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散文欣赏

发布时间:2020-06-08 06:59: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诗词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测试卷

1.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下文写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D.尾联想到自己胸怀抱负,如今年岁已老,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于是悲从中来,不禁涕泪交流。

2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A.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表明人们喜动喜热闹,所以他们争着、拥挤着、吵吵闹闹地渡过河去,一起走向江村;而诗人却喜静喜冷清孤寂,于是他一个人走向了寂寥的山林。

B.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C.诗人真实地抒写出了脱尽尘世烟火的隐逸情趣,又表现出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D.诗人以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显现出恬然超脱孤寂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3.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A.这首词的开头总述江南风物人情的美好,接着从景、事、人三个角度具体写江南的美。

B.七、八两句表达了作者久居江南,不愿回到家乡去的心情。

C.这首词的词眼是“断肠”,因为作者客居江南,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去,而内心又充满着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他觉得不回归故乡只能让人伤心肠断。

D.全词讴歌了江南水乡风光宜人、人物风流的美好情景。

4.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雨纷纷,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5.对下面这首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描写了泰山南北一片青翠,望不到边的壮观景象。

B.三、四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写。“造化”指大自然;“阴阳”指山的南北。

C.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浩荡的襟怀和宽阔的眼界;七、八句既表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勇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魄,也进一步渲染了泰山的高大险峻。

D.最后两句由望岳写到登岳后看到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

6.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明妃,即王昭君。紫台,指汉朝皇宫。青冢是王昭君墓。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都压“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下句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更进一步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画图”句承前“一去”句,“环佩”句承前“独留”句。

D.尾联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和对汉元帝的满腔怨恨。

7.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A.前两句的意思是:我这里秋风渐起,你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B.三、四两句的意思是:一路上风波险恶,你什么时候才能平安到达啊?

C.第五句的意思是:杰出的文人大都生平坎坷,好文章就像跟命运作对似的。“魑魅”本义为妖怪,此指奸邪小人。

D.最后两句由李白联想到屈原,把李白屈原并称,体现了作者对李白的钦敬;也想象到李白遇赦返回时途经汨罗,应会投诗赠送给屈原。

8.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A.首联点明登楼远眺的时间和地点,用“江城如画里”引出中间两联,第二、三联是对首句的具体描绘。

B.第三联中的“寒”和“老”,既表现出秋色已深的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在这北楼之上,临风眺望迷人的风光,谁会不怀念它的建造者——谢眺的功劳呢?

D.这首诗前四句表现了对宣城的赞美之情,情绪是愉快的;后四句表现了对秋色已深,独自登楼的感慨,心情是寂寞的。

9.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A.第一句点明望见山的北面。“秀”既写景致秀丽,又引出下句。

B.第二句写出山势之高,同时点出了望雪之题。

C.三、四句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拿雨后天晴的景色和大雪纷飞时的寒意进行对比,突出了雪过天晴的美好。

D.全诗用词极为精练,例如仅用“霁色”和“暮寒”四字,就突出了诗题“余”字的意味。

10.对下面的诗歌分析欣赏,不确切的一项是

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11.对下面的诗歌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A.一、二句是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的时间、情景。

B.第三句是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后的表现。

C.全诗主要是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后,不顾重病在身,吃惊地坐起来,激动得夜不能寐。

D.诗中的灯是“残灯”,风是“暗风”,窗是“寒窗”,以哀景衬托哀情,令读者黯然销魂。

12.对下面的诗词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浣溪沙      范成大

   十里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秋晨气爽,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A.这首词描绘了田园丰饶、气候宜人的美景,赞美了田园旺盛的生命力。

B.上阕重在写景物,下阕转入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四、五句点明时近晚秋,渐觉凉爽宜人,末句写出作者的欢乐心情。

C.身着戎装的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表明自己对保卫国土的重大责任。

D.本词显示了作者取景的匠心,作者徐徐展开画卷,景中见情。

13.对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坡羊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两句是勾画秦汉建都的关中一带的景色。

