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浅析儿童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4-02-15 15:40: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儿童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策略

夏冰

(扬州扬子津幼儿园,江苏扬州,225000

要: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依恋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和心理健康都起着良好的奠基作用,因此儿童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培养不容忽视。

关键词:儿童; 早期; 安全型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不仅为儿童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情感支持,所以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对其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依恋的类型

由于婴儿与抚养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不同,依恋也存在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对母亲有很强的信任感,并以母亲为中心积极探索外面的世界,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会积极寻求母亲的帮助。这类幼儿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的与陌生人交往。

(二)回避型依恋。这是一种消极的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情感淡漠。与母亲在一起时总采取回避的态度,但又害怕与母亲分离。这类婴儿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有冷漠、孤僻的性格。

(三)反抗型依恋。这类儿童似乎离不开母亲,母亲离开时极度痛苦,但母亲返回后又表现出矛盾心理。即想与母亲接触,又在母亲接近时生气的拒绝。

二、安全型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儿童早期是接受教育最快,可塑性最大,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婴儿时期所受的熏陶和教育。在这一时期儿童能与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儿童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儿童会把父母当作“安全基地”,积极而放心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智力水平。有研究发现父亲对自己的婴儿越是关心、照顾,婴儿以后就可能越聪明、机灵好奇和愉快,其智商往往也高1。安全型依恋的建立,这为儿童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最优的智力加工背景,导致儿童最有效的认知活动,认知活动的成功就导致了问题的解决。而获得成功又进一步诱导他的快乐情绪和探索的兴趣,这种良性循环的结果使得儿童的智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次,父母与儿童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有利于儿童把父母作为安心学习语言的“语言基地。儿童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儿童的智力水平,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如能在这一阶段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和条件,不仅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还能提高儿童口语表达的质量。反之,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就会延缓、阻碍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的甚至终生难以补偿。因此在这一阶段,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至关重要。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就意味着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多,与孩子讲话玩耍,这有利于刺激婴儿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父母的语言,积极的模仿父母的语言,父母自然成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基地,在敏感和积极的父母的有意知道下儿童语言进步会更快。

第三,父母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就会成为儿童最佳的游戏伙伴,而游戏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则意味着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儿童玩耍,而不管是男孩或女孩都更愿跟父亲玩耍,在游戏中父亲更所的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探索精神,儿童也会从父亲那学到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更有助于发展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智力的发展。

(二)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把依恋的对象当成是“安全基地”,把之当作安全感的来源,儿童把这种信任感从父母扩展到他人和周围环境,这样的儿童能很好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容易形成热情、友好和自信的人格特征。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拥有更强的探索欲望和能力;在特定的情景下表现出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耐挫折能力;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行为品质2

而未建立起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因得不到应有的照料,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总是小心谨慎的对待周围环境,形成孤僻、多疑、冷漠的性格特征。

(三)对儿童情绪的影响

良好的安全型依恋有利于儿童有效进行情绪调节,首先婴儿期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关系,他们就容易具有稳定而快乐的情绪。其次,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利于亲子之间情感的互动,有利于儿童有效的进行情绪调节。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易分辨和理解负向情感和复杂情感;长大后他们预测他人情感的能力也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高。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很少压制情感,也很少被悲伤击垮,相反他们会很好的同情别人很试图减少他人痛苦。

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他们的需要经常得不到及时满足,常因担心照料者离开而经常处于焦虑、恐惧不安的状态中,因此会更加依赖他人严重会导致出现焦虑、退缩和抑郁等不良症状;这些儿童会产生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他们遭受挫折后得不到安慰或帮助,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他们会越加害怕参与决问题,当问题出现或再次受挫时,他们会表现出焦虑和抑郁,有的则会采取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他们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往往缺少安全感,表现出抗拒新鲜刺激和周围环境,因此总是“粘”着成人,显得胆小、害怕和焦虑。

(四)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能与抚养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且能在这种安全感的支持下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对于陌生人也能友好的相处、积极的交往。安全型依恋有利于儿童学习很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也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他们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合作、友善的儿童易被同伴接受很喜爱;而回避型和抵抗型依恋的儿童则更易表现出冷漠和攻击性行为,这类幼儿就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另一方面,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社会理解能力上比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强。这也许与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年龄很小时就经常与母亲进行心理交流有关。这样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他们对他人内心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的策略

(一)了解儿童的特点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期是儿童依恋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为了使儿童形成安全型的依恋,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父母应认识到幼儿的生理成熟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使新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处于准备状态,同样也决定着依恋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性3 由于依恋有指向性这一特性,所以只有当幼儿能分辨出抚养者时,稳定的安全型依恋才有形成的可能。也就是幼儿要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才会在母亲或照料者离开后焦急的寻找母亲,把母亲当作安全的基地。幼儿还需发出哭、笑、吵闹、身体依偎、追随等行为,这是引起抚养者关心和注意的信号。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形成依恋所需的生理条件,并在其生理达到成熟时,提供更多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使其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其次,有关研究发现有的婴儿从一出生就不喜欢别人抱,不喜欢密切的身体接触,易烦躁,易哭闹,不爱笑。这类婴儿往往较少得到母亲或其他照料者的关爱和注意。而有的婴儿就喜欢成人抱,喜欢被抚摸,爱笑,与母亲的交往积极。这类幼儿往往更容易讨母亲的欢喜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这表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也是形成依恋类型的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只要父母调整行为易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任何气质类型的儿童都有可能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键在于父母提供给幼儿的抚养环境是否与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相一致。如果一致就会积极的影响,如果不一致则会影响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例如,活泼型的儿童往往活动性较高,父母如果一味的对儿童限制过多,这类儿童就不太容易做到,父母就会以不听话来责备他们,常此以往这类儿童就会逃避或拒绝父母及其要求,从而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因此父母要对孩子的特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在全面了解孩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积极的教育方式才能与孩子形成安全型的依恋。

