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师陀与电影《边城》

发布时间:2023-04-08 22:4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沈从文、师陀与电影《边城》1950425日出版的《文艺报》第二卷第三期上,偶然发现一则有关沈从文的消息。这期杂志第27页的“文艺动态”中,有一条的内容是这样的:文学名着《边城》《水浒传》《腐蚀》将先后由上海文华影片公司制成电影。《边城》系沈从文原着,三年前由桑弧改编成电影剧本,最近又经师陀重新编写,近期即开拍。水浒传将由文华编导委员会集体整理,并请郑振铎、王天木为顾问。茅盾名着《腐蚀》由佐临编剧。就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这是最早的一条有关《边城》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也是最早的有关沈从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但这实在是一条有些叫人吃惊的消息。“三年前”,也就是1947年,有人将
沈从文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为他当时是国内着名的作家,《边城》作为文学名着也已经基本上被大家所承认。而且,早在1936年,在中国发行的英文杂志《天下月刊》就已经发表了由邵洵美的美国女友项美丽和辛墨雷合译的《边城》,当时的译名是GreenJadeandGreenJade即“翠翠”;193811月,日本改造社在东京出版了由松枝茂夫翻译的第一部日文版沈从文小说集,收有《边城》等作品九篇,书名就是《邉城》,这也是第一次在海外出版沈从文作品的外文译本;到1947年,英国伦敦的GeorgeAllen&Unwin有限公司又出版了由金堤和罗伯特·白恩翻译的第一部英文版沈从文小说集《中国大地:沈从文的小说》,其中也收有《边城》,译名是TheFrontierCity算是小说名的直译。这样,也可以说《边城》算得上是已经走向世界的“文学名着”了。但是,众所周知,就是在此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那几年,沈从文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走进了他人生的低
谷———19483月,在香港出版的《大众文艺丛刊》第一辑“文艺的新方向”发表了一组批评沈从文的文章,包括《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斥反动文艺》《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等。在这些文章中,邵荃麟说沈从文“躲在统治者的袍角底下,企图抓住一二弱点,对新文艺作无耻的诬蔑”;冯乃超说沈从文是延续着“清客文丐的传统”的“奴才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弄臣”,其作品“正是今天中国典型的地主阶级的文艺,也是最反动的文艺”;郭沫若则宣称沈从文是“御用文士”、“风流小生”、“桃红小生”,他的小说是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又说:“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1月上旬,沈从文工作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民主墙”上贴出标语:“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随后,又有人在壁报上张贴了用大字全文抄录的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一文。沈从文
因承受不住这些强烈刺激而精神失常。1949328日,由于巨大的政治压力导致精神危机,沈从文曾经试图自杀,幸被及时发现而获救。随后,沈从文被送入精神病医院。到他4月间出院时,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已经没有他的课程了。1949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身在北平且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的沈从文未被邀请参加。19498月,沈从文的人事关系转到北平历史博物馆。195126日,沈从文的三弟、曾经参加湘西和平起义的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少将监察员沈荃,在“镇反”中被湖南省辰溪军分区收押;1128日,被处以死刑。1953年,上海开明书店写信通知沈从文,因为他的作品已经陈旧过时,所以已将他的所有已印未印书稿及纸型,完全奉命销毁。稍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当局也明令禁止出版他的一切作品。……
就是在这种情境下,竟然有人将《边城》称为与古典名着《水浒传》以及当时的全国文协主席和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茅盾的小说《腐蚀》并列的“文学名着”,而且还试图将其拍成电影;而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机关刊物的《文艺报》,竟然也发表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消息。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文艺报》的署名主编是丁玲、陈企霞和萧殷三人,应该由丁玲负主要责任。尽管丁、沈二人自1920年代就已成为朋友,丁玲于19496月还曾邀请沈从文到北平文化教育接管委员会办公处与她会见,其后又与何其芳同到沈从文家来看过他,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也曾去丁玲在东总布胡同的住处回访过,194998日沈从文还曾写信给丁玲,但依照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丁玲的思想状况,《文艺报》上的这一消息不可能是出于丁玲照顾沈从文的特别授意。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消息差不多只能算是从当时的时代夹缝中逸出的新闻,它的出现几乎和消失一样都是无迹可寻的,除了说
明当时的新生政权对电影生产、文化消息的控制还不算很严之外也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一事件和消息对沈从文当时的处境似乎也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认真探究起来,又不能不说这一消息内容所涉及的事实本身又是有其存在之客观现实原因的,而且这正是当时历史情境某一侧面的一点反映。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习惯上说此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了,但事实上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社会的定位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3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的改造时期,直至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而文化艺术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各种民营剧团、书店、出版社等改为公私合营或国营的,其大
规模地正式开始还是在19561月。作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其进行公私合营直至彻底的社会主义化即通过利用、限制、改造以及赎买等政策将其国有化,而在此之前,这些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可以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经营自主权的。因此,尽管沈从文在现实政治方面已经处于那样的境遇之中,上海的文华影片公司还是可以试图将其小说拍成电影,而《文艺报》也会不以为异地发表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消息并将《边城》称为“文学名着”。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即建国初期的这一文化现象,在民营工商业的传统或曰势力相对强大的上海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19507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曾经活跃于沦陷时期上海文坛的张爱玲也作为代表被邀请出席,尽管用的名字是她当年发表《十八春》这篇小说时才用的笔名“梁京”。相对于沈从文的被摒于北京的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之外,这毕竟说明当时的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ec42a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4.html

《沈从文、师陀与电影《边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