B.“西都”是指秦朝都城咸阳和汉朝都城长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说秦汉时期统治者榨取民脂民膏而营造的无数宫殿,灭亡时都化为灰土。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老百姓对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替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14.对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蟾宫曲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兀的般证果,澎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A.这支散曲运用借古喻今的写法,列举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故事的联想来体现作者针砭时势的意图。

B.作者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来评价历史,认为秦末的楚汉之争是无足轻重的功名之争,流露出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低沉情调。

C.“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是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历史故事,即项梁、项羽杀会稽郡守而起兵,刘邦以巴蜀为基地创下帝业以及淳于棼梦入槐安国当南柯太守。

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曲中一语双关,承上启下,既是对韩信故事的评价,又是对当世人情世故的讽喻;既呼应了前面的韩信的故事,又导出“醉了由他”这种超然物外、不问是非的人生态度。

15.对下面的散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庆东原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A.这首曲子开头以“忘忧草,含笑花”起兴,劝人忘记忧愁、笑口常开。

B.“劝君闻早冠宜挂”一句表现作者否定功名仕途,“挂冠”即劝人辞官。

C.“那里也-----”三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反映作者仰慕这三位历史人物,渴望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

D.这首曲子表面上悠然洒脱、故作旷达,其实寓含沉重的伤时叹世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两个题目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6.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1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通过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8.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19.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0.“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1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

22.有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语含双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3阅读下面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江上

萧条秋鱼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蒙蒙云天外。

送客之江西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24.默写下列横线上空缺的诗句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星垂平野阔              。(《旅夜书怀》)

古代诗歌测试题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文字题(共28分)

19.上片写                                                       

下片写                                                     (4分)

20.                                                                

                                                          (6分)

21.                                                      (2分)

22.                                                              

                                                          (4分)

23.相同                                                        

不同                                                              

                                                          (4分)

24.默写(每句2分,共8分)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星垂平野阔                 。(《旅夜书怀》)

参考答案

1.D(涕泪交流的原因错误)

2A

3.C

4.C(闲适恬淡的心情)

5.D(由望岳写到登岳后看到的壮观景象)

6.D(痛斥汉元帝的昏庸,对汉元帝的满腔怨恨)

7.C(好文章就像跟命运作对似的)

8.C(谁会不怀念它的建造者——谢眺的功劳)

9.C(拿雨后天晴的景色和大雪纷飞时的寒意进行对比,突出了雪过天晴的美好)

10.C(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11.C(激动)

12.C(表明自己对保卫国土的重大责任,应是亲近百姓)

13.D(老百姓对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替是不起任何作用)

14.B(流露出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低沉情调)

15.C(不是仰慕、渴望)

16.D(不是劝勉,而是告诫)

17.D(不是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是将戍边战士与“游侠儿”作了正反对比)

18.B (词中所写是梦境,不是具体地回忆。“雁门西”、“青海际”是泛指,并非具体地点。)

19.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0.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21.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过隐士一样的贫困生活。

22.这里的“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政治上的风雨和晴。由于苏轼历经官场的风风雨雨,对风雨的袭击或雨过天晴的遭际已习以为常,所以他觉得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要了,从而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23.同:内容都写长江雨景。写法都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有画面感(诗中有画)。

异:季节不同,前者秋,后者春。前者重在写形,后者写形也写到声。前者写到的船是动的,后者是静的。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概况

原文

注释

译文

作者

赏析

概况

原文

注释

译文

作者

赏析

展开

编辑本段概况

  【作品名称】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创作年代】

  【作者姓名】陆游

  【作品体裁】

编辑本段原文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1]

编辑本段注释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2]

编辑本段译文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编辑本段作者

作者陆游

陆游[3]

  (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4]

编辑本段赏析

【赏析一】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5]

【赏析二】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士,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士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首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怀之作。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2]

