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24 15:2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娲形象研究

女娲在古代小说,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在中国也一直以大地之母的形象存在。通过一些古代小说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女娲是人首蛇身,是伏羲之妹,与伏羲兄妹相婚,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在伏羲去世之后,女娲代替伏羲统治部众,因为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与女娲相关的故事在《风俗通义》、《淮南子》、《独异志》等古代小说中分别有相关辑录

开天辟地,未有子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不暇供,乃引绳恒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贤知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风俗通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火炎而不灭,水浩瀚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翼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蜇毒,无有攫噬之心。(《淮南子·览冥篇》)

黄帝生阴阳,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淮南·说林训》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独异志》

在更早的文献中,还有女娲化生人类和宇宙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晋,郭璞注: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样的记载大致说清了女娲的身份,即“古神女而帝。”其主要的功绩就是造人。造人的方式是“化”有十个神人是由女娲的肠化来的。而郭璞的注释提到了“一日中七十变”与之记载相似的文献是汉《淮南子》,《淮南·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由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女娲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还是万物的创造者。“七十变”是在“化万物”,“化”按袁珂的解释就是“孕育”、“化生”的意思。

女娲在古代小说中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场的,女娲人首蛇身的外在形象在后来出土的汉代或汉代之前的石椁画和帛画中都得到印证,在文明初期,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弱小,任何一次自然灾害总是会给他们带来种族毁灭性的打击,生死全凭天意,原始初民寿命都极短,加重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认为蛇可以永远蜕皮生长蜕皮生长循环以致长生不死。女娲人首合一的形象表明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因此女人与蛇的合体是作为神崇拜的。女娲神话中女性与自然合一的生态表述对探讨女性的独特天性、重拾女性原则意义重大,为生态女性主义重建有机整体观极有帮助。女娲所代表的女性和蛇所代表的动物、自然的合体体现了女娲神话中自然不是僵死的机器,而是把自然看作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不可分割部分,与自然结合成一个整体,因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体的,所以人生来就应该与自然相应,与自然和谐。

女娲在古代神话中被赋予无所不能的神力,她功绩卓越,女蜗作为始祖神与文化英雄,其主要功绩在于传土造人、炼石补天,以及止淫水、制笙簧等,是万人敬仰的大神,后因为民间信仰的世俗性的影响,女娲形象在古代小说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是人类慈祥的母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女娲从大神母形象转为“老奶奶”。在民间信仰中女娲也越来越生活化,女娲不断接近人间,人间烟火气越来越浓,人性也越加丰富,女娲作为“人”的形象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女娲由大神转化为此的慈祥老人的同时,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女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女娲也就在人们心中逐渐演化为无所不能的大神来满足人类功利性的诉求。

(一)女娲作为“送子娘娘”的形象,是护命保生的生殖神。《风俗通义》中女娲作为一个生殖神,创造了人类,成为始祖母,民间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女娲看成了生殖神,担任起了先民们祈祷生育的责任。在流传着的与“女娲送子”的故事中有: 传说秦家庄的秦老汉夫妇年近四十无子,求女娲赐子,给个蛤蟆蝌蚪也行!女娲赐给了他们一个貌似丑陋像蛤蟆,实则貌比潘安,才学出众的俊朗少年,这少年还娶了一位貌美的千金小姐,最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女娲庇佑人类,为人类消灾祛难。在《淮南子》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火炎而不灭,水浩瀚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补天斩黑龙,在百姓眼中女娲在其遇到灾难、困难时是一定会挺身而出的。

)为人类美好生活的作为:传说女娲创造了人类,可是人间的东西不够吃,玉帝把天上的很多动物放到人间来养,人兽之间经常因为食物发生冲突,于是女娲就用泥造了鸡狗羊猪牛马,自打有了六畜,人们不仅有了充足的食物,还能帮人干活。自此,六畜就和人类相伴相生,共同生活到今天。有记载女娲造六畜的功绩:“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义》记载:“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行媒始此明矣。”所以说也有女娲创造婚姻这一说法,是女娲让人类得以繁衍不息。

纵观对与女锅相关的小说,可以看出,由于思路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时间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差异,随着的宗教观念、社会意识、文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和异民族的接触而有所流动和变化的,神话流动和变化的过程和也正是人类文明告别童年而逐渐成长的历程,神话中人物不同的形象的出现,是极具有魅力的,是永恒的。认识女娲在不同的形象,了解女娲的闪光点,传承女娲文化精神,让后来的时代和后代人们深入理解女娲文化最核心的文化因子,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文明和精神,为人们的信仰找到心灵的落脚点。

[33] 许安娇.女娲伏羲神话与阴阳哲学观[J].琼州大学学报,2003(3).

[34] 佘正荣.中国生态 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262.

[35] 陈文珊.从生态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生态神学[J].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学

术年刊,2007.

[35] 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36] 谢选骏.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神话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2.

[37] 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38]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32266c192e45361066f561.html

《女娲形象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