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doc

发布时间:2020-05-12 21:09: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

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

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类项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法则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

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

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

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

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

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 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

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 a-2b2=a2-2ab+b2

  ( 2m+n2=2m2+4mn+n2

  ( -n-3m2=n2-6mn+9m2   ( 5a+0.2b2=25a2+5ab+0.4b2

  ( 5a-0.2b2=5a2-5ab+0.04b2

  ( -a-2b2=a+2b2   ( 2a-4b2=4a-2b2   ( -5m+n2=-n+5m2   3、小试牛刀

   x+y2=______________;② -y-x2=_______________;

   2x+32=_____________;④ 3a-22=_______________;

   2x+3y2=____________;⑥ 4x-5y2=______________;

   0.5m+n2=___________;⑧ a-0.6b2=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   (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

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 P36 习题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

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

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

,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二)

  一、引导——发现模式

  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

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部分数学活动既可在课内进行又可以在课外进行,像问题解决、数学

游戏、数学实验。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更重视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内容受课本的约束也很少

  活动——参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数学调查;数学实验;测量活动;模型制作;数学游戏

问题解决。

  三、讨论——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因此也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它的特

点是,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

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讨论——交流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例:完全平方公式)

  四、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

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老师则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

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

法。   自学——辅导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讲解——练习。

  五、讲解——传授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脉,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用

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

  以上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明确三点:   1、最有效的学习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接受式学习与发展式学习互相补充、合理结合;   3、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机械的截然划分,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几种模式可以进行相互渗透与综合。

  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种教学目标、某

一类数学教学内容、某一个班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模式,有多种模式可以选用。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灵活地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

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

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

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

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

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

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

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

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

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

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

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7、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

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

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

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   如老师上课用的三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小,很显然不全等;

  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SSS”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实物演示:

  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

  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题组练习(略)

  3、(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

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

  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

  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议一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

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

  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画一画: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一条边为3cm

  剪一剪:   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

  比一比:   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

  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

  学生练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z+z平台演示   z+z平台演示,教师加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   经过对各种情况得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结论很显然只需学生想像即可,z+z平台辅助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496822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1.html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