阿呆语文网 ( 阿呆语文网 登陆 注册

版本分类 专题推荐 教案 试题 课件 素材 复习 实用文体 分类教学 资源上传 有求必应 在线新华字典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鲁教版 鲁人版 沪教版 鄂教版 北师大版 北京课改实验版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名师教学视频录像 各地公开课资源 各地优质课资源 站长QQ5

站内搜索: 首页

  免费古代诗歌鉴赏四十八题

类型:高三试题 加入时间:20072319:52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古代诗歌鉴赏四十八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濑:指从石滩上急急流泻的溪水。

1.依次描写了秋雨、溪水、白鹭,这些景物的描写次序是否可以置换?为什么?

2.过“白鹭惊复下”一场虚惊描写来衬托栾家濑的什么特点?

二、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 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写出了村居环境的什么特点?

2 后两句写的牛归、鸦立牛背等动景,作用是什么?

三、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浪,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燕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这首诗哪些句子是寓情于景的?请简要分析。

2 诗歌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 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2. 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

3. 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方法的特点。

五、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 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惊”?

答:

2.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出”、“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答:

3.这首诗从哪两个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答:

六、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1.这首诗四句恰似四幅图景,如果每个图景用一个四字句去概括,分别是

2.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却反映了田家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试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气氛、情调和作者的观感。

答:

3.这首诗 句动静相应, 互为映衬。

七、 竹枝词(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烧畲:把地里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

1.诗歌的一二句写景,第一句的“层层”写出桃花的 ,第二句的“云间”写出大山的

2.诗歌的三四句写人,这里运用了 修辞手法,“银钏金钗”指代

“长刀短笠”指代 ,突出了

2. 透过对山民的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八、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宋)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1.两首《登岳阳楼》诗,在写景中最能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的是诗中第二联,杜诗表达的是 ,而萧诗表达的则是

2.同是表达对岳阳楼的向往,杜诗在 先声夺人,体现在 字上;而萧诗在 点题深化,体现在一个 字上。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交代了作者在战乱中的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交代作者浪迹江湖的

4.从末联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诗 和萧诗的 的风格。

九、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琴台: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买酒之处,此代指成都。

1.“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的有机交融是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首诗中的情与景是怎样结合的?

答:

2.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十、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 结合全诗看,首句在写“月”时加一“凉”字,有何意味?

答:

2 次句说“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指什么?这样写表达出什么意蕴?

答:

3 简析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

十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台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

2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答:

3 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十二、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的精神,

同时也批评“时人”的

2 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一 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

句的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

后者指

十三、 洞中蝙蝠 白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 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

3.“一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答:

十四、 杜甫

素练风霜起①, 苍鹰画作殊。

拽身思狡兔②, 侧目似愁胡⑧。

绦镟光可摘④, 轩楹势堪呼⑤。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 双身:挺立。③胡:这里指猢狲。一说指胡人。④绦:丝绳。镟:铜环。轩楹:堂前廊柱。

1 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两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

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

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

十五、 双调·拔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L“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

答:

2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歌,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

答:

3.试分析结末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

十六、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柔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近日无人属阿谁?

1.的一二两句极写杨柳的动人风姿,三四句交代杨柳的生长之地,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寓意是什么?

3 诗歌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七、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 后者主要用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 态度,后者表现了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

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十八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简析梅花的形象。

2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十九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今南京)。

1.这首诗所写的 是一个关键的字眼,正因为环境如此,它才可以即使

,也能够逃过

的厄运。

2.“身影妖娆各占春”以及句中的“妖娆”的意思是指杏花的

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在诗中是通过

这一组词语来体现的。

二十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诗的关键词,它就是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描写为全诗点染出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3 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

4 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 , ;

二十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3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4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二十二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紫骝:骏马名。

1 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

答: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样的态度?

答: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答:

4.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贬的不同态度,从诗歌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答:

二十三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200字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

这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以有适当的想像。

答: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的“一杯”、“万里”分别包含什么言外之意?

