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7-27 07:35: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实践活动,是一个严重课题。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无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详尽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例外的集体活动形式同详尽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安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例外,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例外。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详尽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1)在实践操作中丰盛想象力。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盛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严重严重,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胜利。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烈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剧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胜利,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胜利的喜悦是非常严重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胜利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胜利的喜悦,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深刻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喜悦,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美艳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a85da1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c.html

《2019年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