()采用合理的育儿方式提高抚育的质量

儿童一出生就处于社会环境中,成人尤其是母亲的喂养方式和与婴儿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影响儿童依恋形成的关键因素4。母亲对婴儿的喂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婴幼儿对自身的看法和其行为模式。对儿童日后人格个社会性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合理健康的育儿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因此照料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尽可能满足孩子各种合理的需要

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大多数的父母对生理需要能给予及时满足,因为任何身体内、外部的不适刺激都会引起儿童的哭闹等情绪反应,父母会因为儿童的哭闹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满足其需要。心理需要主要指幼儿对父母注意、关爱照顾等的情感需要和活动需要,由于这些需要是隐蔽的,所以较少的被父母所注意到。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母亲对幼儿发出的信号越敏感,表现越积极,儿童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喂食和起居方面,照料者要随时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及时的照顾。还应该注意照料的方式,比如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瞎进食,不强迫幼儿进食等。对与幼儿提出的拥抱触摸等身体接触,应尽量满足。并做到态度温柔,充满爱意,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多对孩子微笑,与孩子交流说话等。

2. 保持照料者的长期性

对于孩子的照料者不应该总是换,特别是主要的照料者。总是更换照料者不利于儿童形成依赖感和安全感,儿童容易形成焦虑,不利于以后的成长。成人还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幼儿的行为。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照顾幼儿,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

3. 改变错误的教养方式

过重和过轻的依恋都对儿童的发展不利,适中的依恋即安全型的依恋才对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利。由于我国现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里的长辈以及父母都对孩子过度宠爱,普遍存在着依恋过重的情况,孩子有很强的依恋性,这对于其独立性和社会交往各方面都是不利的。而有的父母担心会宠坏孩子而对于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采取过度冷漠的方式,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父母应作出理性的判断并迅速做出合适的反应。另外,幼儿不仅只依赖母亲也会依赖父亲,应该充分重视父亲在儿童依赖形成中的教育作用,应该让父亲多抽时间与幼儿接触、玩耍,对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创造健康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生活的重要环境,家庭的很多因素都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有影响。其中家庭气氛对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显然,温暖、互助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反之冷漠、疏远、拒绝的家庭氛围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有研究指出,在童年父母离婚或分居,孩子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居多,更易产生攻击性等行为。因此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至关重要。

首先要给予幼儿一个健康、宽松、稳定的家庭结构。包括家庭成员的完整,家庭物理环境的适合。家庭成员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母亲,所以母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儿童安全性依恋的形成。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也会影响儿童的气质和个性倾向。研究发现,父母是支配型的儿童容易表现出服从、胆小和懦弱。因此父母必须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儿童严宽得当。再次家庭成员间要关系融洽,和睦相处。抚养者要有良好的素质,家庭气氛要民主、平等,相互尊重。通过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影响来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

(四)提高托幼机构的品质,形成安全分离

与母亲分离,对人类而言是整个生命期中最具有冲突性的事件5。但儿童必然要从家庭中走出来进入到社会中去。以往各中关于安全型依恋的研究大都只提出了家庭以及父母对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到托幼机构对于儿童依恋以及日后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早期研究大多认为在儿童未能活动前,母亲就离开儿童,把儿童交由保姆或亲友照顾或者入托,这对于儿童具有破坏性的结果。但现在的研究和实际证明,母婴可以在任何时候安全分离,但不是长期分离。有研究表明婴儿越早接受高品质的托幼服务,则6-12岁后在小学或中学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会越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托幼机构对儿童安全型依恋培养的重要性。能否使儿童形成安全分离,取决于托有机构的环境质量,因此一个高品质的托幼机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照顾者和儿童的比例要合理;(每个成人分别照顾1-3个婴儿,1-4个幼儿)2.照顾者要亲切温柔能够满足儿童引人注意的需求;3.工作人员离职的要少,以使儿童对成人伙伴熟悉而舒服;4.游戏和活动要能适合儿童的年龄;5.工作人员愿意将儿童的各种情况告诉父母。

作为早期机构中的教师应做到:1.愿意、善于观察儿童,愿意和儿童“玩在一起;2.对儿童的各种声音、动作高度敏感,并能适度反应;3.尝试从儿童的感受出发理解、接纳和欣赏儿童;4.尝试在与儿童交往中,激发出母性、父性的特征,更加关爱幼小的生命;5.自觉不断提高育儿的水平。

(五)借助社会力量调节不安全的依恋

对于已经形成不安全依恋的儿童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方法来改善,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1.帮助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构建亲子关系以外的依恋关系,比如说替代性亲子关系,如稳定合理的寄养关系,通过志愿者自愿关心,长久建立联系等,以此来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2.对于形成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治疗,利用治疗者和被治疗者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关系,从新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充分利用社区等资源,提高父母的养育水平,从而提高亲子的依恋质量,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之,早期儿童的依恋质量会对儿童的日后发展产生影响,尤其都是儿童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这种影响是现实而长远的。因此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抚育环境和质量,促进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以助于儿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献.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国梅.学前心理学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4陈会昌、梁兰芝. 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 .心理学动态,2002,(1).

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5605c9f61fb7360b4c65c8.html

《夏冰 浅析儿童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