答:

3 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燕然未勒”四个字?

答:

4 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答:

二十四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

2.词中“睡觉”两字与现代汉语中“睡觉”一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

3.“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

二十五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

2 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

3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答: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

二十六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①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③上意,提携玉龙④为君死。

注①燕脂:同“胭脂”。 ②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③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④玉龙:指剑。

1 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答:

2 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答: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答:

4 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

二十七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兆。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 塞外战场的描写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2 后四句表达对战争的态度,先言“意气高”,后说“白骨乱蓬蒿”,这样表达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十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 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整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面貌?

二十九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 如何理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两句诗?

2 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三十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①。

回看射雕②处,千里暮云平。

[注:①细柳营:原为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军营所在地,周以治军严明著称。②射雕:北齐斛律光曾随世宗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中飞翔,他一剑射中它的颈子,大鸟旋转而下,至地一看,原来是只大雕,于是他被人们称作“射雕手”。]

1 首联两句若互换位置,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 品味诗句,想象并写出诗中“狩猎将军”的形象特点。

三十一 过华清宫①绝句 杜牧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扬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③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的舞曲。]

1.两首诗里的“骑‘字,所指的意思均是

2.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答:“笑”字:

“破”字:

3.“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无人知”三字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试作分析。

三十二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深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一本作“丞相”。②频频:多次烦劳。一本作“频繁”。③两朝:指蜀国两个国主刘备和刘禅两代。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艰。]

1 第二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2.第三四句的景物描写起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五六两句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功绩?

3 为什么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十三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①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称做“龙舟”,高四层,还有高三层的“水殿”九艘。]

1 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

2.诗人认为隋炀帝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提并论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3.这首诗评说历史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三十四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诗中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赞颂的人物是

2 诗中三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五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之战,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1 杜诗中“不期”的语义是 ,王诗中“势难回”的语义是

2.杜诗以项羽事为题材,实际上是宣扬了 这样颇有积极意义的道理。

3.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4.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十六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①,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③,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②贾生:即贾谊。汉文帝时,任太中大夫。为大臣所谗毁,谪长沙王

太傅。几年后,汉文帝曾召见他。③前席: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1 诗中提到的“逐臣”和“贾生”是否同一个人物?

2 诗中“可怜夜半虚前席”的主角是谁?

3 作者对所咏的人物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4 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十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②。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又将它恢复。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刘)禅宴,为之作故蜀妓。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现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慑天下的功业。“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 ,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 之情。

2.“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 的辅助,开创了大业。“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 ,葬送了基业。

4 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4.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

三十八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①,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叹门外搂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还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搂头张丽华”的诗意。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用比喻句描写景物,“练”是说江面像 ,“簇”是说山峰像

2 把词中“漫嗟荣辱”的“漫”字改为“慢”,意思有什么差别?

3.“但寒烟衰草凝绿”中“但”字的词义是什么?作者用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十九 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851144)-少章,南宋时人。高宗建炎元年出使金国,因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而被拘留15年,高宗绍圣13年才回到故国。这首诗是他被拘时所写。]

1.首联“关河迢递”和“塞”两词与尾联中 一词相呼应,表明作者 的身世经历,

3 诗中描写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这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

4 颈联抒发深切思念祖国的愁苦,笔法曲折。试用现代汉语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华”字在古代是“花”的意思.说说尾联的字面意思。

四十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杜陵:代指长安。长安东南有地名杜县,汉宜帝的陵墓建在此地,后来称为“杜陵”。唐代诗人常用杜陵代指长安。]

1 诗中的“禁火”指的是什么?

2.第一句的“空”写的是什么感觉?第二句哪个字与之呼应?

