0.01=10米;1毫米=0.001=101=106微米;1微米=10-6米。

4.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5.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9.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3.6千米/小时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103千克=106=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3(还有:克/厘米3)1/厘米3=1000千克/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39.水的密度ρ=1.0×10千克/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

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

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2.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

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

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

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1=1/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

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

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

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

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3

g=9.8/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

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

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

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

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

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

空气中也受到浮力)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G(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的乘积。(功=×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

=1·).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

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1/

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

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

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

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

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

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

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

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

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cm(t0-t)=cm△t降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9.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

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A)U→(V)R→

(Ω)1=1/欧。

3.公式的理解: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

路中;②IU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

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

电流:I=I

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U=U

1+U

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

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nR

分压作用

比例关系:电流:I

1∶I

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

电流:I=I

1+I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

=1/R

1+1/R

2

分流作用:I

1I

2=1/R

11/R

2

比例关系:电压:U

1∶U

2=1∶1

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

时),1=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J)U→(V)

I→(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式中的W.U.It是在

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

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

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

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w)W→焦;t→秒;

U→伏(V);I→安(A)是瓦;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P=U2/R11.额定电压(U

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

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U>U

0时,则P>P

0;灯很亮,易烧坏。

U

0时,则P

0;灯很暗,当U=U

0时,则P=P

0;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A)R→(Ω)t→秒。)

17.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18.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

14.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6fdcd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30.html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全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