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品】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
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仁宗时人,卒谥肃简,所以称肃简公谕德:官名,为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________ 但以实告________ 中使嗟叹而去 ________ 使者具如公对 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读书笔记。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鲁宗道的形象。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写出了①________真宗笑曰写出了②________,一突出了③________
【答案】 1)才;只;离开;回答
2)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离开。:回答。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译为: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话来推托?先告诉我怎么说,免得回答不一致。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3)考查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塑造鲁宗道的形象的方法。如中使嗟叹而去中的的作用要分析好但以实告等句,写出了中使被鲁宗道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真宗笑曰的原因可分析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等句,写出了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
品行。一从侧面突出了鲁宗道忠实的品性。一都是对鲁宗道的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才;只;离开;回答;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中使被鲁宗道不愿欺骗皇上,要他据实相告的行为所折服;皇帝欣赏鲁宗道这种据实相告,率真实诚的品行;鲁宗道忠实的品性。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仁宗住在东宫,鲁简肃公做谕德,他住在宋门外面,俗称浴堂巷。有酒肆在它的旁边,店号叫仁和酒,在京师很出名,公(鲁简肃)常常换掉服装在那裏饮酒。一天真宗急忙召见公(鲁简肃),使者在门边而公不在裏面。一段时间后仁宗从仁和酒肆回来,使仁跟公约定说:真宗要是怪罪你来迟了,应该用什么话来推托?先对对口径,免得穿帮。说:以实情告诉他。使者说:这样的话要得罪的。公说:饮酒,人之常情,欺骗国君,是君子的大罪状。使者叹息着走了。真宗果然问使者,使者具体地像公说地那样对答。真宗问公说:为什么擅自进入酒家?公道歉说:臣家贫穷没有器皿,酒肆什么都具备,宾去到好像回家一样,正好有乡里亲客从远方来,于是跟他们饮酒。真宗说:你是宫里的官,恐怕会被御使(各官)弹劾。然后从此认为他是奇人,忠诚实在可以重用。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温。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荣州张昭及刚毅不畏强御,为栎扬主簿,陈尧咨庄仆恃势干县政,输赋不以时,昭及辅而杖之。尧咨闻而叹曰: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使人召之,昭及竟不往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幕》)

【注】张昭及:栎杨县小吏,担任主簿一职。庄仆:亦称世仆,即一家世代为另一家的奴仆。干:干涉。输赋:缴纳赋税。竟:到底,终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使人召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
3)【甲】【乙】两文中陈尧咨的性格特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分析。 【答案】 1)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 2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3)【甲】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乙】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发:把箭射出去。矢:箭。但:只。颔:点头。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②“张子一主薄中间省略了作为。如此:代深明大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3)结合陈尧咨的语言、动作、神情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甲】从公亦以此自矜可以看出陈尧咨自命不凡;从尔安敢轻吾射可以看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乙】从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可以看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故答案为:斜着眼看,不在意;倒油;打发;召唤,召见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张昭及作为一名主簿却能够这样深明大义,有朝一日应当推荐他做御史。
【甲】公亦以此自矜显示陈尧咨自命不凡;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面对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显示陈尧咨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乙】张子一主簿而能如此,它日当荐为御史显示陈尧咨主张正义,珍惜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 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
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解析】【分析】(1)本题要注意解释为打发

2)本题要注意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
3)这句话意思是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据此可断句为: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故答案为:夸耀 打发 随意、随便 畏惧
(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故北方之勇者 / 问于没人 / 而求其所以没 / 以其言试之河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
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4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朝的刘禹锡,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甲文中与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首尾呼应的的句子是________ 4)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文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并以孔子的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以此为荣的自豪。
B.乙文作者自比陶渊明,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菊花那样恬淡、隐逸、与世无争。 C.乙文作者从陶渊明谈到今世人,希望人们不要贪慕富贵,要像荷花那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D.甲文作者从山到水再到陋室用类比的说理方式表达了陋室不陋,有德则馨的观点。 【答案】 1)唐;周敦颐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B
【解析】【分析】(1)《陋室铭》是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鲜,少;闻,听到。
3)首尾呼应是指句意上的相互对照。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呢?作者自比诸葛亮、扬子云,写自己虽然身居陋室,但是因为品德高尚就不会感觉到简陋。开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就不显得简陋了。二者遥相呼
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4B. 乙文作者自比莲,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故答案为:唐;周敦颐;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对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前后的呼应。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2)下列句子中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3)请结合第段原文至少两个具体词语,分析作者是如何把讲学家塑造成目中无人、狂安自大的。
4)下列四张示意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鲁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
A.

B.

C.


D.