3.诗题是“寒食寄京师诸弟”,作者当时仕宦异乡,亦即诗中所指的 ,“京师”即诗中所指的

四十一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动霜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燕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

l.首联的“春风”和“天涯”均有所比喻。说说这两句诗的内在含义。

2 颈联中“犹”字和“欲”两字用得好,包含着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联想。试联系作者感情分析这两个字的意思。

3.尾联写了两种花,分别是 末句与上句的“ ”有呼应效果。

5 联两句有因果关系,诗人用两种花做比喻,实际意思是说因为

,所以

四十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肝胆尚并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孙郎:指三国时期的孙权,他曾“亲乘马,射虎,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②冯唐:西汉文帝时的大臣。当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守边有方,功绩显著.因报功不实而获罪被削职。冯唐为魏尚鸣不平,文帝“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1.词的上片写出猎情景。“老夫”是指 ,“千骑卷平冈”所描写的场面是

2.词中上片和下片均用了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典故的用意是 , ;

“何日遣冯唐”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做

3 词中“鬓微霜,又何妨”句与作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相比,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利用古人对天狼星的习惯喻意,可以感受到词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十三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宋孝宗乾道七年冬,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这首诗。

1 联系注释介绍的诗人的经历,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2 第三句的第一问句,第四句如何回应?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两句诗有许多言外之意。试想象当时情景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约100字的文字对这两句诗加以扩写。

四十四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龌龊”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放荡”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2.此诗前二句和后两句分别抒写什么感情?

四十五 登崖州①城作 李德裕②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③绕郡城。

注:①崖州:在今海南省,即注释中的珠崖郡。

②李德裕,唐代杰出政治家,任宰相六年颇有建树,后为政敌陷害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唐语林》云:“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望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向悲哽。”

③百匝千遭:重重环绕。匝:围绕一周。

1 第一句“望帝京”三字包含着什么思想感情?

2.第二句中,“半年程”设想鸟儿的目的地是哪里?“犹”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四十六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在今安徽省宜械县北,南齐谢跳任太守时所建。因谢腕在此地送别友人,后人因以其地为送别之所。 ②劳歌:送别之歌。在今南京西南古新事旁有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筑,为送别之所,人们在此歌以送客。后遂称送别之歌为劳歌。

1 诗中有两个人物,一是送友的作者,一是告别的远行者。第三句中“酒醒”的人是指 ,“人已远”的人是指 ,“下西楼”的人是指

2.“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一句的“ ”。也开启了下一句的“ ”。

3 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4.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四十七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①,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②形胜宁终弃,③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①修门:战国时楚国郢都城门。②河潼:指黄河、潼关,意即中原地带。③周汉规模:指历史上周朝、汉朝立国的规模。

1 这首诗贯穿全诗的情绪是什么?它表现了诗人作为“放臣”身份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既交代了 ,又暗示了 ,而且和尾联的“ ”埋下伏笔。

3.试分析颈联“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中的“宁”、“要”,寄托了诗人对当权者什么样的期望?

4.开篇的“不复望修门”与结尾的“自恨不如云际雁”似是矛盾,这种“矛盾”正好说明了什么?

四十八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题目是“问”,这个“问”其实就是 的委婉说法。

2.一、二两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试分析这首诗在语言运用和表情达意的特色。

古诗鉴赏练习参考答案:

一、1 2 3 移步换行 闻声想景

二、1 “惊”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2 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3 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了这种感受。

三、1 绿满平川、春祭笑语、雨歇鸠鸣、初日繁花。2 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农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3 一、二 “春雨歇”“杏花繁”。

四、1 繁茂、高峻 2 借代 女子 男子 浓郁的民族风情 3 表达了诗人对这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五、1 为国家倾颓、社会动荡而忧心忡忡的心情 个人浪迹江湖、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感。2 开头 结尾 3 处境 游踪 4 苍凉沉郁 清新飘逸。

