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 启示

发布时间:2020-02-24 09:25: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不计较个人私利,有宽以待人的胸怀,有至真至诚、甘愿吃亏的精神;在同事有某种过失或对不住自己时,不恶意相讽,而善意相讳,同时又不为小人谗言而左右;能像管仲那样,在公事国事上尽职尽责,在原则问题上不以恩报德,不私其友,刚正不阿;如果互相之间都能够情同管鲍,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真诚,那么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会少一些,实现两个超过,两个提高的目标任务就会容易一些。

鲍叔牙以天下为己任的虚怀若谷、举能让贤、甘愿下之的宽广胸怀值得我们学习。他之所以乐于成就管仲的英雄事业,

是因为他有为国家社稷着想的人生目标。我们现在无法去体验鲍叔牙在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的心情,这是需要多么深厚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去做到的事情。中国文化对读书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为天下人做一番事业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时所列的五点理由。他说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即管仲能用宽惠政策招抚民众,能够掌握礼法这一根本,能用忠信的原则对待贵族,能以礼义廉耻使四方归用,能身先士卒,鼓励作战。于是鲍叔牙甘愿成为管仲的下手。鲍叔牙让相后,退而不隐,依然全力支持管仲的事业。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智,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由此,我们联想到战国时代的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本是鬼谷子先生王栩的得意门生,且两人曾结为同窗义兄,但庞涓心胸狭窄,十分嫉恨比自己有才能的孙膑,故屡屡在魏惠王面前使坏,致使孙膑遭到鲸刑和膑刑,最终两人各侍其主而成为你死我活的敌人。试想,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慧眼识英才,如果没有鲍叔牙在管仲一次次犯错误时理解他、帮助他、支持他,如果没有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的让贤推荐,管仲早就被埋没了,也许在齐国崛起之前就死于鲁国了。谈古论今,如果我国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能够像鲍叔牙一样举能让贤、甘愿下之,就不会出现买官鬻爵、妒贤嫉能、争权夺利的丑恶现象,就不会有管仲一类的人才处于被排斥、被打击、被埋没的境地。那么,天下就呈现人尽其才的氛围。

——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管仲之所以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敢于承受三次做官而罢免、参军打仗时临阵逃跑、不以死誓忠而甘愿囚禁等羞辱之事,是因为他壮志未酬,事业未成。为图谋英雄大业,管仲百折不挠,始终保持大节,坚守信念。因此,当鲍叔牙力荐他辅佐齐桓公时,他不以阶下囚为耻,深明大义,择木而栖,择主而从,毅然决然地承担大任。于是,承君命,奉社稷,持宗庙、生死为齐国。

他大胆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终于建立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功业。由此可证明,大凡有经世纬国之才的能人,难免小节有损。因而我们不能对贤能之士求全责备,更不能吹毛求疵。我们要善于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使之为社会、为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有才能的人要知错必改,坚定信念,把握机会,实现理想。千万不能恃才傲物,鄙视一切,更不能轻易放弃伟大志向和人生目标。

    ——齐桓公唯才是取的用人观也值得我们学习。齐桓公从善如流,贤明豁达,放弃一箭之仇,擢管仲于缧绁之中,委以相任,尊为仲父,结果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霸业。尽管齐桓公在晚年不识才,也不听管仲所言,管仲死后还是亲近、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人,使朝政大乱,以致本人病死后第十个月才得以安葬,但不能抹杀他开创事业时不计前嫌、唯才是取、重用管仲的雄才大略。古今中外,有多少君王敢于擢用有贤能的仇人做丞相?就现今社会而论,有多少省长、厅长、市长、经理等一方或一隅的首领为了事业敢用有贤能的与己意见不和甚至仇视的人做部下?可以说前有古人,后无来者。正因为如此,所以齐桓公唯才是取的用人观更有现实意义,更值得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bb87070740be1e650e9ac5.html

《管鲍之交 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