5)下列古人的四句话,与《河中石兽》说明的道理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C.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D.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答案】 1)是/非木柿 2D
3)讲学家听了僧人寻找石兽的方法后,第一反应是,耻笑、嘲讽那些僧人,嘲讽别人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之后开口就说尔辈,这个称呼颇有意味,说明讲学家已经认为自己与众人不是同一类人了。从中能看出讲学家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形象。 4B 5C
【解析】【分析】(1)语句是非木柿的意思是:这(石兽)不是木片。依据主谓间停顿,正确的句读是:是/非木柿。
2D是结构助词的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代词。故选D
3)本题作答要结合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尔辈来分析作答。这里的是对那些僧人耻笑和嘲讽,实则表示自己高人一等;然后用尔辈来表明讲学家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以看出讲学家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形象。
4)本题可依据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漱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可知。B图最符合老河兵的说法。故选B 5)《河中石兽》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语句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的意思是:从见闻得到的知识,不如心中已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经过实践体验得来的。这与《河中石兽》所表明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故选C 故答案为:/非木柿 D
讲学家听了僧人寻找石兽的方法后,第一反应是,耻笑、嘲讽那些僧人,嘲讽别人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之后开口就说尔辈,这个称呼颇有意味,说明讲学家已经认为自己与众人不是同一类人了。从中能看出讲学家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形象; B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文章的主旨即可做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6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
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恐已暮矣___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3)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婉,巧妙设喻。
【解析】【分析】(1)本题中,是形容词,理解为是一个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理解为哪里”“怎么
2句中,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句是一个反问语句,翻译时保留原句式;表转折关系,解释为
3)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知吴国大将吕蒙原来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因此成语吴下阿蒙就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从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答话中可以想象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因此成语刮目相待就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可见孙劝劝学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继而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可见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可见孙劝是在平等对待吕蒙,态度坦率真诚。而师旷劝学比较委婉,他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少年好学比作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比作正午的阳光,老年
好学比作蜡烛的光明,而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仍旧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这样运用比喻,很形象,让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婉,巧妙设喻。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成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注意其一生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________ 阅十余岁________ 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一句中可以看出和尚毅力坚定,从寻找石兽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和尚经验不足。
B.讲学家的,是善意的笑,说明讲学家乐于助人,一心想帮和尚找回石兽。 C.老河兵经验丰富,是一个真正究物理的人。
D.“众服为确论说明众人盲从权威,轻信讲学家的说法。 【答案】 1)倒塌;经过;事物的道理;逆流
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B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倒塌;物理古今异义词,此处是事物的道理溯流,逆流。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是非,这不是;,怎么;,带着;然则,既然这样;臆断,主观判断。
3B项错误。讲学家的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 故答案为:倒塌;经过;事物的道理;逆流;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B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
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
【注】瘿:读yǐng。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湮于沙上________ 转转不已________ 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 焦而不吾类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答案】 1)埋(埋没);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 2C
3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 4)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解析】【分析】(1是本文重点掌握的词解释为埋没古今异义,停止古汉语中的重点词语解释为来到古汉语中的重点词语解释为类似 2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南岐”“其水”“凡饮之者三个名词,通读全句,可以判断这三个词作主语,一共三句话,分别断在其水”“凡饮之者前。故选C。(3)本题应理解为应理解为怎么应理解为,本句是被动句;句注意应理解为这样应理解为哪里应理解为除去
4)甲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直接揭示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的道理;乙文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可以看出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的道理。 故答案为:埋(埋没) 停(停止);来(来到);像(类似)。 C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河水(或大水)带走呢?我们这地方(或乡里)的人全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或:为什么要)除去呢!

示例一:做任何事情不可囿于自己的见识而主观臆断。
示例二:一个人不能孤陋寡闻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看法去看待事物。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或:有人,有的人。蹊田:践踏田地。策:通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已而复如初(________ 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答案】 1)又,再;离开
2)从侧面烘托了王冕痴迷于学习的精神
3)参考:王冕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现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学习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
【解析】【分析】(1)本题中复:根据句意翻译为”②去:今义:距离、除去等多重意思,古义:离开,根据句意翻译为离开
2)文章主要写王冕痴迷学习,写到佛像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是为了突出体现了王冕痴迷于学习,不在乎自己身处何地,这些与学习不关的东西都不是他所在意的,这在人物描写上属于侧面描写。据此作答即可。
3)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又,再; 离开 从侧面烘托了王冕痴迷于学习的精神
参考:王冕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现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学习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把握,注意侧面烘托对人物的个性突出所起的作用。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
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 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 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 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 【答案】 1D
2)值可汗点兵 / 其父名在军书 /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解析】【分析】(1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易:都是改变,变换的意思);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驰:都是驱赶车马奔跑的意思);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数:副词,多次/数量词,几条)。故答案为D
2)语句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的意思是: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故正确的句读是: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章在叙写了木兰替父从征的故事后,用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发表了作者的见解和看法。故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故答案为: D
值可汗点兵 / 其父名在军书 /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观点要么在开头,要么在结尾,本文观点在结尾表示议论总结的句子中。 【参考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湛。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单)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多次建立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故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 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左谏议大夫,故称之。驭:驾驭,控制。厩:马棚。贾()人:商人。遽:急忙,马上。直:通,价值,这里指钱。戒:通,告诚。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蹄啮伤人多矣________ 因诘仆________ 2)翻译句子。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谏议具备怎样的古仁人之风 【答案】 1)用蹄子踢;踢伤;于是
2)(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3)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要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蹄啮伤人多矣:踢伤了很多人。蹄:用蹄子踢,踢伤。因诘仆:于是问仆人。因:于是。
(2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贾人:商人。直:通这里指钱。译文:(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3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家中左右尚不能制意思是:家里的下属都不能制服这匹马。以此进行断句。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文章人物描写的内容和事件。家有劣马,不可驭”“是移祸于人可以看出陈谏议: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 故答案为:用蹄子踢;踢伤;于是

(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做人诚实;多替别人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感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分析对人物的描写和相关的情节。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注】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拍。搐(chù):收缩。此指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________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 一日曝书画 曝:________ 尾搐入两股间 股: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处士笑而然之。
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 【答案】 1)经历;事物的道理、规律;晒;大腿 2C
3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4)【甲】文能围绕不可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乙】文围绕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来说明道理。
【解析】【分析】(1)此题多是古今异义词,如,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股:大腿。阅:经历。
2)根据句意: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故句子划分为: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故选C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颠:颠倒,错乱。然:认为……是对的。
4)【甲】文,《河中石兽》讲述的是人们找石兽的事。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说明了这些道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乙】文,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故答案为:经历 事物的道理、规律 大腿 C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甲】文能围绕不可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乙】文围绕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来说明道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4a50a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a.html

《【精品】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