八、1 不能置换。因为先有秋雨,后有石间水泻,有了水泻相溅,才会把白鹭惊起。 2 通过“白鹭惊复下”的动态描写来衬托栾家濑环境的幽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静、以惊见宁的手法,来反衬栾家濑环境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旋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九、1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田园风光。诗中的“榆钱落尽槿花稀”表明时已清秋;“寒鸦”的寒”也表明深秋已至。突出了村居环境的沉寂、清静。2 后两句写牛归、鸦立牛背等动景,其作用是以动衬静,衬托村居环境的幽静。

十、1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浪 冥冥日沉夕 燕下芦洲白。2 思乡之情

十一、1 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2 二、三两联实写,末联虚写。 3 赋予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十二、1 “小松”象征着诗人不甘埋没的精神。“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小松起初埋没在“深草里”和“蓬蒿”中,但它不甘埋没,一个“刺”字,不仅写出了小松的外型特点,而且写出了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显示了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出”字写出了小松出类拔萃的个性,为后来“凌云”打下基础。2 诗歌的三四句有两个“凌云”,意义不同。前一个,指未长成的小松,其内在品格尚未显现,被人小看;后一个,指长成后的松树,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它高,也算不得有眼光了。

十三、1 远离祸害,保全自身。2 3 否定 贬斥

二十四.1 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2 诗歌中的“睡觉”意为“从梦中醒来”,不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3 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一层意思是说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一层意思是说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再一层意思是说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更一层意思是说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二十五.1 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 “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3 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4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二十六.1 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 形容边塞泥土颜色的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3 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 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描绘,渲染出紧张严肃的战斗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二十七.1 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塞外战场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2 不矛盾。诗歌采用了先扬后抑(或欲抑先扬)的写法,在战场上将士们士气高涨,结果他们却化为白骨,被弃于荒野之中,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

二十八.1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在全诗中起到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2 表现出戍边将士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二十九.1此句含思乡的情调,在写法上虚实结合。“梅花”本是《梅花落》曲调,战士听此曲易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为实写。听到《梅花落》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一夜之间洒满关山,是写将士们的想象。作者将《梅花落》拆用为“梅花何处落”,以设问问之,是虚写。实虚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境界。2 此诗意境开朗壮阔宁静:雪净月明,羌笛戍楼给人一种阔大的感觉,透着几分宁谧,“风吹一夜满关山”写出了风传笛曲之快、之广,也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三十.1 首句写在劲吹的寒风中,以兽角装饰的硬弓声响处,一支飞剑呼啸而出,有力地射向猎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得很足,人物射猎的雄姿和不凡的技艺已跃然纸上。次句才推出人物。如此开端,突兀见奇、先声夺人。若两句倒置,就索然寡味了。2 作者借首联的射猎场面,颔联的“疾”“轻”的细节,颈联的周亚夫之典(暗寓将军有周亚夫的名将风度),尾联的“射雕”暗典(暗含称颂将军武勇过人的意思),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气度不凡、骑技高超、剑术精湛的将军形象。

三十一.1骑着马的人。2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扬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讽刺。“破”字形象地揭示了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且包含着作者的愤慨。3 “无人知”三字指出只有扬妃知道,是荔枝送到了。既是陈述,又包含着飞骑送荔之举的荒唐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的讥讽和愤慨。

三十二.1借茂盛繁密、高大参天的柏树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象征了诸葛亮一生风骨凛凛的浩然气节,寄托了诗人崇敬追怀的感情。2 表面写美丽的景物,但美丽的景物反衬诸葛亮身后被人冷落,表达了作者的哀伤。3 辅助刘备开创蜀国基业,辅助刘禅度过艰危。4 倾诉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惋惜之情,也寄寓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

三十三.1 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2 不可以。因为“若无”的假设正说明诗人对隋炀帝的否定。3 肯定的是大运河的客观功绩,否定的是隋炀帝的奢侈荒唐。

三十四.1 对偶 孔明 2 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孔明未能实现统一大业、中途夭折的惋惜之情。另一方面也借此抒怀,表现自己忠于国家不为朝廷所用、老而无成、抱憾一生的抑郁情怀。

三十五.1 不可预料 局势难以挽回 2 百折不挠 3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失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4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三十六.1相同(都是指贾谊) 2 汉文帝 3 对汉文帝的讽刺 为贾谊惋惜 4 最大的特点在于先抑后扬,一、二两句写文帝求贤若渴,贾生才调无伦;三、四句以一个“可怜”使笔锋陡转,“不问苍生问鬼神”,化赞赏为慨叹,化歌颂为讽刺。

三十七.1 英雄气 仰慕、崇敬 2 诸葛亮 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不象贤)3 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露蜀国败亡的原因。 4 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

三十八.1 绸绢 箭头 2 “漫”字意思是“空自”、“徒然”,表达作者的感慨。如果用“慢”字,则没有感情色彩。3 “但”字意思是“只有”,作者用此词是表达自己的慨叹;应该记取的历史教训却无人重视,被人淡忘。

三十九.1 绝域 出使金国被拘留异域 2 诗中描写塞外的春天没有丝毫令人喜爱、令人产生希望的景物,分外凄凉。诗人借景抒情,借塞外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衬托被拘留异域时思念故国的痛切心情。 3 上句说自己的诗技已穷,没有本领把浩荡如海的愁怀尽情倾诉,只能搁笔不写。下句是说要回故国除非在梦里;可是又睡不着,要做梦除非喝了酒;可是酒力又不够,一场春梦还没到家早已醉退人醒了。4 在这边远的地方,东风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不能把花吹开,却只能催促我的头发变得花白。

四十.1 寒食节习俗,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也就是不生火,吃冷食。2 寂寞冷清 3 江上 杜陵。

四十一.1 春风比喻朝廷的恩典,“天涯”比喻自己受贬远离朝廷。内在的含义是:大概朝廷是不会关注我这个远贬的人了,重新有所作为的希望很渺茫。2 “犹”是“依然”的意思,写出风雪摧残不了美好的事物。“欲”字是想象之辞,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希望。3 洛阳花(或牡丹) 野花 二月山城未见花4 我充分享受过春光(见过大世面) 不必为眼下小小挫折而嗟叹。

四十二.1 诗人自己 随从队伍威武雄壮的气势 2 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魏尚 3 两者思想感情相同之处是都满怀雄心壮志,却总是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未免失意消沉;可是又能以旷达的态度面对挫折,没有失却生活的信念。两者思想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前者流露了年纪已大而功业未就的遗憾,然而还可以怀着信心说“又何妨”;后者衰老无成之感更强烈,失意无奈之情更浓重。 4 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诗人渴望杀敌戍边的雄心。

四十三.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 没有正面回答,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两句包含着无奈与不甘,表现了一个爱国战士壮志难酬的忧愤。3 参考“整体赏析”的有关内容。

四十四.1 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摆脱拘束,畅快自由 2 此诗前两句以昔日、今天为对比,流露出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后两句抓住放榜后游街接受祝贺的情形,并加上“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进一步渲染了得意之情。

四十五.1 流露了对社稷安危的牵挂,对君主政坛的依恋。2 设想鸟儿的目的地是京城。言外之意是连鸟儿尚且要半年才飞到京都,人走需要多久啊!何况我还没有鸟儿的自由呢?

四十六.1 作者 远行者 作者 2 解行舟 人已远 3 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赶凄凉孤寂。4 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漫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四十七.1“愁”和“恨” 关注国事而又报效无门的悲怆情怀。2 地点 季节 “云际天” 3 对当权者恢复中原的期待和对时弊的委婉恳切的批评。 4 这种矛盾表现了诗人关注国事而又报国无门的悲怆情怀。

四十八.1 邀请 2 渲染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3 语言清新明丽,质朴自然,纯用口语,却包含着醇浓的诗意,丰富的感情,极富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5a2f8f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8.html

《古代诗词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